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针对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作用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问题,提出用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指标样本与评价标准等级之间的多元联系数,定量描述样本与标准等级之间隶属关系的层次性和模糊性,用三角模糊数和多元联系数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处理风险评价中以区间数形式表示的评价等级标准的模糊性,用三角模糊数定量表示联系数的差异度系数的连续变化过程和各指标权重的不确定性,最后通过随机模拟三角模糊数的方法建立了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防洪工程联系数风险评价模型(CN-SSTFN)。研究结果表明:CN-SSTFN模型综合利用了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过程的各种主客观不确定性评价信息,在评价结果可靠性方面,以置信区间形式表示的评价结果比现有方法提供了更多的重要信息,能反映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影响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的客观实际情况;本模型的计算方法简便、通用,在各种系统风险等级评价问题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市供水网络的综合安全评判方法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供水网络安全性评价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根据相关历史资料建立供水管网安全等级表,引入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级复杂系统模糊集评价方法.并对青岛市某区域管网进行了安全评价,提出了该区域供水管网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3.
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防洪工程联系数风险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作用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问题,提出用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指标样本与评价标准等级之间的多元联系数定量描述样本与标准等级之间隶属关系的层次性和模糊性,用三角模糊数和多元联系数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处理风险评价中以区间数形式表示的评价等级标准的模糊性,用三角模糊数定量表示联系数的差异度系数的连续变化过程和各指标权重的不确定性,再通过随机模拟三角模糊数的方法建立了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防洪工程联系数风险评价模型(CN-SSTFN)。研究结果表明:CN-SSTFN综合利用了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过程的各种主客观不确定性评价信息,以置信区间形式表示的评价结果比现有方法提供了评价结果可靠性方面的更多重要信息,能反映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影响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的客观实际情况;CN-SSTFN的计算方法简便、通用,在各种系统风险等级评价问题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有利于促进集对分析和可变模糊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比国内外城市供水管网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结合指标选取的原则,构建供水管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管网物理安全性和功能安全性角度,遴选涵盖管道状态、节点状态、综合维护等3个方面的14项指标,分析相关指标内涵,介绍确定指标权重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为供水管网安全评价的定量分析奠定坚实基础,为保障供水安全提供科学支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针对供水管网结构稳定风险评估过程中部分指标数据缺省和难以量化等特征,构建了城市供水管网结构稳定风险评估的DRA-SSTFN耦合模型。该耦合模型利用模糊语义的11级划分标准定量表征供水管网各指标的风险等级和风险重要对比度,并计算出不同待评节点管段综合风险的95%置信区间范围。经耦合模型对供水节点管段进行模拟试验N=20 000次时,其仿真结果已收敛,并给出不同节点管道的动态风险区间值和正态概率分布图,可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管网系统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确定改造方案,是保证供水管网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以南方某市真实供水管网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管网健康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在无量纲化管道评价指标和计算灰色关联系数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等权重加权计算得到管道健康度,并据此进行健康度量化评判。评估结果与实际供水事故发生频次符合,可为供水管网运行和维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系统等级评价中通常把评价样本值与标准等级之间的关系作为实数之间数值接近性进行评价,这易产生系统偏差。为克服这一不足,本文将三角模糊数与集对分析方法相耦合,建立了基于三角模糊数截集的联系数评价模型,并应用于湖南省29个城市的涝灾影响等级评价中。结果表明:除少数城市外,大部分城市的涝灾影响等级总体上较高。本文模型不仅给出了评价指标的具体等级,所得的评价等级为一置信区间,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区间数的期望-方差排序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排序,确定评价结果的优劣次序。该模型在自然灾害综合评价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供水管道健康状态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出完整度和可靠度相对较高的6个供水管道健康影响因素:管径、管材、埋深、管龄、接口方式和水压,进行故障分析和权重分配后,以贝叶斯理论为基础建立模型,对研究区域供水管道进行评价得其健康状态为:健康占14.25%;亚健康占17.91%;脆弱占38.29%;病态占28.95%.根据评价结果,可清晰了解地下供水管道的健康状态,对不同评价等级的供水管道提出不同应对措施,进行合理有序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普遍意义上的水质模糊识别理论不能评价指标数据超过5级标准值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的缺点,本文提出6级水质计算方法来改进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再者,引入Set Pair Analysis(SPA)理论处理等级标准间的不确定性信息。从而构建引入SPA的6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将其运用于河流实例中。评价结果表明:引入SPA的6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更能准确地确定水质综合等级,为治理河流水质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气质量分析的结构特点,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无法切合实际的评价城市大气质量,提出将熵权法和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建立基于熵权的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通过指定的权向量矩阵隶属度相乘分别确定决策方法权重再相加可以得出某个评价对象从整体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将该模型应用于2019年宜昌市上半年大气质量评价,依据最终隶属度大小进行优劣排序,得到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云模型的方法,借鉴云模型的特点,在构建评价层次结构模型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结合信息熵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以克服运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时权重受人为主观判断影响较大和模糊概念会丢失部分不确定性等问题,改进隶属函数对土石坝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某均质土石坝为例评价了大坝安全状态,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评价区域干旱,进而为防旱抗旱提供科学依据,针对区域干旱综合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基于贝叶斯公式的区域干旱随机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贝叶斯框架计算各评价指标属于某个干旱等级的概率,并确定单个干旱指标的评价结果,最终得到区域干旱等级.