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7例,非手术治疗3例。结果手术治疗达到解剖复位5例,复位欠佳2例;非手术治疗2例复位欠佳,1例复位不满意。按d'Aubignt—postel评分标准:手术组优良5例,可2例;非手术组可2例,差1例。结论髋臼解剖上分为前柱,后柱及穹项,通过单纯手法复位,即使股骨头复位,髋臼也难以复位。对移位较大的髋臼骨折必须通过手术恢复其几何构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收治髋臼"T"形骨折31例.按Tile型分类,其中B2-1型4例,B2-2型15例,B2-3型9例;"T"形合并后壁骨折3例.结果 随访1~4年,平均2年.手术组解剖复位21倒,复位欠佳3例,不满意复位3例;非手术组复位欠佳2例,不满意复位2例.结论 B2-1型髋臼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而B2-2型、B2-3型和"T"形合并后壁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臼横形骨折和横形伴后壁骨折的诊断步骤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96年10月~2004年5月共治疗髋臼横形骨折9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2例.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结果手术治疗的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15例,可2例;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1例,可1例;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差1例.非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可1例.结论:低位髋臼横形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而高位横形骨折和横形伴后壁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治髋臼“T”形骨折31例。按Tile型分类,其中B2—1型4例,B2—2型15例,B2~3型9例;“T”形合并后壁骨折3例。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手术组解剖复位21例,复位欠佳3例,不满意复位3例;非手术组复位欠佳2例,不满意复位2例。结论B2—1型髋臼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而B2—2型、B2—3型和“T”形合并后壁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步骤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94年 8月~2 0 0 3年 1月共治疗髋臼“T”形 (B2型 )骨折 2 4例 ,其中B2 1型 3例 ,B2 2型 13例 ,B2 3型6例 ,“T”形 后壁骨折 2例。结果 :随访 1~ 4年 ,平均 2年 ,结果手术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 14例 ,可 2例 ;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者 1例 ,可 2例 ;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可 1例 ,差1例。非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可 1例 ,差 2例。结论 :B2 1型髋臼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而B2 2型、B2 3型和“T”形 后壁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臼横形骨折和横形伴后壁骨折的诊断步骤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96年10月~2004年5月共治疗髋臼横形骨折9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2例。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结果手术治疗的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15例,可2例;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1例,可1例;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差1例。非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可1例。结论:低位髋臼横形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而高位横形骨折和横形伴后壁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15例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通过X线平片、CT平扫及重建图像确诊,均手术治疗,其中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10例、前后联合入路5例,均采用钢板和拉力螺钉固定.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关节功能按改良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定标准,解剖复位者12例中关节功能优良10例、可2例;复位欠佳2例中关节功能良1例、可1例;不满意复位1例关节功能差.结论髋臼横形伴后壁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为改良K-L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骨折固定方法应满足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和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 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 1 3例。结果 本组 1 3例中达到解剖复位 1 0例 ,复位欠佳 2例 ,不满意复位 1例 ;随访 1~ 4年 ,平均 2年 ,结果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 9例 ,可 1例 ;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 1例 ,可 1例 ;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差 1例。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是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 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13例。结果 本组13例中达到解剖复位10例,复位欠佳2例,不满意复位1例;随访1~4年,平均2年。结果 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9例,可1例;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1例,可1例;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差1例。结论 前后联合人路是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在26例髋臼骨折病人中,22例采用Kocher-Langenback入路治疗。结果:经12~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解剖复位20例,复位满意1例,不满意1例,临床效果优良率为95.45%,并发坐骨神经不全性牵拉损伤1例。结论:采用Kocher-Langenback入路手术治疗涉及髋臼后壁或后柱的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改良联合前后双入路手术治疗,髋臼横断型骨折的术式。方法 对三例髋臼横断伴髋关节后脱位闭合复位失败者,应用联合前后双入路切口,复还由骨折区向后滑脱的髂腰肌,解除关节交锁复位破关节,髋臼前柱用四孔钢板固定,后柱用螺钉 钢丝固定。结果 手术复位满意,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稳定,可早期功能锻炼。结论 对此类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应在全身情况允许时,尽早手术治疗,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并给予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12.
