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活动期与稳定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率、CD3 、CD3 CD4 、CD3 CD8 、CD3 CD4 Fas、CD3 CD8 Fas、sFas、sFasL等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sFas、aFasL、IL-1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凋亡率等指标.结果:IgA肾病活动期患者PBMC凋亡率、sFas、sFasL明显高于正常人,稳定期sFas、sFasL较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P<0.01);CD3 CD4 Fas、CD3 CD8 Fas升高(活动期,P<0.05;稳定期,P<0.01);PBMC凋亡率与sFas、sFasL无相关性:sFasL与sFas、CD3 CD4 Fas、CD3 CD8 Fas有相关性.结论:IgAN活动期PBMC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导致sFas、sFasL增多,在IgAN中增加的sFas、sFasL可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而且可能是IgAN进展中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的Fas/FasL的表达水平,探讨Fas/FasL诱导的细胞凋亡在As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临床确诊的60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30例正常对照,运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亚群上的Fas/FasL表达水平。结果早、晚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上的FasL的表达率分别为(0.59%、0.93%),CD3^+CD8^+T细胞上的FasL的表达率分别为(2.93%、4.32%),与健康对照组(0.48%、1.14%)比较,其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上的Fas表达率(58.25%、59.91%)比较,早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上的Fas的表达率(64.75%)明显升高(P〈0.05),而CD3^+CD8^+T细胞上的Fas的表达率(48.64%)明显降低(P〈0.05),Fas在晚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率(57.63%、56.32%)无明显变化。结论Fas、FasL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水平与AS的病情发展阶段相关;Fas、FasL的异常表达所导致T细胞凋亡功能紊乱可能是AS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道屏障功能损害时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肠道免疫屏障中肠黏膜及固有层内T淋巴细胞亚群和浆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实验天数又各分为3组,每组10只,以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成肠道屏障功能损害的病理现象,实验组给予rhGH每日(1.33U/kg体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观察回肠末端黏膜固有层内CD8^+、CD4^+、CD3^+T淋巴细胞数及IgA浆细胞的凋亡数量变化。结果(1)对照组CD3^+T淋巴细胞及IgA浆细胞的凋亡数量第6天明显高于第2、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组CD8^+、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数量第6天明显低于第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第2、4、6天IgA浆细胞的凋亡数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第2天CD8^+、CD4^+、CD3^+T淋巴细胞的凋亡数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肠道屏障功能损害时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够减少肠道免疫细胞的凋亡数量,对IgA浆细胞作用最明显。可能的作用时间在第6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集44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年龄19~86岁)和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年龄29~80岁)的外周静脉血5ml,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凋亡率和Bcl-2蛋白表达。分析细胞凋亡率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脓毒症诊断标准参考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和美国危重病医学会联席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CD8^+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其Bcl-2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分别与其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89,P〈0.05;r=-0.689,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Bcl-2蛋白表达下调导致淋巴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联合应用胸腺肽α1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在预防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及协助治疗的作用。方法: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胸腺肽α1定期注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活性:同时观察两组病程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肾病综合征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转阴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感染者抗菌素使用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感染类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T细胞亚群活性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胸腺肽α1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的失平衡,起到双向调节免疫的作用,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浆可溶性Fas及其配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在心肺转流(CPB)或非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血浆浓度变化。方法19例病人分别在CPB(CPB组,n=9)或非CPB(非CPB组,n=10)下行择期cABG。术前、术毕和术后取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sFas、sFasL血浆浓度。结果术毕、术后4h的IL-6和术毕、术后4、12h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非CPB组明显低于CPB组(P〈0.05或P〈0.01)。CPB组的sFas在术后4、12h明显升高(P〈0.05或P〈0.01),非CPB组在术后12h明显升高(P〈0.01),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的sFasL在术毕和术后4、12h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其中术后12h非CPB组明显低于CPB组(P〈0.05)。结论CPB或非CPB下行cABG均导致sFas和sFasL血浆浓度升高,但CPB的应用使sFasL血浆浓度升高得更多。sFasL血浆浓度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癌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HIFU治疗的肝癌患者2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10):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麻醉诱导后缓慢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于HIFU治疗前即刻(T1)、治疗结束即刻(T2)及治疗结束后24h(T3)采取肘静脉血样2m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率。