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铃薯淀粉基可食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一种可以迅速溶于热水的可食性薄膜。该薄膜以马铃薯淀粉作为基材,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增强剂,环氧丙烷作为交联剂。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膜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淀粉的浓度,对膜的热水速溶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干燥温度。  相似文献   

2.
选择合适的增塑剂制备玉米醇溶蛋白膜,并对成膜条件进行优化,改善蛋白膜的阻湿性能。以甘油作为基础增塑剂,研究丙二醇、聚乙二醇、柠檬酸添加量对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作为增塑剂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阻湿性能,当柠檬酸添加量为0.2 g/g时,蛋白膜吸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最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甘油添加量、成膜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对玉米醇溶蛋白膜阻湿性能的影响。随甘油添加量的增加,膜的吸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均逐渐上升,甘油添加量0.1 g/g时最小;随成膜温度的升高,蛋白膜的吸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先上升后下降,60℃最小;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蛋白膜吸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先下降后上升,乙醇体积分数为70%时最小。采用响应面试验对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当柠檬酸添加量为0.28 g/g、甘油添加量0.11 g/g,成膜温度61.06℃、乙醇体积分数65.04%时,水蒸气透过率最小,为6.28 g·mm·m-2·d-1·k Pa-1。因此,添加柠檬酸可以改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阻湿性能。  相似文献   

3.
大豆分离蛋白(SPI)膜是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基质,添加甘油和蒸馏水等辅助剂,在一定条件下制备的可食性生物聚合膜。作为一种生物聚合材料,SPI膜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在贮藏、流通过程中,不同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会导致大豆分离蛋白膜的透气性产生变化,从而可能导致被包装食品货架期的变化。研究了环境温度和湿度对SPI膜氧气透过率和二氧化碳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SPI膜的氧气透过率和二氧化碳透过率均增大,且气体透过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定理。当相对湿度33%,SPI膜具有较小的氧气透过率和二氧化碳透过率;当相对湿度59%,气体透过率迅速增大,且二氧化碳透过率增加的幅度大于氧气透过率。研究数据可为SPI膜作为可食性包装材料或涂膜保鲜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应用于食品加工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以甘油为增塑剂,生产可食性保鲜包装膜.研究得到在大豆分离蛋白与甘油的配比为2.5:1,膜溶液pH为7,膜制备温度为90℃的条件下可制得具有较好抗拉强度及延伸率的可食性包装保鲜膜.在该条件下得到的膜透明发亮、略带黄色.通过SDS-PAGE实验研究发现分离蛋白中的-SH基在成膜前后发生明显变化,预测在反应过程中-SH与-S-S-之间的转换对最终膜的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豆分离蛋白的成膜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以甘油为增塑剂,生产可食性保鲜包装膜.研究得到在大豆分离蛋白与甘油的配比为2.5:1,膜溶液pH为7,膜制备温度为90℃的条件下可制得具有较好抗拉强度及延伸率的可食性包装保鲜膜.在该条件下得到的膜透明发亮、略带黄色.通过SDS.PAGE实验研究发现分离蛋白中的-SH基在成膜前后发生明显变化,预测在反应过程中-SH与-S-S-之间的转换对最终膜的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机械性能,将淀粉添加到大豆分离蛋白中制备复合膜,以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淀粉添加比例、甘油添加比例、成膜液pH以及成膜温度对复合膜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均随着淀粉添加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淀粉添加比例为50%时最大;pH值和成膜温度对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的影响呈现相同的趋势,抗拉强度逐渐增强,断裂延伸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甘油添加比例的增加,复合膜的抗拉强度逐渐降低而断裂延伸率逐渐增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复合膜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工艺:淀粉添加比例50.3%、甘油添加比例46.4%、成膜液pH 9.6、成膜温度60.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淀粉复合膜的断裂延伸率为104.2%,抗拉强度为6.3 MPa。  相似文献   

