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与总结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或医药卫生管理机构)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治方案中,以中医药方剂防治非危重型(轻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国家及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所发布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中的处方,将其作为数据源,通过筛选后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对核心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用药模式和新处方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对最终筛选出的149首方剂、涉及的146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使用频次的前7位药物分别是甘草、苦杏仁、麻黄、陈皮、石膏、苍术、藿香,药味以苦味为主,药性以温性居多,归经主入肺,其次为脾、胃和心经。②关联规则初步分析,将药对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分别是"苦杏仁,麻黄""甘草,苦杏仁""石膏,苦杏仁"。③关联系数0.040以上的药对有11个,如"麻黄-赤芍""麻黄-白术""麻黄-人参"等。④分型处方规律分析得出,轻型处方以三拗汤为核心,合用了藿香正气散、达原饮与防风通圣散等;普通型处方合用了麻杏石甘汤、达原饮与银翘散等;重型处方相当于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与四逆汤类的救心方剂合用。⑤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演化出14组含3~4味核心药物的组合,如"葶苈子-桃仁-白术""葶苈子-大黄-白术""连翘-金银花-芦根";以及7个新处方,如"葶苈子-桃仁-白术-赤芍-瓜蒌""苦杏仁-黄芪-桃仁-麻黄-石膏""陈皮-半夏-藿香-茯苓-大黄-石膏-瓜蒌"。结论目前各地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推荐处方中的用药法则以化痰止咳平喘、解表理气、清热化湿、补气等为重,治肺为关键,兼顾脾胃;治疗期三型的组方用药规律分别为轻型组方重解表化湿,普通型组方重表里双解、祛湿清热,重型组方重泻热攻里、益气回阳。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共识基本吻合,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组方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 5),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颁布的诊疗方案、各个疫区及部分云南民族民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组方数据库,运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组方数据库进行中药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等研究。结果:共涉及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90首方剂,涉及中药196味,分析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常用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6首。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颁布的诊疗方案、各个疫区及部分民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处方主要以清热解毒、宣肺平喘、燥湿化痰、扶正祛邪等功效为主,药性多寒温并用、药味多苦甘辛,体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国家及省级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以及各中医专家团队根据本次疫情的发病情况确立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以及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专业中医药文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的证型频次、用药频次、药物属性(药性、药味、归经)、核心处方。结果:纳入预防方剂55首,治疗方剂56首。预防新冠肺炎高频药物以甘草、苍术及藿香使用频次最高,均为18次,药性温,药味甘,归肺、脾、胃经;治疗新冠肺炎高频药物以杏仁(36次)频次最高,药性寒、温,药味苦,归肺、脾、胃经。组方以麻杏甘石汤等为基础加减。结论:中医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处方多以芳香避秽、清热泻肺、解毒通腑类中药居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比分析各地区以及专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与中医古籍疫病专著中治疫方剂的用药规律,为COVID-19进一步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全国及23个省市自治区和11位专家的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并梳理中医古籍疫病专著中的治疫方药,建立Excel标准化数据库,统计...  相似文献   

5.
