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光清  郭春艳 《中原医刊》2007,34(22):38-39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甲亢患者孕期病情变化,评价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9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孕前即有甲亢患者4例孕期无异常,10例孕期出现不同程度甲亢症状(7例复发于孕中晚期,由于治疗及时,所有患者症状都得到有效控制,无一例发生甲亢危象);其中1例发生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发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1例胎膜早破,发生早产其余患者无母婴异常;而孕前未经正规治疗的2例,1例孕38周发生甲亢危象、甲亢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例孕37周胎死宫内。妊娠前无甲亢,孕期诊断为甲亢5例,4例患者不服从治疗,未服药物治疗,分娩时2例并发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例35周早产,1例36周胎死宫内。另1例服用药物患者孕38周正常分娩。结论妊娠各期均可发生甲亢或复发或加重,尤其见于孕中晚期;甲亢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故孕期应加强监护,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脐动脉的围产期结局. 方法比较我院2007-07-01~2009-12-31间分娩的100例单脐动脉妊娠患者与同期分娩的妊娠患者31 315例(对照组)的妊娠高危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单脐动脉组中,早产16例(16%),剖宫产73例(73%)、胎儿生长受限7例(7%)、新生儿畸形8例(8%)、胎死宫内4例(4%);对照组中,早产1 873例(5.98%),剖宫产14 691例(46.91%)、胎儿生长受限394例(1.26%)、新生儿畸形1 015例(3.24%)、胎死宫内47例(0.15%).合并单脐动脉的妊娠的早产率、剖宫产率、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畸形发生率、胎死宫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妊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脐动脉为高危妊娠,孕期应除外胎儿畸形可能,密切监测胎儿生长.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导致死胎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月华 《黑龙江医学》2004,28(9):708-70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 ,ICP) ,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 ,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的妊娠并发症。可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窒息 ,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 2 0 0 2 - 0 1~ 2 0 0 3- 12共收治ICP患者 15 2例 ,其中胎死宫内 8例 ,发生ICP后围产儿的死亡率为 5 2 6 %。为了进一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现对 8例胎死宫内作回顾性分析并就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患者中 ,经产妇 1例 ,初产妇 7例。孕妇平均年龄 2 5 8岁 (2 3~ 34岁 )。孕周平均 37 3周(33…  相似文献   

4.
赵国斌  左莉  陈翊  郑玲  郭华 《实用全科医学》2011,9(3):402-402,414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原因、临床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2009年5月广州番禺中心医院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病例共17例临床资料。结果双胎一胎宫内死亡的发生率为2.99%。孕28周前发现一胎宫内死亡者3例,平均期待治疗102.8 d,平均分娩孕周为36+5周;孕28周后发现一胎宫内死亡者双胎妊娠 胎死宫内 期待治疗 期待治疗12例,平均期待治疗13.2 d,平均分娩孕周为35+1周。仅1例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无一例孕妇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早产、子痫前期和胎膜早破发生率高。胎儿畸形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后可采取期待治疗,严密监测存活胎儿宫内状况,尽量延长孕周,可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娟  吴锦英 《海南医学》2013,24(6):855-857
目的探讨三亚地区妊娠期TORCH感染的现状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检查4046例孕妇血清中的TORCH-IgM抗体并对其进行追踪,随访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4046例受检孕妇中,失访198例,最终随访3848例。其中异常妊娠致流产326例、胎膜早破231例、胎死宫内5例。TORCH-IgM阳性孕妇46例,占1.20%。TORCH-IgM阳性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9.57%,明显高于TORCH-IgM阴性孕妇的13.94%(P<0.01)。结论妊娠期TORCH感染与自然流产、早产、胎死宫内等妊娠不良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6.
梁树萍   《中国医学工程》2012,(7):116+119-116,119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尖锐湿疣对妊娠、胎儿的影响,总结更好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6例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过程。结果 6例患者均不可避免流产,3例胎膜早破,1例胎死宫内,3例胎盘增生粘连,其中1例完全植入,1例产后大出血。结论妊娠合并尖锐湿疣不仅危害孕产妇健康,而且可以引起早产、胎膜早破、羊膜绒毛膜炎、胎儿宫内感染,属高危妊娠的重点监护对象;患者恐惧、焦虑、悲伤、自卑又自尊,需要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7.
王兰  白淑芬  杨立新 《现代医学》2014,(11):1297-129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母婴阻断方法及随诊管理流程。方法:对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妊娠合并梅毒螺旋体、HBV、HIV感染的住院分娩病例数、母婴阻断方法及成功率以及随诊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年间共收治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孕妇住院分娩8 127例,其中梅毒螺旋体感染孕妇365例,占4.49%;HBV感染孕妇7 252例,占89.23%;HIV感染孕妇住院分娩治疗27例,占0.33%。近5年妊娠期感染梅毒螺旋体者早产发生率为12.02%(41/341),死胎、死产率为4.40%(15/341),胎儿畸形发生率为2.35%(8/341)。HBV宫内感染率为0.97%(42/4 310),分娩前HBV DNA〈106copies·ml-1的患者宫内感染发生率为0%,HBV DNA≥106copies·ml-1的患者宫内感染率为3.18%~10.34%。27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有13例放弃继续妊娠,选择流产或引产终止妊娠,有1例孕36周早产顺产,其余13例均孕38周以上行选择性剖宫产术。结论:制定合理的梅毒螺旋体、HBV、HIV感染孕妇的阻断随诊流程可减少婴儿的宫内感染,改善患者预后。HBV的宫内感染发生在分娩前病毒高载量者。  相似文献   

