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躁狂型精神分裂患者在行剖宫产麻醉时的麻醉方法选择,以减少麻醉对产妇及胎儿的不良反应。方法:躁狂型精神分裂患者的剖宫产病例共计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选择全身麻醉,对照组选择七氟醚,依托咪酯联合椎管内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操作过程及术中躁动发生率、患者术毕精神状况、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和术毕精神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身麻醉应用于有躁狂型精神分裂症的产妇安全有效,优势明显,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手术多采用硬膜外麻醉 ,但有阻滞不全 ,易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缺点。我院采用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手术 ,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选择ASA ,Ⅰ级急诊或择期剖宫产患者 10 0例 ,足月妊娠。年龄 2 2~ 34岁。连续硬膜外麻醉选择L2~ 3间隙穿刺。局麻药选用 2 %利多卡因注射液 ,上界阻滞平面不超过T8水平。切皮前静注氯胺酮0 .5mg·kg- 1。麻醉期间持续面罩吸氧 ,连续监测Bp、HR和SpO2 。2 结果硬膜外麻醉起效后 ,血压轻度下降 ,静注氯胺酮后意识消失 ,血压恢复到术前水平。心率轻度增快 ,S…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患者1,男,25岁。患有精神分裂症。因右手刺伤,拟行清创缝合术,患者躁动、挣扎,无法局部手术。给氯胺酮100mg肌肉注射,5分钟后安静,即行清创缝合,10分钟时肌肉注射咪唑安定10mg,20分钟后再次肌注氯胺酮80mg,手术历时50分钟,经过顺利。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易透过胎盘 ,在剖宫产麻醉的应用有争议 ,有人认为 2mg/ (kg·次 )的氯胺酮静注可使胎儿呼吸受抑制 ,即使小剂量使用也属不宜[1] ;另有单纯静注[2 ] 、稀释后静滴[3 ] 用于剖宫产。我院自 1990年 12月— 1999年 5月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欠佳者 ,或需缩短诱导时间以利挽救胎儿者 ,加用 1.0~1.2mg/ (kg·次 )的氯胺酮肌肉注射 15 6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产妇 15 6例 ,年龄 2 0~ 41岁 ,体重 5 1~ 93kg ,无严重心、肝、肾疾病及精神病史。禁食 6h ,禁饮 4h ,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 0 .5mg、鲁米那钠 0 .1g。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复合氯胺酮静注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剖宫产产妇40例,分成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分别观察两组产妇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变化及产妇疼痛的心理变化,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结果 氯胺酮组产妇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无明显疼痛,血气分析无明显变化。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用于剖宫产术较单纯硬膜外阻滞具有一定优点。  相似文献   

6.
我院应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现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阈下剂量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 ,手术开始时麻醉效果常不太满意 ,我院在剖宫产手术开始前用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0 0例单胎、足月妊娠、母婴健康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 ,ASAⅠ~Ⅱ级 ,年龄 2 2~ 38岁 ,体重 4 6~78kg ,随机分为二组 ,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5 0例。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和阿托品 0 .5mg。1.2 麻醉方法 选择穿刺L1~ 2 ,向头端置管 3cm ,二次向硬膜外注 2 %利多卡因共 10~ 15ml,使阻滞平面控制于T6~ 8,观察组于切皮前 2min静推 0…  相似文献   

8.
