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2020年,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一侧龙门至壶口段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136件,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地层剖面上。康家岭地点石制品的埋藏地层为马兰黄土底部的洪积碎屑层,时代可能为晚更新世早期。苏家岭地点有1件石制品出自MIS3阶段弱古土壤层之下的洪积碎屑层,光释光年龄为距今7.2±0.7万年。其余大部分石制品的埋藏地层为马兰黄土层,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晚期,其中凉泉沟地点埋藏石制品的黄土地层光释光年龄大于距今5万年。古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主要为砾石,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此外还有少量燧石、细砂岩和硅质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个体大小以中小型为主。石核和石片以自然台面者为主,剥片主要采用硬锤锤击法直接剥片,少量应用砸击法。石器有中小型的刮削器、凹缺器和大型的砍砸器,均属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产品。本次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进一步扩大了晋陕峡谷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时空分布范围,有助于后续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余坪地点位于河南省南召县汉水中游支流松河南岸第二级阶地前缘,于2021年3月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发现。地表采集石制品38件,包括石核4件、石片3件、断块4件、使用石片5件、石器22件。个体多为小型与中型。原料皆河漫滩砾石,岩性以石英为主。石核剥片采用硬锤锤击,偶见砸击法。剥片方法属普通石核石片技术。使用石片分为刮削刃、尖刃者两类。石器包括刮削器、尖刃器、钻器、砍砸器、砍伐器和手锛。毛坯多为石片与断块,未见砾石毛坯。根据地貌与石制品特征,时代应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属性为石片石器技术系统。该地点对于探讨南北方过渡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南淅川梁家岗2号地点和东岗地点位于丹江下游左岸第三级阶地,海拔148~160 m。2009年对两地点进行了发掘,共计揭露面积1425 m2,出土和采集石制品193件。石制品种类可分为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残片。原料均取自河滩砾石,岩性主要为脉石英,少量硅质岩。基本为锤击法剥片,个别采用砸击法剥片。石制品长和宽集中在20~80 mm。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和手斧等。石器毛坯有近一半为石片,另有一定数量的断块和石核毛坯,个别为砾石毛坯。推测遗存年代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4.
2010~2012年在东秦岭丹江上游商丹盆地(商洛-丹凤盆地)第三级阶地顶部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 采集石制品211件, 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遗址黄土地层剖面上。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丹江河床的石英质砾石, 其次是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砾石, 砂岩、火山岩和硅质灰岩等砾石原料偶尔被使用。早期人类主要采取锤击法直接剥片, 砸击法剥片技术也被使用, 碰砧法剥片可能只是在偶尔的情况下才被采用。石核和石片以自然砾石台面者居多。石制品种类有石锤、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及碎片屑。工具中砍砸器数量最多, 其次是大型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重型刮削器与小型刮削器, 石器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石球、手斧和手镐, 商丹盆地的石制品可视为含阿舍利(Acheulian)器物组合类型的石器工业。根据遗址的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 初步判断商丹盆地丹江第三级阶地旧石器地点埋藏石制品的黄土-古土壤地层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 在获得地层绝对测年结果之前, 石制品年代可暂置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  相似文献   

5.
2019年6-8月,在秦岭东部南洛河流域河南卢氏盆地开展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遗址调查,在南洛河不同阶地之上的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旧石器地点27处,采集石制品123件。部分石制品采自于阶地顶部暴露的黄土地层剖面上。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碎屑、石器等类型,整体属于简单的石核-石片工业。原料为取自河滩砾石堆积的石英、砂岩和石英岩等。石核为简单剥片的单台面石核和转向剥片石核。石器组合中既有手镐、砍砸器等重型类型,也有以石片为毛坯的中小型刮削器等。根据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初步判断,多数地点的石制品出自黄土L1-S2地层堆积,年代范围涵盖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西庄村南(19LS35)和九寨山(19LS27)两个地点的2件石制品则出自更早的S9和S13古土壤地层堆积中,它们的发现为进一步探寻南洛河流域最早的古人类活动提供了关键性的考古学证据。本次调查扩大了卢氏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时空分布范围,为本区域旧石器遗址的保护和制订研究计划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南淅川坑南遗址位于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库区是近年来旧石器考古发掘和研究的重点地区。2016年对坑南遗址发掘前,在周边调查发现旧石器时代石制品209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叶和石器等。剥片方法有锤击法和砸击法。石器毛坯类型多为片状,少量为块状、砾石。石器修理方式以正向为主,其次为反向和复向。初步判断其时代最早能到旧石器时代中期。新发现对于探讨晚更新世南北旧石器过渡地带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0~2012年在陕西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调查中新发现夜塬地点,采集石核、石片、断块、碎片及工具等石制品617件。工具包含砍砸器、手斧、薄刃斧、大型石刀、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石制品原料为第二级阶地附近砾石层及河漫滩上的砾石,以颜色不同的石英岩及石英为主,石英砂岩及细砂岩偶有使用。石制品尺寸多为小型及中型,但工具中修理精致的手斧、薄刃斧和石刀等大型工具尺寸较大。剥片主要采用锤击法,砸击法与碰砧法也少量应用,石核剥片率较高。工具毛坯主要为石片,刃缘多两面修理。根据以往在洛南盆地的相关研究推测,该地点石制品的年代大致为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早期。夜塬地点新发现的石制品丰富了洛南地区的旧石器材料,有益于进一步探讨莫维斯线以东含阿舍利技术遗址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8.
