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诊治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62例膀胱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治疗方法均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取尿液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诊治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62例TURBT术后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0株占70.4%,革兰阳性球菌17株占24.0%,真菌4株占5.6%;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3.8%、15.5%、9.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安培南耐药率较低,均<10.0%,革兰阳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6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所有患者在经验用药基础上调整,感染均得到控制,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治疗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膀胱肿瘤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泌尿外科手术后接受膀胱灌注化疗的92例患者,采用回顾性方法分别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合并症、灌注次数、留置导尿及细菌培养结果等,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结果 92例患者中有31例确诊为尿路感染,感染率33.7%,共分离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占71.1%;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灌注>6次、年龄≥65岁、留置导尿管、有前列腺增生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结论术前应对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以治疗,严格无菌操作和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控制留置导尿管的适用指征,定期对灌注室及病房的消毒,有助于减少膀胱灌注化疗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镜检查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膀胱镜检查的患者96例,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分别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合并症等,分析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确诊为尿路感染,感染率为31.25%;检测出病原菌48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0株占62.50%,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6株占33.33%,真菌2株占4.17%;选取主要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产生一定耐药性;灌注次数≥6次、年龄≥65岁、有前列腺增生、留置导尿管以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膀胱镜检查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有统计学意义的灌注次数、年龄、性别、糖尿病、前列腺增生以及留置导尿管等变量因素,采用logisctic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按照OR值的大小,依次为年龄大、糖尿病、前列腺增生以及留置导尿管。结论术前对前列腺增生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进行治疗,严格控制留置导尿管的适用指征和无菌操作,有效减少患者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调查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情况,并探讨其原因和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TURBT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相关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83例患者术后留置尿液细菌培养有阳性36例,总发生率为43.4%;共分离病原菌39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6.92%,革兰阳性球菌占23.08%;主要菌种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属,未检到真菌;TURBT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较为复杂,TURBT术及术后留置导尿均为侵人性操作,此外,高龄患者、多发性肿瘤位点、有糖尿病史者、术前已有导尿管留置者是易发生术后感染的重要原因.结论 手术自始至终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手术所用的医疗器械、纱布均必须经严格的消毒,手术过程中动作应轻柔,严防损伤尿道、膀胱壁,确保留置导尿合适的位置,合理选择导管,妥善安放和固定尿管,保持其通畅,加强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是减少TURBT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与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 2010年4月-2012年11月6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性别、年龄、膀胱类型、间歇导尿前留置导尿时间、膀胱功能再训练介入时间、平均间歇导尿次数、膀胱区理疗、预防应用抗菌药物8个观察指标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间的关系.结果 6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住院1个月后,发生尿路感染31例,感染率为45.59%;间歇导尿前留置尿管时间、平均间歇导尿次数、膀胱功能再训练介入时间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严格掌握间歇导尿的适应证,制定合理的间歇导尿计划,早期介入膀胱功能训练,以降低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旨在为降低高危因素、选取敏感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者324例,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并观察尿路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32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48例,感染率14.81%;年龄≥65岁、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位点(多发)、术前导尿、手术时间≥90min、导尿管留置≥7d、膀胱冲洗时间≥2d患者尿路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查出年龄≥65岁、糖尿病、肿瘤位点(多发)、术前导尿、手术时间≥90min、导尿管留置≥7d、膀胱冲洗时间≥2d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尿路感染者检出革兰阴性菌39株占70.91%,革兰阳性菌15株占27.27%,真菌1株占1.82%,革兰阴性菌构成比高于其他类型,且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高于其他病原菌。结论年龄、糖尿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膀胱冲洗时间是本地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且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所以早期采用有效防控措施,正确选取敏感抗菌药物,有助于控制术后尿路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公开发表的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两名评价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和可行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收治7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行抽血培养分析对术后感染患者病原学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找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对本研究36例出现感染患者行抽血培养共培养出病原菌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革兰阳性菌为8株;并发现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胰瘘、术前白蛋白、术前感染病史均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术前白蛋白、术前感染病史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做好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后尿路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外周血对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RC治疗的104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n=32)与未感染组(n=72),比较两组外周血TLR4/NF-κB信号通路指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其对RC术后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32例感染患者共检出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株占60.34%,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株占32.76%,主要病原菌为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真菌占6.90%;感染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高于未感染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TLR4 mRNA、NF-κB mRNA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CD3+、CD4+、CD4+/C...