选择 48例健康足月拟行剖宫产的孕妇 ,于L2~ 3 行硬膜外麻醉后 ,静脉缓推氯胺酮 (0 .5mg/kg) ,时间>6 0秒。比较麻醉前、后及静推氯胺酮后 2、5、10、15min ,患者循环及呼吸变化 ,采用自身对照。结果呼吸方面麻醉前后VT 变化明显 (P<0 .0 5 ) ,呼吸频率 (f)及SpO2 变化不明显。 2min后VT 值回升 ,至 15min达用药前水平。f值在 10min时变化显著 (P <0 .0 5 )。循环方面 ,静推氯胺酮后各项指标均有变化 ,以SP持续升高表现显著 (P <0 .0 1)。DP在 2min时有非常显著变化 (P <0 .0 1) ,5、10、15min有显著变化 (P <0 .0 5 ) ,HR在 2、5min时有显著变化 (P <0 .0 5 ) ,全部产妇静推氯胺酮均入睡。提示硬膜外麻醉辅以小剂量氯胺酮可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 ,且对产妇影响小 ,是剖宫产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明玉  衡垒 《中外医疗》2023,(20):114-117
目的 分析予以剖宫产产妇艾司氯胺酮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9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切断脐带后使用艾司氯胺酮的情况将其分为3组,每组30例。不使用艾司氯胺酮者为C组,高剂量(0.3 mg/kg)艾司氯胺酮者为K1组,小剂量(0.15 mg/kg)艾司氯胺酮者为K2组。对比3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前1 h、术后4周,3组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4 d,K2组EPDS评分低于K1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 h,K2组VAS评分为(2.89±0.75)分、(2.91±0.81)分,低于K1组、C组的(2.98±0.87)分、(2.96±0.74)分、(3.79±1.12)分、(3.45±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92、4.69...  相似文献   

10.
陈杰 《吉林医学》2013,(30):6286-6286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剖宫产单胎初产妇4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1.0 mg/kg氯胺酮复合2.0 mg/kg丙泊酚(A组)和单用2.0 mg/kg丙泊酚(B组)。观察围术期产妇心率、血压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诱导前后比较,两组产妇插管后1 min的SBP、DBP升高明显,HR增快(P<0.01),且B组的SBP和HR明显高于和快于A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 mg/kg氯胺酮复合2.0 mg/kg丙泊酚诱导产妇心率、血压变化小,同时不增加新生儿呼吸抑制风险。  相似文献   

11.
金英月 《吉林医学》2009,30(20):2522-2523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尤其社会因素的增长,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7年分娩的2045例产妇(阴道分娩1084例,剖宫产961例),其中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之间分娩的997例产妇(阴道分娩489例,剖宫产508例,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占258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5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50.8%),其次为胎位异常、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产前宣传教育,有效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而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胡美秀  罗艳红 《华夏医学》2011,24(5):544-54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情况.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06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10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行再次剖宫产85例(80.2%);阴道分娩21例(19.8%).剖宫产较阴道分娩出血量大,分别为(177.0±1.5)ml和(84.0±1.2)ml;平均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使用镇痛泵术后的舒适护理。方法将256例剖宫产使用镇痛泵术后产妇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妇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剖宫产使用镇痛泵术后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促进母婴健康,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汉族与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孕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 791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汉族与哈萨克族、汉族城市与乡村、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汉族城市与哈萨克族城市、汉族乡村与哈萨克族乡村孕妇剖宫产率的差异.结果:汉族、哈萨克族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52.3%、34.8%,汉族明显高于哈萨克族(P<0.01);汉族城市与乡村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61.1%、34.5%,城市明显高于乡村(P<0.01);哈萨克族城市、乡村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39.4%、25.5%,城市明显高于乡村(P<0.01);汉族、哈萨克族城市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61.1%、39.4%,汉族城市明显高于哈萨克族城市(P<0.01);汉族、哈萨克族乡村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34.5%、25.5%,汉族明显高于哈萨克族(P<0.01).结论:汉族与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孕妇剖宫产率有明显差异,汉族高于哈萨克族,城市高于乡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麻醉前应用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0例,A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mg/kg,总量不超过2.5mg;2min后静脉注射氯胺酮0.15mg/kg,总量不超过10mg,5min后行硬膜外穿刺。B组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方法同A组;观察注药前、注药后5、10、20、30min,心率、血压、血氧饱合度,患者对硬膜外穿刺的配合程度,两组患者术中使用芬太尼情况,术后24h随访,患者对麻醉操作的遗忘情况。结果A组注药后心率、血压下降(P<0.05),B组心率、血压升高(P<0.05)。