结果 与T1比较,C组T2、T3时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CD4^+,CD8^+比值增高,T2、T3时NK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U组T2、T3时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T2、T3时CD4^+/CD8^+比值、NK细胞百分率增高(P〈0.01);与C组比较,T2、T3时U组NK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有效提高HIFU治疗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锌离子(Z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凋亡的影响,从而为锌离子在腹透相关腹膜炎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培养原代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传代、经鉴定后分组:(1)对照组; (2) LPS组; (3) ZnSO4组; (4) ZnSO4/LPS组.应用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RPMC凋亡率,并采用Westen Blot方法检测P-Akt,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胧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胧氨酸蛋白酶8(caspase8)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上清液TNFα,TGF-β1,sFas和d sFasL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RPMC凋亡细胞数量和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表达升高.与LPS组相比,ZnSO4作用组RPMC凋亡细胞数量和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表达明显降低.LPS组上清液中TNFα,TGF-β1,sFas和d sFas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ZnSO4作用组上清液中TNFα,TGF-β1,sFas和sFasL浓度显著低于LPS组.与LPS组相比,ZnSO4作用组P-Akt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ZnSO4可能可以逆转LPS所致的RPMC凋亡,对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过程中所导致的RPM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通路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51例结肠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及CD25进行了检测。结果(1)结肠癌组CD4^+CD25^+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25^+细胞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结肠癌组手术后患者CD4^+CD25^+、CD4^-CD25^+细胞与手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3)结肠癌组淋巴结转移患者CD4^+CD25^+细胞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可以反映肿瘤患者免疫系统存在抑制状态,且可能与肿瘤的免疫耐受有关,并可反映肿瘤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全身及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分为标准营养组(EN组)和免疫营养组(EIN组),每组32只。将两组大鼠制成烧伤总面积30%TBSA的Ⅲ度烫伤模型,于伤后1、4、7、10d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浆细胞数量及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的变化。另取8只健康大鼠检测上述指标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1)与正常值比较,伤后EN组CD3^+、CD4^+、CD4^+/CD8^+降低但CD8^+升高,与各项指标大部分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伤后10d与EN组(CD4^+/CD8^+为1.26±0.10)比较,EIN组CD3^+、CD4^+、CD4^+/CD8^+(CD4^+/CD8^+为1.86±0.25)升高而CD8^+下降(P〈0.01)。(2)伤后4、7、10d,EIN组肠黏膜PCNA表达水平、浆细胞数量及肠黏液S-IgA含量较EN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烫伤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可以提高全身及肠道免疫功能,效果优于标准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1.
自体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采用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为68.895,临床获益高达86.67%;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不适症状有所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中CD8^+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4.44%)出现畏寒、发热。提出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细胞回输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开展、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已成为研究最多的成体干细胞。我们对新鲜的人类脂肪抽吸物中脂肪细胞、基质血管细胞群(stromalvascularfraction,SVF)和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的凋亡和坏死概率进行了检测。方法利用标准的吸脂术方法获取人类脂肪抽吸物(n=8)。将SVF细胞从脂肪细胞中分离出来,并经培养获取纯化的ADSCs。利用一组干细胞标记物来鉴定培养的ADSCs的表面表型。将独特的干细胞亚群(CD90^+CD45^-、CD105^+/CD45^-、CD34^+/CD31^-)从SVF中挑选出来。利用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结果通过细胞倍增时间及油红O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证实,培养的ADSCs显示出长效增殖和分化的潜能。对脂肪抽吸物进行分离,脂肪细胞的凋亡率为19.7%±3.7%,坏死率为1.1%±0.3%;SVF细胞的凋亡率为22.0%±6.3%,坏死率为11.2%±1.9%;与脂肪细胞相比,SVF细胞有较高的坏死率(P〈0.05)。在SVF细胞中,51.1%±3.7%的细胞表达CD90^+/CD45^-,7.5%±1.0%的细胞表达CD105^+/CD45^-,而26.4%±3.8%的细胞表达CD34^+/CD31^-。与表达CD105^+/CIM5^-的AD—SCs相比,表达CD34^+/CD31^-的ADSCs其凋亡和坏死概率更低(P〈0.05)。结论虽然ADSCs比脂肪细胞有更高的凋亡和坏死率。但在各种ADSCs亚群之间,其凋亡和坏死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活化及凋亡、BlyS、IL-10、IL-6对狼疮性肾炎的(LN)影响。方法: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LN患者外周血中BlyS水平,流式蛋白分析系统(CBA)测定外周血IL-6、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19+CD69+及CD19+凋亡率(AV)水平。结果:(1)①活动期和静止期LN患者CD19+CD69+、AV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②活动期LN患者IL-10、IL-6、CD19+CD69+、AV水平较静止期显著升高(P〈0.01);③活动期、静止期BlyS水平较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LN患者活动指数(SLEDAI)与ds-DNA、IL-10、AV之间呈正相关,与BlyS、CD19+CD69+水平无相关性;BlyS与ds-DNA、IL-10、CD19+CD69+、AV均无相关性;IL-10与ds-DNA、AV呈正相关,与CD19+CD69+无相关性。(3)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活动指数与C3、凋亡率、CD69、C4有相关性,C4对活动指数影响最大;凋亡率与IL-6、IL-10有相关性,IL-6对凋亡率的影响最大。