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在水利部及长江委领导下,长江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2017年6~7月长江发生中游型大洪水,洞庭湖、鄱阳湖水系部分支流发生特大洪水,洪水全面检验了长江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水平及其在防洪调度决策上的作用。总结经验、明确前进方向,对于推动长江水文事业和技术持续进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为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密切监控河流汛情,提高水文监测能力和水文预报精度,河南省各级水文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争取国家与地方建设资金的配套落实,迅速拉开中小河流水文巡测站建设的帷幕,工程建设迅速开展,文章通过对三门峡水文局2016—2018年巡测站测报运行工作的总结,发现在雨量、水位信息采集传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监控断面流量测验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水文巡测管理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德武 《海河水利》2023,(4):115-117
为提升流量巡测能力和水文服务水平,开展了遥测水位系统在利辛水文测区的水位流量巡测、洪峰流量巡测、洪水测验指导等相关研究和应用。近年测区洪水测验结果证明,该系统的运用是保证水文巡测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对测区巡测起到关键作用,可有效提升巡测效率和水文测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秦昊  陈瑜彬 《人民长江》2017,48(4):16-21
长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集洪水预报与防洪调度为一体,利用开放式的设计理念,采用B/S系统结构开发。该系统整合了长江防洪信息、洪水预报、洪水调度等各种资源和信息,建立了基于流域地图的各类信息融合展示平台,实现了自动预报计算、交互式调度、水雨情监视、防洪形势分析等功能。该系统在2016年长江中下游区域性大洪水中的调度运用,充分证实了该系统在水文预报、防汛会商、调度决策等场景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中对黑龙江干流中游段水文巡测基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和原则进行了论述,对提高水文巡测基地测区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水平,提高应急水文(质)监测能力,加强对测区相关水文站、地下水监测及应急监测管理能力,完成相关站点的地表水、地下水监测和水质分析工作,全面提升水文(质)监测、预测预报和服务支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水利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多,水文巡测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受到各地区水文勘测局的高度重视。水文巡测是获取水文资料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水文测验方式改革的方向。为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密切监控河流汛情,提高水文监测能力和水文预报精度,要加强文化巡测站建设。为保证驻马店市水文巡站工程质量,要对工程质量加强管理,以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长江‘98大洪水中水文测报的作用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东生  陈守荣 《水文水资源》1998,19(4):38-39,29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洪水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对水文测报工作而言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本文根据1998年水文测报对长江 干支流防洪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水文测报设施现代化,更寻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势服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县域水文大都采取驻站监测模式,能基本满足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21世纪以来,随着水文监测站点的不断增加以及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的增多,驻站监测逐渐难以满足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的需求。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提出建立水文巡测中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水文巡测模式,对区域内水文站及水文监测设施、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以提高县域水文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为  冯忠民 《人民长江》2003,34(4):39-40
2002年8月长江上游的洪水与洞庭湖水系洪水发生遭遇,造成长江中下游干流出现了较大洪水,与1996年长江洪水相似,同为长江中游局部较大洪水,且均具有短历时洪量和洪峰水位高,水面比降大,涨势迅猛等特点,但由于1998年大洪水后,中央和地方投入巨额资金修建加固了长江中下游干,支流的一、二级堤防,并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以致长江中下游干堤未出现较大险情,所受损失大都为支流上游山地灾害,为此,除继续加强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建设外,对其他提高长江防洪能力的措施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县域水文监测大都采取驻站监测模式,该模式能基本满足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水文监测站点的不断增加以及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的增多,驻站监测模式逐渐满足不了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的需求。文章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提出设立水文巡测中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水文巡测,对区域内水文站及水文监测设施、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以提高县域水文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导致长江梅雨期降雨异常偏多、暴雨频发,中下游地区发生了3场区域性大洪水。通过干支流控制性水文站和水利工程的观测资料,还原出天然来水量过程,统计了洪峰流量和不同时段洪量,结合现有历史洪水资料和工程设计成果,分析了2016年洪水特征和重现期。分析结果表明,宜昌以下干流河段均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重现期在5~10 a之间;清江、资水、水阳江、鄂东北诸支流等发生特大洪水,水位、流量超过历史最高纪录,重现期为100~200 a一遇;修水、饶河等发生一般洪水,重现期在20 a一遇以下。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安徽省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6月18日至7月21日,安徽省长江流域发生暴雨洪水(主降雨集中在6月18日至7月5日),最大3,7 d降雨量位居历史第一,重现期大于50 a一遇,最大15 d降雨量位居历史第二,重现期接近50 a一遇,至7月5日长江安徽段全线超警戒水位。通过收集、整理此次暴雨洪水的资料,对该次暴雨的过程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历史特征年资料进行比较,指出强降雨的空间分布以及前期长江底水等是影响此次洪水历史排位(即汛情危急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此次暴雨洪水的分析,以便为今后防汛减灾,洪水预报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晶  邢文慧  许银山 《人民长江》2018,49(22):83-87
高寒区产汇流规律复杂,且水文实测资料稀缺,给流域径流分析带来诸多挑战。以宗通卡坝址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水文比拟法,依据干流上下游水文站资料,推求坝址1960~2009年月径流系列。同时基于全球气象数据产品,考虑融雪径流的影响,构建了适用于该流域的HBV半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坝址1960~2009年月径流系列。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径流成果,分析其异同,认为HBV模型可用于高寒区径流模拟。  相似文献   

14.
