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剑锋  郭春斌  郑丹  张林  刘然  谢敏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071-2072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20例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中,甲亢后急性药物性黄疸性肝炎8例,各种肝炎和肝硬化合并甲亢12例。临床表现以黄疸、心悸、消瘦为主,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明显异常。首先根据患者肝损害的不同病因行对症的肝病治疗,待肝功能明显好转后及时行131Ⅰ治疗甲亢,并继续保肝治疗至临床治愈。死亡2例,甲亢治愈8例,好转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18例重症肝损害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先保肝,肝功能出现好转后行131Ⅰ治疗甲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发轻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131I治疗效果。方法对106例初诊为甲亢合并轻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进行口服131I治疗,分析比较131I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变化。结果106例甲亢合并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131I治疗后6个月,甲亢治愈89例(83.96%),总有效率为98.11%;98%的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甲亢合并轻度肝功能损害时,131I治疗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李青  黄春 《黑龙江医学》2013,37(8):671-67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肝损害的特点及其防治。方法对2002-04~2012-09间在我院诊治的45例甲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观察甲亢合并肝损害的情况,分析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 45例甲亢合并肝损伤的患者经过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个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甲亢易合并肝损害,在应用抗甲状腺药物使甲亢控制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发轻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131 Ⅰ治疗效果。方法对106例初诊为甲亢合并轻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进行口服^131 Ⅰ治疗,分析比较^131 Ⅰ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变化。结果106例甲亢合并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131 Ⅰ治疗后6个月,甲亢治愈89例(83.96%),总有效率为98.11%;98%的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甲亢合并轫度肝功能损害时^131 Ⅰ治疗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对1993年~1997年底五年间收治200例甲亢患者(均为Graves病),其中伴肝脏损害的94例进行正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肝功能检查,并对前后肝功能及甲状腺激素数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甲亢合并肝损害在临床上颇为多见(约占47%)。肝功能损害程度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程度正相关(P<001),经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恢复程度(△M-TSH)与肝功能恢复程度负相关(P<001)。临床上要与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甲亢合并药物性肝损害相鉴别,一旦确认为甲亢本身所致肝损害,应早期、足量的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甲亢合并严重肝损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燕庆 《农垦医学》2008,30(2):116-118
目的:甲亢引起肝损害比较常见,可为肝酶的升高和黄疽,其对肝功能的损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甲状腺激素的直接作用,高代谢及免疫因素有关.治疗原则以控制甲亢为主,甲亢治愈后,肝功能大多数可以恢复正常.评价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甲亢(Graves病)合并严重肝功能损害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新疆兵团农一师医院内分泌科2004~2007年收治的11例甲亢合并严重肝损害的病人进行甲基强的松龙80mg/12h冲击治疗1周.结果:11例甲亢合并严重肝损害的病人经过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周,出现了转氨酶指标下降,甲状腺功能的好转.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甲亢合并肝损害者,对肝功能的改善有效,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发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将176例甲亢患者分为甲亢性肝损害组和甲亢肝功正常组,对2组年龄、性别、甲亢病程、有无甲亢其他合并症、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指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甲亢性肝损害发生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而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甲亢病程越长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越高.伴其他甲亢合并症时更易发生甲亢性肝损害.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血FT3明显高于甲亢肝功正常患者;肝功能测定以ALP升高及ALT升高多见.结论 甲亢与肝损伤可交互影响,建议临床医生对初诊及复诊甲亢患者进行肝功能常规测定,以便合理选用治疗方案,使甲亢性肝损害得以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将46例甲亢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26例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另20例采用131Ⅰ治疗. 结果 131Ⅰ治疗组肝功能改善状况明显高于口服药物治疗组(P<0.05). 结论 131Ⅰ治疗甲亢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伴有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甲状腺及肝功能的转归情况.方法将143例甲亢患者分成两组甲亢无肝功能损害组(A组,n=51)及甲亢合并有肝功能损害(B组,n=92).根据患者相关情况给予适量的131I剂量.定期复诊,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服131I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甲亢治愈率分别为69.23%和82.52%,总有效率分别为93.01%和96.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病情缓解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治疗阶段无肝功能损害加重现象.结论用131I治疗甲亢合并肝功损害可有效控制甲亢,同时又可缓解肝功损害.  相似文献   

10.
甲亢合并重症肝功能损害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生化指标将患者分为单纯黄疸组、转氨酶升高组、黄疸兼转氨酶升高组,探讨其临床特点、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 3组性别、年龄、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单纯黄疸组病程明...  相似文献   

11.
