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燕  李洪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7):166-166
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是儿童的常见病,尤其是露髓冠折。因为年轻恒前牙牙根尚未发育完全,治疗时应以保持根部牙髓活力,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形成为目的。此外,还要考虑成年后这些牙齿的修复。本文对56例外伤冠折露髓患牙采用活髓切断术进行治疗,并给于2年以上追踪复查。结果表明,活髓切断术疗效好,成功率高,治疗后牙根得以继续发育,根尖孔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蚌埠市青少年牙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为牙外伤的防护和应急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15例6~24岁青少年牙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外伤原因和地点、外伤牙部位和类型、伤后就诊相关情况等.结果 215例牙外伤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1,6~11岁和17~24岁为高发年龄段;外伤由玩耍或运动造成跌倒所致的占76.7%,地点以学校为主;外伤牙上颌明最高于下颌,上颌中切牙最易受累;在恒牙外伤中,冠折最多见;大部分患者在牙外伤后2h内到医院就诊,但对全脱位牙保存方法不对.结论 应加强相关知识普及、教育,采用正确防护措施,保护青少年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牙外伤牙根折断后的保存方法.方法:选取门诊牙外伤后就诊的患者13例14颗患牙,保留松动牙冠,先作钢丝结扎固定,患牙根管治疗后即用螺纹根管钉进行根管内固定,再选取一侧邻牙作基牙作金属烤瓷联冠修复.结果:本组14颗患牙,经2年临床追踪观察,2例失败,其余效果良好.结论:螺纹根管钉根管内固定加金属烤瓷联冠修复前牙根折,方法简单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porcelainfusedtometalcrown,PFM ,也称金属烤瓷冠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 ] ,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 ,个别无明显体征而自觉症状持续者较难诊治。本院自 1999~ 2 0 0 3年收治了 18例自基层医院转来的上切牙PFM冠、桥修复后 ,出现患牙长期轻微酸胀感的病例 ,经过治疗并观察半年以上 ,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年龄 2 4~ 37岁 ;男性 7例 ,女性11例。均为 2~ 4个牙位的上切牙同时修复 ,其中 3例为PFM冠修复 ,15例同时行铸造桩核及PFM冠修复。2 临床表现 出现症状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牙外伤的临床特点,为牙外伤的防护和应急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4例牙外伤急诊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0∶1。外伤时间春季较少,冬季较多;周末较平时增加。外伤牙受伤牙位左右基本对称,上中切牙最易受累。各类型牙外伤中,冠折为最多见。大部分患者在牙外伤后24h内到急诊就诊。结论应针对牙外伤的发病原因、地点、人群、好发季节、好发牙位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避免牙外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胡建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258-5259
目的:观察片段弓技术固定儿童恒前牙外伤脱位的疗效。方法:恒前牙外伤脱位患者43例,采用片段弓矫治器固定(治疗组21例)和牙弓夹板固定(对照组22例)。结果:采用片段弓固定的21例总牙齿数是34颗,成功34颗,治疗成功患者患牙松动度明显减少,无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及牙龈无吸收,牙周膜正常;采用牙弓夹板固定的22例总数是36颗,成功30颗,失败6颗,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片段弓矫治器固定儿童恒前牙外伤脱位疗效更可靠、更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再植治疗后年轻恒牙外伤脱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年轻恒牙外伤脱位患者50例(50颗)为研究对象,采用再植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50颗患牙中,良好36颗,较好10颗,4颗失败,成功率为92%,失败率为8%。结论:再植治疗后年轻恒牙外伤脱位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赵熠 《中国卫生产业》2013,(18):148-149
