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部骨外露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5岁,右外踝下方慢性溃疡,创面6.5cm×6cm,切除溃疡及瘢痕组织后创面为8cm×7cm,骨外露。设计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8cm×7cm,血管蒂长11cm,旋转180度覆盖骨外露创面,术后第2天拔引流条时见皮瓣淤肿、起水泡,于...  相似文献   

2.
静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熊明根,司徒扑,王晋煌,侯文明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带浅静脉干的掌、指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掌侧及指端皮肤缺损5例,其中外伤性缺损3例,瘢痕切除1例.感染性溃疡创面1例。皮瓣大小为5cm×3cm~3cm×2cm,...  相似文献   

3.
外固定器加冲洗治疗伴大面积创面感染的骨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们从1983年4月~1993年4月治疗74例合并大面积创面感染的开放性骨折,男48例,女26例,年龄4~56岁,平均年龄38.5岁。合并感染创面最小面积26cm×11cm,最大面积49cm×16cm,平均面积23cm×23.28cm。创面合并绿脓杆菌感染24例,气性坏疽感染1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2例,合并大肠杆菌感染10例。其中1组20例采用湿敷换药加石膏外固定;2组28例采用牵引加冲洗疗法;3组26例采用单侧沟槽式外固定器加冲洗疗法。其中第3组全部治愈,可早期活动关节及行走锻炼,住院时间短,除针眼感染外,无其他并发症,疗效优于1组和2组。  相似文献   

4.
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肢体创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总结应用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四肢肌腱、骨外露创面22例的临床经验。自1990年10月以来,应用该皮瓣修复手部创面10例,皮瓣面积最大12cm×9cm,最小8cm×7cm,蒂长2cm~5cm,宽4cm~5cm。修复膝、小腿及踝、足部创面12例,皮瓣面积最大16.5cm×12cm,最小10cm×6cm,蒂长7cm~12cm,宽3cm~6cm。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8例,边缘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2例。对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血供特点,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皮瓣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生肌膏治疗感染伤口2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伤并感染是骨科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它疗法换药次数多,疗效差,需要时间长,每次换药病人痛苦大,作者引进天津医院生产的生肌膏(同时配合祛腐散、生肌散)治疗此类患者2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男18例,女8例,年龄最大42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28.6岁,感染伤口部位有踝关节开放伤并感染4例,创面大小2cm×3cm~3cm×4cm,深达骨膜,愈合时间16~18天。小腿开放伤并感染7例,创面大小2cm×3cm~5cm×6cm,深达筋膜~骨膜,愈合时间17~20天。足部及手部开放伤并感染7例,…  相似文献   

6.
预扩张的颈浅动脉皮瓣移位修复颈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减少颈浅动脉皮瓣移位修复颈部创面后的并发症,设计了预扩张皮瓣的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3月~1997年10月,对12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先行颈浅动脉皮瓣供区预扩张术,二期行预扩张皮瓣移位修复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其中颌颈粘连9例,下唇颌颈粘连3例。预扩张皮瓣最大为35cm×14cm,最小16cm×7cm。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3cm×2cm坏死,植皮后创面愈合。其余11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颈部活动明显改善,颌颈角生理角度恢复,皮瓣色泽正常,外观不臃肿,未见继发挛缩。结论颈浅动脉皮瓣预扩张后移位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是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皮肤伸展术伸展皮肤的来源及创面闭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为了研究皮肤伸展术伸展皮肤的来源及伸展力作用对创面闭合的影响,采用自制的皮肤应力检测系统,作用于猪胸背部标出的7cm×3.5cm创面两侧,在伸展区画水平线与垂直线,以1cm等距点标记,在模拟创面两侧加力至对合,测等距点的变化范围及大小。并选取后肢对称部位形成7cm×10cm创面,实验组首次清创后即采用伸展力作用于创缘。结果表明,创面两侧5倍~7倍于创面长边的部位,皮肤等距点仍增大,伸长皮肤占创面长边的61%~89%;伸展力作用的创面5天后即可缝合,对照组仅缩小24%~28%。认为,伸展术可动员周围组织,有利于缩小创面及早期闭合创面。  相似文献   

8.
近3年来,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用2%磺胺嘧啶银(SD-Ag)霜封套治疗手指损伤48例。伤指创面最大1.5cm×2.5cm,最小0.3cm×0.3cm。平均随访5.6个月,所有伤指创面完全愈合,无感染及坏死等并发症。伤指愈合时间最短7天,最长25天,平均14.25天。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SD-Ag霜有降低感染,减少炎症反应及瘢痕形成,促进肉芽及表皮生长作用。该法有简便、经济、复工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颊部马咬伤伴组织缺损即刻修复一例王文彬,许彪患儿女,5岁。右颊部马咬伤1小时,于1992年2月15日急诊入院。检查:急性失血病容,右颊部5×4cm创面,皮肤、肌肉缺损,口角形态破坏且歪斜,创面污染较重,口角内侧1×0.5cm的粘膜缺损。颌外动脉、面神...  相似文献   