吉林延边珲春北山发琬的旧石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全家  张乐 《人类学学报》2004,23(2):138-145
吉林珲春市北山旧石器地点于2002年发现.该地点位于图们江的冲积盆地内,石制品发现于其黄色亚粘土层内和地表.石制品共52件,包括砸击石核、锤击石片、石叶和工具(使用石片、刮削器、尖状器和矛形器);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占86.5%.根据第四纪地层堆积年代推断,石器地点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偏晚阶段.  相似文献   

9.
吉林延边珲春北山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全家  张乐 《人类学学报》2004,23(2):138-145
吉林珲春市北山旧石器地点于2002年发现。该地点位于图们江的冲积盆地内,石制品发现于其黄色亚粘土层内和地表。石制品共52件,包括砸击石核、锤击石片、石叶和工具(使用石片、刮削器、尖状器和矛形器);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占86.5%。根据第四纪地层堆积年代推断,石器地点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偏晚阶段。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巢湖地区开展旧石器考古野外调查,新发现16处旧石器地点、1处动物化石地点,并对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望城岗地点群进行复查,共获得石制品939件,动物化石4件。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砾石为主,类型可划分为剥片类、废片类、修理类和砸击品。石核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周身自然砾石面占比较低;废片类包括石片、断块和碎片,石片以V型和II型为主,存在一定数量长度大于10 cm的大石片,部分石片保留直接使用痕迹;修理类多为以石片为毛坯,类型以刮削器为主,同时存在少量大型切割工具。根据对张家湾地点OSL年代学测试结果推测,巢湖地区发现旧石器地点的绝对年代不晚于距今12.5万年。这些地点的石器技术的典型特点是早期人类从大型石核上剥取大石片,并以之为毛坯加工重型工具。本次发现对进一步讨论中更新世人类在长江下游地区的石器技术多样性及该地区阿舍利技术大石片存在状况等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安徽水阳江流域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新发现15处旧石器地点,获得56件石制品。石制品可分为剥片类、废片类和打击类三大类。剥片类(包括石核、小型修理工具和大型切割工具)43件,石核类型有随意石核、准石球、盘状石核、多面体石核、砸击石核、石核刮削器、重型刮削器、单面和两面砍砸器等;小型工具1件,为尖状器;大型切割工具4件,手斧和手镐各2件。废片类10件,有I型、II型和III型石片、砸击石片、碎片和碎屑;打击类2件,包括石锤和石砧各1件。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燧石、安山岩和玄武岩等,原料多为河流砾石,就地取材。石核剥片与工具修理以锤击法为主,少量为砸击法产生。这批石制品埋藏于水阳江及其支流两岸的第二、三级阶地,石制品主要埋藏于网纹红土层中,依据已有工作初步推测,新发现地点的时代主要为中更新世中、晚期;其中五磁地点埋藏于灰黄色-灰白色黏土中的石制品应为晚更新世。大型切割工具的发现表明该地区存在模式2技术,这为探求早期人类在长江下游的扩散和技术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6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河南三门峡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在灵宝窄口水库周边发现旧石器地点8处、石制品74件及少量动物化石;石制品中有47件出自地层。石制品主要埋藏在黄土堆积和河流相堆积中,原料以石英岩为主,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等。石核包括单台面石核、双台面石核、盘状石核和多台面石核;石片以锤击石片为主;石器主要为刮削器和砍砸器,也有似手斧和凹缺器等。从技术和类型上判断,该地区的石器工业属于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普遍存在的石核-石片工业。石制品多出自黄土-古土壤条带L11~S5之间,年代范围为0.99~0.48 MaBP,属旧石器时代早期。本次调查成果表明,该地区具有发现更多、更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开展深入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吉林和龙柳洞2004年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吉林和龙柳洞旧石器地点于2002年5月发现,2004年5月对其进行了复查。该地点位于图们江流域第2级阶地上,在地表和灰黄色土层中发现石制品142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叶和工具(石砧、使用石片、刮削器、砍砸器、雕刻器、尖状器和琢背小刀);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占93.66%。遗址应属于晚更新世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4.
