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钻井、测井、取心、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渤海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分布及演化特征等,并结合物源体系、湖平面变化、坡折带与湖底扇成因耦合关系,建立了湖底扇发育的沉积模式,明确了优质储层分布与成因类型。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内部发育砂质碎屑流与浊流沉积物,表现为具有面状泥岩碎屑组构的箱状砂岩及悬浮搬运的正粒序砂岩的典型沉积特征;该湖底扇共发育6期,呈"先进积、后退积、由东向西"的迁移规律,扇内发育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漫溢、沉积朵叶等微相,顺物源平面相序依次表现为"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漫溢-沉积朵叶-(半)深湖"的变化特征,纵向上具有早期沉积朵叶向晚期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漫溢微相的演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北部供源三角洲、石南一号断裂、湖平面变化等因素共同控制了石南斜坡带东二下段湖底扇的扇体迁移、分布规模、微相演化特征等,形成了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断层坡折控制、线源供给的湖底扇相模式。  相似文献   

2.
辽西低凸起北段JZ20构造区东二下亚段湖底扇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砂岩,颗粒分选中等,孔隙发育,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亚相,其中内扇、中扇多为优质储层,表现为单一水道、辫状水道的特征,自然伽马(GR)曲线表现为微齿化箱形和齿化状钟形,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下切反射和叠瓦状反射特征;湖底扇受物源和触发机制等多因素制约,物源来自古辽河水系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受强烈的正断层活动、斜坡坡度与湖浪扰动等影响,原始沉积物沿着斜坡向下滑塌,在深湖-半深湖中形成扇形沉积体;辽西低凸起北段湖底扇紧邻辽中富生烃凹陷、储盖组合好、运移通畅,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地层层序研究、古地貌恢复、锆石测年和地震资料分析等,从物源体系、古地貌、坡折体系和湖平面变化等方面探讨了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湖底扇的发育模式,并对油气藏的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辽中凹陷西斜坡东三段湖底扇砂体表现为“物源-坡折带-湖平面”控制的富砂模式;物源主要来自燕山褶皱带,其次为辽西凸起,大规模的物源供给和变质岩的母岩区为湖底扇的形成提供了碎屑物质和优质的储集砂体;沉积坡折带控制湖底扇重力流卸载位置,断裂坡折带形成的微古地貌变化控制局部砂体搬运方向和差异富集程度;湖平面变化与物源体系变化耦合形成的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沉积在空间上反复叠置发育,为岩性圈闭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2)旅大10-6油田湖底扇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颗粒粒度较小,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见少量粒内溶孔,孔隙发育一般,连通性较差;湖底扇发育具有垂向上多期叠置、平面上连片的特征,位于斜坡中部的中扇亚相具有明显的滑塌变形构造,是最有利的勘探相带。(3)旅大10-6油田湖底扇油藏是辽中凹陷西斜坡从构造圈闭勘探转为岩性圈闭勘探...  相似文献   

4.
