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超  张菁 《红水河》2016,(4):86-89
按照基础资源平台、运行控制功能和驾驶舱给出了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的技术架构;给出了多能源系统协调优化、需求侧响应和基于主动机制的智能自愈等关键技术的功能组成方案.最后从多周期协调优化技术、清洁能源优先消纳技术和基于对等通信方式的智能自愈方面对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技术进行后续展望.  相似文献   

2.
动态水权效益模型及其蚁群算法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动态水权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研究了动态因素影响下水市场参与者活动及区域内水权交易的效益最优问题。以无定河流域陕西省境内水权配置为例,建立了其在丰枯期、节水潜力双因素变化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并运用蚁群算法实现了模型最优求解。结果表明:枯水期靖边县、米脂县成为用水户,榆阳区、横山县和绥德县为转让户,转让户产生最大效益为1320万元,用水户及时弥补了缺水并产生效益为1850万元,区域总效益达到3170万元。模型能实现动态因素影响下的转让户、用水户及其区域总效益的最大化,为实现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厚凯 《陕西水利》2014,(6):170-171
佳县刘家焉村供水工程运行年代长,加之2012年“7·27”暴雨洪灾影响,损毁严重,供水能力萎缩,已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供水工程的改造建设十分必要.文中针对刘家焉村供水现状,预测了其需水量,提出从泵站、机电设备、净水工艺、输配水管道等多方面进行改造,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针对下坝水库坝址区特殊地形地貌和复杂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分析成果,综合考虑建坝河段、筑坝材料、施工导流及投资等因素,优选工程适宜性较高的C15砼砌毛石重力坝方案。经枢纽整体布置优化调整和计算分析后,合理确定了大坝坝顶高程和结构经济断面。抗滑稳定和应力计算结果表明:优选重力坝方案的坝体结构整体抗滑稳定性和应力等特征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优选方案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5.
该文结合辖区内行政村基本情况和已建雨量监测站点分布,从河流水系出发,依据干支流分布合理布站原则,将居民密集区、土地利用类型、交通道路、重点建筑等附近村庄作为优先考虑目标,提出一种基于ArcGis-AHP的站点选址方法加密现有站点,该方法应用ArcGis强大的地理查询功能,结合AHP模型实现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对初次筛选结果进行优化,最终选出1 150个拟建站地块。ArcGis-AHP的选址方法较数学模型选址方法更为直观便利,可操作性强,对站网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秦皇岛市栖云山公园为研究对象,在SWMM和NSGA-Ⅱ算法支持下,提出了基于权重成本效益分析的公园LID布局优化框架。优化结果表明:在以径流调蓄量、运营成本和建设用地面积作为优化目标时,遗传算法能够有效完成满足设计效益目标的方案优化,得到3种LID设施(生物滞留池、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的面积,并且通过熵权-TOPSIS方法证明这种情况下径流调蓄量的权重是决策者最优先考虑的因素。该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基于SWMM模型和NSGA-Ⅱ更科学地平衡施工成本和建成环境效益来选择最佳LID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确定性及灰色系统关联度修正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选取对植被类型和植物生长影响较大的海拔、坡度、年均降水量、土层厚度、土壤类型等5项指标作为适宜性评价因子,在三峡库区2007年LandsatTM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大于25°的坡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植被恢复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植被恢复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坡度和土层厚度,三峡库区适宜植被恢复的土地资源较多。通过植被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可为三峡库区植被恢复工程的定量分析和防护林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质环境要素的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质环境条件直接控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地下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价的核心要素。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受区域内地形地貌、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地质结构与地震效应、不良地质与地质灾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收集武汉市主城区大量钻孔数据以及其它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标度以及群体判断矩阵的优化,建立了改进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并结合MAP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对武汉市主城区浅层(0~15 m)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展开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整体较好,适宜性差区域主要集中于汉口、武昌以及青山区靠近长江、汉江两岸的冲积平原等地,其评价结果亦可为武汉市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市场的运作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 2 1世纪中国水资源的稀缺加剧的成因出发 ,分析论证建立水市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结合水权特性分析提出按人的基本生活用水首先要得到保障、水源地优先、粮食安全优先、用水效益优先、投资能力优先、用水现状优先的原则来进行水权分配的建议方案 ,提出动态水权价的分析应考虑水环境的保护、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市场的公共物品建设等 .结合中国水系的分布特点和水权交易特性 ,给出水市场的运作模型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修正的Rabotnov损伤理论,建立了适合于依托工程岩体的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利用白云质灰岩室内三轴蠕变试验结果对本构方程进行了参数识别;将该模型编入到ABAQUS子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对变质灰岩室内三轴蠕变试验过程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数值计算得到的流变时程曲线与试验曲线较为一致。将文章第Ⅰ部分实现的地下工程"智能连续"优化方法应用于四川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合理空间分布优化中,建立考虑围岩体流变特性、地下厂房分步开挖及其支护体系的参数化模型,通过优化分析得到适合于工程建设的最优空间分布施工方案,并将优化方案与设计方案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只偏重于工程治理措施,倾向于水库大坝工程的安全,未考虑除险加固设计方案对下游居民安全、社会经济、城镇交通等的风险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基于风险分析的除险加固优化技术对于今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案是有效和必要的。