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非均等化问题比较突出,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系统之间在基础建设规模、信息技术运用、信息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各异,马太效应加剧了数字鸿沟现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服务水平提升,以及信息产品高效供给机制,是图书馆实现公共信息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及其邻近学科新兴主题的识别研究,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领域学者提供研究方向,并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与邻近学科开展合作研究提供思路,助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守正创新、挖掘学科内在发展机制、支撑科技战略决策和前瞻学科应用价值。首先以CJFD中“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类文献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对象,将与该学科同属于一级类目“信息科技”下的其他9个二级类目作为信息资源管理邻近学科纳入研究对象;检索CJFD中这10个学科自2012年至今的高影响力文献,并提取关键词。然后选用AP算法对关键词进行主题聚类,利用灰预测模型自建新兴主题探测指标,识别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新兴主题;自建主题友好度指标,识别信息资源管理邻近学科友好型新兴主题。最终模型识别并验证得出5个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新兴主题:在线健康社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学术影响力、数字记忆;在此基础上得到邻近学科中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有高友好度的5个邻近学科友好型新兴主题:机器学习、数字治理、融媒体、学术期刊与新媒体、数智赋能。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的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这些年来,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关于图书馆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容.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是一种自愿而非应该的行为,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社会和公众对图书馆的评价.在我国,图书馆社会责任的内容包括未成年人上网问题、环境问题、信息鸿沟和数字鸿沟问题、慈善行动等.图书馆作为参与者之一,应从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协同完成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4.
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研究述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文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从全球数字鸿沟和国内数字鸿沟两方面对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意义]在学科更名、数字中国建设和新时代背景的非线性叠加效应下,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教育应如何转变以适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方法 /过程]首先对数字中国建设内涵和学科更名背景进行阐释,然后以数字中国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引导,提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时代要务与逻辑转向,并探寻学科研究生教育赋能数字中国建设的实际应用场景,明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新的历史使命。[结果 /结论 ]学科更名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研究生培养和科研转向方面应该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辅助国家推进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数字经济治理、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以及国家文化数字化等重大战略,实现学科内涵的守正与创新、学科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学科应用的固本与延伸,为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的国家安全、科技竞争、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提供信息资源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讨数字囤积及其相关概念的形成与含义,分析数字囤积活动的产生、演变和影响;深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推动个人信息管理实践的良性发展。[方法/过程]按照研究主题调研国内外数字囤积文献并进行系统梳理,重点关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所需的理论基础,引入管理学中的问题求解模型构建本文的分析框架,且结合个人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总结现有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阐述数字囤积活动和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提出数字囤积是一个包含症状显露、问题成因、方案应用3个阶段的螺旋上升式劣化过程;分析数字囤积活动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影响,指出对实物囤积与数字囤积的关系、数字囤积与电子设备使用的关系、特定对象的数字囤积行为、数字囤积对组织及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仍需深入研究;给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即界定相关概念和术语、探寻合理可行之对策和推进整体化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
数字鸿沟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数字鸿沟的概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辨析。数字鸿沟虽然是一个为媒体和学术界所广泛使用的概念 ,却迄今并未有约定一致的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本文首先回顾了数字鸿沟概念提出的背景、演变 ,然后对各种不同的数字鸿沟定义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最后介绍了两种具体的数字鸿沟操作定义 ,即祝建华的数码沟指数和金兼斌、熊澄宇以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为衡量指标的数字鸿沟测量方法。本文对于公众以及学界今后有关数字鸿沟的讨论和研究 ,无疑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8.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后,学科发展路径、策略等面临着新一轮调整。多元化发展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跨学科交叉融合中坚守学科内核、把握学科本质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基于对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和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学科分布情况,以及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等的调研结果,梳理信息资源管理跨学科发展现状与脉络,探究信息资源管理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边界,总结当前学科交叉态势及问题,进而提出以“固本、守界、拓域”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跨学科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回顾情报学的产生、发展以及为应对学科危机而变革的过程,从应用领域、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体系等角度对情报学和信息资源管理进行了比较,认为采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框架来重构情报学虽然暂缓了学科发展危机,但也带来了不良后果,无助于解决学科发展的根本问题。未来情报学必须在研究对象或研究方法论体系上有所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以2001—2018 年CSSCI 数据库中收录的280 篇数字鸿沟领域的研究论文为样本, 利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作者共被引、期刊共被引及关键词再现与聚类知识图谱的绘制,分析我国数字鸿沟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与学科分布,探究国内数字鸿沟研究领域的高被引作者、关键点作者及主要研究内容,描述我国数字鸿沟研究的演进趋势,预测代际鸿沟、智能素养将成为数字鸿沟研究的关注点。图7。表4。参考文献56。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实践与理论的起源入手,对近年来建立在信息资源概念基础上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等相关学科的集成趋势与特点进行探讨;认为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概念具有集成相关学科领域知识而形成一个上位学科群的巨大包容力,开展信息资源管理教育十分必要。在对国内外信息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研究后,从5个方面分析我国信息资源管理教育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信息资源管理是人类信息基础环境变迁和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有着独特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从一个研究领域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信息资源管理的演变过程深深地嵌入到图书情报学理论构建、学科建设、专业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信息资源管理在西方国家的兴起与在我国的萌发(1970—1990年);(2)我国图书情报学界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先行探索(1990—2000年);(3)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的蓬勃发展(2000—2010年);(4)数智时代的信息资源管理(2010—2022年),并对每一阶段的代表性理论观点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理论大厦的建设,并对其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评价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标准是构建出专属于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抽象规律,阐述了抽象规律应具备的特点,以期为信息资源管理未来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参考文献53。  相似文献   

