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程旺强 《北方药学》2018,15(5):43-44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银丹心脑通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15d、30d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7):108-11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来自2013年1月~2015年9月的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统计两组的疗效,NIHSS评分和不良事件,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溶栓后2h、溶栓后24h、溶栓后14天和溶栓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改善神经功能明确,同时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对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完全再通13(40.63%)例,部分再通4(12.25%)例,闭塞15(46.88%)例。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水平、NIHSS和Barhte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水平、NIHSS和Barhtel评分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Barhte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水平,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rt-PA)进行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临床纳入120例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作为静脉溶栓组,使用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的作为动脉溶栓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以及组间安全性差异等。结果:静脉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动脉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14dNIHS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评分具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再通率、预后良好率均较高,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ICH发生率、死亡率均较低,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短期治疗与长期治疗均有良好预后效果及再通率,临床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相似,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90例AIS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可提升疗效,提高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巴塞尔指数(ADL)分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的差异;记录两组患者冠脉再通时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溶栓再通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巴塞尔指数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巴塞尔指数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P 0.05);观察者冠脉再通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 0.05);且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 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显著,可提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短溶栓再通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AMI患者44例,采用100mg阿替普酶加速静脉给药;实验组2,AMI患者44例,采用50mg阿替普酶静脉给药;对照组40例,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冠脉再通率及合并症。结果实验组1,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2%,冠脉再通率为81.82%;实验组2,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冠脉再通率为72.73%;对照组,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冠脉再通率为52.27%;实验组1、2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患者发生各种合并症的例数少于实验组2。对照组患者发生合并症的例数多于两个实验组。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安全有效。尤以100mg阿替普酶加速静脉给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张磊  钱辰肖  罗国君 《安徽医药》2022,26(4):815-81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 90 d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进行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病人,收集病人的基线资料,测定溶栓后 90 d病人改良 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 0~2分)与预后不良组(3~6分)。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病人 112例。其中,男 66例( 58.93%),女 4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模态MRI检查,均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指征,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拒绝溶栓治疗,采用常规治疗,32例)及观察组(接受溶栓治疗,3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阿替普酶组,各50例。阿替普酶组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组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3 h、24 h、1周,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分别为(10.53±3.61)、(7.52±2.50)、(4.53±2.78)分,均低于尿激酶组的(12.04±2.64)、(9.37±3.12)、(6.41±3.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尿激酶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尿激酶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组(n=97)和常规治疗组(n=93),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 NIHSS评分.静脉溶栓组患者根据有无出血分为出血性转化亚组(n=33)和无出血性转化亚组(n=64),比较年龄、性别、溶栓前血压、NHISS评分、血糖、溶栓时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病史、房颤病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4 h、7 d静脉溶栓组NHISS评分明显低于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血糖、溶栓前NHISS评分、既往房颤病史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 h内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溶栓前血糖较高、NIHSS评分较高、既往房颤病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参考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和规范建立阿替普酶药物利用评价标准(DUE),采用该标准评价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1月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合理性,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其有效性,采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共纳入99份病历,61例完全符合评价标准,占比61.6%,96例符合用药指征,占比97.0%,97例符合用药过程评价标准,占比98.0%; 99例患者总有效率69.7%;不良反应发生率19.2%,出血发生率15.2%,脑出血发生率4.0%。结论:我院阿替普酶用药基本合理,建议临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格按照阿替普酶用药指征用药,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严重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尿激肽原酶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神经系统、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14d时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人尿激肽原酶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分析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护理前后健康知识评分.结果 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规范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入院治疗的2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12例与对照组13例,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规范剂量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低于规范剂量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预后mRS评分较治疗前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规范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确切,预后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超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给予不同剂量阿普替酶静脉溶栓的短期疗效及血凝状态。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2月某院收治超高龄AIS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高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剂量为0.9mg/Kg;实验组使用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剂量为0.6mg/Kg。对比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及血凝状态。结果: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CSS及MR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APTT、PT、TT、INR及D-dimer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χ~2=1.142,P=0.28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超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在维持治疗效果前提下,降低对血凝功能影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分析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某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0例均予以常规rt-pA给药剂量(0.9mg/kg)治疗,研究组60例均予以rt-pA小剂量(0.6mg/kg)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I指数均明显上升(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在10%左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对症处理后有效缓解,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95例老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静脉溶栓。观察两组疗效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82.2%、50.0%;患者在发病3 h内静脉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5.7%、56.7%(P<0.01);4周病死率分别为4.4%、6.0%(P>0.05)。结论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老年AMI临床疗效好,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3 h之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20.
麦勇猛  邢维祖  苏庆杰 《现代医药卫生》2023,(8):1314-1316+1322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溶栓组和桥接组,每组25例。溶栓组予以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桥接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颅内病变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情况;通过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评估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与溶栓组比较,桥接组患者NIHSS、mRS评分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增加并发症风险。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