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一、成书过程:(略)二、作者:根据现存《水浒传》最早刊本的署名和记载,本书的编著者为施耐庵和罗贯中。三、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种。第一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一、通过对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描述,艺术地概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人民起义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并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2.
第二章水浒传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一、成书过程.二.作者生平及《水浒传》的主要版本。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一、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描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为一些本质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人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歌颂了起义的英雄。总结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教训——中国封建社会人民起义最终的失败是由于其不彻底性。二、《水浒传》反映了中国封逼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如宋江、林冲、李逵、武松等。苏教版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便是选自其中的一个故事。如何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整部经典的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如宋江、林冲、李逵、武松等。苏教版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便是选自其中的一个故事。如何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整部经典的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北宋徽宗年间的宋江起义,在历史上只有零星的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说话”艺人喜爱的题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了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说话”名目,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它们还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尚未成为一个整体。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为我们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主要写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件事,末尾提到张叔夜招安,宋江征方腊,封节度使。这表明“水浒”故事从独立的短篇开始联缀成一体。元代出现了一批“水浒”戏,现在保存下…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北宋微宗年间的宋江起义.在历史上只有零星的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说话”艺人喜爱的题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了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说话”名目,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音》等。它们还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尚未成为一个整体。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为我们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主要写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件事,末尾提到张叔夜招安,宋江征方腊,封节度使。这表明“水浒”故事从独立的短篇开始联缀成一体。元代出现了一批“水浒”戏,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六种,如《李适负荆》等。  相似文献   

7.
《草泽英雄传——施耐庵传》中明确提出:《水浒传》中的宋江起义是以历史上的张士诚起义为原型的,旨在赞颂张士诚起义的正义性。该书作者浦玉生先生以地理和人物形象为佐证,得出施耐庵把张士诚的农民起义隐晦曲折地写入《水浒传》中的结论。本文运用可靠的文献资料,对作者的上述佐证逐一加以考证,最终得出:作者的论述是牵强附会的。而所谓以张士诚为原型的说法是对历史上本就存在的宋江起义的故意抹杀。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小说以高俅发迹开始,先写出了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良善的社会背景。然后依次写出了鲁智深、林冲、阮氏三雄、武松、宋江等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经过。起义英雄从个人反抗,走向了农民战争,经过三打祝家庄、智取大名府、踏平曾头市等多次战争,逐渐壮大和成熟。一百零八位好汉汇聚一堂,替天行道,小说达到了高潮。此  相似文献   

9.
施耐庵、罗贯中的《水浒传》是以宋末年间宋江起义为背景写成的。它内容广泛,包罗社会万象,尽现人间情态,反映了宋代各阶层的社会生活。本文从衣饰、饮食、居住、旅行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考述。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历史上记载的宋江起义既于史有据。又十分简略,给历史学家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麻烦。可是对文艺家来说。却提供了方便。不必受史实的束缚,想象虚构.自由发挥。其次。宋江起义既反对政府。后又投降朝廷,去镇压方腊起义.而且。经过宋、金、元这段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期才创作成书。这为《水浒》创造了一个可以多元创作和评论的广阔天地。一个可以生存、传播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写过论文《从宋江起义到水浒传成书》(见文集《论汤显祖及其他》)和《金瓶梅成书新探》(上海《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四车第三期),因此本文加上“再论”二字。《水浒》不是个人创作,这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前后鲁迅、郑振铎以及后来的研究者早就解决了的问题,迄今并未有人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2.
冯娇 《考试周刊》2011,(5):25-26
小说《水浒传》通过描写众位好汉被逼上梁山的遭遇,展现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状况。宋江的活动贯串《水浒传》全书,正确评价宋江,关系到正确评价《水浒传》。本文以忠义为线索,分析宋江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展现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王鹏程 《文教资料》2012,(4):3-4,18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以"四大奸臣"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曾作为北宋文官武将的一分子而存在,小说中出现的官号更是数不胜数,有些名称类似,实则千差万别。这也反映了北宋中央集权强化,官僚机构庞大,官吏人数众多的特点。因此北宋时期中央官制的建立与演变,实际上反映了北宋不同于以往朝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模式。本文对《水浒传》中"四大奸臣"的官制进行考证,总结其形成的特点,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北宋历史。  相似文献   

14.
我和武松     
我合上了《水浒传》,打开时光机器,输入了指令:北宋。没错,我是要去北宋,见一下被后人称颂的水浒英雄们。我带上了照相机、打火机(用来点火取暖或吓唬敌人)和方便面,就“上路”了。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以历史上宋江起义为题材。用深刻、热情而又冷静的笔触,描写并解剖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即从起义的社会原因,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以及起义口号、纲领、理想和战略思想、内部分析,并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而接受招安、走向失败的整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水浒传》不愧为我国农民起义的一部史诗,一部再现农民革命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而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中,作者除了写了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壮阔图景之外,还在一些细微之处显现了作者深刻的文学功力。下面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谈谈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试析《水浒传》中的潘金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在描写我国封建社会北宋农民起义故事的过程中,作者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写和塑造了一些妇女导致英雄男儿改变人生道路,走上起义的故事,丰富了《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妇女的悲剧人生。分析此类人物,有助于我们对封建社会本质的把握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之一。作者施耐庵,大约是元末明初人。他曾出任过知县,“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他把那些流行在人民中间的口头传说、民间杂剧、话本中彼此不相连缀的水浒故事搜集整理起来,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构思,写成了《江湖豪客传》,后由他的学生罗贯中建议改名为《水浒传》。“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从北宋末年到元代末年,是水浒故事产生的时期。当时的阶级矛MINGZUOPINDU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连绵不断。《水浒传》生动反映了我国历史…  相似文献   

18.
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另有一个别名叫《英雄谱》(与《三国演义》合刻)。这部以北宋末年社会生活为背景的小说,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实际上梁山英雄的个性,更多的反映着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水浒传》的一大特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     
中国历史上有个朝代,叫宋朝,宋朝又分为北宋和南宋。在北宋徽宗皇帝的时候,出了一些奸臣,有高俅,有蔡京,还有童贯。这些人把持着朝廷大权,干了很多坏事。所以,人们都对朝廷不满,很多人受不了,就起来造反。当时,在梁山泊里,有一伙好汉,他们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劫富济贫。《水浒传》这部小说,写的就是这伙人的故事。《水浒传》的作者叫施耐庵,他是江浙一带的人,生在元朝末年,他中过举人,还考取了进士。当时,人们纷纷起义,反抗元朝的暴政,施耐庵也参加了起义军。后来他就回家写书。《水浒传》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关于施耐庵的生平,…  相似文献   

20.
排座次琐谈     
中国历经数千年的不间断发展,礼法传统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排座次”.排座次的传统,在周公制礼的时候就早已形成了.在民间,由排座次而引发的悲喜剧也时有所见.《三国演义》里,刘玄德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封赏文武手下——其实也就是排了一回座次.关云长虽列为五虎将之首,但因与黄忠并列而大为不满,幸亏费诗晓以大义,点悟云长,才没有闹出事来.《水浒传》中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更是宋江起义的巅峰,家喻户晓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