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实测剖面资料,对川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大隆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晚二叠世长兴组初期以来,广元-梁平海湾属于上扬子台地内部产生的裂谷型同沉积拉张性断裂形成的海湾,鱼洞梁和坪上长兴组剖面发育浅水潮坪-开阔台地相,其间有生屑滩沉积,在坪上剖面见有尚未发育成熟的海绵生物礁;研究区北部的长江沟剖面则发育与长兴组同时异相的大隆组深水沉积,富含海绵骨针和放射虫。长兴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孔、裂缝型洞穴、构造缝及溶蚀缝等。综合而言,川西北广元-旺苍海湾边缘礁位于江油二郎庙与广元下寺之间,长兴组深埋地腹,是勘探地下生物礁-滩组合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川东上二叠统长兴组是四川盆地的主力气层之一,近年来在川东大猫坪长兴组储层天然气勘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大猫坪长兴组气藏主要发育生物礁相储层。为预测生物礁发育的有利相带,开展了测井资料沉积相分析。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划分岩石类型,由地层倾角、微电阻率扫描成像资料描述生物礁相的形态、岩石结构、礁相组合类型等特征;采用模式识别分析方法 ,将测井地球物理信息转换成为地质信息,对沉积相进行自动识别。通过对大猫坪长兴组生物礁微相特征描述和刻画,结果表明:①礁相地层沉积模式纵向上划分为礁顶潮坪、礁核、礁间灰泥、礁滩微相,优质储层分布于礁滩相;②基于地质、岩心薄片、测井、试油建立了大猫坪长兴组生物礁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式;③采用模式识别分析技术识别沉积微相,分析测井曲线对沉积环境的敏感性,提取反映沉积环境的特征参数,利用特征参数建立沉积微相识别模式。结论认为:模式识别分析技术实现了自动相分析,可以快速识别各类微相,已成功应用于大猫坪长兴组生物礁微相分析中,实钻井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油气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油气地化特征的分析为重点,配合不同类型气藏形成特点和上二叠统生油气条件的综合分析,查明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及非礁相气藏的凝析油都主要来自龙潭组黑色页岩和煤,基本上属高成熟煤成油。气属多源的混合成因,其中生物礁气藏的气主要来自龙潭组并混入了部分长兴组油型气;非礁相气藏的气属龙潭组煤系和长兴组碳酸盐岩混合来源的二次生成气。实际资料分析表明,上二叠统油气主要来自本身,不可能来自石炭系以下的深层气源岩。  相似文献   

5.
运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以野外剖面、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在建南地区上二叠统识别出局部暴露不整合界面和岩性岩相转换界面2种层序界面类型,据此将长兴组(P3cx)划分为2个Ⅱ型三级层序:Sq1和Sq2.每个三级层序内部仅发育并保存了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且HST厚度明显大于TST.根据测井曲线及岩性资料,结合礁、滩发育的旋回性,将Sq1进一步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sq1、sq2和sq3;Sq2进一步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sq4和sq5.通过对单井层序地层特征分析,结合三维地震资料,选择典型连井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建立了P3cx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及井-震联合三级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海槽相大隆组优质烃源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海槽相大隆组露头区野外观察测量和钻井区测井及岩心、岩屑分析,对大隆组烃源岩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大隆组黑色泥质岩、腐泥岩TOC平均值为5.86%,最高可达24.31%,是一套优质烃源岩;大隆组暗色泥晶灰岩TOC平均值可达0.77%,也是很好的烃源岩;大隆组暗色硅质岩TOC平均值仅为0.13%,不具备生烃能力。由于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氯仿沥青"A"含量总体不高。大隆组烃源岩(S1+S2)值总体也比较低,平均值仅4.36 mg/g。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干酪根主要为Ⅱ1型,少量为Ⅱ2型。晚二叠世长兴组沉积期浮游类生物繁盛、大隆组沉积速率缓慢以及缺氧、安静的深水沉积环境是有机质富集、保存、形成优质烃源岩的主要控制因素。图6表2参12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的分布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有利于潜伏生物礁的发育。自湖北建南构造发现该组生物礁气藏以后,又在四川和鄂西相继找到14个地面和潜伏生物礁体。长兴组中礁的储集性能比其它相带要好得多,主要原因是常含有多孔白云岩。盆地内该组礁的发育地区约有两万平方公里,勘探远景良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四川盆地中北部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气藏的重大发现,川中地区已经成为四川盆地寻找大型岩性圈闭及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的主要区域。