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施宏江  王丹 《中国防汛抗旱》2010,20(5):32-33,36
2003年大水后,安徽省大力开展淮河综合治理,不断推进防汛抗旱非工程体系建设,其调度工作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合淮河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建设,梳理了防汛抗旱调度工作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当前调度工作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剑 《安徽水利科技》2000,(B12):13-14,17
本文叙述了安徽省长江干流1998年洪水特点,并提出了防汛抗洪暴露出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驻马店防汛信息采集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全国首批20个防汛信息采集示范区之一。示范区从2000年8月开始建设,至2001年6月底竣工并通过水利部专家组预验收。示范区的建议,使防汛信息采手段有了根本性改善,防汛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时效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呼之欲出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受季风和热带气旋的影响及特定的地理条件,水旱灾害频繁。为减少灾害损失,在加强工程措施的同时,采取非工程措施,建设和强化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是在全国防洪调度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防汛工作的迫切需要,由信息采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等组成,包括淮河、黄河流域暴雨洪水  相似文献   

5.
《水利天地》2002,(4):6-7
牡丹江市俗称“八山半水分半田”。由于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是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地区之一。自1896年以来共发生了12次较大洪水,即平均每8~9年发生一次,严重影响我市的经济发展。为适应现代化防洪的需要,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了牡丹江流域水文自动化测报网,开发研制了长汀站、镜泊湖水库站、石头站、牡丹江站、莲花水库站洪水预报应用软件,购置了牡丹江市城区1:5000、1:10000数字化地形图,初步建成了市本级防汛会商大屏幕投影系统,向实现防汛指挥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确立防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孔振江 《河北水利》2003,(12):16-17
四、决策支持系统现代化 河北防汛肩负“四保”重任,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加快防汛现代化建设、提高防汛调度决策水平是我省防汛工作的迫切需要。根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总体设计大纲要求,我省的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于2002年汛前通过了验收。该系统利用Web服务系统进行技术开发,同时利用GJS技术开发了1/50000的综合水利数据地图,为防汛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1996年松辽流域境内虽然没有发生较大范围内的洪水,但局部地区的中小河流却出现了较严重的洪水灾害。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抗洪抢险,使洪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取得了防汛工作的好成就,文章回顾了1996年松辽流域防汛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出了做好全年防汛工作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就了今后的防汛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认识和掌握一个河流或流域的洪水发生的规律及特性,对流域的开发治理、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和汛期的防洪,都起着重要作用,自建国以来,1957、1964、1965、1991年穆棱河流域相继发生了几次较大的洪水,造成了炎灾。因此,了解和掌握穆棱河洪水特性和规律后,便可做出相应的防汛对策方案,如全保式,半保式和废弃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5年安徽省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水旱灾害,省防指适时启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确保了防汛抗旱工作顺利进行,本文对2005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运用进行总结,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防汛抗旱预案是防汛抗旱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介绍安徽省防汛抗旱预案体系的建设情况,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要点解读;针对防汛抗旱预案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防汛抗旱工作实际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鄂州市地位长江中游南岸,境内地势低洼,属平原湖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较大洪涝灾害,解放后也经常发生外洪内涝.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有:(1)内湖溃水不能及时排出;(2)降雨造成内湖水位上升;(3)江堤抗洪能力低;(4)湖堤防洪标准低;(5)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少;(6)排涝标准低;(7)病险工程多等.解决问题的对策有:狠抓整治加固,提高长江干堤和重要湖堤的抗洪能力;制定合理调度方案,适当扩大调蓄面积,部分一级排涝站增容;加强防洪排涝工作的“软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长江防洪体系发生的巨大变化,阐述了长江堤防、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平垸行洪等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水情信息系统、防洪通信预警系统、防洪法律法规、防汛组织等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变化,提出了加快标准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和继续强化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几十年来长江保护治理及近年洪涝灾害的情况,总结了长江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梳理分析了长江防汛体系当前存在的5个主要薄弱环节,并提出了全面提升长江流域防洪减灾能力的6条主要措施,以为构建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城陵矶防洪控制水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放辉 《人民长江》2009,40(14):71-73
长期以来城陵矶控制水位既是堤防设计水位又是蓄洪工程调度运用水位,这一直是长江中游防洪问题争论的焦点。从分析现有江湖关系条件下的长江洪水特征出发,以长江中游防洪体系既定的布局为基础,结合三峡水库的调节作用,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和实际水情,提出将堤防设计水位与蓄洪工程调度水位分开,近期莲花塘防洪设计水位采用历史最高水位35.80 m、蓄洪工程调度水位采用34.4~35.80 m为宜。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反应、实时监控,成为汛情监测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安徽省内多大江大河,且降水集中在汛期,防汛工作压力大。2020年汛期,安徽省出现全省范围的特大汛情,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接连告急。介绍了空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在本次汛情监测中的应用:以国产高分系列卫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航天遥感技术,以无人机拍摄为主要手段的航空遥感技术和以现场勘察为主的地面遥感技术一体化调度,为汛情监测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洪水是形成全流域洪水的重要来源。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及防洪规划的总体部署,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带来了明显的改善。以年度长江流域上游水库群的联合调度方案和《长江防御洪水方案》批复的水库运用原则和方式为基础,对在现有防洪工程体系下应对1954年洪水的流域防洪形势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水库群的联合防洪可以有效减轻三峡水库的防洪压力,对比无水库调度时,大幅度地减少了中下游地区的超额洪量约200亿m3,能有效地保证长江中下游河道的行洪安全。  相似文献   

17.
陈敏  史光前 《中国水利》2006,(19):47-49
中澳合作长江防洪及管理项目系澳大利亚援助项目,是利用澳大利亚政府赠款和国内配套资金,在长江上中游示范性地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洪水管理系统。通过近5年中澳双方专家的合作,成功开发出长江上中游综合洪水管理系统,提高了洪水预报精度和预见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长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长江防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18.
蔡其华 《人民长江》2010,41(24):1-6
三峡工程是长江综合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0年汛期,长江流域干流和多数支流发生较大洪水,通过科学调度三峡水库,及时拦洪、适时泄洪,有效削峰错峰,避免了上游洪峰与中下游洪水叠加给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回顾了规划确定的三峡工程防洪作用,简要介绍了2010年长江洪水特性,结合2010年三峡工程实际调度运行,分析了三峡工程的防洪调度方式及效果,探讨了与水库调度相关的几个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宁磊  张黎明  许多 《人民长江》2012,43(10):7-10
简要回顾了三峡工程论证及初步设计阶段拟定的防洪任务及防洪调度方案。围绕三峡工程的防洪任务,研究了工程建成初期的防洪调度方式。主要针对现状长江中下游江湖行蓄洪水能力,分析了三峡工程对荆江补偿调度、对荆江兼顾对城陵矶补偿调度2种方案及其防洪作用。结果表明,对荆江补偿调度方式能发挥较好的防洪效用。确定了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方式的3部分防洪库容,为三峡工程防洪调度方式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论据。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100年一遇洪水情况下能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56 700 m3/s。本文在分析研究长江和澧水洪水遭遇、四口河系地区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模拟计算三峡运行前后重现1954年洪水水情的基础上,为减轻本区域的防洪负担和有利于水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松滋口建闸、松滋河东支和西支建闸控制、藕池河中支和西支及东支粘鱼须河建闸控制以及安昌垸等蓄洪垸分类调整等措施,形成新的四口河系地区防洪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