结论:(1)活动期和静止期LN患者B淋巴细胞活化率及凋亡率均增多;(2)CD19+CD69+、CD19+凋亡率、IL-6、IL-10可反映狼疮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4.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的表达及其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四色荧光抗体染色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IFN-γ’(Th1)、CD4^+/IL-4^+(Th2)细胞含量。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变化、CD4^+T淋巴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数均降低;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含量、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Th2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存在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失衡,这可能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肾病综合征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NS活动期和缓解期患儿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2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NS活动期组CD3^ ,CD4^ ,CD4^ /CD8^ 比值,NK[CD(16 56)]^ 细胞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说明NS细胞免疫功能减低,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活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腺肽钒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 20例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年龄58—83岁,体重50—68kg。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胸腺肽α1组(B组),每组10例。B组在接受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在治疗前1d和治疗开始后1、2、3、4、5、6、7d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X片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2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值,CD3^+、CD4^+亚群比例均低于正常值;治疗开始后4—7d后,B组WBC、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A组(P〈0.05),CD3^+、CD4^+;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高于A组(P〈0.01);A组、B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70%、90%,1月内病死率分别为40%、3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增加重症肺部感染患者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有利于重症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冻融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联合应用于射频消融术(RFA)后治疗大鼠实体瘤对大鼠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30只荷Walker256实体瘤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对照组1仅行RFA治疗;对照组2行RFA+未致敏DC治疗;实验组行RFA+冻融抗原致敏DC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天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比值;同时,超声评价治疗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变化,记录大鼠的荷瘤生存期,各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的升高较两对照组比明显,与对照组2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外周血CD8^+T细胞的降低显著大于两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肿瘤生长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其荷瘤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可有效改善大鼠的抗肿瘤免疫机能,从而延缓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大鼠寿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动期和静止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lo(Treg)变化的意义。方法:流式蛋白分析系统(CBA)测定外周血IL-6、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19+CD69+、CD19+凋亡率、Tregs水平。结果:(1)①LN患者CD19+CD69+、CD19+凋亡率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1);②活动期LN CD4+、CD4+CD25+CD127lo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1);静止期CD4+、CD4+CD25+CD127lo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活动期LN患者IL-10、IL-6、CD19+CD69+、CD19+凋亡率水平较静止期显著升高(P〈0.01)。(2)Treg与CD19+CD69+、CD19+凋亡率无相关性,与IL-10、IL-6呈负相关(P〈0.05),与ds-DNA、SLEDAI呈负相关(P〈0.01)。CD19+凋亡率与IL-10呈负相关(P〈0.01),与SLEDAI、CD19+CD69+呈正相关(P〈0.01)。结论:Treg可作为狼疮活动性的指标,并能够减少或完全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meral nutrition,EN)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EN组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PN组),每组20例。EN组术后12h经造瘘管给予营养液;PN组术后按常规,营养支持共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第8天测定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CD3^+、CD4^+、CD8^+及CD4^+/CD8^+,并观察感染率的变化。结果7d后EN组补体C3、IgA、IgG、CD4^+及CD4^+/CD8^+的恢复程度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感染率(10.0%)较PN组低。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免疫功能,可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面积烧伤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59例烧伤面积≥30%TBSA的患者,分为脓毒症组43例和非脓毒症组16例。采集两组患者伤后1、3、5、7、14、21、28d的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分泌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其凋亡率,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伤后l、14、2l、28d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2的分泌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1)。伤后1、5、14、21、28d,脓毒症组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非脓毒症组,而其凋亡率呈相反趋势(P〈0.05或P〈0.01),两指标呈显著负相关(r=-0.66,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持续处于抑制状态,T淋巴细胞凋亡参与了脓毒症细胞免疫紊乱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