以徐州地区干旱评价为示例,将该方法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法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合理,且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评价指标权重矢量的确定主观性强、相对隶属度权系数易偏小、不能全面反映水库健康状态等缺陷,本文旨在优化水库健康评价方法,围绕水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EWM、AHP-EWM、AHP-Cloud、AHP-EWM-Cloud共五种赋权方法进行权重分析比较。通过闵式距离确定最佳赋权方法,并以云模型确定隶属度函数,建立基于改进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汾河二库进行健康评价。AHP-EWM-Cloud法被确定为用于汾河二库工程案例分析的最佳赋权法,水库整体评价等级为健康,但岸坡稳定与水质情况仍需改进。该结果与水库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研究表明:基于AHP-EWM-Cloud法的改进云模型兼顾了数据的客观存在、决策者的主观意识以及模糊性与随机性,为水库健康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评价指标权重矢量的确定主观性强、相对隶属度权系数易偏小、不能全面反映水库健康状态等缺陷,本文旨在优化水库健康评价方法,围绕水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EWM、AHP-EWM、AHP-Cloud、AHP-EWM-Cloud共五种赋权方法进行权重分析比较。通过闵式距离确定最佳赋权方法,并以云模型确定隶属度函数,建立基于改进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汾河二库进行健康评价。AHP-EWM-Cloud法被确定为用于汾河二库工程案例分析的最佳赋权法,水库整体评价等级为健康,但岸坡稳定与水质情况仍需改进。该结果与水库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研究表明:基于AHP-EWM-Cloud法的改进云模型兼顾了数据的客观存在、决策者的主观意识以及模糊性与随机性,为水库健康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云模型的水库诱发地震风险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水库诱发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水库诱发地震总体组合环境条件作为一个模糊系统,构建了包括评语层、指标层、因子层和状态层等多个层次的水库诱发地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其风险从下往上逐层进行权重计算和模糊映射时,考虑到重要性标度和隶属度确定容易受个人经验和主观因素影响,提出了基于云模型改进的水库诱发地震风险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建立水库诱发地震风险评语集云模型、诱震因子权重云模型和隶属度云模型以及综合评价结果云模型,利用云模型的期望、熵和超熵3个数字特征,将模糊性、随机性和离散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不确定性语言与定量数值之间的自然转换。最后,应用云模型改进的方法,对长江三峡水库的诱发地震风险进行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实验,极大地提高了评价结果的鲁棒性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16.
用变异系数法及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计算组合权重,并将灰色关联分析法中的灰关联系数应用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模糊关系矩阵,结合定性、定量分析,对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改进。将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江阴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综合评价结果相同,但是计算结果对于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差距减小,降低了主观影响,说明改进后的评价方法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河流健康评价精度,将模糊理论中的三角模糊数引入盲数系统,形成延拓盲数理论。基于延拓盲数理论构建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并采用网络分析法(AN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结合通榆河的实际状况,展开河流健康评价,得到各评价指标的分值及不同评价等级的隶属度,从而确定通榆河的河流健康等级为"Ⅲ"类。河流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生态系统薄弱,应进一步加强河流的修复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承载力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综合考虑滇中龙川江高原流域特点和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选取14项指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集对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模糊集对评价模型进行改进,采用最小信息熵原理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的权重进行主客观耦合得到综合权重,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的模糊集对评价模型。为比较,分别采用改进的模糊集对评价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龙川江高原流域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5个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均为2级,采用模糊集对评价法,5个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分别为2级、1级、2级、2级和1级。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改进的模糊集对评价模型,对指标信息挖掘充分、计算简洁,评价结果可为龙川江高原流域进一步推行"河长制"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和清洁小流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南水北调通水后,水源切换给城市供水管网带来的"黄水"风险,将模糊理论与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城市供水管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Z市供水管网GIS系统、水质状况和水力模型,预测了Z市"黄水"风险区域,同时提出水源切换期间,应对管网"黄水"风险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三角模糊数与集对分析耦合的方法构建河流水质评价模型,结合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利用最小相对熵原理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同时兼顾专家的主观经验和数据本身携带的客观属性,以区间形式给出在不同截集水平下的评价样本等级区间,评价结果较为合理、可靠,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