髋臼后柱骨折与后柱伴后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髋臼后柱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5例A2型髋臼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6例,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9例。结果15例中达到解剖复位13例,复位欠佳2例。获得随访11例,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关节功能按改良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定标准,优良10例,可1例。术后异位骨化Brookel Ⅰ度1例、Ⅱ度2例。原发坐骨神经损伤2例,1例在1年后恢复,另1例未恢复。结论只有把患髋前后位片、闭孔斜位片、髂骨斜位片、CT平扫图像、SSD重建图像、MPR图像和VRT重建图像结合起来,才能做出髋臼后柱骨折或后柱伴后壁骨折的诊断。绝大多数髋臼后柱骨折和后柱伴后壁骨折需行玎放复位内固定,复位后柱骨折的最好方法是联合使用Schanz螺钉与Farabeuf钳,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1块或2块后柱重建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技巧。[方法]经髂腹股沟入路以重建钢板固定前柱、逆行拉力螺丝钉固定后柱治疗复杂髋臼骨折16例,其中双柱骨折10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5例,“T”形骨折1例。[结果]解剖复位(移位〈1mm)11例,复位欠佳(移位3mm)4例,复位不满意(移位〉3mm)1例。随访11~37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 d Aubigne及Postel髋关节得分进行功能评价,优9例、良4例、可3例。[结论]前柱钢板固定结合后柱逆行拉力螺丝钉固定,使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大部分髋臼双柱骨折、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T形骨折成为可能,避免了联合应用后方切口,减少了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髂腹股沟下入路治疗累及髋臼前方和内侧壁或合并髋关节前方损伤的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7例累及髋臼前方、内侧壁或合并髋关节前方损伤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3例,4例;年龄23~55岁,平均39.5岁;左侧11例,右测6例.根据Letournel-Judet分类:前壁骨折2例,前柱骨折6例,前柱伴后方半横形骨折4例,双柱骨折3例,T型骨折2例.采用单一髂腹股沟下入路8例,髂腹股沟下+Kocher-Langenbeck(K-L)联合入路9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平均8.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医源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损伤发生.3例患者发生Brooker Ⅰ级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5例出现无症状的髂前上棘截骨处骨赘形成.根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位12例,满意复位5例.按照髋关节功能的d'Aubigne和Postel标准:优13例,良3例,可1例.结论 髂腹股沟下入路可提供扩大的髋臼前壁、内侧壁及髋关节前方结构的手术显露,有利于累及髋臼前方和内侧壁或合并髋关节前方结构损伤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操作,对于经典的髂腹股沟入路是一良好的改进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重建钢板联合记忆合金骑缝钉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联合记忆合金骑缝钉治疗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7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Letournel分类:T形骨折2例,后柱骨折3例,后柱并后壁骨折2例,后壁并横行骨折2例,前柱骨折1例,前柱并横行骨折2例,双柱骨折2例,双柱及前后壁骨折3例。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单一或联合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后侧入路,行重建钢板联合记忆合金骑缝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的评分标准,16例达到解剖复位,1例复位欠佳。所有患者获得9~21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采用Modified d’Aubigne and Postal功能评定标准:优1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本组有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未见异位骨化发生。结论术前骨折分类的明确、合适入路的选择、满意的解剖复位及可靠的内固定是治疗髋臼骨折的关键,采用重建钢板联合记忆合金骑缝钉的内固定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不同类型髋臼骨折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其中股骨髁上骨牵引非手术治疗24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8例,采用Matta分析评价解剖复位和满意复位情况,后期髋关节活动情况按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的标准评价。结果 52例均获1~4年的随访。Matta结果显示:非手术治疗组达到解剖和满意复位率为54.17%、手术组达到解剖和满意复位率为89.29%;后期髋关节活动情况评价结果:非手术组优良率45.83%,手术组优良率85.71%。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无手术死亡、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复位效果及后期髋关节活动功能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高能量损伤日益多见,髋臼骨折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明显增加。非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常遗留较多的并发症,手术复位内固定已成为治疗髋臼骨折的主要方法。髋臼为人体最大的杵臼关节,髋臼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常合并髋关节脱位,良好的复位是治疗的关键。因此,术中应力求解剖复位、可靠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由于其位置深、解剖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分析双柱拉力螺钉固定治疗横断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1 3例髋臼横断骨折分别采用Smith Peterson入路或者后外侧K -L入路结合前侧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 ,前后柱拉力螺钉沿其功能轴固定。术后平均随访 4年 2个月 ,按照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协会 (AAOS)标准评估患髋功能。结果  1 3例中 1 2例获解剖复位 ,1例复位欠佳。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髋术后功能优良率为 85 %。结论 双柱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髋臼横断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技术要求较高 ,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髋臼骨折的治疗进展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东生 《中国骨伤》2016,29(4):293-297
正髋臼骨折为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关节内骨折,由于髋臼复杂的解剖特点、功能的重要性,加之骨折治疗困难,此类损伤的救治对于创伤骨科医生是一个挑战,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2]。以往采用非手术治疗,由于无法恢复股骨头与髋臼的匹配关系,疗效不佳,但是随着对髋臼骨折的详细论述、学习加深以及目前外科治疗观念的确立,对于不稳定,复杂的髋臼骨折多进行手术治疗,提倡解剖复位、有效内固定和早期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7例髋臼骨折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同时术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43个月,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50例,满意复位12例,不满意复位5例,优良率92.5%。髋关节功能参照改良的Merled’Aubigne标准:优49例,良9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6.6%。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