汤河水库洪水预报对汤河水库及其下游的防洪安全极其重要,需要研究实时洪水预报技术,以提高洪水预报精度.根据汤河水库自然地理和水文特性,汤河水库实时洪水预报采用汤河水库洪水预报,考虑到各场次洪水预报误差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依性,故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实时校正系统,模型用实际洪水资料进行校准,并用2场较大洪水予以检验.2个场次的校验表明,实时校正能明显地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跨国界河流洪水预报问题,以广西平而水文站和水口水文站为例,采用以水位涨率为参数的相应水位法进行洪水预报。结果:洪水预见期,平而水文站为26h,水口水文站为13h,且预报精度均符合《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下游河网站点防洪模拟预报过程中存在预报精度偏低,以及采用水动力模型方法时所需资料数量过于庞大的问题,基于不同下垫面水文特征的分布式架构模型理论,通过对流域内山丘和平原区各阶段产汇流进行分解模拟的方式,建立了以交界面动量与通量交换实现互馈耦合的水文水动力一体化模型。以三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耦合了上游山丘区、平原区和下游长江水动力模型,利用代表站点开展了全流域一体化模型的率定与验证工作。对流域内 2016—2022 年降雨进行分析和场次降雨大于 100 mm 的多场洪水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耦合模型的模拟精度较好,在不需要大量资料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平原河网区预报精度及整个流域防洪调度能力,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可为其他类似流域防洪模拟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小流域由于资料欠缺、洪水汇流时间短、水量集中等特点,导致其洪水预报难度大,预报精度低。针对我国中小流域的洪水预报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为了让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全国广泛投入实际应用,选取四川省达州市清溪河流域作为了研究对象。采用流溪河分布式水文模型,从降水量入手,讨论雨量数据对模型结果的影响,探讨满足预报精度所需的雨量站布设密度条件,并将得到的洪水模拟结果与传统预报模式下的洪水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2 场洪水中,确定性系数在 80%以上的洪水有 10 场,占比 83. 33%,其中 11 场洪水的洪峰误差小于 20%,合格率为91. 67%,峰现误差合格率达到 100%。因此,流溪河分布式水文模型对于中小流域的洪水预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模拟结果较好。中小流域不同雨量站的降水差异明显,降水总量和雨型的差异对模型输出结果影响较大,当前提高预报精度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基础数据的质量。清溪河流域雨量站布设密度达到 86 km2 /站时已基本满足该流域流溪河模型预报的要求。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雨量站布设密度已达到较高水平,采用流溪河模型等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中小流域洪水预报变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2016年长江流域入汛早,暴雨频发。受强降雨影响,长江流域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部分支流发生超保证乃至超历史洪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多地重复受灾,基础设施水毁严重,防汛抗灾形势一度异常复杂、严峻。重点总结了2016年长江流域洪涝灾情,并分析了抗灾应对情况及成效,其相关工作经验将对做好今后长江流域防汛工作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16年汛期江西省发生了12次强降雨过程,导致长江段和鄱阳湖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多处水库大坝、圩堤处发生险情,灾害损失严重。通过分析此次洪水的雨水灾情情况,采取的主要防汛抗洪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总结了此次获得防汛抗灾工作胜利的经验,早研判、早安排、早排查,有序地统筹抗洪力量,科学地处置险情险段,严肃防汛工作纪律,军民携手力保提防安全;并指出了在防汛抗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认为必须按照“以问题为导向,系统规划,综合施策,补齐短板”的要求,才能进一步全面提升防汛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