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何君梅  尹格平 《山东医药》2010,50(15):35-36
目的探讨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360例宫颈病变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25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2例(其中CINⅠ12例、CINⅡ16例、CINⅢ24例),宫颈癌54例,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亚型,分析不同病变的HPV感染情况。结果本组HPV感染率为83.3%(300/360);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CIN、宫颈癌高危型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危型(P〈0.01);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不同宫颈病变中单一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型感染率(P〈0.01),多重型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不同HPV亚型致病性不同。结论HPV亚型检测可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2.
360例宫颈疾病患者HPV亚型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银旺 《山东医药》2007,47(32):102-103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对360例宫颈分泌物进行21种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检测,对高危型HPv感染病例与宫颈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360例宫颈疾病患者中HPV感染135例(37.5%)。高危型以16、58型为主,构成比分别为20.1%和12.9%。按宫颈炎/糜烂、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CINⅠ)、宫颈上皮内中度瘤变(CINⅡ)、宫颈上皮内重度瘤变(CINⅢ)/宫颈癌顺序,高危型HPV感染率依次递增分别为:20%、50%、66.7%、91.2%和94、1%。CINⅡ、CINⅢ/宫颈癌中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糜烂、ASCUS和CINⅠ(P均〈0.05)。认为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有地域差异,以高危型HPV16型感染最多。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高危HPV感染率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PV E6/E7 mRNA与高危型孔头瘤病毒(HR-HPV) DNA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1例宫颈病变疑似病例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取样,分别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 E6/E7 mRNA与HR-HPV DNA的表达,比较二者在不同年龄组及病变程度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HPV E6/E7 mRNA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于HR-HPV DNA(P均<0.05),敏感性低于HR-HPV DNA(P <0.05).30岁以下与30~39岁受检者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低于HR-HPV DNA(P均<0.05).CIN2、CIN3及宫颈癌患者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于慢性宫颈炎患者,且CIN3者高于CIN2者(P均<0.05),CIN1、CIN2、CIN3及宫颈癌患者HR-HPV DNA阳性率高于慢性宫颈炎患者(P均<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及其诊断的特异性高于HR-HPV DNA,可作为筛查和随访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伊心浩  郑妮  王际亮 《山东医药》2010,50(18):91-92
目的观察宫颈癌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及病变组织中Brn-3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19例宫颈癌、55例CIN(CINⅠ级20例、CINⅡ级16例和CINⅢ级19例)和3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宫颈脱落细胞中的HPV,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的Brn-3a。结果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和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PV阳性率分别为43.3%、50.0%、68.8%、84.2%、94.7%,宫颈组织中Brn-3a阳性率分别为6.7%、15.0%、62.5%、78.9%、89.5%。CINⅡ~Ⅲ级及宫颈癌组患者HPV、Brn-3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宫颈炎和CINⅠ患者(P均〈0.01)。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HPV及病变组织中Brn-3a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3,P〈0.01)。结论宫颈癌脱落细胞中HPV及病变组织中的Brn-3a高表达,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华 《山东医药》2011,51(8):92-9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3例患者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结果 363例标本中,HPV感染阳性191例,占52.6%。宫颈炎组HPV感染率为27.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为66.2%,CINⅡ级为71.0%,CINⅢ级为86.0%,宫颈癌组感染率为100%,HPV感染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P=0.000)。在191例感染者中,HPV的主要基因型依次为HPV-16、HPV-58、HPV-33、HPV-18、HPV-31和HPV-11。CIN组的多重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P=0.001)。结论 HPV感染及多重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浸润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状态及其亚型分布。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30例CIN(CIN组)、33例宫颈浸润癌患者(宫颈癌组)、60例自愿接受宫颈HPV感染筛查的妇女(对照组)进行HPV分型检测,所有受检者均来自贵州地区。结果 CIN组HPV阳性13例(43.33%),宫颈癌组19例(57.58%),对照组5例(8.33%)。CIN组、宫颈癌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CIN组共检出7种亚型HPV,均为高危型(HR-HPV),无多型HPV感染(M-HPV)。其中HPV16 7例,HPV31、52各2例,HPV18、33、53、58各1例。宫颈癌组检出5种亚型,亦均为HR-HPV,M-HPV3例。其中HPV16 11例,HPV534例,HPV58 3例,HPV18、59各1例。对照组检出7种亚型,HR-HPV中的HPV16、18、31、39、53、58和低危型HPV的HPV6各1例;M-HPV 1例。CIN组、宫颈癌组HPV16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HR-HPV感染与CIN(OR=8.412,95%CI为2.62~26.99)和宫颈浸润癌(OR=14.929,95%CI为4.74~46.98)紧密相关,且主要与HPV16感染有关(CIN:OR=17.957,95%CI为2.09~154.15;宫颈浸润癌:OR=29.500,95%CI为3.60~242.07),P均〈0.05。结论贵州地区CIN和宫颈浸润癌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HPV16为主要感染亚型。  相似文献   

7.
