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番莲属于热带果实,采后西番莲果实容易腐烂变质,导致其保鲜期很短,限制了其商业价值。为探讨壳聚糖(卡多赞)处理对采后西番莲果实贮藏期间果皮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采后‘福建百香果1号’西番莲果实经卡多赞稀释200倍溶液处理5 min,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在(28±1)℃、相对湿度80%条件下贮藏。每隔3 d,测定西番莲果实果皮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清除相关酶活性、内源抗氧化物质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能显著提高西番莲果实果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活性氧清除酶活性,保持较高的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内源抗氧化物质含量,维持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从而抑制采后西番莲果实果皮O2-·和H2O2等活性氧的产生,减轻果皮膜脂过氧化,稳定果皮细胞膜结构,最终保持采后西番莲果实的贮藏品质、提高其果实耐贮性。因此认为,卡多赞稀释200倍溶液处理能有效提高采后西番莲果实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活性氧积累,从而延缓采后西番莲果实衰老进程,延长其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2.
在开花后55天或60天果实绿熟阶段,采收温室栽培的西番莲果(Passifora edulis sims),并在10℃下贮藏10d天.贮藏后取一半果实用乙烯(10微升/升)处理35小时,然后在21℃下贮藏48小时,对处理果和不处理果果汁进行分析,并与蔓熟果(开花后70-80天采收)果汁比较,不管是否用乙烯处理贮藏后果汁的蔗糖浓度降低,果糖和葡萄糖浓度升高。开花后55天或60天采收的果实(用或不用乙烯处理)的糖和可溶性固形物浓度相同,它们的PH则与蔓熟果相同,乙烯处理增加绿熟阶段采收的果实表面的紫色色素。  相似文献   

3.
采前喷施胺鲜酯对采后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前喷施胺鲜酯对采后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为龙眼果实贮藏保鲜提供科学依据和生产指导。以‘福眼’龙眼为材料,在龙眼盛花期后70、90、110 d用浓度为10 mg/kg的胺鲜酯喷施龙眼果实3次,以蒸馏水喷施为对照。龙眼果实在盛花期后120 d采收,采后龙眼果实经过挑选、清洗和晾干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28±1)℃、相对湿度85%下贮藏。贮藏期间取样测定果实呼吸强度、果皮色素含量、果肉营养物质含量和果实耐贮性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龙眼果实对比,采前喷施胺鲜酯可有效降低采后贮藏期间龙眼果实呼吸强度,保持较高的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及较高的果肉TSS、可溶性总糖、蔗糖和维生素C含量,延缓果皮褐变和果肉自溶的发生,降低果实失重率,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因此认为,采前喷施浓度为10 mg/kg的胺鲜酯能有效延缓采后龙眼果实的品质下降、较好维持龙眼果实品质,提高龙眼果实耐贮性和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4.
品种的差异是影响采后橄榄果实品质和货架期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较研究福建省2个主栽橄榄品种‘长营’和‘惠圆’果实的贮藏性差异。采后‘长营’和‘惠圆’橄榄果实经清洗并用抑霉唑杀菌剂处理(1.0 m L/L浸果5 min),晾干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8±1)℃下贮藏140 d。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实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好果率、失重率和果皮褐变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橄榄果实呼吸强度在贮藏0~60 d内上升,贮藏60 d之后下降;果实细胞膜透性、失重率和果皮褐变指数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果实好果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长营’和‘惠圆’橄榄果实的耐贮性不同。在同一贮藏期间,‘惠圆’橄榄果实的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果皮褐变指数都高于‘长营’橄榄果实,而好果率则低于‘长营’橄榄果实。据此认为,‘长营’橄榄果实比‘惠圆’果实更耐贮性,其原因可能与‘长营’橄榄果实可以保持较低的呼吸强度和较完整的细胞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6.
壳聚糖处理对采后建阳桔柚果实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对采后建阳桔柚果实在(10±1)℃下贮藏的生理特性、营养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壳聚糖处理能降低建阳桔柚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升高,抑制果实表面色调角h°值下降,果肉能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度、总糖、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建阳桔柚果实失重和腐烂,保持较高商品率。其中以稀释500倍壳聚糖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果实商品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感病指数控制在0.1以下,而且果肉基本无汁胞枯水现象,贮藏后期果实的失重率可控制在5%以内。因此认为,稀释500倍壳聚糖处理是保持采后建阳桔柚品质、延长其保鲜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的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在中国也被列为药食两用的水果,具有营养丰富,保健价值突出的特点。然而采后余甘子果实易发生失水皱缩、腐烂变质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商品价值。褪黑素(melatonin)是一种小分子吲哚胺类物质,在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其在植物中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在植物的抗逆抗病中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采用适宜浓度的褪黑素处理果蔬可以起到较好的保鲜作用,有效延缓果蔬腐败变质,提高采后耐贮性。为提高余甘子果实采收后的耐贮性,以‘蓝丰’余甘子果实为试材,探究采后褪黑素处理对于常温下贮藏的余甘子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将挑选出的无机械损伤及病虫害,大小和色泽相近的余甘子果实,随机平均分为2组,处理组余甘子用0.3 mmol/L褪黑素溶液浸泡处理20 min,空白对照组则用去离子水浸泡20 min,取出晾干1 h后用聚乙烯薄膜袋包装,而后置于温度为(25±1)℃、在相对湿度85%~90%的恒温箱中贮藏,每3 d取样测定果实的商品率、感病指数、呼吸强度等品质和耐贮性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采后褪黑素处理使余甘子果实在贮藏末期的商品率提高22%,显著降低了余甘子果实的感病指数、呼吸速率和失重率;且经褪黑素处理的余甘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度和维生素C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余甘子表皮颜色和果肉质地的劣化也比对照缓慢。褪黑素处理有利于延缓采后余甘子病害的发生和提高果实品质及耐贮性。本研究为褪黑素在余甘子果实采后贮藏保鲜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丰富了褪黑素应用于果蔬保鲜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松风本’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贮藏温度对龙眼果实贮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采后龙眼果实经过挑选、清洗等预处理后晾干,用聚乙烯保鲜袋(0.015 mm厚)包装,分别置于室温(25±0.5)℃和低温(3±0.5)℃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取样测定龙眼果实的营养品质和耐贮性指标。结果表明:与(25±0.5)℃室温贮藏相比,(3±0.5)℃低温贮藏可以有效延缓龙眼果实采后呼吸强度,保持较高的果皮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含量和果肉营养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蔗糖、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此外,(3±0.5)℃低温贮藏还能延缓采后龙眼果肉自溶和果皮褐变,以及抑制龙眼果实失重率的升高,维持较高的龙眼果实商品率。据此认为,(3±0.5)℃可以作为‘松风本’龙眼果实低温贮运的推荐温度条件,以保持‘松风本’龙眼果实的贮藏品质和延长其保鲜期。  相似文献   