通过对新老地震资料的解释,结合地质、测井、钻井资料,研究了长兴组地震相,确定了川中地区长兴期地貌的变化情况,编制了川中上二叠统长兴组地震相展布图,确定了台内的蓬溪—武胜台凹,提出台凹两翼地貌高带是形成礁滩储层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川西北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沉积相类型、分布特征及平面分布演化。川西北地区吴家坪组发育泥页岩、碳酸盐岩及火山碎屑岩等岩性,沉积相可划分为滨岸平原及沼泽、缓坡、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和陆棚共6种。吴一段沉积初期,海水侵覆于下伏茅口组岩溶古地貌之上,研究区沉积水体较停滞,为较还原环境的滨岸平原与沼泽相,形成了吴一段底部的页岩等细粒沉积岩;吴一段沉积中晚期相对海平面上升,研究区内开始大范围发育缓坡沉积,St10井—Yb7井一带的西南部是以滩体沉积为主的浅缓坡亚相,西北部则是低能滩间洼地夹低能滩的深缓坡亚相;吴二段沉积期,受局部同沉积断层等影响,深缓坡沉积范围向西南方向扩大;持续的大规模滩体建造和构造沉降,使得吴三段沉积时期,在St9井—Lg70井—Yb7井一带出现亮晶颗粒灰岩夹微生物黏结岩等形成了弱镶边台地边缘沉积特征,其西南部为开阔台地相等浅水沉积,东北部为斜坡、陆棚等较深水沉积。因此,川西北地区的吴家坪组经历了滨岸平原及沼泽相、缓坡相、弱镶边台地相/斜坡相/陆棚相共3种沉积体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钻井岩屑和岩心样品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压汞测试,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海相凝灰沉积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凝灰质呈0.1~10.0 mm厚的纹层,与有机质泥岩、炭质泥岩形成纹层状互层夹于生物灰岩、泥灰岩之中,构成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沉积岩3种岩石类型。在海水和热液共同作用下,凝灰沉积受到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和充填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多种次生岩石类型。酸性热液的加入对凝灰成分产生溶蚀,水-岩反应后再次产生的碱性环境造成(铁)白云石、石膏和少量钠长石、重晶石的充填和交代,同时有利于伊利石或伊/蒙混层粘土的形成和保存,从而形成以微米级凝灰溶蚀孔和纳米级自生粘土矿物晶间孔为特征的孔隙类型。混积泥质和粘土化产物的定向性,以及凝灰沉积中发育的纹层对顺层缝的发育有重要贡献,从而有效改善了岩石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划分为3个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4个亚相(潮下、泻湖、潮间坪、潮上坪)和17个微相。沉积相横向上总体变化不大,岩性较统一,蒸发岩较发育,纵向上沉积相变化具有同步性。利用单因素法和优势相法,并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把雷口坡组分为7个作图单元,较精确地展示了雷口坡组不同层段的沉积相展布和演化。研究区内雷口坡期的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和台地次级洼隆相间的古地貌共同控制着沉积相带展布和演化。雷口坡组以局限台地相为主,主要发育在雷一段1亚段的台内滩微相,为储集体有利的发育相带,多发育于潮间高处与泻湖的过渡区附近相对高能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区域地层、构造及地化指标特征,对川东南上二叠统长兴组的天然气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川南地区主要为煤系气,川东地区主要为非煤系气,两区之间为混合气。并指出了助探各类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北缘上二叠统大隆组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北缘上二叠统大隆组泥质、硅质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较好,是一套局部发育的海相优质烃源岩。大隆组在不同剖面有机质成熟度变化较大,盆地内河坝1井处已达过成熟阶段,而盆地边缘广元、万源地区则处于低成熟—中等成熟阶段。大隆组烃源岩各剖面累计生烃强度大多小于20×108m3。川东北地区大隆组烃源岩与长兴—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有利的时空配置,可使大隆组来源的天然气更有效地在礁滩相优质储层中聚集成藏,对普光等大中型气田有较大贡献;相对于其它海相层系烃源岩,大隆组主生烃期更晚,有利于天然气后期保存。广元、万源等大隆组仍处于低—中等成熟阶段地区是否存在源自大隆组的残余油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钟市地区潜江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市地区位于潜江箕状凹陷北部,盐湖陡坡浅水地带,在物源方向、古地形、古气候、构造、波浪及沿岸流等因素控制下,主要形成盐湖陡坡三角洲、沿岸滩坝沉积。在小层对比基础上,以砂岩体为单元,根据砂体形态、沉积构造序列、岩性剖面特征、粒度特征、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等资料,研究了各种沉积微相的特征与分布,对油田调整挖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塞地区延长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22  