以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划分为基础,采用岩心观察、沉积体系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了牛庄洼陷王58地区沙四段上亚段纯上3砂组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和展布形态,并应用湖平面变化结合构造演化分析了浊积扇的发育特点和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牛庄洼陷王58地区沙四段上亚段纯上3砂组发育单一坡折远岸浊积扇,沉积特征表明主要发育辫状水道以及水道间微相;同时运用具有相指示作用的特殊标志物确定了自洼陷东南部的物源在近源处沉积扇三角洲相,在洼陷区沉积浊积扇相;通过对沙四段上亚段纯上4个砂组砂体发育的对比,提出湖平面变化结合构造形态以及物源共同控制了浊积扇的发育和展布特征的观点.物源充分,坡度较大,洼陷较局限是浊积扇发育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前陆盆地隆后坳陷区湖底扇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分析化验、钻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塔北轮南地区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T油组的湖底扇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型湖底扇,其岩性以砾质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以及中粗砂岩为主,垂向上见鲍马序列,递变层理、块状层理以及变形层理发育,测井曲线则具有微齿化线型-箱型或钟形-微齿化线型的组合特征,地震剖面上对应于中强振幅高连续或中强振幅透镜状或短轴状地震反射,均方根振幅属性可见典型的下切弯曲水道。同时,识别出3种亚相、5种微相类型,其中内扇亚相发育补给水道和堤岸微相,中扇亚相发育辫状水道和水道间微相,外扇亚相发育远源浊积岩。区内湖底扇分布在南部坡折带之下,发育多条典型的补给水道,辫状水道连片展布,水道间零星分布。本区湖底扇具备滑塌重力流的成因机制,是西北部和东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堆积坡度过陡重力失稳下切形成补给水道,并经补给水道搬运堆积于深水环境形成的,其发育受到了前陆盆地幕式构造活动、古地貌以及物源供给等多个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活动是湖底扇发育的诱因,古地貌影响其平面分布,物源供给则决定了湖底扇的岩性、物性和规模。  相似文献   

6.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沙三段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滨浅湖、半深湖和深湖等7种沉积相类型。从沉积相平面分布来看,沙三早、中期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相,南部缓坡带发育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相,东西轴向发育东营三角洲和高青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半深湖—深湖环境内发育湖底扇相。沙三晚期湖盆萎缩,深湖、半深湖范围缩小,各类骨架砂体自盆缘向盆内形成有利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发育多套厚薄不等的砂砾岩体,是研究区重要的含油气储集体。通过岩心描述、薄片观察、重矿物及粒度分析,结合测井及地震资料解释,从该套砂砾岩体的古地理特征、物源条件及岩石学特征等方面,确定其为湖底扇相沉积。通过研究吉17井区梧桐沟组一段湖底扇相标志、相类型及砂体展布,认为研究区主要为内扇亚相和中部扇亚相,以及主沟堤微相、漫溢微相、辫状沟道微相、主沟道微相等沉积微相。结合储层物性和构造特征分析,认为湖底扇相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条件,油气藏形成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外围半深湖区,其沉积厚度大,分布相对稳定,储集物性好,油源充足,油气侧向和纵向上运移通道良好,运移距离较短,是发育在凹陷斜坡区半深湖相中主要的岩性油藏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砾岩岩相及成因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玛湖凹陷斜坡带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复杂砾岩为近源粗粒扇三角洲成因,根据砾岩的沉积特征,可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又细分为前缘外带和前缘内带。根据沉积构造、颗粒形状、排列方式、支撑形式、胶结类型等特点精细划分了9种砾岩岩相,并总结了6种岩相组合序列,它们分别反映碎屑水道、辫状水道、辫状分支水道、辫流坝、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碎屑朵体等不同沉积微相环境。对比了夏子街、黄羊泉、克拉玛依扇三角洲的砾岩颜色、粒度、颗粒接触关系、结构与成分成熟度以及主要发育的砾岩岩相,进而理清了该区扇三角洲发育的控制因素、扇三角洲发育部位、物源供给强度、地形坡度与坡降规律;最终建立了西环带扇三角洲成因模式:夏子街扇三角洲为长轴持续供给型碎屑流主控的帚状扇三角洲,黄羊泉扇三角洲为山间供给充足型碎屑流与牵引流共同作用的朵状扇三角洲,克拉玛依扇三角洲为山前供给略少型牵引流作用控制的扇状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9.
