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的内耳解剖异常的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耳蜗植入是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和全聋最有效的康复手段。为了提高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成功率,我们对拟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与筛选,对内耳解剖异常的类型要有详细的了解。本文就与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的内耳解剖异常的诊断和处理及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聋并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一期人工耳蜗植入的可行性。方法对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的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并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行一期人工耳蜗植入术,观察植入效果及听力言语康复情况。结果 2例患者术中均顺利植入电极,术后随访均无分泌性中耳炎复发,听力言语能力恢复效果好。结论对于合并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在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同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语前聋中国儿童双耳人工耳蜗植入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双侧耳人工耳蜗植入对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听觉与言语康复疗效。方法:2例先天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单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年和3年分别施行对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年评估患儿左、右耳单耳及双耳人工耳蜗助听听阈和言语识别率。以及言语清晰度。结果:①双耳人工耳蜗助听与单耳人工耳蜗助听相比。平均听阈降低分别为13dB和11dB;②在安静环境中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识别率(开放项列)分别平均提高为9%和10%,2例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识别率(开放项列)分别达97%和95%;③在嘈杂环境中对言语的识别能力明显提高;④言语清晰度有明显改善。结论: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可明显提高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对语前聋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发育有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人工耳蜗植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助听器无效或效果不理想的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聆听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常采用非植入侧佩戴助听器的双耳双模式(Binaural-Bimodal Fitting, BIM)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ation, BCI)等方法以获得双耳聆听。同时对于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 SSD)患者来说,人们也开始尝试为其植入人工耳蜗以达到双耳聆听的效果。本文在回顾近些年文献的基础上,对于双耳聆听的优势、单侧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双耳双模式聆听以及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人工耳蜗植入已经成为治疗小儿和成人重度以上感音性神经性聋的标准疗法.但在耳聋患者中存在这样一群特殊患者,他们一侧耳重度或极重度聋,但对侧耳尚有一定的残余听力.在中国大多数此类患者接受了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形成了单耳听觉.然而对于这些患者,其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在其音调、音乐感知以及声源定位等能力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是以针对那些对侧耳有残余听力的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出现了给非植入耳佩带助听器的“双耳双模装配”模式,从而使患者能够“双耳双模式聆听”.那么相对于单耳听觉或双耳耳蜗模式究竟有何优势,并且就目前的研究或是技术而言,还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呢?本文在回顾近年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工耳蜗在前庭水管扩大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前庭水管扩大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经验。方法 对 15例 (15耳 )双侧前庭水管扩大伴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行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 ,并对术后结果进行随访。经面隐窝径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在圆窗龛前下方行鼓岬钻孔 ,植入多导人工耳蜗电极。结果 ①术中电极完全插入耳蜗 ,其中 6耳出现轻微井喷 ;②术后无面瘫、脑脊液耳漏等并发症 ;③所有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 ;④术后听阈与耳蜗结构正常植入患者无明显区别 (自由声场平均听阈 30dBHL) ;⑤术后语训在北京同仁医院或中国聋儿康复中心进行 ,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其中 2例患者已经进入正常学校就读。结论 前庭水管扩大伴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人工耳蜗植入与耳蜗结构正常患者植入术后效果基本一致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作为前庭水管扩大伴有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7.
人工耳蜗在前庭水管扩大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研究前庭水管扩大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经验。方法 对15例(15耳)双侧前庭水管扩大伴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行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并对术后结果进行随访。经面隐窝径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在圆窗龛前下方行鼓岬钻孔,植入多导人工耳蜗电极。结果 ①术中电极完全插入耳蜗,其中6耳出现轻微井喷;②术后无面瘫、脑脊液耳漏等并发症;③所有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④术后听阈与耳蜗结构正常植入患者无明显区别(自由声场平均听阈30dBHL);⑤术后语训在北京同仁医院或中国聋儿康复中心进行,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2例患者已经进人正常学校就读。结论 前庭水管扩大伴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人工耳蜗植入与耳蜗结构正常患者植入术后效果基本一致,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作为前庭水管扩大伴有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是能使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获得听力重建的唯一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人工耳蜗植入能使先天性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获得更好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1岁以内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最近诊治1例9月龄先天性重度感音性聋患儿,并行人工耳蜗植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用纯音听阈、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se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 integration scale,MAIS),对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8例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前聋AN患者、4例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后聋AN患者进行术后效果调查,并与非综合症且无明显病因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比较,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AN患者术后平均助听听阈(250Hz、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为(38.64±6.36)d B HL。AN组语前聋患者术后发声情况得分、对声音的自发性觉察能力得分与对照组语前聋患者术后得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声音的理解能力得分、MAIS总得分与对照组语前聋患者术后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组语前聋患者对声音的理解能力得分、MAIS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语前聋患者得分。AN组语后聋患者术后CAP评分、SIR评分与对照组语后聋患者术后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前聋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发声情况、对声音的自发性觉察能力与耳蜗形态正常且无任何已知综合症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前聋患者术后无明显差异,但是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前聋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对声音的理解能力明显低于耳蜗形态正常且无任何已知综合症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前聋患者术后对声音的理解能力。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后聋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与耳蜗形态正常且无任何已知综合症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后聋患者术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全球有数千万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是这些患者目前重获听力的唯一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至08年底已有12万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康复训练后重新回到有声世界,他们之中大部分成人甚至可以通过电话与人交流,而大部分患儿可以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1.
