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分析240kA预焙槽目前保持高铝水平生产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指出通过加强极上保温、提高分子比,适当降低设定电压等配套技术条件的实施来保持平衡磁场,增强热平衡的稳定性,可以保持高铝水平生产,实现电解槽的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在电解铝生产中,侧插自焙阳极电解槽占我国各类型铝电解槽总数的70%左右,因此优化其工艺操作,即:控制较低的槽电压,保持适当极距;控制较低的阳极电压;优化加工下料操作并控制适宜的电解质成分等,能进一步平稳生产,降低消耗,并大大挖潜侧插槽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彼施涅铝业公司通过10年在三台样槽上所做的大量实验,开创了新一代的电解槽。借助高级计算机模型进行的设计,获得了稳定的磁场和优化了电解车间的通风和温度,这种样槽,随着槽壳通风的改善和阳极组件的改进,使其在500kA的电解系列实际运行中电流效率达到95%。AP50电解槽的流程控制以对电解质的温度和高度的自动测量为特征,提高了热的稳定性,改进了氧化铝下料的方法,几乎完全消灭了阳极效应,保证CO2散发量,接近阳极消耗所产生CO2的水平。使用AP50型槽的工艺,一个336台槽的电解系列,一年可产铝46万吨,与AP30型槽的两个系列的铝电解厂比较,每个雇员的劳动生产率可提高35%,投资费用降低15%。  相似文献   

4.
电解质的过热度与铝电解槽槽膛内形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对铝电解槽的物理场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为此,以国内最具代表性的郑州龙祥铝业有限公司154kA侧部四点进电铝电解槽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电解质过热度对铝电解槽电场、磁场和流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电解质过热度对阴、阳极电流分布、铝液层电位差、铝液平均磁感应强度几乎无影响;但是随着电解质过热度的增加,铝液层电流密度减小,而铝液最大流谏和平均流速将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5.
AP50:彼施涅500KA电解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群 《铝镁通讯》2001,(2):36-39,35
经过对三种型槽近十年深入试验研究,皮施湟铝业公司研发成功了新一代铝电解槽。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模型出的原型槽具吸稳定的磁场,和最佳电解厂房通风与温度,强化槽壳通风和改进阳极装置,逐步地提高原型槽的电流,使其在500KA电流运行的电流效率达到95%。AP50型槽过程控制的特点在于:实现电解质温度和高度的全自动综合测量,进而增强了槽子的热稳定性;改进的氧化铝加料系统几乎在总体上消除了阳极效应,保证CO2的排放量接近于阳极炭耗所产生的CO2数量。采用AP50技术的一个生产系列336台电解槽,年产能为46万吨。它与二个系列的AP30槽相比,人均年产量提高35%和投资降低15%。  相似文献   

6.
300kA新式异型阴极双钢棒铝电解槽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300kA新式异型阴极双钢棒铝电解槽可有效减缓铝液的流动、大幅降低铝液水平电流、降低铝液和电解质界面变形的波形幅度、提高电解槽的稳定性、降低电解槽的工作极距,同时使槽侧部由原来的散热型改为保温型来维持电解槽的热平衡。在保证电解槽平稳高效生产的前提下,电流效率比普通异型阴极电解槽高1个百分点以上,吨铝直流电耗降低400kWh。  相似文献   

7.
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研究复合稳流综合节能技术对铝电解过程中阴极铝液内水平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高导电方钢为核心的复合稳流综合节能技术可明显降低阴极铝液内水平电流大小,降低电解质-铝液界面变形,提高电解槽内磁流体的稳定性,以此来降低槽电压和提高电流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为验证仿真模拟结果,在某企业300 kA系列电解槽进行复合稳流综合节能技术工业化试验,采用以高导电钢棒为核心的复合稳流综合节能技术,电解槽内水平电流降低明显,获得了非常小的铝液界面变形量,电解槽生产运行稳定性明显提高,吨铝直流电耗较系列传统槽、201技术槽、双钢棒技术槽都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铝电解槽的大型化,铝电解槽内部磁场强度显著增大,电解质与铝液熔体剧烈地波动,使大型槽针振和摆动现象愈加明显,影响了电解槽高效平稳生产,降低了电流效率。从生产实践出发,分析500kA大型槽针振和摆动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常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技术成果     
《有色冶金节能》2008,24(6):65-66
专利名称:一种连铸式电渣炉;专利名称:电解槽生产计算机监控系统;专利名称:一种降低铝电解槽停槽电压降的方法;专利名称:铝电解系列不停电停(开)电解槽的装置及方法;专利名称:一种铝电解槽短路口的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彼施涅铝业公司通过10年在三台样槽上所做的大量实验,开创了新一代的电解槽。借助高级计算机模型进行的设计,获得了稳定的磁场和优化了电解车间的通风和温度,这种样糟,随着槽壳通风的改善和阳极组件的改进,使其在500kA的电解系列实际运行中电流效率达到95%。AP50电解槽的流程控制以对电解质的温度和高度的自动测量为特征,提高了热的稳定性,改进了氧化铝下料的方法,几乎完全消灭了阳极效应,保证CO_2散发量,接近阳极消耗所产生CO_2的水平。使用AP50型槽的工艺,一个336台槽的电解系列,一年可产铝46万吨,与AP30型槽的两个系列的铝电解厂比较,每个雇员的劳动生产率可提高35%,投资费用降低15%。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铝电解槽的生产稳定性经常遭到破坏的问题 ,本文结合 1 55kA预焙槽近十年的生产实际 ,从技术条件的控制 ,阳极质量及各项作业质量等方面讨论分析了对铝电解槽生产稳定性的影响 ,并总结了几年来 ,为保证生产稳定进行 ,通过加强技术改造 ,优化工艺技术条件 ,提高阳极质量 ,规范各项操作及限电期间电解生产的控制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至 1 998年 1 0月电流效率已达 90 60 % ,直流电耗降为 1 3882kwh/t·Al。  相似文献   