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牛庄洼陷东坡沙四上亚段储层沉积相、微相特征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牛庄洼陷东坡沙四上亚段纯上次亚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2种沉积相类型,即北部物源体系控制下的湖底扇沉积和南部物源体系下的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沉积,储层主要为湖底扇、滑塌浊积扇的辫状水道微相沉积,其中湖底扇为该区最主要的沉积类型.根据不同沉积微相测井响应特征对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区沉积模式和储层分布控制因素进行了总结,对该区下步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岩心、钻井、录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岩石学特征、原生沉积构造、测井相及地震相等相标志分析,确定迈陈凹陷东部涠三段存在南、北两大沉积体系,北部斜坡带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南部断裂带为近岸水下扇和小型的扇三角洲沉积。该段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等8种亚相,发育辫状分支河道、漫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等13种微相。内斜坡西部的三角洲前缘 ̄滨浅湖带,内斜坡东部的扇三角洲平原侧缘 ̄扇三角洲前缘相带是有利储盖组合发育区,为涠三段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1.
湖底扇砂体是较为有利的油气储集体,深入研究其沉积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中非 BG盆地 BN 区块下白垩统 P 组为例,在沉积岩石学及层序地层学理论基础上,对该组岩心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组合形态和地震剖面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区域地质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中非 BG 盆地BN 区块下白垩统 P 组属于湖底扇沉积,自下而上表现为正旋回沉积序列,一般发育内扇、中扇和外扇等3 种亚相,以及分支水道、水道侧溢天然堤与无水道前缘席状砂等微相类型; P 组湖底扇砂体受重力流作用控制,主要沿北东-南西向延伸,总体呈扇形展布,其中,中扇分支水道的砂体顶、底常被灰黑色泥岩包围,具备较好的油气富集条件;湖底扇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北部,于盆缘先形成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后以浊流的形式被搬运至前三角洲或更远的深水湖区,最终形成湖底扇沉积体系。 P 组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盆地北部陡坡带断层下降盘一侧湖底扇的内扇水道和中扇分支水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12.
综合岩相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测井相分析重新认识文安斜坡古近系沙一段的总体沉积特征,重新确定其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对研究区沉积微相的详细研究认为:沙一上亚段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席状砂和分流河道间微相,平面上朵状体呈东西向展布,根据水系划分可分为7个三角洲;沙一下亚段为浅湖沉积,主要发育重力流亚相、浅湖砂坝微相、浅湖至半深湖泥微相、碳酸盐台地亚相,发育碳酸盐台地和滨浅湖砂坝沉积.通过对沉积相的重新认识,有助于对文安斜坡沙一段成岩作用和沉积演化的认识,为油气勘探预测有利区带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涠西南凹陷B洼流一段高位体系域湖底扇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但是在湖底扇的特征、分类、展布、成因机制和发育模式等方面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进程和成效。基于钻井、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对B洼流一段高位体系域湖底扇进行了系统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B洼流一段高位体系域湖底扇可分为两大类4个小类,分别为高位早期的块体流型湖底扇(又可分为下切水道中心型、下切水道侧翼型)和高位晚期碎屑流型湖底扇(又可分为无水道化富砂型和无水道化富泥型)。②各类湖底扇在岩性、测井和地震上都表现为不同的特征。③湖平面变化、物源体系、搬运路径等耦合控制了两种发育模式,分别为轴向西物源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挠曲坡折—富泥型湖底扇沉积模式和西北物源扇三角洲—断裂转换坡折—富砂型湖底扇沉积模式。④由西北向扇三角洲供源的下切水道中心型块体流和无水道化富砂型碎屑流湖底扇砂体埋深浅、物性好,与流一段湖相泥岩形成自生、自储、自盖的成藏组合,具有较大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埕岛东斜坡水下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埕岛东斜坡东营组三段砂体是由水下河道控制的、具有牵引流和浊流双重沉积特征的水下扇。主要发育混杂基质支撑砾质砂岩相、含砾砂岩相、泥质支撑砂岩相和砂质粉砂岩相;粒度粗是其主要特征;粒序层理、块状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十分发育;滑塌、旋卷、负荷脱水等沉积构造也十分发育;在地震剖面上有明显河道下切现象,呈现顶平底微下凸的宽阔半透镜体;自然电位曲线呈正韵律,曲线由高幅至中幅呈柱状及箱形,与不同岩性和不同沉积相具良好对应关系。根据岩性、电性、物性分析,研究区共识别出水下河道、道间漫溢、道间决口扇、水下天然堤、河道间泥坪、河口朵叶体及席状砂等微相,其中水下河道为主要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15.
