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放射性肠损伤在临床上常见,以腹部肿瘤放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然而,针对放射性肠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有限;目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成为辐射损伤治疗的研究热点,各种来源的MSCs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受到学者们青睐,它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潜能的干细胞,对其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可为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物理因素对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心脏损伤( RIHD)发生的影响。方法对32例左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30Gy时)、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3个月检测心电图和血清肌钙蛋白I( cTnI)。应用NCI-CTCAE 3.0版对急性放射性心脏分级标准评价。采用单因素分析临床、物理因素与心脏损伤的关系。结果放疗结束3月未检测出cTnI异常。随着心脏受照射量的增加,血清cTnI含量随之升高,放疗剂量达DT 30Gy时血清cTnI含量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476,P<0.05);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前的比较,血清cTnI含量显著升高(t=9.834,P<0.001),放疗后1个月与放疗前比较,cTnI含量仍有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5,P<0.05);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前比较,显示血清cTnI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0.284,P>0.05)。无心脏损伤组和有心脏损组年龄、KPS评分、病理类型、ER表达情况、PR表达情况、Her-2表达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91、0.36、1.54、0.68、2.50、0.10,均P>0.05),无心脏损伤组心脏Dmax、心脏V30均显著低于有心脏损伤组(t值分别为2.29、3.34,均P<0.05),而两组心脏Dmin、心脏Dmean、心脏V40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89、1.68、1.56,均P>0.05)。结论乳腺癌逆向调强放疗后心脏的损伤以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其中心脏Dmax、V30是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血清中cTnI的变化可早期反映放射性心脏损伤,以利于尽早预防和治疗放疗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宫腔粘连是子宫内膜纤维增生和子宫壁损伤后子宫腔部分或完全粘连的并发症,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临床对其预防及治疗仍有待改善.动物模型是宫腔粘连机制研究和治疗策略评价的重要实验平台.大鼠作为经典的模式动物,在病理性子宫内膜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中,具有诸多优势.本文聚焦宫腔粘连大鼠模型的发展历程,探究该动物模型的一次次技术突...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新制定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笔者的临床经验等解析了外照射急性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及时处理及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依据受照剂量的大小及临床表现分为Ⅰ、Ⅱ、Ⅲ、Ⅳ度,这四种程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临床经过既表现了损伤的量效关系,也体现了严重放射损伤的明显阶段性,早期通过皮肤损伤程度进行剂量估算有助于快速准确诊断、早期预测病变严重程度和决定治疗策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一方面是职业原因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所致,另一方面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形成,分度为Ⅰ、Ⅱ、Ⅲ度,仅为皮肤损伤程度分类,与所受辐射没有严格的量效关系,急性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根据损伤程度治疗有所不同,局部保守治疗以及应用修复手段的外科治疗,并且都考虑了全身治疗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直肠炎是因盆腔或腹部疾病行放射治疗引起的直肠肠壁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子宫、附件、膀胱及直肠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药物保留灌肠是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保留灌肠的药物和灌肠方法进行了许多探讨和改进,本文将近年来应用药物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腹部辐射致肠粘膜屏障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根据临床上辐射性肠粘膜屏障损伤防治研究的需要,探讨建立稳定及符合辐射性肠粘膜屏障损伤研究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SD大鼠,分别用8.5Gy或9.5Gy^60Co腹部辐射,光镜、电镜、细菌培养及图象分析进行肠粘膜屏障损伤的评估。结果应用9.5Gy所致的辐射性肠粘膜屏障损害大鼠其肠粘膜形态学、病理学改变,死亡率(33%),及作为肠粘膜屏障损伤的指标之一的肠系膜淋巴结的细菌易位率均稳定,与临床病人的病情接近。结论本模型适合辐射性肠粘膜屏障损伤(如放射性肠炎)治疗(如TPN等)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动物模型是认识和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工具。为探讨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病因、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已经建立了众多的活体胰腺炎动物模型。由于活体胰腺炎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控制、便于观测全身变化指标和利于治疗研究等优点,目前应用较广泛,正确选择动物模型是进行胰腺炎研究的基本条件之一。本研究探讨几种常用的胰腺炎动物模型,可使我们更加了解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损伤是指由于射线照射而引起的机体功能损害,其损害程度与照射剂量、持续时间以及照射速率等有关,主要源于临床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放射性治疗。由于缺乏针对放射性损伤的特异性药物,目前临床治疗原则多为减轻损伤程度、缓解症状和促进损伤部位功能恢复。开展放射性损伤防治药物的研究对于减少放射治疗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提高肿瘤幸存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放射性损伤及其机制、辐射防护剂和辐射治疗药物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临床减轻辐射损害程度、促进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广泛认为心脏长期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可导致心脏损伤。近年来流行病学、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低剂量电离辐射暴露可通过不同机制造成心血管系统损伤。本综述分析了电离辐射暴露导致的心脏损伤以及潜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综述了目前用于心脏电离辐射损伤检测的非侵入性方法、并提出了预防和减轻放射性心脏损伤的有关措施,从而为心脏电离辐射损伤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鼠腹主动脉缩窗心肌肥大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肥大与各类心脏疾病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心脏负荷过重时 ,心肌细胞形态必将发生改变。关于心肌肥厚的研究 ,国外文献报道甚多 ,但所报道的结果不尽一致 ,尚有许多未阐明的形态学和酶学课题。我们通过透射电镜方法 ,观察心肌肥大时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研究。本实验旨在通过缩窄大鼠腹主动脉、建立心肌肥大模型 ,在此基础上对心肌细胞的肥大过程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阐明心肌肥大程度与线粒体变化的相互关系 ,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实验形态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模型 选用 2 0只 ,150~ 2…  相似文献   