A组患者配合硬膜外穿刺操作明显好于B组(P<0.01);A组使用芬太尼患者明显少于B组(P<0.01);A组对麻醉操作遗忘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有很好镇静、遗忘、镇痛作用,无呼吸抑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氯胺酮应用于小儿非插管全麻的短小手术,观察和分析比较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愿意参与研究的35例需短小手术的患儿,将他们分成2组,A组和B组。A组在手术时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来进行麻醉而B组采用丙泊酚氯胺酮,在手术过程中记录下患儿的SpO2、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在手术结束后记录患儿的清醒时间、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手术过程中A组患儿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有明显下降,而手术结束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5%;而B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变化不大,手术结束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7%。A组的术中和术后数据与B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均为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丙泊酚氯胺酮作为麻醉剂在短小型小儿非插管全麻手术中拥有更好的安全性,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具有产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剖宫产后具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150例,分为3组.A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及静脉注射缩宫素,B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C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静脉注射缩宫素.比较3组产妇术后2 h及24 h出血量、宫缩效果、生命体征及额外干预情况.结果 B组、C组术后2 h及24 h内出血量、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变化明显低于A组,宫缩效果较A组良好,需要的额外干预措施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降低高危产妇剖宫产后的出血量,但用药期间需加强产妇生命体征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氟胺酮与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行短小手术的患儿30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法)Ⅰ-Ⅱ级,年龄4—6岁,患儿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例患儿分为两组,每组150例。一组为中国儿童.选用氯胺酮麻醉,为KTM组;另一组为赞比亚儿童,选用氟烷麻醉,为HLT组。两组患儿术中均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B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呼吸抑制发生例数(A)、术后苏醒时间(B)、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C)、术后精神症状发生例数(D)及术后7d内黄疸发生例数(E)。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ECG均为窦性心律;SpO2均可维持在96%-100%,但当呼吸抑制发生时,SpO2下降;麻醉开始时,HLT组患者HR、RR均增快,手术开始后HR、RR均减慢至接近术前水平,KTM组麻醉开始时HR增快,手术开始后仍快于术前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M组麻醉开始时呼吸浅慢,甚至发生一过性呼吸抑制,手术开始后RR增快,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开始时,两组患儿BP均升高。手术开始后HLT组降至术前水平,KTM组仍高于术前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呼吸抑制发生例数,HLT组显著低于KTM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HLT组显著短于KTM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HIT组显著低于KTM组,P〈0.05;苏醒期锥体外系症状发生例数,HLT组显著低于KTM组,P〈0.05;术后7d内黄疽发生例数,两组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优于氯胺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7月外科收治住院的择期手术患儿30例临床资料。结果:①麻醉后低氧血症(SpO2〈95%)的发生率在K组、MK组分别是6.67%、13.33%,无SpO2低于90%的病例;②TCI咪唑安定(200 ng/ml)复合氯胺酮时,K组和MK组氯胺酮的用量分别为(15.58±4.12)mg/kg和(8.65±1.54)mg/kg,减少44.49%;K组和MK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6.67%(P〈0.05)。结论:TCI咪唑安定200 ng/ml用于儿童静脉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循环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3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方法:选择接受外科手术且术后禁食或进食不规律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设胰岛素泵(CSⅡ)组、长效胰岛素(来得时)组和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CVⅡ)组,观察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BG)和餐后血糖(PBG)的变化、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Ⅱ组和来得时组治疗后3、5、7及10天的FBG和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CVⅡ组治疗后3、5、7及10天的FB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仅治疗后第7天的PB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他时间点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无差别;治疗10天时,CSⅡ组FBG控制尚可,PBG控制良好,来得时组FBG和PBG控制均尚可,CVⅡ组均差;患者依从性:CSⅡ组较好,来得时组好,CVⅡ组较差;CSⅡ组无低血糖发生,来得时组和CVⅡ组分别发生1次和4次低血糖事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禁食或进食不规律阶段,采用胰岛素泵和来得时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且不易出现低血糖;使用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血糖波动较大且患者依从性差;来得时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患者易接受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