严雪梅  洪颖 《山东医药》2014,(23):60-63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520例患者采用b-DNA技术检测HPV E6/E7 mRNA,并用宫颈液基细胞学( TCT)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其中任何一项阳性者做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以组织病理为金标准,计算HPV E6/E7 mRNA阳性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宫颈浸润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与T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520例患者中HPV E6/E7 mRNA阳性158例, TCT异常222例。 TCT 异常者中HPV E6/E7 mRNA阳性率较TCT 正常者中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P<0.05)。146例慢性宫颈炎、CINⅠ级患者与124例高级别CIN、宫颈浸润癌患者中HPV E6/E7 mRNA阳性率比较,P<0.05。 HPV E6/E7 mRNA阳性对高级别CIN及宫颈浸润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9%、83.33%、58.23%、71.43%,TCT 检查分别为81.53%、69.44%、81.45%、92.28%,两者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 P均<0.05。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检测高危型HPV E6/E7 mRNA对预测高级别CIN,尤其对评估癌症风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D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及随访情况。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480例患者,分别给予TCT检测、高危型HPV16、18检测及阴道镜下的宫颈活组织有关病理学检查。对比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与二者单独检测的诊断价值。随访1年后,对比3种检测方式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480例待筛查患者中,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炎症病变24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41例,CINⅡ~Ⅲ82例,宫颈癌11例。高危型HPV16、18阳性对宫颈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炎症病变、CINⅠ、CINⅡ~Ⅲ(均P<0.05)。TCT阳性结果对于宫颈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炎症病变检出率(P<0.05),与CINⅠ、CINⅡ~Ⅲ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TCT检测及单独高危型HPV16、18检测(均P<0.05)。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对患者随访预后的诊断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TCT检测及单独高危型HPV16、18检测(均P<0.05)。结论应用高危型HPV16、18及TCT联合检测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筛查宫颈癌等病变,而且对于患者的随访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宫颈癌(CC)、宫颈内瘤变(CIN)患者及正常健康人宫颈组织的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并用基因多型性、多聚酶链反应序列分型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HPV阳性率随病变进展而升高,且CC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及CIN;不同宫颈病变中的主要HPV感染以HPV16型为主;宫颈鳞状细胞癌中以HPV16型感染为主,宫颈腺癌中以HPV18型为主;CC患者多重感染显著高于CIN患者。提示高危HPV感染与CC及CIN关系密切,且在不同宫颈组织及病理类型中HPV型别及病情均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20例宫颈病变患者先进行HPV DNA的杂交捕获法二代(HPV—HCⅡ)和液基细胞学(TCT)的检测,其中224例因细胞学异常(意义未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以及以上的病变)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720例患者HPV阳性者264例(36.7%),阴性者456例(63.3%)。HPV阳性组患者年龄(37.77±8.48)岁,HPV阴性组年龄(39.25±8.83)岁,两组比较P〈0.05。224例细胞学异常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炎症和复鳞上皮乳头瘤样增生64.9%(61/94)、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82.8%(24/29)、CINⅡ89.7%(26/29)、CINⅢ93.5%(58/62)、浸润癌100%(10/10),随病理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57例细胞学检测为ASC-US的患者中宫颈高度病变(≥CINⅡ)检出率为24.6%(14/57),HPV阳性组检出率为33.3%(12/36),阴性组为9.5%(2/21),两组比较,P〈0.05,阴性组无浸润癌和CINⅢ的检出。87例细胞学为LSIL的患者中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为34.5%(30/87),HPV阳性组检出率为39.5%(30/76),阴性组为0,两组比较P〈0.01,阴性组无高度病变的检出。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宫颈高度病变在细胞学为ASC-US及LSIL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20例宫颈病变患者先进行HPV DNA的杂交捕获法二代(HPV—HCⅡ)和液基细胞学(TCT)的检测,其中224例因细胞学异常(意义未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以及以上的病变)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720例患者HPV阳性者264例(36.7%),阴性者456例(63.3%)。HPV阳性组患者年龄(37.77&#177;8.48)岁,HPV阴性组年龄(39.25&#177;8.83)岁,两组比较P〈0.05。