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清水河是新疆玛纳斯河的支流,在区域农田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污水直排,入河前未进行相关处理,支流沿线河岸煤矿分布不合理,河道断流、生态基流不足等原因,清水河支流水生态环境不断退化,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其现有的三个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中总磷为主要污染指标。为此,必须加强对支流水质污染现状的监测,分析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强措施处理。  相似文献   

2.
蒋沟河位于焦作市高新区长济高速焦作南出口,穿越迎宾路,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大沙河支流,2012年列入中小河流治理,由于上游经过博爱县城,沿途有城乡生产生活用水排入河道,河道水质较差,因此结合焦作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通过蒋沟河迎宾路两侧生态湿地的建设,净化河道水质,改善焦作市长济高速焦作南出口水生态环境。蒋沟河迎宾路两侧生态湿地工程位于迎宾路上游518 m,下游682 m,全长1.26 km,包括河道边坡整治工程、人工湿地工程、湿地两侧绿道工程、液压坝工程,主要任务是调蓄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3.
《治淮》2021,(3)
正一、水环境存在问题1.城区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江苏省宿迁市近几年对城区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力度逐年加大,但重点均集中在中运河、废黄河、西民便河等主要的干流河道,目前干流河道的入河排污口已大幅减少,虽然对河道水质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还存在一定水环境问题:(1)汇入干流河道的众多支流河道没有得到较好的整治,普遍存在大量的污水汇入。(2)雨污合流未得到有效整治,  相似文献   

4.
在投资不增加的条件下,对桑干河河道实施生态蓄水湿地工程建设,蓄水后桑干河干流和鹅毛河支流汇入口形成较大的生态湿地,增加水面面积和湿地面积,加大地下水入渗补给,加快流域地下水水位快速回升,使流域恢复到20世纪60—70年代的产流水平,河道恢复稳定基流。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河水自净能力,提升区域景观效果,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李吉学  纪杰善  田在丰 《治淮》2010,(12):35-38
本文以王楼矿为研究区,在全面了解项目区取用水和污水排放情况的基础上,采用DHI的MIKE11一维河道、河网综合模拟软件建立了排污河段的水流、水质数值模型,分析了入河排污口设置后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对水质、水生态、第三者权益的影响以及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提出了入河排污口设置的位置和满足水功能区水质和南水北调沿线水质要求的排放措施,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护水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潜流+表流综合的人工湿地技术对莒县污水处理厂和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出水以及淤泥河沿线污染源进行深度治理,技术具备生态安全性、效果持久性、经济可行性和自然生态型特点,工程可明显改善淤泥河水质、涵养水源和补充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王楼矿为研究区,在全面了解项目区取用水和污水排放情况的基础上,采用DHI的、MIKE11一维河道、河网综合模拟软件建立了排污河段的水流、水质数值模型。分析了入河排污口设置后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水质、水生态、第三者权益的影响以及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提出了入河排污口设置的位置和满足水功能区水质和南水北调沿线水质要求的排放措施.为全省大型能源企业入河排污口设置提供了技术范本.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护水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温榆河水污染现状及其支流水污染状况,以及各支流入河口地形、水文等特点,因地制宜,探讨入河口污水控制技术,通过布设适宜的水质改善工程,从而减少入河污染物,逐渐恢复温榆河河道水体功能,实现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白洋淀入淀河流孝义河雄安新区段为例,通过对孝义河入淀口河道底泥进行治理、恢复入淀口河流水生动植物群落、靶向改造盲肠段水动力条件等多手段生态治理,改善河段生态现状,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项目实施后通过监测设备对河段的水质情况进行了靶向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后孝义河末端断面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均不劣于孝义河上游来水断面水质,河口湿地出水达到Ⅳ类时,孝义河尾端出水COD、氨氮、总磷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水质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水体自净,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入淀河流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生态措施对河道水质净化的效果,本文通过生态河道、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池三种修复措施对山东乐陵漳卫新河水质净化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池去除TP效果最佳,而人工湿地则对COD和TN的去除效果最佳;生态池和人工湿地对水力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去除率与水力负荷的相关性不大;综合修复系统、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池的出口,COD和TP浓度与污染负荷呈正相关,TN的浓度则与污染负荷无明显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河道的生态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