13.
日前,在北京召开了“数字经济与数字生态 2001年中国高层年会”。会上,信息产业各部门、各行业企业以及相关研究分析机构等组建了跨领域的“数字联盟",旨在消除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中国东、中、西部之间,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差距,努力填平它们之间的“数字鸿沟"。在本次年会上,各专家、学者就什么是数字鸿沟、数字鸿沟表现是什么、数字鸿沟对社会生态有什么影响、如何弥补和消除数字鸿沟等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这里,我们从中摘取了有代表性的部分发言,以引起大家对“数字鸿沟”的关注。——编者  相似文献   

14.
数字鸿沟与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的职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论文介绍了数字鸿沟研究中的图书馆。因特网发展导致的“数字鸿沟”使公共图书馆的保障信息公平的作用被重新认识。数字鸿沟问题使人们对公共图书馆职能有了新的认识,公共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的特殊作用有:提供公共计算机因特网接入、进行基本信息技能教育、提供合适的网络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后,有序实施学科建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梳理30多年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相关研究,以系统观为基础分析本学科的对象、使命、发展战略选择并构建系统建设框架,从抓住核心矛盾、技术与人文协同、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学科一体化等方面提出学科发展路径。[结果/结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必须深耕自己的研究对象,坚守学科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坚持技术与人文并重,协同发展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践行以贡献度为重心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跨越数字鸿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德隆 《情报学报》2005,24(5):631-637
数字鸿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撰文,对数字鸿沟进行了政治、人文、教育等方面的探讨。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数字鸿沟“就事论理”,为数字鸿沟的分析提供一个大思路,广阔视野。即用经济学的框架将其他方面的分析整合进来。首先,对数字鸿沟按照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人——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区分企业和个人、研发和使用数字技术上存在的所谓“数字鸿沟”;然后,分别考察出这几种数字鸿沟的原因以及这些鸿沟产生的后果。随后,本文考察政府在数字鸿沟面前应该发挥的作用。最后,再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消除数字鸿沟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对跨越中国国内以及中国和发达国家的两方面的数字鸿沟提出政策建议,这始终基于本文对“数字鸿沟”所作的分类。  相似文献   

17.
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鸿沟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文章主要对国内外研究该问题的已有文献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从信息资源管理学角度审视数字鸿沟问题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张琴 《青年记者》2017,(5):123-124
数字鸿沟一词最早是由马克尔基金会的前总裁利奥伊德·莫里赛特提出的,他指出“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鸿沟.我国学者近年来也广泛参与了对数字鸿沟的研究.如祝建华给数字鸿沟以操作性定义,即如何测量数字鸿沟.①韦路、张明新认为“第三道数字鸿沟”是“知识获取鸿沟”.②就对“数字鸿沟”的不同理解来看,狭义上把“数字鸿沟”局限于不同社会群体或不同地区间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上的差别;广义上的理解则认为除了互联网之外,还应该包括其他许多信息传播技术,如电话、有线电视、手机等.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广义上对“数字鸿沟”的理解,并特指在接近和使用智能手机互联网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数字鸿沟研究更多关注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所带来的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等问题,而数字技术变革下媒介对日常生活的全面嵌入,使得数字鸿沟转向关注交往实践问题。在数字交往视野中,可以从交往媒介、交往关系、交往场域进一步考察数字鸿沟现象。本文尝试提出四个“新议题”:一是家庭可作为观察数字鸿沟与交往实践的微观场域;二是代际反哺和同辈互哺两种模式,既可弥合数字鸿沟,又增加数字区隔的可能;三是视频化社交为信息匮乏者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四是“网瘾老人”的出现是另一种社会融入障碍。本文认为,打破数字区隔、弥合交往鸿沟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人都积极接入并融入数字生活。  相似文献   

20.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作为资源的价值理念日益得到承认和重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需求、内涵、研究内容、涉及领域等也逐步清晰起来,并成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构建的依据。鉴于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多元视角,可以从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信息资源管理的流程、传统学科体系的架构方式三个维度来构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