姜娜  茹清静 《新中医》2024,56(8):25-29
目的: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首次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 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住院,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的首次处方,构建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类 别,通过药物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处方168首,涉及药物159味,累计使用 频次2 332次,其中使用频率≥30次的药物为高频药物,共23味。使用频率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桔梗、苦杏 仁、半夏、芦根、生甘草、薏苡仁、黄芩、浙贝母、炙甘草、麦冬,功效以清热化痰止咳、益气养阴为主,药 性以寒凉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其次为脾、胃经。经关联规则分析获得,最常用的 药物组合有桔梗-薏苡仁-苦杏仁。结论:本研究分析所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初治病例中高频中药以 清热化痰止咳、益气养阴药物最多,通过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所得的药物配伍,可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 炎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志宏  张静  吴淑琼  陈丹  陈伟  汤涌  张众志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41-124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运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组方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经验,提取核心处方以及可能形成的新处方,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11日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中医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基于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和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分析总结药物属性、用药频次、常用剂量、相互关系及可能的新方组合。[结果] 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19例,筛选处方709首,涉及中药251味,共有30味中药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排在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茯苓、陈皮、燀苦杏仁,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多见,归经主入肺、脾、胃经。药物组合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陈皮、茯苓”“炒白术、茯苓”“茯苓、燀苦杏仁”。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两两药物关联系数最高的是“款冬花、泽泻”。基于熵聚类法,提取10对核心组合,得到5个新方组合。[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中医药治疗中,要重视肺脾胃同治,可适当多用温、寒、苦、甘之品,常用茯苓、陈皮、苦杏仁、法半夏、白术等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全国各地区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官网发布的诊疗方案,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中药频数、性味、归经统计,通过SPSS Modeler 14.1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12个中药处方,含162味中药。使用频数排名前4位的中药分别是甘草、杏仁、麻黄、藿香。排名前4位的药性分别为寒、温、微寒、平,药味为甘、苦、辛。从归经上看,归肺经、胃经最多。按功效分类,使用频数排名前4位的药物为清热药、解表药、补气药、补阴药。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最高的2组药分别为"杏仁→石膏、麻黄(100%)""杏仁→石膏、麻黄、甘草(100%)"。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成8类。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各地区防治COVID-19中医药处方中以清热补虚,固护脾胃为主,后期以补气药、补阴药居多,总结得出了常用药物使用特点,为临床上防治COVID-19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基于数据分析软件Excel、SPSS 15.0,分析各地区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组方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特点和思路,为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提供帮助。方法:检索2020年2月5日之前网页及中文数据库中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的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方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个省市的涉及不同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的52个预防方,共涉及中药79味,得出高频次药物19味;利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4味核心药物;利用聚类分析得到3类药物组合。结论:通过本研究,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的核心药物为黄芪、白术、防风、甘草等,在预防中强调补气健脾,清热燥湿、调畅气机等。针对疾病特点,做到“随证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全国各省市地区运用传统中医药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提供详细信息和治疗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以及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通过官网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采用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COVID-19治疗期处方的中药用药频次、药对关联、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聚类处方等,运用图表等形式对中药处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直观的展示,并对其轻症、重症处方的中药的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筛选后,纳入中药处方78个,涉及的中药总数144味,总处方用药频1022次;功效267个,总功效频次2897次;药性9种,总频次906次;药味10种,总频次1434次;12经总频次2162次。聚类处方治疗期中药用药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①杏仁、麻黄、甘草、黄芩、石膏;②半夏、陈皮、苍术、草果、藿香;治疗期轻症中药用药种类为116种,总用药频次为67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为杏仁、甘草、黄芩;重症中药用药种类为95种,总用药频次为351次,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甘草、杏仁、石膏。结论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分析数据,以图表文字相结合展示中医药治疗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具体用药规律,并对治疗期轻症及重症用药进行对比,为临床上指导治疗COVID-19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崔琳琳  苗明三 《中草药》2021,52(4):1063-1072
目的 深静脉血栓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危重症患者病亡和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挖掘中医药防治血栓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用于防治COVID-19危重症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0、Cl...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分析,研究方证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信息。通过收集国家和各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对该病的分期、证型、处方用药等信息进行汇总,采用频数统计和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药辨证和处方用药规律,并进一步探讨该病病机及演变规律。通过检索共获得26个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1个国家方案,25个地方方案),其中16个包括预防和治疗2个方面,7个仅为治疗方案,3个为预防方案。病程可分为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致病因素为湿毒,核心病机为湿毒壅肺、阻遏气机,病理特点可概括为"湿、毒、闭、虚"。该病病位在肺,多涉及脾、胃,重症波及心、肾。各期的核心治法依次为芳化湿浊、宣肺透邪(初期),清热解毒、宣泄肺热(中期),开闭固脱、回阳救逆(重症期),清解余热、益气养阴(恢复期)。全国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较多,不同地域的诊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个性,但总体上遵循国家方案,在病程分期、证候分型、治则治法和处方用药方面具有共性特征,均围绕湿毒致病的核心病机及传变规律进行防治。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化,相关诊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标准化,希望重视重症期和恢复期的化瘀通络治法。  相似文献   

13.
