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肝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例原发性肝癌,5例转移性肝癌病例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内及肝实质的造影剂动态灌注过程。结果 超声造影后,原发性肝癌表现为动脉相快速增强,随后快速消退;转移性肝癌动脉相表现多样,实质相呈明显的低回声“缺损”区,并且于实质相发现了更多病灶。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于提高肝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及检出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肝恶性肿瘤的实时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肝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例原发性肝癌,5例转移性肝癌病例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内及肝实质的造影剂动态灌注过程。结果 超声造影后,原发性肝癌表现为动脉相快速增强,随后快速消退;转移性肝癌动脉相表现多样,实质相呈明显的低回声“缺损”区,并且于实质相发现了更多病灶。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于提高肝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及检出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1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共16个病灶接受了二维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4例16个病灶的二维灰阶超声检出率为100%.二维灰阶超声显示10个病灶位于肝右叶,5个病灶位于肝左叶,1例病灶位于肝左叶与右叶之间.6个病灶表现为等或稍低回声,8个病灶为低回声,2个病灶为高回声.12个病灶探及较丰富彩色多普勒动脉频谱,4个病灶血流呈现轮辐状;峰值流速为26.1~121.6cm/s,均值为58.5 cm/s;阻力指数(RI)为0.36~0.81,均值为0.51.所有患者的AFP均为阴性.结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具有较为特殊的超声表现,结合其AFP为阴性,可提高超声检查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 vaccine PA)对肝癌瘤株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并观察其对肝癌瘤株细胞的体外增殖影响及杀伤作用的剂量依赖性。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剂量PA对肝癌瘤株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和杀伤作用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PA与肝癌瘤株细胞的结合过程及肝癌瘤株细胞的凋亡过程;双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剂量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肝癌瘤株细胞的凋亡影响。结果:PA能结合肝癌瘤株并进入细胞内部,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肝癌瘤株细胞增殖和生长,产生杀伤作用,且杀伤作用随着用药浓度增加而加强。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有直接杀伤肝癌瘤株细胞的作用,且这种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超声诊断问世几十年里,经历了几次飞跃。从A超和M超,到显示实时切面图像的灰阶二维B超,超声诊断有了突破性进展。在二维超声上叠加彩色血流信号以及对血流多普勒信号的分析,大量的心血管性疾病得以明确。近几年,三维成像、造影成像模式的相继出现,超声在临床各个领域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我们从超声对肝内肿块诊断的变化,体会到从二维超声到超声造影的巨大技术进步。一、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肝内病灶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发现肝内实性肿块日益增多,以原发性肝癌(HCC)、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多见;肝硬化结节、局灶性增生结…  相似文献   

6.
刘红丽  武凤玲  张凡 《癌症进展》2021,19(15):1565-1567,1592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灰阶超声在甲状腺滤泡型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甲状腺滤泡型肿瘤患者,分别应用灰阶超声检查、声辐射力弹性成像单独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比较两者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评分以2~5分为主(92.73%),灰阶超声评分以0~4分为主(89.09%).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灰阶超声检查的准确度为94.55%(104/110),均高于声辐射力弹性成像的85.45%(94/110)、灰阶超声的81.82%(9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灰阶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值分别为95.24%、94.12%、0.940,均高于声辐射力弹性成像、灰阶超声.结论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灰阶超声有利于鉴别诊断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良恶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超声在肝脏囊性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ang P  Dong B  Yu A  Cao B  Yu X  Yu D  Su L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78-180
目的 探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了16例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其中肝脏原发肿瘤8例,转移性肝肿瘤8例。灰阶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数目、囊壁的厚度及内部回声,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的供血状况并测定其流速。结果 原发肿瘤以单发病灶多见,转移性肿瘤以多发病灶多见。肿瘤直径为1.9-13.6cm。8例呈类圆形,5例为不规则形,3例呈分叶状。15例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增厚,7例内有厚分隔,6例可见向囊腔内突起的乳头样结节。彩色多普勒显示14例于壁内、乳头结节内或分隔上引出血流信号,其中13例为搏动性血流信号。结论 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灰阶超声表现为厚壁不规则的囊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能够较好地反映其囊壁、分隔及乳头内的血流信号,为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肝癌瘤苗激活的TIL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方法:使用冷冻方法制成肝癌瘤苗,用于激活TIL。对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其CD3、CD4、CD8、CD4/CD8比例和NK活性的变化,计算其1a、2a、3a生存率,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应用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患者,其CD3、CD4、CD4/CD8比值和NK活性明显升高,CD8则明显下降,其3a生存率明显升高。结论:应用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治疗,能明显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书娥  黄建国 《肿瘤防治研究》2007,34(12):981-981,987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甲状腺微小癌瘤的声像图表现,旨在总结其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瘤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术前72名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正确率。结果 (1)乳腺良恶性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不同,乳腺良性肿瘤多表现为0~Ⅰ级血流,RI<0.7,而恶性以Ⅱ~Ⅲ级血流、RI≥0.7为主;乳腺良性肿瘤以等增强、均匀增强为主,恶性肿瘤以高增强、不均匀增强为主;(2)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血供的敏感性(100%)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79.2%);(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1.4%、80.0%、75.0%,Kappa值为0.50。