目的对儿童恒前牙外伤后牙髓处理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方法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该院该科收治儿童恒前牙外伤患者60例,共计102颗外伤恒前牙,对所有患者行X线检查,并对牙齿程度与方向进行观察,行麻醉后固定牙齿,利用生理盐水对患牙进行清洗,最后将患牙植入、固定。对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02颗脱出性损伤恒牙在6~18个月的观察期中牙髓坏死12颗(占11.76%),其中牙齿震荡牙髓坏死率为3.83%,不全脱位坏死率为9.42%,全脱位坏死率为90.98%,全脱位又分部分脱出、侧方移位与挫入移位,部分脱出坏死率为12.09%,侧方移位坏死率为16.83%,挫入移位坏死率为62.06%。髓坏死率最高为挫入移位患牙,坏死率最低为牙齿震荡牙髓,且牙根发育成熟的患牙牙髓比发育未成熟患牙的坏死几率要高。12颗牙髓坏死中,9颗在3个月内坏死(75.00%),2颗在外伤发生后3~12个月之间坏死(16.67%),1颗在12个月后坏死(8.33%)。损伤发生后2h内就诊处理的患牙牙髓坏死率为16.67%(2/12),超过2h就诊处理的患牙牙髓坏死率为83.33%(10/12)。结论儿童恒前牙外伤后牙髓坏死与儿童恒前牙的外伤类型、牙根发育情况以及就诊时间有关,对于此类患者,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有助于患牙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Vitapex和氢氧化钙糊剂作为盖髓剂,在活髓切断术治疗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中的效果。方法:将外伤致年轻恒前牙冠折露髓的90例116个牙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Vitapex和氢氧化钙糊剂作为盖髓剂作活髓切断术,并进行2年回访。结果:Vitapex组成功率为96.67%,氢氧化钙糊剂组成功率为83.92%,两组比较P〈0.05。结论:Vitapex是一种很好的盖髓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儿童牙外伤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规律,为牙外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1—12月对就诊于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的644例牙外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患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牙外伤临床特征。结果 儿童牙外伤中,男女比例为2.16∶1,平均年龄(6.73±3.42)岁,2~4和7~9岁为高发年龄(26.09%,33.85%)。夏季外伤人数最少(18.88%),秋季(28.55%)和春季(27.61%)外伤人数较多。发生在傍晚和晚上人数最多(51.47%),凌晨和早晨人数最少(2.68%)。大部分患儿在牙外伤之后24 h以上就诊(42.08%)。恒牙外伤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单纯牙齿硬组织和牙髓损伤(65.25%),乳牙外伤最常见的是单纯牙周组织损伤(53.35%);牙外伤最易累及上颌中切牙(80.10%),受累牙齿数量大多为1~2颗。结论 儿童牙外伤的发生具有性别、年龄和季节等方面的规律性,患儿牙外伤就诊不及时。应加强儿童牙外伤的健康宣教,以减少牙齿受伤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年轻恒牙外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0例患者210颗年轻恒牙不同外伤进行治疗和处理,210颗患牙中,15颗为震荡,95颗冠折未露髓,80颗冠折断露髓,13颗牙齿移位,7颗完全脱落,分别采用调合,粘结,根尖诱导,桩冠修复,复位固定、再植等方法诱导年轻恒牙根尖发育,修复牙冠外形。结果:治疗2年后随访,210颗患牙中,X线示牙根发育完成或闭合者为180颗,X线检查未见牙根发育,但根尖处有明显阻力,形成钙化屏障者30颗,所有210颗患牙中牙冠变色者20颗。结论:年轻恒牙冠折临床治疗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牙外伤患儿的性别、年龄、牙位分布、外伤类型、受伤地点、受伤原因、外伤后就诊时间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对2000~2006年就诊的83例患儿128颗外伤乳牙进行了临床回顾性分析. [结果]乳牙外伤以3~5岁的人数最多见.男女比例为1.6:1.上颌乳中切牙最易受伤,占75.00%.发生牙外伤的地点最多是在家庭,其次是在道路.主要外伤方式是跌倒.20.48%的患儿在外伤后2 h以内就诊,42.17%的患儿在外伤后2~24 h就诊.牙齿移位是最常见的外伤类型. [结论]家长和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应强调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治疗方法以保护恒牙胚为原则,主要采取减轻症状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大连市猩红热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04~2010年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大连市累计报告猩红热4 687例,年均发病率为11.26/10万。猩红热发病率(/10万),2004~2010年分别为6.17、10.97、18.58、17.77、10.53、8.56、6.24(P<0.01)。2004~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城区为21.87,农村为5.22(P<0.01);男性为13.61,女性为8.91;0~1岁为7.25,2~3岁为49.97,4~5岁为172.45,6~7岁为201.96,8~14岁为46.16,≥15岁为0.20。4 687例病人中,2~14岁占97.14%;幼托儿童占47.02%,学生占43.27%,散居儿童占8.83%,其他占0.87%;5~6月发病的占22.87%,11~12月发病的占25.03%。[结论]2004~2010年大连市猩红热发病率较高,托幼儿童、学生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2004~2008年南京市雨花台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雨花台区2004~2008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雨花台区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883例,年均发病率为51.78/10万。