224例细胞学异常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炎症和复鳞上皮乳头瘤样增生64.9%(61/94)、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82.8%(24/29)、CINⅡ89.7%(26/29)、CINⅢ93.5%(58/62)、浸润癌100%(10/10),随病理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57例细胞学检测为ASC-US的患者中宫颈高度病变(≥CINⅡ)检出率为24.6%(14/57),HPV阳性组检出率为33.3%(12/36),阴性组为9.5%(2/21),两组比较,P〈0.05,阴性组无浸润癌和CINⅢ的检出。87例细胞学为LSIL的患者中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为34.5%(30/87),HPV阳性组检出率为39.5%(30/76),阴性组为0,两组比较P〈0.01,阴性组无高度病变的检出。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宫颈高度病变在细胞学为ASC-US及LSIL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来该院就诊,并在妇产科门诊行宫颈活检和宫颈手术的患者122例,其中慢性宫颈炎2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28例、CINⅡ20例、CINⅢ29例,宫颈鳞癌23例。对其宫颈标本进行HPV DNA检测及p16INK4A蛋白的检测。结果 p16INK4A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46.43%、75%、82.86%、91.3%。随着宫颈病变的程度加重,p16INK4A蛋白的表达率逐渐上升,各级别宫颈病变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率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中分别为22.73%、39.29%、55%、55.17%、73.91%,随着宫颈病变的程度加重,HPV的感染率也越来越高。并且各级别宫颈病变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宫颈病变HPV感染中以HPV16型最为常见,HPV的感染与p16INK4A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宫颈病变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与HPV感染率相关,若联合二者进行检测,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亚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在台州医院宫颈疾病门诊要求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病人,检测HPV-DNA21种亚型。对检测阳性者,常规行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活检。结果 3300例病人中,筛查出HPV阳性者990例,阳性率30%,高危型61.8%(612/990),低危型28.9%(286/990),未确定型9.3%(92/990)。990例HPV-DNA阳性者行宫颈活检报告:湿疣样改变39.4%(390/990),慢性宫颈炎21.6%(214/990),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8.8%(186/990),CINⅡ13.1%(130/990),CINⅢ4.7%(46/990)),宫颈癌2.4%(24/990)。结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高危型HPV检测可进一步浓缩高风险人群,使筛查更加有针对性,而感染HPV不等同于患宫颈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CC)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和18以及人端粒酶基因(hTER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CIN和CC患者各30例,并随机选择同时期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宫颈正常30例病理标本作为对照.分别采用PCR和TRAP-PCR技术,对所有样本宫颈组织中hTERC和HPV16/18的感染和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利用SPSS17.0软件,运用Logistic分析各组HPV 16/18和hTERC的感染和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关联性.结果 ICC和CIN组HPV-16/18和hTER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而ICC组HPV16/18和hTERC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CIN组(P<0.05);CINⅢHPV16/18和hTERC阳性感染率极显著高于CINⅡ和CINⅠ组(P<0.05),CINⅡHPV16/18和hTERC阳性感染率极显著高于CIN Ⅰ组(P<0.05);ICC和CINⅢ与HPV16/18和hTERC阳性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正常宫颈组织与HPV16/18和hTERC阳性不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 HPV16/18感染和hTERC的表达在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CC宫颈组织病变有密切的关联性,两者联合检测是宫颈CIN早期筛查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苗立业  邢军  李秀伟 《山东医药》2013,53(10):46-48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细胞周期调控抑癌基因P21waf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 16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宫颈病变病理蜡块标本110例,其中包括慢性宫颈炎20例(慢性宫颈炎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 22例(CIN Ⅰ组)、CINⅡ24例(CINⅡ组)、CINⅢ24例(CINⅢ组)、宫颈癌20例(宫颈癌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HDAC1、P21waf的表达,应用PCR法检测HPV16 DNA.统计各组宫颈组织中HPV16 DNA、HDAC1与P21waf的阳性率,比较HDAC1、P21waf与病理级别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宫颈炎组、CIN 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HPV16感染阳性率逐渐增加、HDAC1表达逐渐增强(P均<0.05).HDAC1表达强度与病理级别及HPV16感染呈正相关(r=0.510,P<0.01),P21waf表达强度与病理级别及HPV16感染呈负相关(r=-0.468,P<0.01).HDAC1与P21waf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9,P<0.05).