肖沟遗址位于湖北省郧阳区安阳镇钟家河村,埋藏于丹江口库区汉江左岸第二级堆积阶地,遗址所在地三面环水,北靠低山。2010年10月-12月对该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近1500 m~2,出土石制品413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断片和碎块碎片等。古人类利用河流砾石,就地取材加工石制品;硬锤锤击是主要剥片方法;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边刮器为主要类型。石制品特点显示石片工业特点。石制品类型以石片类和断块类为主体,石制品拼合率近10%,是一处原地埋藏的古人类遗址。通过与丹江口库区相关旧石器遗址的比较,结合地貌地层特点,推测该遗址形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5.
洋县范坝旧石器地点位于秦岭南麓汉江上游的汉中盆地汉江左岸支流溢水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为配合西安-成都高铁项目建设,2016年对该地点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71 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784件。范坝地点加工石制品的原料为遗址附近河流及河漫滩中的石英、石英岩、细砂岩、火成岩和燧石等砾石材料。硬锤打击法是主要的剥片方法,另外还有部分砸击法标本。石制品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经过二次加工修理的石器、断块、碎屑及备料,石器组合中既存在尺寸较小的轻型刮削器,也有砍砸器、石球和重型刮削器等大型器物。遗址地层初步的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汉江及其北部支流——溢水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堆积物形成时间为距今22~2.5万年之间,旧石器遗存的埋藏年代约为距今18~2.5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阶段。  相似文献   

16.
徐欣  李锋  陈福友  黄鑫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2,31(2):144-150
六怀山遗址是百色盆地内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2008年12月在其周边进行考查时, 新发现旧石器地点3处, 采集石制品37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手镐等; 原料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等; 石器毛坯主要为砾石, 器型粗大, 具有南方砾石石器工业的鲜明特征。初步分析显示, 新发现地点属同一时段人类活动的结果, 进一步的工作将有助于了解旷野遗址人类行为特点, 丰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大窑遗址27号洞于1986年被发掘,共有3个层位包含文化遗物,出土石制品总计520件。本文着重对石制品进行研究,发现27号洞的石制品主体为石片石器组合,存在少量细石核预制产品。石核以单台面为主,尤以将石片腹面作为台面进行剥片的石核最具特色;石器类型有边刮器、锯齿刃器、砍砸器、石球/石锤等。结合石制品类型与堆积性质初步推断,27号洞石制品的年代不早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  相似文献   

18.
丹江口库区双河一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双河镇,埋藏于丹江左岸第三级阶地棕红色黏土层中。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对该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400m2,出土石制品225件。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裂片等。古人类选择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岩性以石英岩为主;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中小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砾石为毛坯,砍砸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在砾石一端采用锤击法加工而成。石制品特点显示中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的因素,同时石制品组合中出现了片状毛坯加工的尖状器。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地点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9.
土堂旧石器地点位于太原盆地的北端,是太原境内汾河中游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地点,埋藏在太原西山山前黄土台地中。共获得石制品20件,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石球以及石锤等,其中砾石砍砸器最具特色。地质时代属于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20.
西沟湾1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官厅镇珠窝园村,埋藏于永定河右岸第二级阶地后缘。2015年8-9月对该地点进行试掘,揭露面积约27m2,出土232件石制品和19件动物化石。石制品原料以粗面岩为主,应为就地取材;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等,标本大小总体以小型为主;石核剥片均采用硬锤锤击法。石制品的类型和技术特征显示其总体属于石片石器技术体系。结合遗物和堆积状况,推测西沟湾1号地点为一处原地埋藏类型的临时性石制品剥片场所。依碳十四年代测定,初步推断该地点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