9.
程序降温处理对黄皮果实贮藏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核’黄皮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程序降温(LTC)处理对黄皮果实贮藏品质及采后生理的影响。将采后黄皮果实分别经LTC Ⅰ(12℃,4 d)、LTC Ⅱ(8℃,4 d)、LTC Ⅲ(12℃,2 d后转至8℃,2 d)处理后,转至低温(3.0±0.5)℃贮藏12 d,每4 d测定各项品质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程序降温处理有效减轻了黄皮果实的褐变,促进了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维生素C含量的积累,促进了可滴定酸(TA)的降解,减少丙二醛(MDA)的积累,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抑制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同时保持较高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从而延缓了果实采后衰老速度,有利于减轻黄皮果实褐变和提高贮藏品质,其中以LTC Ⅱ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浓度1-MCP(0、0.3、0.6和0.9 μL/L)处理对在(15±1)℃、相对湿度90%下贮藏的‘香蜜’甜杨桃果实保鲜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延缓杨桃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升高,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果皮叶绿素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减少果实的失重和腐烂;其中0.6 μL/L 1-MCP处理12 h的保鲜效果最好,在(15±1)℃下贮藏20 d时,果实好果率达72%,果实外观仍保持鲜绿色、果实质地较硬、食用时酸甜适口。因此认为,浓度为0.6 μL/L的1-MCP处理12 h可以作为‘香蜜’甜杨桃果实在(15±1)℃、相对湿度90%下贮藏保持其果实品质、延长其贮藏寿命的适宜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采后百香果香气品质的变化特征,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了常温(25℃)、低温(6℃)贮藏期间百香果香气物质主要成分及其含量,酯类化合物代谢关键酶脂氧合酶(LOX)、醇酰基转移酶(AAT)、乙醇脱氢酶(ADH)和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活性的变化规...  相似文献   

