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变范围、病变程度间的关系,初步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 34例UC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29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两组结肠黏膜组织中TSLP mRNA表达水平,比较血清CRP及血沉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结肠黏膜TSLP mRNA表达水平及CRP、血沉存在显著差异(P0.01);UC患者中结肠黏膜TSLP mRNA表达水平、CRP以及血沉在不同病变程度及不同病变部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UC患者TSLP mRNA表达水平与CRP、血沉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TSLP mRNA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与正常人比较,UC患者结肠黏膜中TSL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肠黏膜TSLP表达水平与UC病变程度和范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潘庚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401-240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感染、应激、自身免疫及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目前内科治疗药物有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对于结肠远端(脾曲以下)的病变,可应用局部治疗,即应用灌肠剂或肛栓。我们采用改良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选用不同剂量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口服美沙拉嗪基础上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选用不同剂量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32例UC(直肠、左半结肠型)患者.[结果]32例UC患者中,完全缓解1 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结论]康复新液灌肠治疗直肠、左半结肠UC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调查350例住院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UC患者性别、年龄、肠镜表现、临床表现、病变分布、严重程度分级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350例UC患者中,男191例(54. 6%),女159例(45. 4%),男女性别比为1. 2∶1,年龄(47. 0±15. 7)岁。按每年收治UC患者数统计,总体呈递增的趋势,2017年UC住院数是2013年的3. 3倍。主要临床表现:腹痛237例(67. 7%),腹泻309例(88. 3%),黏液脓血便298例(85. 1%),里急后重280例(80. 0%)。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轻度120例(36. 9%),中度96例(29. 5%),重度109例(33. 5%);病变分布范围:直肠型46例(14. 2%),左半结肠型164例(50. 5%),全结肠型115例(35. 4%)。老年组(≥61岁)与青年组(21~40岁)病变严重程度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 8,P=0. 005),且青年组重度UC发生率更高。不同性别病变严重程度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6,P=0. 02),女性重度UC发生率更高。给予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后好转318例(90. 9%),无效32例(9. 1%),其中初始治疗无效者20例(5. 7%),给予生物治疗后好转,外科手术8例(2. 3%),死亡3例(0. 9%)。结论 UC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与老年组(≥61岁)相比,青年组(21~40岁)重度UC发生率更高,女性较男性患者重度UC发生率更高;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受累较为常见,大多数对内科药物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肠道病变范围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确诊的106例UC患者,依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 Index疾病严重程度分型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组;依据蒙特利尔分型分为左半结肠组(包括直肠型及左半结肠型)及广泛结肠组,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的IgG、IgM、C-反应蛋白(CRP)及血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的相关性,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重度UC组的IgG(P0.001)及IgM(P=0.036)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UC组,CRP(P0.001)及ESR(P=0.007)则明显高于轻中度UC组;广泛结肠组的IgG(P0.001)水平明显低于左半结肠组,CRP(P=0.003)水平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疾病严重程度方面,CRP及IgG水平与UC疾病严重程度分别呈高度及中度相关(r=0.540,P0.001;r=-0.426,P0.001),IgM及ESR均呈低度相关(r=-0.233,P=0.016;r=0.288,P=0.003)。在病变范围方面,IgG及CRP与UC病变范围呈中度相关(r=-0.384,P0.001;r=0.314,P=0.00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IgG(AUC=0.772)及IgM(AUC=0.636)用于评估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cut-off值分别为10.15 g/L及0.94 g/L;CRP(AUC=0.798)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优于IgG(AUC=0.772);而病变范围的预测中IgG(AUC=0.731)优于CRP(AUC=0.655)。结论外周血的IgG、IgM均对UC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IgG对病变范围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优于CR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3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的213例UC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60或60岁以上发病的患者为老年组,60岁以下发病的患者为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3例UC患者中,老年组51例,中青年组16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上无明显不同。老年UC患者中便血明显较中青年组少见(P<0.05)。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内镜分级相对较轻(P<0.05)。老年UC患者的病变部位以直肠、直乙结肠和左半结肠受累最常见,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UC患者临床表现相对较轻,病变部位以直肠、直乙结肠和左半结肠受累多见,内镜下病变较局限,表现较轻。  相似文献   

7.
部分研究显示细胞因子改变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不同的细胞因子产物与基因启动子、信号序列、基因内含子中的单核苷酸多态现象有关.目的:测定UC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浓度,从而探讨TNF-α、IL-6与UC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60例UC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的TNF-α、IL-6基因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浓度.结果:UC患者TNF-α-308、IL-6-174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UC病变位于全结肠者的TNF-α-308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组和直肠组(P<0.05).UC患者血清TNF-α、IL-6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C患者不同基因型间血清TNF-α和IL-6浓度相比无明显差异,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IL-6-17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UC发病的易感性无关;TNF-α-308GG基因型可能与UC病变范围有关;健康人中TNF-α、IL-6基因型是其血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而UC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UC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对于老年与非老年U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目前仍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探讨老年与非老年U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163例住院U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组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n=32)和非老年组(60岁,n=131),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病变累及范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以及炎症性肠病家族史、吸烟史、阑尾切除术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便血、黏液血便显著少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间腹痛、腹泻、体质量减轻无明显差异(P0.05)。非老年组肠外表现较多见,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病变累及范围以左半结肠为主,非老年组全结肠累及多见(P0.05)。结论:老年UC患者便血、黏液血便较少见,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范围较为局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住院青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7例青年U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UC患者病变范围以全结肠为主,肠外表现发生率(43.9%,25/57)较中老年患者(23.8%,15/63)明显增高(P<0.01).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的病理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年UC患者临床表现相对较重,水杨酸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TLR2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肠黏膜TLR2蛋白及TLR2 mRNA的表达及其与UC临床活动度、内镜分级的关系.方法 取47例UC患者结肠黏膜标本根据内镜及临床活动度进行分级,同时收集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标本13例.用Western Blot技术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结肠黏膜中TLR2蛋白及TLR2 mRNA的表达.结果 UC患者结肠黏膜TLR2蛋白及TLR2mRNA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者,且随着内镜下及临床病变分级的加重逐渐增加.结论 UC患者肠黏膜中TLR2及TLR2 mRNA的表达增加,且其表达均随临床及内镜下病变程度加重,表达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疾病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