本文参考国外病险水库大坝安全和除险加固风险分析理论的最新进展,结合我国病险水库大坝和除险加固技术的特点,进行了除险加固方案与大坝风险关联分析与决策、除险加固方案评价指标分析和基于风险分析的除险加固方案优化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风险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案的评价、分析和优化方法,为今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修正的Rabotnov损伤理论,建立了适合于依托工程岩体的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利用白云质灰岩室内三轴蠕变试验结果对本构方程进行了参数识别;同时,将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编入到ABAQUS子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对变质灰岩室内三轴蠕变试验过程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数值计算得到的流变时程曲线与试验曲线较为一致。将文章第Ⅰ部分实现的地下工程“智能连续”优化方法应用于四川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合理空间分布优化中,建立考虑围岩体流变特性、地下厂房分步开挖及其支护体系的参数化模型,通过优化分析得到适合于工程建设的最优空间分布施工方案,并将优化方案与设计方案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荔波县拉寨水库枢纽概况,根据选定的下坝址水文、地形及地质条件,坝型选择了重力坝和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进行比选,从工程地质条件的适宜性、建筑物布置、施工条件等技术经济方面进行比选,最终选择重力坝方案,施工技术简便,布设紧凑,经济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其宗水电站坝址河床及阶地分布的覆盖层,不仅厚度大,且成因复杂。覆盖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建坝适宜性是本工程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合理有效的勘探手段和多种室内、外测试和试验方法,对覆盖层的分布特征、成因类型、工程地质特性及建坝适宜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覆盖层分层及有关地质参数建议值,为工程的方案选择、坝基处理设计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乔元 《陕西水利》2024,(3):125-127
黄土高原水保建设与农业生产一直处于难以调和的矛盾之中。基于子洲县2021年小流域水保项目区基本概况和存在问题,在对项目区5种立地条件和水保方案分析的措施上,对水平梯田、谷坊、集雨水窖、生态林和道路等水保措施进行探讨,得出这些措施可有效减轻项目区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可为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干旱是黑龙港地区最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干旱风险可为合理制定灌溉制度、采取相应的防旱抗旱措施提供依据。基于验证后的APSIM模型所模拟的1961年-2005年31个点的土壤含水量动态,计算得到了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土壤相对湿度干旱指数,分析了农民方案和优化方案的该地区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干旱频率发生较高的时期农民方案中是播种-越冬期和返青-拔节期,分别为48.89%和27.60%;基于"吴桥模式"的优化方案是越冬-返青期、返青-拔节期和灌浆-收获期,干旱发生的频率为51.61%、39.78%和62.22%。易发生干旱的地方多位于邢台、衡水南部和邯郸北部。在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干旱指数年际变化显示出两种方案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尽管总体说来优化方案发生干旱的风险要高于农民方案的,但基于"吴桥模式"的优化方案充分发挥了根系带的土体水库功能,减少了灌溉水,能够高效利用土壤水,如果全区31个点在1961年-2005年间,均按照优化方案灌溉,相比农民方案总共可节水61 785mm,表明"吴桥模式"可在黑龙港地区推广,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干旱风险,同时能达到节水、稳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韩沙鸥 《四川水利》2016,(4):100-1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住房的有效需求也在增加。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房地产开发商也在不断地推出新的楼盘,商品房价格、周围环境、使用面积、户型等各有不同。消费者对于楼盘的选择,决定着房地产商的资金回收,可见房地产位置的选择对于开发商来说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影响房地产选址主要因素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房地产选址方案的优化选择模型,确定优先顺序,从而为决策者正确选址提供定量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某水系连通工程基本资料,按照业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输及交通的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建筑物总体布置,对压力引水隧洞初拟四种设计方案。通过对各方案在投资、工期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综合对比分析,最终选择"引水隧洞不考虑交通要求,施工期及居民交通需求将通过改造环山公路解决"的方案一为最优方案,各方案的综合比较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三峡梯级汛期防洪、航运和发电综合运用问题,提出了基于运行水位-入库流量-下泄流量边界的防洪调度方式,推求了下泄流量-通航保证率间映射关系以量化航运效益,进而建立了基于多目标优化调度的汛期综合运用模型;考虑不同的防洪、航运和发电优先次序,制定了6种不同的汛期综合运用方案,结合已有的设计方案和2009年优化方案,进行了长系列历史实测径流和典型设计频率洪水的调度模拟。结果表明,相比较于2009年优化方案,依次考虑下游防洪、航运调度和发电调度的综合运用方案,能够在确保上下游防洪安全的同时,将通航保证率从79.08%提高到83.42%,汛期梯级发电量从644.27亿k W·h提高到664.42亿k W·h。  相似文献   

20.
基于引黄灌区普遍特征及存在的水资源问题,构建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多维目标的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建立引黄灌区水资源和谐评估指标体系,并将模型和评估体系应用到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基于模型解集中选取的4种代表性优化调配方案进行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效益分析,选定P4方案为赵口二期水资源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并基于该方案开展和谐评估和多方案调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优化后灌区和谐度明显提高,通过对和谐度较低的地下水开采率、农业用水比例、城镇化率、人均粮食产量、绿化覆盖率等指标调控后,和谐度可进一步提高到0.7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