<正>早期,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的适应症仅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全聋。目前,CI不仅是全频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的首选干预措施,也可面向于低频听力较好,而中、高频听力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1]。2003年制定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规定,CI适应症标准为双耳纯音气导听阈>80d B HL(0.5、1、2、4 k Hz听阈的平均值,WHO,1997)[2]。2013年修订版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明确指出听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且每年新出生聋儿约2.3万[1].如果听障儿童不能在听觉中枢发育的关键期内接受适宜的听觉刺激,可导致一生的语言残疾和交流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人工耳蜗植入(CI)通过刺激听神经,替代受损的毛细胞,将声音转为电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使患者重获听觉,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的有效康复方法.至2008年底,全世界范围内已有1 2万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13.
人工耳蜗是目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重点介绍耳聋时间、植入年龄、术前使用助听器、交流方式、病因、伴随耳鸣、双耳听力模式、单侧耳聋、康复等因素对术后效果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更为满意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工耳蜗植入目前是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双耳听力植入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尽管其存在费用、手术风险、患者远期期待、双侧植入设备整合等问题,双侧耳蜗植入越来越被广为接受,被耳科专家所推荐。相比单侧植入,双耳植入可显著提高声音定位能力,减小头影效应,明显改善在安静和噪声下的听力和言语理解能力,有助于获得更自然的声音感受,促进听觉言语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更快的重建言语功能。双侧耳蜗植入带来的听觉刺激可以更好的促进听觉通路和皮层的协调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脑白质异常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可行性及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分析。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20例(120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有脑白质异常的患儿15例。随机抽取15例脑白质无异常的聋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植入人工耳蜗后手术效果、开机调试结果及听力言语康复效果。结果 130例(30耳)电极全部植入耳蜗内;2所有患者术后无脑膜炎、面瘫、脑脊液漏等并发症;3所有脑白质异常患儿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4脑白质异常儿童术后平均听阈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5随访6至24月后,脑白质异常患儿的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过严格术前评估后,人工耳蜗植入可应用于脑白质异常伴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儿,其术后效果与脑白质无异常的聋儿植入效果基本一致,术后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人工耳蜗植入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是一种能够帮助双耳重度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获得听觉的电子装置,是目前唯一用于人体的商品化神经假体.随着科技进步,CI在重度及极重度聋患者的听觉及言语康复方面,较助听器显示出更为突出的优越性.CI已成为国际上治疗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的常规方法.本文就CI的病例选择、手术、术后康复与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双耳重度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方法,然而不同个体其术后效果仍有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 点。由于遗传性聋约占先天性聋患者的50%以上,基因突变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也逐渐被研究人员关注。本文对基因突变与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一、微创人工耳蜗植入历史回顾 自20世纪80年代多道人工耳蜗植入开展以来,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工耳蜗成为众多神经移植术中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1-2].目前人工耳蜗植入已经成为双耳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3].尽管人工耳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作为有创手术的一种,人工耳蜗植入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手术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晚期梅尼埃病致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2006~2011年收集5例晚期梅尼埃病致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分析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及术后听力、耳鸣及眩晕情况,并复习文献对梅尼埃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适应证、可行性、术前及术后处理等情况进行讨论。结果 5例患者术中均无"井喷"现象出现,术后听力均恢复良好,语言交流能力明显提高,可进行电话交流;其中3例耳鸣消失,2例耳鸣明显减轻;2例术后数天内出现一过性眩晕,治疗后无再出现眩晕发作。结论在眩晕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晚期梅尼埃病致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是可行的,但其确切疗效和转归仍需大宗病例及长期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20.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可帮助所有年龄段的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者,尤其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获声音信息,可以改善患者的言语感知和生活质量,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因此探究影响耳蜗植入效果的因素是临床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主要介绍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