10.
病例例1:男性,23岁,右手腕部高压电接触烧伤,伤后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26 d后因创面严重感染坏死入院。检查:右手腕部屈侧感染创面 8 cm× 5 cm,肉芽陈旧水肿,创面污秽积脓,腕部所有屈肌腱及正中神经裸露坏死,右手呈屈曲挛缩畸形,创面培养为绿脓杆菌。入院后行扩创及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愈合,但右手腕部功能已严重受损。 例2:男性,18岁,右手腕部高压电接触烧伤,伤后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38 d后因创面严重感染,并两次发生创面大出血而入院。检查:右腕部屈侧陈旧性感染创面 6 cm×5 cm,肉芽老化…  相似文献   

11.
重度褥疮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褥疮感染,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1例,创面均在6cm×5cm,深1.5cm以上。其中,臀部褥疮2例,骶尾部6例,肩胛部2例,足跟部1例。治疗方法(1)病变部位皮肤常规消毒。(2)糜蛋白酶4000~8000u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清洁创面。(3)视创面大小,用0.25%普鲁卡因10~30ml加维生素C0.5~1g、654—210~20mg,在病变周围行皮下环状封闭术。(4)用维生素C和庆大霉素混合液浸湿的棉球轻擦创面至创面清洁。(5)然后在创面上撒…  相似文献   

12.
例1女,41岁。颈部无痛性肿块2年入院。查体:颈前左下方扪及4cm×4cm肿块,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活动。B超检查示甲状腺左侧腺叶下极5cm×5cm囊性包块。行囊肿摘除术,术中见左甲状腺下极6cm×4cm×3cm囊性肿块,壁薄而光滑,囊液透...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3岁。因右中环指勒伤后30小时入院。检查:右中环近侧指间关节掌侧各有一5cm×3cm、4cm×3cm大小创面,有黄色分泌物,中指不能屈曲,桡侧感觉迟钝,两手指血运良好。入院后即行手指创面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立即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指创面清...  相似文献   

14.
经肩胛下隧道背阔肌肌皮瓣移转失败一例潘开云,李洪瀚病例男,12岁,颈部被380伏高压电击伤5h入院。创面22cm×14cm,上至项部发际,下抵胸1平面,两侧达胸锁乳突肌后缘,深达颈椎,颈4、5、6棘突外露。伤后7天行扩创右侧背阔肌肌皮瓣移转术,计划设...  相似文献   

15.
颈阔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瘢痕胡军*张强*陈杰*刘淑红*黎燕*1993年始,我们采用颈阔肌皮瓣移位一期修复颌面部瘢痕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6岁~32岁。烧伤瘢痕10例;创伤瘢痕2例,均为颌面部,面积5cm×7cm~7cm×16cm,颈部皮肤均完好。...  相似文献   

16.
用皮肤扩张术治疗血管瘤及斑痣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扩张术治疗血管瘤及斑痣24例,其中以面颈部较多。用周围正常皮肤进行扩张,得到额外皮肤,切除血管瘤或斑痣,修复其创面。面部皮缺损8cm×5cm大小者可以一次性修复,较大缺损者进行扩张皮瓣加植皮的方法修复。术后皮肤在色泽、质地、外形上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入栓塞椎动脉在颈椎横突部肿瘤术前的应用(2例报告)李长青梅芳瑞谷诚周政*例1男性59岁因左上肢麻木10个月,活动受限3个月,发现左颈部包块1个月入院。颈椎正侧位X线摄片及CT显示,颈5、6椎体左侧横突破坏,和颈部软组织肿块影,约8cm×5cm×5c...  相似文献   

18.
在抢救大失血的患者中常需快速甚至加压输血或输液,为使加压节省人力和时间,作者试制一种袋装式输血输液加压盒,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输血盒用0.08cm厚不锈钢板制成长方形盒(23.5cm×13.5cm×5.4cm),在盒上方装上小钩,右侧开口连至下方9cm;再制一个“”型盒盖.上段24.5cm×5.8cm,下方5cm×7cm(构成下窗口壁,下窗口为5.5cm×4.5cm),离基底以上7cm处开一窗口(3cmx6cm),整个“”形盒盖可卡于盒外方。临床应用将两个成人血压计橡胶袖带…  相似文献   

19.
一期修复电烧伤骨外露创面16例韩昌熙,李有明1983年~1992年,我们应用皮瓣转移一期修复电烧伤骨外露创面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9~51岁。骨质外露部位:颅骨9例,肱骨、髂骨各2例,股骨、胫骨、跟骨各1例。面积20cm×9cm~7cm×2c...  相似文献   

20.
带蒂脐旁轴型皮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蒂脐旁轴型皮瓣是以腹壁下动脉的脐旁穿支为蒂的皮瓣。应用该皮瓣修复5例上肢瘢痕创面均获成功。其中2例修复手背瘢痕,1例修复肘部瘢痕,1例修复手掌瘢痕,1例修复肘部创面。皮瓣最大面积23cm×10cm,最小面积16cm×7cm,蒂部形成管状。术后石膏固定,3周后断蒂,皮瓣全部成活。该皮瓣血管恒定,切取容易。适用于修复手掌、手背、腕部及前臂近端,特别是肘部的瘢痕或创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