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创新思维的灵魂是灵活性,如何发现或检测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呢?关键看数学命题是否能通过设置新颖问题情境来体现这种灵活,而这种新颖问题情境将数学本质隐藏其中,要求学生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发现其中的数学本质.2006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就出现了许多具有此类闪光点的题目.  相似文献   

2.
刘品德 《数学通报》2008,47(1):33-35,38
2007年广东高考是实施新课标以来的第一次高考.纵观2007年高考数学(广东卷),有效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整份试卷能够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来发现或检测考生的数学创新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将数学本质隐藏在新颖问题情境之中,要求学生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揭示其中的数学本质,才能顺利解答.本文摭谈2007高考数学(广东卷)的几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徐明 《数学通讯》2005,(8):37-39
“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以能力立意的数学高考试题不断推出一些思路开阔、情境新颖脱俗的创新题型,它们往往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并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将数学知识、方法和原理融于一体,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体现数学的思维价值.本文采撷其中一朵耀眼的奇葩——类比题,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4.
宋文檀 《数学通报》2005,44(9):32-33
关于数学本质的问题(即回答“数学是什么”的问题)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数学的本质是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的集中体现,研究数学本质不仅能获得数学真理性的认识,而且能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因此,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即回答“数学是什么”的问题是数学认识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数学教育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历来被数学哲学家与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本文就数学本质历史与现代的认识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周丽 《数学之友》2014,(12):17-18
问题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无论是创新行为,还是创新成果,其实都源于问题.数学的本质就是问题,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以兴趣为诱导,逐渐让学生建立数学中的问题观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变式教学是利用变式方式进行教学,一般有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概念性变式是利用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的多角度理解,进而建立新的概念与已有概念的本质联系;过程胜变式是通过变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因此,变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技能和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索研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从而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它可导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有一种观点认为,“创造者”所创造或发现的新东西,即使早已为别人所完成,但对于“创造者”来说是新颖独特的,这种思维就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由此看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和探索各种规  相似文献   

8.
数学解题教学与数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世球 《数学通报》2004,(11):17-1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通过问题的解才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只有在充满兴趣的情境下才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只有在数学美的氛围中才能对数学解题充满兴趣.什么是数学美呢?它就是数学的优美感.数学家庞加莱说:“数学的优美感,不过就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  相似文献   

9.
高考对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现实生活中比较新颖的问题.要求考生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猜想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依据已有材料、条件和知识,进行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推理等,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猜想也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数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往往起源于立意深邃的猜想,正是无数数学家们的猜想,数学科学才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数学。由于猜想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情推理能力,更能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因此近几年猜想题倍受高考命题老师的亲睐,成为高考数学题的一个新亮点.本文试对这类题型及解法作一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及本质产生过程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操作、分析、探究、归纳和交流的能力.数学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问题教学与“发现”思维训练彭树德(湖北省潜江中学433100)德国数学家高斯说过“数学发现比论证更重要”.数学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应用上面,而应该想办法去探求,去发现这些结论.为培养学生这种“发现”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自...  相似文献   

13.
卢志强 《中学数学》2012,(15):29-30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能透过数学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而有的学生则反应迟钝,思路狭窄,解决数学问题只会生搬硬套停留在模仿阶段,这就是数学思维品质的差异.数学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个数学思维过程,数学思维能力是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一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动起来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数学思维优良品质,具体表现为思维的严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等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4.
合理变换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决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持续发展的.那么,怎样才能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呢?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合理变换数学问题情境,使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水平产生冲突,通过认知冲突来诱发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基于《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数学新教材版式新颖,图文并茂,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分体现了数学离生活很近,这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境.为了理解和把握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的内容,在数学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有必要强调数学问题情境设计.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应创设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16.
1.试题特点、特色与功能新情景应用性问题,是指有实际背景或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往往是以一段生活实际情境,或一场别致新颖且富有趣味性的事例或游戏为背景,寓数学问题、思想和方法于情境之中,考查的知识点综合性较强,解法灵活.由于取材情境新颖,立意深巧,形式灵活,贴近生活,思维价值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17.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学习方式,是高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它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高中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也建议数学课堂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知道,换元法是中学数学中最为常见的也是基本的数学方法之一.通常情况下,一个数学问题,通过某种换元,不但可以简化问题的表述形式,而且更为容易地透过问题情境,揭示问题本质.因此,面对一个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联想思维的分类林元密(福建省三明一中365001)所谓联想,就是在形象思维中由一件事物而想到另一件事物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联想心理学派认为解决问题就是联想的唤起,对数学科来说,数学解决问题就是通过感知数学问题情境(称之为联想因素),唤起贮存在记...  相似文献   

20.
翻看数学史,不难发现:数学定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都是数学家们经历曲折、艰辛的研究结果;完美的数学符号、概念、法则是数学界长期自然、合理进化的结果.从再创造的角度出发,学生的思维和当初创建这些数学知识的数学家们的思维本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