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2%、70.0%、73.6%,Kappa值为0.46。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血供的敏感性高,但对良恶性的鉴别意义并不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频谱多普勒超声测定甲状腺结节内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和搏动指数(pulseindex,PI)对鉴别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2012-0106-2012-12-26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528例患者的178个甲状腺实性结节行超声检查,观察结节的大小、边界、周边声晕、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结节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等灰阶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节周边及内部的血流,测量每个结节的RI和PI值。根据细针抽吸活纽织检查或术后病理结果将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应用ROC曲线分析灰阶超声、RI和PI值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与纵横比≥1、边界不规则、周边无声晕、微小钙化、低回声、后方回声衰减及结节突破甲状腺被膜等灰阶超声特征显著相关。RI和PI值在良恶性结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RI和PI值预测恶性结节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70和1.04,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和0.819。灰阶超声、RI≥0.70、PI≥1.04及灰阶超声联合RI和PI值鉴别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分别为87.6%、72.5%、66.9%和91.0%。结论:超声测定甲状腺结节内血流的RI和PI值有助于鉴别其良恶性,结合灰阶超声表现可提高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灰阶超声检查胆囊癌误诊16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讨论灰阶超声对38例胆囊癌诊断中误诊16例原因。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5例为胆囊腺癌,1例为粘液细胞癌。按超声误诊报告分类为(1)胆总管占位性病变;(2)胆总管结石;(3)肝右叶及肝门区病变;(4)上腹腹膜后及胰头肿物;(5)胆囊腺癌;(6)厚壁型胆囊炎。笔者对肿物回声位置、引起误诊原因及特殊回声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其规律和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我国肝癌发病率高,原发性肝癌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本研究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癌高危患者进行定期跟踪监测,探讨其早期发现和诊断微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2013年11月针对320例肝癌高危患者进行定期的肝常规超声检查和追踪定位的肝超声造影检查,根据肝内病灶在超声造影不同时相的增强表现特点鉴别诊断其良恶性。结果:320例肝癌高危患者定期随访中,经肝超声造影发现和诊断微小肝细胞癌20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直径≤1.0 cm肝癌7例、1.1~2.0 cm肝癌13例。其中6例(30.0%)呈不典型的“快进同出”型表现;病灶小,灰阶超声上呈等回声是超声造影表现不典型的主要因素。结论: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肝癌高危患者的定期跟踪监测,可早期发现微小肝癌,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探查肝内局灶性病变及对病变的定位诊断意义重大,能大致描绘进出肿瘤的血管,一个较完整的观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肝脏的8段法详细记录肝癌主瘤和子瘤的大小、占据部位和范围;②描述肿瘤与周围肝组织的境界是否清晰,判断肿瘤属膨胀性生长或浸润性生长,观察肿瘤有无包膜和包膜的完整性;③观察肿瘤内部回声水平,有无液化、钙化等,彩色多普勒检查肿瘤的血流丰富度和血供来源:④肿瘤有无突破肝包膜和浸润到其它脏器,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有无癌栓,血流速度、方向、频谱;⑤肝门淋巴结有无肿大;⑥有无胆管的侵犯和继发性胆管扩张;⑦观察肝内转移灶的数量和范围;⑧有无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相似文献   

15.
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随着高分辨率实时灰阶超声仪的普及,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本科超声室自1983年7月以来,共检出肝内实性占位疑为肝癌629例,现将其中有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肝癌声像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甲状腺疾病中,患者常以发现甲状腺肿块而就诊。随着医学超声的发展,灰阶超声已成为甲状腺疾病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近年来又产生了用直方图对回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1.2)。现将我院1984.10~1986.12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几种常见的甲状腺肿块疾病共174例的灰阶超声图象和直方图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的超声诊断开始于1961年,但早期由于成象技术不够满意,发展较缓慢,七十年代出现了灰阶技术,且用灰阶断层法使甲状腺的超声显象较清晰,到目前为止,B 型超声仍是作为诊断甲状腺疾患的一种主要检查方法。由于甲状腺的位置表浅,适合用高频探头,这样成象更为清晰。近年来,超声波诊断甲状腺肿瘤得到临床肯定,且这项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灰阶超声显像诊断肾肿瘤,国内外已有一些报导,我们就45例肾肿瘤的性质和范围即分期做进一步的探讨,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自1989年12月至1991年5月,我们对45例肾肿瘤的灰阶超声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其中肾恶性肿瘤37例(肾癌33例),肾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鉴别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超声科检查的300例患者共362枚浅表肿大淋巴结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实时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测,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方法及联合应用鉴别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率。结果:362枚肿大淋巴结,其中良性淋巴结121枚(33.43%),恶性淋巴结241枚(66.57%);灰阶超声诊断的灵敏性78.42%、特异性72.73%、准确性76.52%;实时弹性成像诊断的灵敏性90.04%、特异性78.51%、准确性86.19%;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性87.97%、特异性83.47%、准确性86.46%;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诊断的灵敏性95.02%、特异性77.69%、准确性89.23%;超声造影联合实时弹性成像诊断淋巴结性质的灵敏性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方法。结论:超声造影与实时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方面均较灰阶超声具有优势,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Niu L  Hao Y  Zhou C  Zhu L  Chen Y  Wang Y  Li H  Huang S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5):488-490
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颈动脉体瘤灰阶超声及其中11例彩色超声的图像资料。并与易引起误诊的多种病变作对比分析。结果:B超显示肿块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边界清楚,内回声略低,较均匀,常包绕颈部,内、外动脉,颈动脉夹角增宽,肿瘤内血流丰富,均为动脉,17个颈动脉体瘤超声诊断正确,其诊断准确率为94.4%,结论:超声检查是颈动脉体瘤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