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阻焊设备及控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耿天  高洪明 《焊接》1998,(5):2-6,23
介绍了电阻焊设备的现状及逆变电阻焊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各种点焊控制方法的适用性,并且对铝合金的点焊及新型点焊电极驱机构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压焊设备     
《机械制造文摘》2009,(4):27-27
焊接电流、电压的准确测量对于精密控制逆变电阻点焊电源和保证焊接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霍尔元件及其外围电路,对逆变电阻点焊的焊接电流进行测量,并设计了电压测量电路;为了减少CPU的计算时间,设计了电压有效值处理电路。  相似文献   

3.
电阻点焊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点焊焊接过程、镀锌板点焊、点焊质量控制及逆变阻焊机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高频逆变电阻点焊电源,重点介绍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点焊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高频逆变电阻点焊电源采用全桥逆变输出、PI调节和三段焊输出电流,实现了电路软开关,提高了焊机逆变频率,保证了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焊件的点焊质量。  相似文献   

5.
陈世锋  曹彪  陈志宏  曾敏 《电焊机》2008,38(5):10-15
为了实现逆变电阻点焊电源的软开关性能,在以DSPIC30F6010为主控单元所构建的硬件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种适用全桥逆变主电路结构的控制方式.对双极性和传统移相控制方式下的开关管开关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传统移相控制方式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更适合精密逆变点焊电源.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逆变点焊电源恒电流控制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刚  陈小勇  张勇  王瑞  杨思乾 《电焊机》2007,37(4):10-13,16
推导了逆变点焊过程控制模型,并构建了逆变点焊模糊神经网络恒电流控制系统结构.根据该模型采用先正弦后恒定输入的方法对模糊神经网络(FNN)进行分段离线学习,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在线控制时,利用训练后的网络仅做正向模糊计算,输出逆变桥开关管占空比改变量的方法保证逆变器恒电流输出.最后使用MATLAB高级语言编程,完成了整个系统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分段训练后的FNN使用该方法可以实现逆变点焊电源的恒电流控制.  相似文献   

7.
基于DSP的逆变点焊电源软开关PWM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张勇  怀丽  谢红霞 《电焊机》2007,37(4):21-24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软开关和控制技术已成为逆变焊接电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了零电压开关PWM逆变点焊电源和死区时间设置的工作原理,阐述了DSP比较单元的工作原理和利用DSP产生PWM方波的方法.利用C语言设计完成了DSP实现PWM信号输出与时序控制的软件.结果分析表明,移相PWM控制模式可保证逆变桥斜对角开关管错开关断,从而满足逆变点焊电源零电压开关的时间条件.对DSP相关寄存器赋值输出移相PWM方波以及符合要求的死区时间,实验证明,PWM方波可以满足零电压软开关逆变点焊电源逆变桥功率管的驱动时序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逆变电阻点焊电源的优势,分析了国内外近20年逆变电阻点焊电源的研究现状。着重从电源系统、质量监控方法、电源设备的进展三个方面综述了逆变电阻点焊电源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逆变电阻点焊电源的特点及应用范围探讨了电源的研究趋势,指出高性能化、并联化及模块化、数字化、智能化将是电源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逆变点焊机器人及柔性工作站、焊机功率两个方面展望了国内逆变电阻点焊电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压焊设备     
《机械制造文摘》2007,(2):28-29
基于DSP的逆变点焊电源移相PWM控制研究;新型对焊机传动控制的研究;DN型点焊机的技术改造与不锈钢汤桶点焊工艺;电容储能式逆变点焊机的研制;基于PLC控制的电容储能脉冲焊机.  相似文献   