7.
SPI-阴离子多糖复合体系乳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黄原胶、卡拉胶和海藻酸钠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阴离子多糖中,黄原胶的添加使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液具有最好的乳化稳定性,海藻酸钠次之,卡拉胶最差;当pH值为8,NaCl质量分数为3%和阴离子多糖质量分数0.2%时,3种复合体系的乳化稳定性均具有最大值;温度对复合体系乳化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豆乳清蛋白的乳化特性及水解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大豆乳清蛋白乳化特性及胰蛋白酶水解技术,采用截留分子量(MWCO)为10000 u再生纤维膜(PXC)进行试验,考察大豆乳清蛋白乳化性(EAI)、乳化稳定性(ESI)、胰蛋白酶水解技术及其最佳控制条件.结果表明:大豆乳清蛋白ESI效果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是:时间(25 min)>质量分数(5%)>温度(40℃)>pH(9),EAI效果最佳条件是:质量分数(5%)>温度(40℃)>pH(9)>时间(25 min).大豆乳清蛋白的胰蛋白酶水解技术可行,水解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2%,酶用量4000 u/100g.pro,水解时间4 h,温度60℃.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添加甘油、油酸、L-半胱氨酸制备蛋白成膜液,在真空、鼓风、水浴加热等条件下,控制不同温度干燥成膜,测定并比较其抗拉强度(TS)、断裂延伸率(E)、水溶性、水蒸气透过率(WVP)等指标.结果表明:相对于室温风干条件,在水浴60℃加热条件下,干燥时间短,蛋白膜各项性能都比较好,因此干燥条件选择水浴60℃加热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豌豆淀粉(PS)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纤维素/淀粉三元复合可食性膜,研究了成膜工艺条件,并对复合膜进行红外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量为50%(总质量)、纤维素和淀粉比例为3 1、甘油含量为30%(以大豆蛋白量计)、改性温度为70℃.红外光谱表征显示,SPI/CMC/PS三元复合可食用膜相溶性好,表明该工艺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可食纤维水溶包装膜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制一种成本低、性能好、应用广泛的可食纤维水溶包装膜,以抗拉强度、折痕、吸水率、感官指标、溶解速度及水滴漏时间作为考察膜的指标,研究了CMC、豆腐渣、海藻酸钠、CM、蜂蜡、甘油等原料组分不同的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可食纤维水溶包装膜配方为(以下均为质量分数):CMC1.5%、豆腐渣4%、海藻酸钠2%、CM0.5%、蜂蜡0.5%、甘油1.5%。用此配方生产的可食纤维水溶包装膜强度可达24MPa,且具有表面光滑、溶解速度快、吸水率低、阻水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回归设计试验对红枣浆冷冻干燥制备红枣粉工艺的复合助干剂添加效果进行了研究,显微观察冻干品表现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红枣浆冻干工艺中复合助干剂最优配方为麦芽糊精19.8%、卵磷脂2.56%、大豆分离蛋白1.86%,红枣浆经添加优选的复合助干剂后能明显地改善冻干效果,同未添加的对照品相比,产品质量综合指标提高28.50%,维生素C保存率提高37.64%,冻干时间缩短14.58%;冻干品的水分含量可降低52.83%,显微观察显示粉体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成膜基质比例、增塑剂丙三醇体积分数和pH值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壳聚糖(CS)共混膜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膜较相同条件下SPI和CS单纯膜的结构更加稳定,成膜基质比例SPI∶CS=1∶1时共混膜交联度最高,热稳定性最好;增塑剂丙三醇体积分数的提高可降低共混膜放热峰的高度,增加放热峰的宽度,但是玻璃化转化温度和熔融温度随之降低;当pH值在1~3时,共混膜的玻璃化转化温度、熔融温度和结晶度值均较低,pH值在4~6时,各值升高,共混膜的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温度与颗粒大小对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种不同质量等级的污泥颗粒在100~200 ℃下进行恒温干燥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干燥过程包括不稳定加热阶段、恒速干燥阶段、第一降速干燥阶段、第二降速干燥阶段4个阶段.在100~120 ℃时,污泥为弱强度干燥,临界含水质量分数受温度和颗粒大小影响不明显;在140~200℃时为高强度干燥,临界含水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或颗粒变大而增大.污泥干燥速率不仅取决于温度,还取决于污泥颗粒表面单位面积上实际用于蒸发水分的热量;减小污泥颗粒不仅可以增大比表面积,而且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干燥速率;而污泥的干燥时间与温度呈二次方关系,与污泥的表面积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为聚合单体,有机蒙脱土(OMMT)为改性剂,采用原位插层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软核硬壳型核壳乳液,并研究了OMMT的添加方式及添加量对乳液粒径、凝聚率、固含量、稳定性以及乳液膜的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MMT的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对乳液粒径、凝聚率、固含量、稳定性等基本性能影响不大;当有机蒙脱土被添加在核壳乳液的核层时,乳液膜的防水性能最佳,原因是核层的玻璃化温度较低,层状OMMT在其中分散更好,增大了水分子扩散的路径;随着OMMT含量的增加,乳胶膜防水性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少量OMMT可以分散于膜中提高防水性,而过量的OMMT易团聚反而降低了乳胶膜的防水性能。  相似文献   

16.
玉米热风和真空干燥特性与干燥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初始含水率分别为28.8%、24.8%和19.9%的玉米进行热风和真空干燥,研究了热风及真空干燥条件下玉米的干燥特性和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初始含水率越高,同温度下平均干燥速率越大,且真空干燥平均干燥速率大于热风干燥平均干燥速率;热风和真空干燥在干燥的前20 min干燥速率出现最大值;干燥过程中无明显的恒速干燥段,玉米干燥的数学模型符合Page方程.  相似文献   

17.
质构化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探讨了改性制备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制备因素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水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阐述了大豆蛋白和聚乙烯醇的降解机理,并以失重率为降解性能评价指标,研究了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和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分别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和室内恒温恒湿条件下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TG对大豆蛋白/ 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降解性能影响不大,当降解时间达第9 d时,两种薄膜无论是在室内恒温恒湿条件下还是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失重率均在60%以上;降解时间达第161 d时,在室内恒温恒湿条件下的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和TG改性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失重率分别为64.0%和64.1%,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的分别为66.0%和67.0%;TG不仅能提高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而且没有影响其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导率测试方法分析KH560水解液的水解特征,研究KH560含量、甲醇含量、丙三醇含量、温度、pH值对该水解体系水解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KH560水解液组分和水解条件。结果表明:影响KH560水解液水解过程因素大小的顺序为KH560含量>温度>pH值>丙三醇含量>甲醇含量;最佳的水解液配方是KH560体积分数15%,甲醇体积分数10%,丙三醇质量浓度2 g/L;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35℃,pH=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