12.
以紫香百香果和黄金百香果为试材,以0.8 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1%壳聚糖、1%茶多酚采用两两复配的方式对百香果进行保鲜处理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3种复合保鲜方法对2个百香果品种均有延长贮藏期的作用。紫香百香果在贮藏15 d时,1%茶多酚+1%壳聚糖复合处理(Z3)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其值分别为7.14%±0.09%、(2.13±0.009)mg/g、(0.814±0.013)OD325/g和(2.05±0.202)U/g。黄金百香果在贮藏15 d时,1%茶多酚+1%壳聚糖复合处理(H3)的Vc、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含量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其值分别为(17.80±0.168)mg/100 g、(2.50±0.006)mg/g、(0.875±0.010)OD325/g和(2.20±0.061)U/g。综上,1%茶多酚+1%壳聚糖复合处理对百香果的保鲜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乌叶”与“兰竹”荔枝果实的耐贮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福建省主栽荔枝品种"乌叶"和"兰竹"荔枝果实在(8±1)℃贮藏条件下的耐贮性差异.结果表明:"乌叶"荔枝果实比"兰竹"耐贮藏,"乌叶"好果率显著高于"兰竹",而果实失重率、果皮褐变指数和果皮褐变度均显著低于"兰竹"果实;"乌叶"荔枝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比"兰竹"果实高:贮藏期间,荔枝果肉的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不断下降,但"乌叶"果实的降低速度比"兰竹"果实慢;在同一贮藏时间.荔枝果肉的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高于"兰竹"果实.  相似文献   

14.
探明采前喷施复硝酚钠对‘贵妃’杧果果实品质和采后发病率的影响,以期为复硝酚钠在杧果生产中的使用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选用‘贵妃’杧果为试材,于盛花期后第15天开始喷施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复硝酚钠,每隔9~12 d喷施1次,共喷施6次。测定果实发育期间的纵横径、成熟期的单果质量、成熟过程中的果皮颜色参数(Lab值)、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和果实病害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采前喷施复硝酚钠能够促进果实膨大,显著增加‘贵妃’杧果成熟期的单果质量,促进果实果皮转红和成熟期果皮转黄,延缓果肉硬度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总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极大地降低了采后病害发病率和发病指数。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连作对百香果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以种植0(未种植)、1、2、3 a的百香果根际土壤为材料,分析连作百香果对土壤理化指标、自毒潜力、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连作百香果根际土壤病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百香果根际土壤pH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总氮、磷、钾含量变化较小,而有效性氮...  相似文献   

16.
解放钟和早钟6号枇杷果实的贮藏性与采后生理变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较研究解放钟与早钟6号枇杷果实在20℃贮藏条件下果实的贮藏性及采后生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解放钟枇杷果实比早钟6号枇杷果实较耐贮藏,耐贮藏的解放钟枇杷果实贮藏期间果实失水率较低,保水能力较强.贮藏期间,枇杷果实的总酸含量快速下降,但解放钟枇杷果实能保持较高的总酸含量,而且极显著高于早钟6号枇杷果实;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在贮藏前期(0~5 d)略有上升而后缓慢下降;超氧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且有酶活力峰出现,与解放钟枇杷果实相比,早钟6号枇杷果实SOD和CAT活性变化幅度大、酶活力峰提早出现,代谢不稳定;早钟6号枇杷果实H2O2和MDA含量均比解放钟枇杷果实高,表明早钟6号枇杷果实活性氧代谢加强,从而加快果实衰老,缩短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百香果最佳施肥模式,本研究设置5种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MNPK)、高量氮磷钾与高量有机肥配施(2MNPK),通过分析比较百香果的生长状况、产量、营养成分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与CK处理相比,NPK、MNPK、2MNPK处理百香果生长最快,尤其在定植66 d后效果最明显。NPK、M、MNPK和2MNPK处理均提高了百香果产量及品质,MNPK、2MNPK处理效果最明显。与CK处理相比,NPK、M、MNPK和2MNPK处理百香果产量分别增产112.86%、74.40%、191.00%、244.30%,维生素、矿质元素、糖类物质、氨基酸含量均有上升趋势,总酸呈下降趋势,2MNPK处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82.40%、76.11%、76.89%,总酸含量降低了22.61%。对36种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从中提取了3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7.925%。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总得分排序为2MNPK(123.04)>MNPK(39.06)>M(-12.01)>NPK(-45.36)>CK(-104.73)。说明在这5种施肥处理中,2MNPK处理是百香果种植过程中最佳施肥模式。该研究可以为百香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