10.
压焊设备     
焊接电流、电压的准确测量对于精密控制逆变电阻点焊电源和保证焊接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霍尔元件及其外围电路,对逆变电阻点焊的焊接电流进行测量,并设计了电压测量电路;为了减少CPU的计算时间,设计了电压有效值处理电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IGBT逆变埋弧焊电源,设计了基于SOC(C8051F330)的数字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和控制原理,焊接电源采用PWM控制技术.引入电流和电压闭环反馈,根据设置输入,由单片机控制实现不同埋弧焊电源外特性,适应不同焊接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光先  李朋 《电焊机》2012,42(6):17-23
逆变焊机在效率、体积、质量、控制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焊接加工业的主流产品。数字化逆变焊机是实现数字化焊接的基础设备,与传统模拟焊机相比,在输出电流波形控制、集成多种焊接方法及特性、实现多种材料的焊接性能、工艺适应性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使得焊机控制的柔性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自动化焊接管理系统成为可能。在此综合分析了数字化逆变焊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基于上述优点在焊接工艺、生产管理、配套机器人等方面取得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3.
短路过渡焊接电源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焊接过程中产生飞溅的原因,提出了可变电感的电流波形控制方案,应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逆变焊接电源系统的仿真模型.该模型包括弧长变化模型、电弧负载模型、逆变电源占空比模型、焊接电路模型,特别是从飞溅控制方面考虑建立了可变电感仿真模型.试验波形与仿真波形对比表明了此模型的合理性,从而为深入焊接电源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何立 《电焊机》2003,33(2):51-56
介绍了ZX7系列逆变式直流弧焊机的特点,对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对ZX7系列焊机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逆变弧焊机电弧推力自适应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焊接电流确定的条件下,引弧瞬间的焊机输出电压反映了焊接电缆长度、截面积以及连接情况等重要信息。本研究装置是基于MC68HC11单片机控制的逆变焊机电弧推力自适应的控制系统,首先通过对引弧瞬间焊机输出电压的实时检测,实现了电弧推力拐点电压随焊接电流及焊接电缆长度,截面积等改变而自动;然后通过对焊接电弧 实时检测与模糊处理控制焊机的输出电流,从而使MMA手工电弧焊的以推力控制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嵌入式系统控制双丝旁路耦合电弧MIG焊进行了控制试验,开环状态焊接,主路电弧和旁路电弧的相互影响,旁路弧长不稳定,旁路电流会发生剧烈跳变,使焊接过程不稳定,存在焊接缺陷,焊缝成形差.基于弧压反馈的过程稳定性试验表明,嵌入式系统可以实时反馈旁路弧压,调整旁路送丝速度,控制旁路弧长稳定,确保焊接过程稳定;基于电流控制的过程稳定性试验表明,嵌入式系统可实时反馈旁路电流,判断电流变化趋势,对旁路电流进行适时调整,保证母材电流稳定.采用嵌入式控制系统同时控制旁路送丝和旁路电流,可保证焊接过程稳定进行,避免产生焊接缺陷,焊缝成形良好.  相似文献   

17.
李缙  毛文生  肖介光 《电焊机》2007,37(1):54-57
介绍了软开关IGBT逆变焊机的工作原理和一些重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就如何获得最佳效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分析了软开关的工作条件和采用UC3875实现移相驱动控制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魏继昆  谭蓉 《电焊机》2007,37(5):10-14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鱼焊机分会第五届一次全体会员大会于2007年4月23-24日在唐山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电焊机分会五届理事、常务理事和正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双丝脉冲MIG焊两路脉冲同步、交替和随机三种相位输出的协同控制问题,采用32位的STM32F103ZET6建立基于STM32的一体化双丝脉冲MIG焊电源系统. 利用单一STM32芯片实现双丝脉冲MIG焊同步、交替和随机三种脉冲相位输出形式,用STM32内部集成的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模块生成移相全桥软开关PWM信号,以软件方式实现主从机两台逆变电源PWM信号的直接数字化控制,从而实现主从机的高频逆变和低频脉冲波形调制. 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STM32的一体化双丝脉冲MIG焊电源系统满足设计要求,焊接过程稳定、焊接速度快、飞溅小、焊缝成形良好,能实现良好的双丝脉冲MIG焊工艺.  相似文献   

20.
核环境中的管道焊接修复,需要采用遥控方式来完成.根据核环境下管道修复的特点,在自主开发的小口径管道全位置焊接机头的基础上,对遥操作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系统由工控机上插接PC—6501D板卡组成,通过VC++6.0编程提供驱动器的信号,实现整个系统的运动.加入闭环弧压反馈调节机构,以保证全位置焊接过程中电弧长度稳定,提高焊缝成形质量.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全位置焊接的速度和方向可调,并且在闭环弧压反馈调节的控制下,电弧电压的偏差不超过±0.2V,焊缝成形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