8.
王佳一 《肝博士》2007,(6):61-61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包括妊娠后患肝炎和原有病毒性肝病合并妊娠两种情况。由于妊娠期的生理特点,易转为重型肝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病死率我国为5.4%~6.6%,为非孕妇的5.9倍。妊娠期肝病为我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同时妊娠期肝病易发生流产、胎死宫内、早产、新生儿窒  相似文献   

9.
<正>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甲状腺激素是人体最重要的激素之一,是调节人体正常发育和生长必需的激素,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在临床上较常见,其中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仅为2‰~3‰,甲状腺功能减退均增加对胎儿及孕妇危险,对于孕妇可造成贫血、胎盘早剥、产后出血、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流产、早产、胎死宫内等[1]。目前已引起内分泌科、妇产科医生的足够重视,为研究妊娠合并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规范治疗的临床结局情况,本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仅次于妊娠期糖尿病引起孕妇及胎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1994年Wing和Millar等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妊娠合并甲亢的发生率为0.1%^[1],国内徐蕴华等报道该院1977~1979年间妊娠合并甲亢的发生率为0.3%^[2],2000年为0.067%^[3]。未治疗的甲亢孕妇其早产、流产、致畸及新生儿低体质量和新生儿病死率均增加,并由于Graves病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通过胎盘可引起胎儿甲状腺肿大和暂时新生儿甲亢,且控制不良的甲亢分娩时危象发生率增加^[4],故正确认识和处理妊娠合并甲亢,对母亲和胎婴儿的健康都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13例孕妇合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结果5例流产,5例早产,3例足月产,其中2例难产。8例孕妇治愈,胎儿存活4例,娩出的胎儿(包括死胎)均未见畸形。认为:1.孕妇患流行性出血热,可引起大出血,甚至造成母体死亡。2.不一定引起畸形,但可导致早产,流产及难产。3.感染途径,可为宫内感染或分娩时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妊娠期甲亢时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妊娠合并甲亢患者27例,治疗组13例(他巴唑6例,丙基硫氧嘧啶7例),未治疗组14例,对两组孕妇的孕产情况和胎儿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孕妇产前甲状腺功能正常11例,轻度升高2例;足月顺产12例,早产1例;新生儿体重正常11例,超重2例。未治疗组孕妇产前甲状腺功能明显升高11例,正常1例,未查2例;流产及死胎6例,早产6例,顺产2例;新生儿低体重5例。两组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妊娠期甲亢合理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有利于妊娠的顺利进行,对孕妇和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双胎之一胎死宫内母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分娩的13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发生率占双胎的4.17%.单卵双胎6例,双卵双胎7例,胎儿死因中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4例.母儿结局:晚期流产2例,早产6例,足月产5例.围生儿中小于胎龄儿2例,死亡2例.孕产妇均未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一胎于妊娠12~34周死亡者或单卵双胎者,其存活胎婴儿病率增加.TTTS导致的一胎死宫内者,另一胎婴儿丢失率显著增加.孕34周前终止妊娠者围生儿死亡率显著增加.结论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对母体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胎婴儿不良结局可能与双胎类型、胎死宫内的原因、一胎死宫内的时间及终止妊娠的孕周有关.  相似文献   