刘美英 《包头医学》2010,34(1):9-11
目的:探讨甲亢导致肝损害的发病情况及防治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8例甲亢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8例甲亢患者并发肝损害者62例,发生率为29.8%;甲亢性肝损害与甲亢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无关。所有甲亢并发肝损害患者均给予保肝及支持治疗,58例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54例肝功能恢复正常,4例因转氨酶持续升高选择碘治疗后肝功明显好转,4例因合并甲亢心脏病心衰直接给予碘治疗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达100%,未发现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甲亢容易并发肝损害,正确认识甲亢性肝损害,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观察。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90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护肝组和甲状腺组各45例。护肝组患者采用传统保肝治疗,甲状腺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另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与肝功能及其临床特点。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肝功能各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甲亢功能对比,甲状腺组的甲亢功能、肝功能各治疗优于护肝组(P0.05)。结论:临床上若发现不明原因肝损害时要注意排除甲亢,肝功能检查显示有肝损害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合理抗甲状腺治疗与对症治疗,同时佐以保肝、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病变累及多个器官,肝脏受损表现肝功能异常、肝肿大,甚至发生黄疸、肝硬化等,统称为甲亢性肝损害。甲亢患者约45%以上合并肝损害,与甲状腺激素的直接作用、高代谢及免疫因素有关,与甲亢严重程度相一致,治疗原则以控制甲亢为主,随病情好转肝功能可恢复正常。因此一旦确诊,早期、足量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车媛梅  张一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1):123-123,12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严重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131碘和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olecular absorbing recruiting system,MARS)人工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甲亢合并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 2例治愈,2例好转,1例死亡。甲状腺功能好转和肝功能好转同步。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严重肝功能损害是内科的危重症,通过内科护肝及^131碘和MARS人工肝支持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肝脏损害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甲亢患者262例,其中合并肝功能损害96例,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甲亢病程、甲亢治疗情况、甲亢家族史、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等因素与甲亢性肝损害的关系.结果 单纯性甲亢与甲亢性肝损害患者在性别、甲亢家族史、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甲亢病程、甲亢治疗情况、甲状腺功能指标[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hree iodine thyroid original ammonia,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id hormone,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hree iodine thyroid original acid,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甲亢性肝损害与年龄、甲亢病程、甲亢治疗情况、甲状腺激素水平(TT3、TT4、FT3、FT4、TSH)等关系密切,对年龄较大、甲亢病程较长、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且未经正规系统治疗的甲亢患者应提高警惕,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注意肝功能的监测并给予相关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6.
康甲颗粒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甲颗粒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甲亢合并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丙基硫氧嘧啶100mg,3次/d;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康甲颗粒+丙基硫氧嘧啶50mg,3次/d,疗程为30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甲状腺功能、肝功能、住院费用及时间。结果?治疗组能显著改善甲亢患者心悸、恶热、食欲亢进、乏力、胁痛等症状,降低FT3、FT4、TSH、ALT、AST、γGT、ALP水平,改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降低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康甲颗粒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合并肝损害,不但能减少抗甲亢西药的使用量,而且在改善患者甲亢症状,恢复肝功能,减少住院费用及时间等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甲亢及其治疗与病毒性肝炎互相影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耿龙  肖湘明  林少锐 《河北医学》2007,13(10):1140-1143
目的: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抗甲亢治疗对病毒性肝炎肝脏功能的影响,病毒性肝炎肝脏功能对甲亢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病毒性肝炎48例,单纯甲亢45例及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38例,分别比较各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情况,并比较抗甲亢治疗与未抗甲亢治疗对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病毒性肝炎对甲亢的影响。结果: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比单纯甲亢及单纯病毒性肝炎都明显,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甲亢治疗能改善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比单纯甲亢血中T3、T4升高明显,导致甲亢加重。结论:甲亢能加重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抗甲亢治疗对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亢性肝病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0例新诊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分为A组(肝功能异常组)和B组(肝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A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增高水平和平均年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甲亢性肝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与年龄、病程及甲亢病情有关,经积极的抗甲亢及护肝治疗可使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常见疾病,甲亢合并肝损害在临床上多见,由于甲亢本身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加之某些治疗甲亢的药物对肝功能有损害作用,引起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黄疸、肝硬化等,统称甲亢性肝损害。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本科收治甲亢并发肝功能损害18例,经^131I治疗后,疗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伴有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甲状腺及肝功能的转归情况。方法 将143例甲亢患者分成两组:甲亢无肝功能损害组(A组,n=51)及甲亢合并有肝功能损害(B组,n=92)。根据患者相关情况给予适量的131Ⅰ剂量。定期复诊,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服131Ⅰ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甲亢治愈率分别为69.23%和82.52%,总有效率分别为93.01%和96.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病情缓解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治疗阶段无肝功能损害加重现象。结论 用131Ⅰ治疗甲亢合并肝功损害可有效控制甲亢,同时又可缓解肝功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