结论HDAC1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21waf可能参与阻止宫颈癌病变过程.HPV16能提高HDAC1的表达及降低P21waf的表达,从而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吲哚胺2,3-二氧酶(IDO)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经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CINⅢ和宫颈浸润癌患者43例,同时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宫颈正常患者30例作为对照。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法(HC-2)HR-HPVDNA检测高危型HPV DNA,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IDO的表达。结果IDO和HR—HPV阳性率在宫颈原位癌和浸润癌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P〈0.01)。HR—HPV感染与IDO表达呈正相关(rs=0.759,P〈0.01)。结论在HR—HPV感染的CINⅢ和宫颈浸润癌中,IDO出现过表达,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有关。IDO可能成为宫颈癌预后的预测因子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TRAIL受体(DR4,DcR1)的表达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例慢性宫颈炎,16例CINⅠ,15例CINⅡ、Ⅲ级,36例宫颈癌,其中高分化和中分化21例,低分化15例标本中的受体(DR4,DcRⅠ)的表达。结果 DR4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的表达无明显趋向性,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减少,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cRⅠ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DcRⅠ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R4、DcR1的表达随着宫颈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DR4表达差异有显著性,DcR1的表达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R4的表达与宫颈癌的预后有关,DCR1在正常组织表达量高,在癌症组织表达量低,从而说明TRAIL与诱捕受体结合保护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E6/E7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在宫颈疾病及其癌变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CR技术检测51例宫颈癌(癌症组)、20例富颈上皮瘤变(CIN)Ⅱ~Ⅲ级(CIN组)、20例宫颈炎(炎症组)患者病变组织中HPV16 E6/E7基因,并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症组癌组织中HPV16E6、E7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症组、CIN组、炎症组HPV16 E6检出率分别为5%、35%、45%.后两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HPV16 E7检出率分别为65%、75%、68.6%,P均〉0.05;癌症组45例HPV16 E6和42例E7蛋白阳性表达(88.2%、82.3%)。HPV16 E6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HPV16 E7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HPV16 E6/E7基因与宫颈疾病及其癌变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HPV多重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流行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关系。方法应用HPV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287例宫颈病变患者(CINⅠ130例、CINⅡ69例、CINⅢ48例、宫颈癌40例)的宫颈液基细胞残余标本进行HPV感染基因型检测,并与组织学检测结果比较。结果287例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率为89.9%(258/287),在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48.6%、40.3%、31.1%、27.5%,CINI与CINⅢ及宫颈癌比较,P均〈0.05;HPV最常见亚型为HPV16、HPV58及HPV52;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常见(51/105,48.6%),偶有五重感染(3/105,2.9%)。40岁以下者HPV多重感染率高于40岁以上者。结论宫颈HPV多重感染率有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有降低趋势,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HPV基因型多寡无关,而与感染HPV亚型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40岁以下者HPV多重感染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突变型p53、Ki67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媛媛  朱艳 《山东医药》2010,50(48):98-99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与Ki67作为宫颈病变早期生物学标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p53、Ki67的表达。结果 p53和Ki67在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率低于CIN、宫颈鳞癌(P〈0.01);CINⅠ、CINⅡ与CINⅢ、宫颈癌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INⅢ与宫颈癌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53、Ki67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突变型p53、Ki67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两者协同检测有可能成为筛选高危人群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