刘闰平  葛俊德  钟颖  郑淇  孙蓉 《中草药》2020,51(5):1096-110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部分患者可因"细胞因子风暴"在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病程中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重症患者死亡。遗体微创病理检查发现COVID-19与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5年国内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有相似之处。从中医药干预细胞因子风暴治疗SARS重症文献分析入手,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重症COVID-19与干预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的作用路径和潜在的机制靶点,以期为临床针对"细胞因子风暴"这一关键病理过程,进行精准的组方潜药、科学的联合用药、靶向的筛选新药提供参考,有效地遏制COVID-19患者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和发展,促进其良好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挖掘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方药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新  张林旭  路雪婧 《中草药》2020,51(5):1147-1152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分析各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预防方药,总结探讨其潜在新方。收集检索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关于COVID-19中医药预防方案,得到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西、四川、湖北、湖南等17个省市的COVID-19中医药预防方案,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等方法进行药物规律及特点的挖掘。64首处方中共包含82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黄芪、金银花等,补虚药使用最多,多用甘、温之品,归肺经药物最多;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8个常用药物组合;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得到7个潜在新方。各地多使用补虚扶正药物预防COVID-19,多从肺、脾胃着手,虽具体细节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医学的预防思想。  相似文献   

15.
魏雅雯  李谨彤  任夏  付先军 《中草药》2021,52(16):4959-4972
目的 挖掘抗病毒中药分布规律,为中药抗病毒活性筛选和当前疫情防控候选方药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以《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中的抗病毒中药文献为信息来源,对相关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频数分析、共现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挖掘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药性、科属、有效成分及...  相似文献   

16.
选取公开发表文献中辨治ADHD的有效中医复方88首,建立用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药物功效、性味归经、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使用频率≥10%的药物有33味,前12位中药依次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龙骨、甘草、茯苓、牡蛎、龟甲、白芍、五味子、山茱萸、山药,为ADHD常用药物。使用频率前7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收涩药、开窍药、利水渗湿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以温为最;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以甘为首;归经以肝、心、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的药对如远志→石菖蒲、牡蛎→龙骨、远志→熟地黄等。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8个聚类方。研究表明中医治疗ADHD用药以补虚(滋补肝肾,补益心脾)、安神为基本组方配伍,兼顾平肝(为主)、清热、理气、活血、化痰、熄风等,契合病机;多种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能更全面和客观地反映ADHD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剖析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用药特点,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WF)检索并筛选近10年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文献,对其有效处方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44篇,包含有效方剂252首,中药177味,其中白芍、甘草、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整理医籍中治疗瘟疫的方剂,探究其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瘟疫病提供借鉴,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中医大辞典》和古今医籍及方书中具有代表性治疗瘟疫病的方剂,选取以"瘟疫"作为主病或所防治病证的方剂。通过Excel 2010建立方名-药物-来源-功效表格,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建立数据库,寻找高频药物、药性、归经、药物组合等,对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收录方剂115首,涉及中药322味,用药总频次为931次。频数前5味药物依次为甘草、川芎、黄芩、苍术、桔梗;高频药物按功效分类主要为清热解毒药、祛风止痛药、祛痰止咳药、补脾益气药、缓急止痛药、发表透邪药、清热燥湿药等;药性以温为主,其次为平和寒;药味以辛为主,继而为苦与甘;药物归经前6位为肺、脾、胃、肝、心、肾;药对以白芷-川芎、甘草-川芎最多见。[结论]中医药治疗瘟疫的方剂用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现代中医治疗瘟疫基本病机与治法较为符合,用药特色可对中医药防治瘟疫提供借鉴,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9.
童晓岚  兰济乐  张芯  阮叶萍 《陕西中医》2021,(11):1619-162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痛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和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 软件统计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并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 Apriori 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 25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232首方剂,涉及303味中药,单个中药使用频率≥20的有40味。核心药物包括薏苡仁、黄柏、土茯苓、苍术、萆薢、甘草、威灵仙、泽泻、牛膝等,常用类型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补虚药为主。中药药性多为温、寒、平,药味多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于脾、肝、心、肺、胃等。聚类分析得到11个核心组方,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功效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个药对、22个三味药药组、12个四味药药组以及1个五味药药组,其中苍术-黄柏支持度最高,是治疗痛风的基本药对。结论:中医药治疗痛风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把握“风、湿、寒、瘀、热”病机基础上,用药以清热化湿、通络散瘀为主,辅以健脾利湿、补肝益气之药,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