大量地震、录井、测井资料沉积学分析表明,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断陷带登娄库组三段发育的沉积体系有扇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在平面上,靠近沉积东侧边界和西侧边界奋发育5个和3个裙带状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区之间的中央部位为大片的湖泊体系沉积。水体相对较深处为浅湖沉积,其余为滨浅湖沉积。浅湖沉积物中央有湖底扇粗粒沉积物。这一沉积特征展示了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断陷带登娄库组三段储层十分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扇三角洲是陆相断陷盆地内重要的油气汇聚场所,建立准确并可靠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对预测优势储集体具有重大意义。综合应用岩心、地震、测井等资料,对扇体内部沉积单元及相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研究表明:贝尔凹陷南屯组发育有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可细分为3类亚相和11类微相,其中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平原分流河道、平原分流河道间、平原天然堤3类微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前缘水下主河道、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缘席状砂、河口坝、远砂坝以及前缘水下分流间6类微相,前三角洲亚相发育前三角洲粉砂岩和前三角洲泥岩2类微相;贝尔凹陷南屯组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在贝西斜坡带、霍多莫尔构造带、苏德尔特构造带等靠近盆缘或控陷断裂的陡坡地带,可划分为断坡型、断阶型2种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7.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发育湖底扇沉积,为明确研究区湖底扇的沉积特征、发育控制因素及沉积展布特征,结合区域构造发育特征及古地貌分析,综合分析岩心、岩石学、测井响应、地震响应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三段主要发育湖底扇沉积体系,湖底扇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等3个沉积亚相及主水道、辫状水道等若干微相.湖底扇沉积特征受控于物源...  相似文献   

18.
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沉积属浅水湖泊一三角洲体系,发育有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可划分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包含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泥等4种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包含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泥、河口坝、前缘薄层砂等6种沉积微相。湖泊相可划分为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和还原湖,滨湖亚相包含泥滩、混合滩、砂滩等3种沉积微相;浅湖亚相包含浅湖砂坝、浅湖泥两种沉积微相。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砂最为发育,是有利的储集层;由于泥质岩微相发育,常常包裹或覆盖分流河道砂、天然堤、决口扇、河口坝、薄层砂等砂体,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认清沉积相的演化特点及砂体微相的分布规律,对于砂体预测、储量估算、寻找岩性圈闭油气藏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渤南油田义65块为开发了30多年的低渗透油藏,主力油层为沙河街组三段9砂组。在开发后期,利用岩心、地质和丰富的测井、开发资料,对沉积特征及沉积微相的展布进行再认识,确认其为浊积扇沉积,按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及若干微相。并对各亚相、微相特征进行了描述,分小层绘制了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中扇亚相是义65块浊积扇体的主体部分,根据沉积特征可细分为辫状水道微相、辫状水道间微相、辫状水道侧缘微相、朵状体微相。中扇辫状水道微相和朵状体微相储层最为发育。平面上,各小层以辫状水道为中心,向外依次发育水道间、辫状水道侧缘和扇缘沉积微相,在部分辫状水道末端发育朵状体,水道展布方向为南-北向或东南-西北向。  相似文献   

20.
《油气地球物理》2013,(3):27-32
在详细观察描述岩心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测井资料、地震剖面资料,划分了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进而开展了单井的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阿克库勒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和湖底扇相,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相和多个微相。研究认为,阿1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沉积,阿3时期北部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中部地区主要发育湖底扇内扇与浅湖沉积,南部地区主要发育湖底扇中扇沉积。提出了研究区发育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组合以及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组合两种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