12.
电解槽炉底沉淀的产生会增加吨铝能耗,紊乱熔体区的磁场分布,使炉膛内形不规整,对电解槽生产的影响较为恶劣。本文综述了电解槽内磁场分布、分子比、电解质水平、铝水平、覆盖料、阳极效应等生产条件对炉底沉淀产生和消除的影响。分析表明,适当提高电解槽电压、电解质分子比、电解质水平,调整合适的铝水平,适当加强槽上部保温等措施都可有效消除炉底沉淀。  相似文献   

13.
铝电解槽的电场、磁场、流速场和热场的分布直接影响电解槽的电压、电流效率、电能消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优化电解槽的四场是实现电解槽低电压、低能耗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针对早期电解槽母线设计存在的缺陷,开发了不停电改造母线、凸型阴极、电解槽全保温、阳极深开槽、低电压运行下的能量与物料双平衡控制等四场优化节能技术,实施后铝电解槽能耗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铝电解槽运行过程中多余电解质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用电解质块代替冰晶石作为装炉材料并结合不停电停启槽技术来降低铝电解槽焙烧启动费用的焙烧启动方案,并应用在150台大修槽上,降低了铝电解槽的焙烧启动费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衡量铝电解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电磁力对其进行信息熵计算,并结合能耗,提出了稳定性与能耗的综合评估方法,并应用于不同极距配置下320kA的铝电解槽研究。研究表明,该指标能够有效地对槽稳定性与能耗进行综合评估,并揭示了极距对槽稳定性、电流效率和槽电压的影响规律,得到320kA铝电解槽低耗稳定运行的极距配置。  相似文献   

16.
从铝电解两水平控制入手,分析铝电解两水平变化对电解槽热平衡与电解质成分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提出铝电解两水平控制策略,通过合理、稳定控制,增强铝电解槽的热平衡能力与电解质成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240kA铝电解槽低温低电压生产过程中,通过实施优化工艺参数、过程控制优化升级、电解槽外部保温等措施,保证了低温低电压下生产的电解槽能量平衡,实现了电解槽稳定运行,逐步降低了槽平均电压,而电流效率几乎没有下降,最终降低了原铝综合交流电耗,实现了节能与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电压波动是由于阳极、炉膛或铝液水平等因素处于不良状态时,诱使铝液面上下波动过大而产生局部极距的变动,从而导致了槽电压的波动,生产上把这一现象称为"电压波动"。电压摆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讲是因电解槽水平电流过多,使得铝液在磁场作用下受到垂直作用力而上下波动,槽电压表现出来的针振形式,其电压摆动的幅度及时间长短,反映了电解槽运行的稳定性好坏,生产过程中,电压摆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小摆可引发槽子频繁波动导致槽况不稳定,原铝质量下滑,电压升高,电流效率下降,增加能耗。大摆可导致槽子导电极度不均,诱发滚铝,电解质含碳、破损甚至停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铝电解槽不停电情况下槽周母线的改造方法,使电解槽系列在不停产的情况下进行母线改造,改善了电解槽的磁场条件和电解槽的运行环境,提高了电解槽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20.
186kA铝电解槽添加锂盐后的工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电解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减排,一直是国内外铝电解生产管理和科技工作者的关注重点与研究热点。结合186 kA预焙铝电解槽添加锂盐后的实际生产状况,论述了如何对工艺技术条件进行优化,以达到电解槽的长期稳定生产。通过优化,采用"双平衡"控制技术和"曲面阴极"的应用后,从生产统计结果表明,电解槽单槽电耗可达到12 200 kWh/t-A l。效应系数由原来的0.25次/槽.日降低到0.05次/槽.日以下,槽龄提高到2 500 d以上,为企业降低了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