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层住宅是当今建筑发展的主流,针对现阶段高层住宅匮乏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状况展开分析,在充分了解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设计人性化,生态性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高层住宅"立体式多层次"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为以后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倡导建筑设计师创造出更舒适、生态、安全的公共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2.
陈红  吴荻 《华中建筑》2010,28(3):60-61
高层住宅公共空间的安全性通常为人们所忽视,居民只关心自家内部的安全却忘记了公共空间安全是保证住户个人安全的基础。公共空间应像安全保护伞一样将居民纳入其中,该文从居民日常安全角度出发,分析目前高层住宅公共空间存在的安全问题,最后归纳出适用于高层住宅公共空间的安全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3.
武捷  史华伟 《山西建筑》2008,34(18):74-75
从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认识出发,分析了高层住宅公共面积的构成,提出了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公共部分面积做到最优化应遵循的原则,以减少高层住宅公共部分的建筑面积。  相似文献   

4.
李陌  冯雨 《山西建筑》2007,33(27):37-38
从人类不同层次的需求、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以及合理设置交往空间三个方面的论述,说明了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作为住宅的辅助功能空间需要得到与户型设计同样的重视与研究,以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聚合居住与高层住宅主体公共空间营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蕾 《华中建筑》2004,22(5):76-79
真正的居住应当实现空间的自明、聚集与栖居,当前高层住宅主体公共空间的缺失就是忽视了这一原则。从环境行为心理的角度入手,对现代高层住宅主体的公共空间与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心理认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倡导居住空间的高聚合状态为合理的设计思路,并提出可识别性、可定向性、邻里感受和可情境性四方面的空间属性,促进高层居住从“狭义居住”向“广义居住”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迈向聚合居住--论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蕾  刘云 《华中建筑》2005,23(1):81-83
高层住宅的大量建设从整体上将“居住”向“狭义居住”演变,降低了居住生活质量,如何在高层住宅中营造居住场所的公共空间,或者实现住宅的“厂义居住”,应借助于探讨传统居住方式的居住需求在高层中实现程度,进而探讨在高层住宅中满足这些需求的活动类型、空间构成方法,在此多功能的空间聚合的设计方法就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孙彬 《城市开发》2023,(11):57-59
<正>小高层和高层住宅是指建筑层数在7层以上的住宅。我国现有小高层和高层住宅多存在公摊面积大且火灾时不易疏散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解决方案。现有住宅在预防火灾方面的设计情况现有住宅公摊面积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小高层和高层住宅的电梯和进户门之间设置了公共消防前室和走廊,高层住宅还须设置两部疏散楼梯,以考虑到火灾时具有安全的逃生空间。公摊面积与火灾逃生相关,火灾逃生的设计也需予以关注。首先要清楚,  相似文献   

8.
高层住宅电气竖井空间较小,而目前一些设计图纸对电气竖井设备排布没有详细考虑,因此以某高层住宅为例,总结在设计阶段如何对高层住宅电气竖井的具体设备进行合理布置以避免后期无法施工或安装完无法检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炜  林水金 《中外建筑》2009,(10):94-9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紧张,高层住宅在城市住宅建设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对高层住宅的设计与建设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武警边防总队住宅综合楼设计实例的分析,从总体设计、功能组织、空间形态和造型语言等方面对高层住宅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翟强  潘宜 《城市建筑》2009,(1):13-15
本文从城市空间的视角出发,分析高层住宅对城市整体和片区尺度上空间形态的影响,总结高层住宅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应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各个层面对高层住宅空间形态进行控制和引导,且相互统筹协调,并结合实例探讨了规划设计的具体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