通过对野外剖面及岩芯的观察和描述,将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划分出9个岩石相和6个岩石相组合。在建立岩-电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测井曲线,对沉积相的电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岩石相和测井相,分析了安塞地区延长组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同时对沉积相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长组长2油层组为辫状河沉积,长3和长10油层组为曲流河沉积,长9、长7及长4+5油层组为湖相沉积,而长6和长8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认为河道砂坝沉积微相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为区内良好的储集层,是油气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对川东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的测井识别标志与解释结果进行了总结,认识到川东礁的发育及其分布与基底断裂控制的台隆有关,并对有利于形成礁气藏的地区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川东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控储层的形成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川东长兴期生物礁有五类:台隆及台坪点礁,台缘礁,台缘礁后点礁,近局限海点礁。典型点礁的形成与二叠纪末地壳颤动有关,造成袋岩式礁核带与间歇滩带相间旋回。相带选择性多期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造成礁间歇滩及礁翼等储层。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南部中上二叠统发育的泥页岩厚度大、分布广泛、有机质含量高,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南部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和上二叠统梧桐沟组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对泥页岩样品开展了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该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和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泥页岩沉积时的氧化还原条件、古盐度和古气候特征。结果表明:①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沉积期处于贫氧的弱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整体上以低等水生生物、沉水植物、原核生物等为主,芦草沟组中段混有少量高等植物输入;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沉积期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的环境,有机质来源整体上以低等水生生物、沉水植物、原核生物等为主,可能混有少量的高等植物,与芦草沟组相比有较多的沉水植物、泥炭藓、原核生物等;②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沉积时期湖盆为咸化—半咸化的水体,以干热的古气候条件为主;而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沉积时期则为弱咸化—淡水的湖盆水体环境,以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条件为主;③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研究区湖盆水体整体上呈现咸化程度降低,沉积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沉水植物、原核生物等为主,古气候呈由干热变为温暖湿润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天然气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对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天然气地化特征显示,其烃类组分约占天然气的90%~99%,相对密度大都分布在0.56~0.64之间,干燥系数的对数值log(C1/C2+)一般介于1.56~3.98之间,甲烷碳同位素值介于-29.44‰~-32.88‰之间,乙烷碳同位素值介于-22.68‰~-36.12‰之间,二叠系储层沥青规则甾烷组成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落在同一区域,表明其储层有机质有着相似的母质来源,储层沥青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基本上展示了干酪根>沥青质>非烃>芳烃>饱和烃的分布特征.可见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天然气来源复杂,具有多种成因类型,从高熟到过熟、从油型气到煤系气都有分布,各个气藏之间,甚至同构造不同层段之间,都可能存在不同成因类型的天然气.总体上,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天然气以高-过成熟的腐殖来源的煤型气为主,部分气藏具有混合气特征,部分具有油型气特征,与下二叠统的天然气组分特征和同位素特征较相似,可能有下二叠统的贡献.反映出上二叠统天然气主要源于二叠系本层烃源岩,属近源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川东的勘探,总结了上二叠统长兴组潜伏生物礁的特征。在分析生物礁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的基础上,指出邻水、涪陵、咸丰以北,达县、开县、奉节以南为寻找礁型气藏的有利地区;提出运用地质、测井、地震综回分析方法,特别是运用地震技术寻找礁型气藏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