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提高TURP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285例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8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43例,发生率15.1%;高龄、初学术者、合并糖尿病、术前有因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无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后留置尿管时间长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3.8%、31.1%、45.3%、40.3%、40.2%、37.8%,是发生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糖尿病(OR=2.494)、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OR=3.297)、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OR=1.815)、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OR=2.925)是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糖尿病、术前有因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后留置尿管时间长使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增加;术前有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因素,能降低TURP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或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后的脑梗死患者尿路感染病原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或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脑梗死患者120例,留取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48 h内患者无菌尿液,进行病原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并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炎症因子的差异,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120例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患者30例,革兰阴性菌检出21株占70.00%,革兰阳性菌检出7株占23.33%,真菌检出2株占6.67%。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10.05±2.33)vs(67.89±5.49)](ng/ml)、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23.39±3.26)vs(207.44±14.83)](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44.33±4.30)vs(131.98±10.04)](ng/ml)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3.30±1.04)vs(14.48±3.20)](mg/L)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入院时是否有意识障碍、是否持续留置导尿>7 d及是否进行无菌间歇导尿>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住院时间>60 d、入院时伴有意识障碍、持续留置导尿管>7 d、无菌间歇导尿>7 d是脑梗死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病原菌分布具有特征性,应给予及时治疗,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案。方法采用logistic回顾性对照分析2009年8月-2010年8月,医院内的尿路感染与非尿路感染的病例,并了解其病原菌分布,找出尿路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女性、年龄≥60岁、留置尿管、置管时间>20d、患有基础疾病及住院时间>35d与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依次为真菌占40.85%、革兰阴性菌占34.15%、革兰阳性菌占25.00%。结论了解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有效预防医院内获得性尿路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0例泌尿外科住院病历,将合并尿路感染者作为观察组,按1∶1选择同期无尿路感染泌尿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χ2t、检验;然后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80例患者中合并尿路感染60例,发生率为6.82%;单因素分析9个变量是影响尿路感染危险因素(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按OR值的大小,依次为年龄大、有创诊治措施、合并其他疾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结论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予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 调查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32例留置尿管患者,并对210例发生尿路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别记录性别、年龄以及不同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3232例留置尿管患者中21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6.50%;通过研究发现,年龄、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数、恶性肿瘤、激素使用以及白细胞数目的不同均为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导管留置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数目是导致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导管留置时间、侵入性操作以及白细胞数目是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留置尿管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总结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5月住院治疗留置尿管泌尿系感染的40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与泌尿系感染的关系.结果 留置尿管出现泌尿系感染肿瘤患者中男性占35.00%,女性占65.00%,女性泌尿系感染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有基础疾病患者占70.00%,留置尿管时间>2周感染患者占87.50%,膀胱冲洗后泌尿系感染患者占32.50%;留置尿管1、2、7、14 d出现泌尿系感染的比例分别占5.00%、7.50%、37.50%、50.00%.结论 留置尿管是引起院内泌尿系感染肿瘤患者的最主要因素;掌握导尿指征,避免插管是有效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最佳方法;在留置尿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置管留置时间、保证引流内环境的密闭性,可有效降低肿瘤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MPCNL术后并泌尿道感染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医院感染数据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478例MPCNL术后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25例,感染率为5.23%,感染2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5.86%、病原体检出排前3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25.37%、真菌12.5%、金黄色葡萄球菌3.68%;住院时间>7d、3个月内再次手术、留置导尿管、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且>3d是MPCNL术后泌尿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需要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才能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