年发病率(/10万),2004~2008年分别为107.78、50.78、53.48、21.17、43.31。年均发病率(/10万),梅山街道最高(108.39),男性女性分别为544例、339例;0~3岁、4~6岁、7~14岁、l5~60岁发病率分别为102.88、325.73、598.00、6.75。883例中,4~7月发病的占52.43%,学生、幼托儿童分别占69.08%、18.69%。[结论]2004~2008年雨花台区腮腺炎发病率较高,腮腺炎发病的重点人群是学生和托幼儿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烤塑全冠修复技术,修复年轻恒前牙因外伤导致的牙冠缺损,观察这种暂时性修复技术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50颗年轻恒牙外伤后,经过合理完善的牙髓或根管治疗后,采用烤塑全冠暂时修复,恢复缺损牙体的外形,保持缺牙间隙.结果 对50颗患牙修复后随访1年,45颗暂时性修复体维持良好的生理功能,无松动、脱落,基牙无继发性牙髓病变,牙根发育正常.3颗出现修复体折裂,拆除后重新修复;2颗患牙在烤塑冠修复期同出现牙髓病变,在不拆除烤塑冠的情况下拔除根髓后行根管治疗.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症的基础上,利用烤塑全冠对发生冠折的年轻恒前牙行暂时性修复,可以使缺损牙体的形态和部分功能得以恢复,为后期改用永久性修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窝沟封闭防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窝沟封闭来预防第一恒磨牙龋坏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窝沟封闭效果的各种因素.[方法]将187例儿童在口腔内随机选择一侧上下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以自身对侧牙为空白对照组;定期复查随访3年.[结果]实验组龋齿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6~9岁儿童进行六龄牙窝沟封闭,能有效预防龋坏发生,应大力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祁德强 《中国校医》2000,14(6):439-439
颌间牵引作为固定矫治术常用的一种方法 ,临床常规分为Ⅱ类颌间牵引、Ⅲ类颌间牵引和垂直颌间牵引[1 ,2 ] 。笔者针对一些错牙合畸形的特点 ,在牙弓整平阶段设计颌间牵引 ,取得较好临床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病例共 12 7例。A组 ,AngleⅢ类错牙合(功能性前牙反牙合) 41例 ,年龄 10 .5~ 14岁 ,男性 2 4例 ,女性 17例。B组 ,尖牙唇向低位拥挤错牙合 86例 (减数矫治 ) ,年龄 11~ 32岁 ,男性 31例 ,女性 5 5例。其中侧切牙位置正常 2 3例 ,侧切牙舌向错位 49例 ,尖牙近中扭转 8例 ,尖牙位置过低 6例。1.2 方法 A组…  相似文献   

18.
改良矫治器矫治儿童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改良矫治器矫治儿童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35例乳牙期、替牙期前牙(牙合)患儿随机分为改良组17例与对照组18例,改良组患者接受改良矫治器矫治,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直丝弓矫治方法压低前牙打开咬合行Ⅲ类牵引解除前牙锁结,对比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改良组前牙松动颗次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矫治用时(12.6±5.8)月,对照组用时(17.5±6.6)月,改良组用时较对照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改良组患儿前牙(牙合)全部彻底矫治,尖牙及磨牙全部达到中性关系. [结论]改良矫治器可有效治疗儿童前牙反(牙合),此方法简便,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2月以来[1]192,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肺炎(下称新冠肺炎)患者,之后疫情迅速蔓延,波及我国所有省市及部分国家。截止4月10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1 953例,累计死亡病例3 339例,治愈出院病例77 525例[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20年2月14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 716例,其中6例不幸死亡,占死亡病例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龋病与生长发育的关系,为合理开展口腔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贵州省磷矿区7岁和8岁儿童的乳齿龋患情况分为4组(dmf=0,dmf=1~2,dmf=3~4,dmf≥5),将12,15,17岁少年恒齿龋患情况分为4组(DMF=0,DMF=1,DMF=2,DMF≥3),分析不同龋患组儿童少年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BMI指数和血红蛋白的差异。[结果]7岁和8岁儿童乳齿龋患与发育水平关系密切,乳龋牙数越多,发育水平越低。12,15,17岁恒龋牙数与发育水平无明显关系。[结论]乳龋患与发育水平关系密切,制定口腔保健规划时要考虑到生长发育这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