11.
心脏建模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物医学技术、材料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心脏建模仿真在心脏数据的获取、建模方法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从几何/解剖学、电生理学和机械动力学角度对心脏模型进行了介绍.并综合分析了心脏建模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营养风险比例较高,导致围手术期营养风险提高的因素包括营养不良、肺动脉高压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规范化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患儿营养风险,并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治疗的重要方面,而明确围手术期能量代谢规律是其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能量代谢规律的研究成果,为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临床营养支持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所引起的症状,如皮肤潮红、轻度或者中度腹泻、右心瓣膜病变、哮喘、呼吸困难等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且女性多于男性,呈现散发特点。多数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难以早期发现,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起源于不同的神经内分泌器官。近年来,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此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得到了提高。本文针对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此疾病诊治水平,为后续的相关临床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了5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查看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指标进行研究比较。结果治疗后的患者的心率水平、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肌酐水平均得到了改善,对比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及时治疗,治疗指标得到了改善,临床中要对该病有所重视,及时诊断,研究病因,提早预防,有效治疗,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方法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  方法  选择山西省两所三级甲等医院诊断为CHD合并CHF患者2 648例。利用XGBoost方法筛选出的变量,分别构建Cox、随机生存森林(random survival forests, RSF)、XGBoost模型;应用SHAP进行模型可解释性分析。  结果  利用XGBoost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最高预测性能,其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 C-index)为0.902(0.900~0.915)。模型显示,年龄、N端前脑钠肽、SBP、肌酐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他汀类药物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论  XGBoost方法所构建的生存分析预测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不良预后,结合SHAP可以对患者的个体化风险预测提供明确解释,有助于辅助医生对患者进行个性化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初级和二级预防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至关重要。常规治疗存在早期缺乏预防,治疗后缺乏干预等问题,而心脏康复可使患者体力和工作能力明显增强、有助于延缓和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心脏康复的临床重要性虽已得到多数国家认可,但患者依从性普遍偏低。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心脏康复的治疗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本文就心脏康复的治疗模式及影响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期望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从心脏康复中获益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疾病是心脑血管临床领域的常见疾病,具有治疗难度大、治疗时间长等特征,为了尽可能帮助患者实现早日康复的治疗目标,现代医学已经将脑血管疾病治疗作为临床医学重点研究内容.高压氧在我国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应用了50余年,大量临床医学研究数据表明,高压氧对于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以...  相似文献   

18.
Patients with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 (PGL) are often treat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in three to four fields to reduce the dose to the left kidney. However, the liver dose is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parallel-opposed field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hepatic dysfunction after 3D-CRT in patients with PGL. The data of 20 PGL patients treated with 3D-CRT were analyzed. Of the 20 patients, 3 had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lymphoma and 17 ha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The median dose used to treat MALT lymphoma was 30 Gy and 40 Gy for DLBCL.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transamin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values were compared. Radiation-induced hepatic dysfunction (RIHD) was defined as a more than 2-fold increase in transaminase or ALP levels, exceeding the upper limit within 4 months of the completion of radiotherapy. Increased transaminase or ALP levels were observed in 19 patients (95%). RIHD was observed in 14 patients (70%). The transaminase and ALP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iver volumes receiving ≥5, ≥10, ≥15 and ≥20 Gy (V5, V10, V15 and V20) and in the mean liver dos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RIHD. For patients with V10 > 60%, V15 > 50% or V20 > 30% in particular, the incidence rates of RIH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After radiotherapy for PGL, hepatic dysfunction occurred at a high rate. Thus, radiotherapy treatment should be planned in order to reduce liver doses.  相似文献   

19.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蜱媒传染病。自该病发现以来,我国已有数千人患病,病死率可高达30%,目前发病范围仍在持续扩大。为更深入地了解该病临床特征,本文就近年来SFTS死亡危险因素及预警模型相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SFTS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