14.
詹欣  王志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4,(11):1425-142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分娩正常孕妇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胎儿死亡及剖宫产人数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和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围生儿预后影响极大,可明显增加早产及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在临床上较多见 ,甲亢时月经紊乱 ,受孕率低 ,早产、流产或死胎、畸形等发生率较高。妊娠合并甲亢如不正确及时治疗 ,可引起胎儿甲状腺肿大和暂时性新生儿甲亢 ,孕妇分娩时危象的发生率高 ,且妊娠可使甲亢病情加重。我院自 1987年元月至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门诊及住院患者 6 8例 ,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年龄 2 1~ 30岁 ,平均 2 6 .4岁 ,妊娠早期发现甲亢 38例 ,妊娠中期发现甲亢 2 3例 ,妊娠晚期发现甲亢 7例。1.2 临床表现  6 8例均有不同甲亢症状 ,尤以心悸…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甲状腺伴甲亢即Grares病(简称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妊娠期发生率为0.02%~0.1%。妊娠合并甲亢如不及时控制,容易引起流产、早产、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死亡率增高。通过1994~1998年30例妊娠合并甲亢病人资料分析,对妊娠合并甲亢病例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其发生率占同期孕妇的1%~5%。GDM是一种高危妊娠,孕期病情控制不好,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流产、早产、胎儿畸形、巨大儿、妊高征、感染等;血糖控制不好则容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导致胎儿窘迫,严重者甚至胎死宫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正常足月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糖尿病及胎死宫内孕妇的孕期血清中缩宫素酶(P-LAP)水平,并研究其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17例孕期规范产检并在本院分娩或引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妊娠期高血压3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35例、胎死宫内14例及正常足月孕妇3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并比较各分组孕妇孕期血清中缩宫素酶(P-LAP)水平,并根据其浓度值绘制ROC曲线。 结果 各组血清P-LAP水平比较,正常孕妇组明显高于其余各组,胎死宫内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合并高血压组与妊娠合并糖尿病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血清ROC曲线下面积为0.75,当血清P-LAP取47.07 U/L时,预测胎死宫内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44.7%,血清P-LAP取12.82 U/L时,预测胎死宫内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68.4%,而当血清P-LAP取0.11 U/L时,预测胎死宫内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 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孕期血清P-LAP水平较低,孕晚期,当P-LAP值低于12.82 U/L时,可能提示胎儿预后不良,存在较大的死胎风险,应及时采取措施干预。  相似文献   

19.
白蜜娥  武巧月 《中原医刊》2004,31(14):35-36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合并胎盘早剥患者 17例 ,孕妇的发病年龄为 2 1~ 3 8岁 ,平均年龄 2 7 5岁 ,其中初产妇 6例 ,经产妇 11例 ;未婚先孕 3例。 17例孕妇中行产前检查 9例 ,行规律产前检查 0例。1 2 临床表现 :妊高征、胎盘早剥诊断标准按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五版教材[1] ,本文 17例患者中 ,重度胎盘早剥、胎死宫内 12例 ,胎儿宫内窘迫 3例 ,轻度胎盘早剥 2例。其中阴道出血占 72 % ,背部疼痛占 67% ,胎儿宫内窘迫占 18% ,子宫高强性收缩占 5 7% ,“特发性早…  相似文献   

20.
早产的临床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兰英 《河北医学》2002,8(5):473-474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仅次于先天畸形 ,占第二位。近年来早产儿的死亡率及病率均有下降 ,尤其是很低重儿已能长期存活 ,这与正确判断和处理胎儿 ,出生时积极予以复苏 ,加强对早产婴的监测以及治疗所取得成功有关。1 早产的定义自末次月经第一日起 ,妊娠满 2 8周至 37周前终止者为早产。不论胎儿身长、体重如何 ,仅根据孕期计算 ,但孕龄必须正确。2 早产的发生率多数报道在 5~ 10 %左右。3 早产的高危因素3.1 既往有早产 ,晚期流产史 ,此次妊娠早产机会增加。Hoffman报道 :第一胎为正常分娩 ,第二胎早产率为 4 .4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