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李东 《吉林医学》2013,34(4):657-658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腔镜胆囊切除术组)50例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组)50例。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三孔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三孔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三孔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6年04月至2018年04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突出,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英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49-150
目的 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腔镜胆囊切除术组)50例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组)50例.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阻塞性黄疸、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何安 《中外医疗》2013,32(16):5-6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该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腔镜胆囊切除术组)50例与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组)50例。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阻塞性黄疸、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登封市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开腹组(34例)和腔镜组(39例)。开腹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腔镜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小于开腹组,手术完成时间长于开腹组,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镜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腹组和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5%(9/34)、5.1%(2/39),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 d,腔镜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患者损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进行择期腹腔手术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后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实施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疼痛等级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腹部压痛、肝功能、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等临床症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胆囊炎,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伤,减轻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106例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3例。在本研究中,参照组患者采取急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而研究组的患者则选择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联合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疗效,主要参考指标包括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患者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研究组患者在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也明显好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出现中途转开腹的情况,而参照组有3例术中转开腹的情况;在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研究组出现了1例术后胆漏,无死亡病例,而参照组则有2例胆漏,1例胆管损伤,2例出血,无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超声介入联合胆道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预后明显更好,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情况,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具有简便、高效、创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治疗效果显著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接收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入院治疗,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2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开腹切除胆囊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腹腔镜切除胆囊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效果显著,术中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状发生率较低,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较高,疗效较为确切,同时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淮南新康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30),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发生1例中转开腹手术,研究组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体征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长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相比,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微创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04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研究组患者于发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发病72 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实施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明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84-2385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开腹组和腔镜组,每组46例。开腹组接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腔镜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用时、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较开腹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4.35%(2/46)]低于开腹组[17.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可有效减小手术创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8年8月就诊于该院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免疫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首次通气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CD3+、CD4+水平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6月间本院手术治疗的36例急性胆囊炎病例,评价胆囊大部切除术在困难情况下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病例按胆囊切除情况分为:胆囊大部切除组25例;对照组11例(胆囊常规切除).结果 胆囊大部切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大部切除具有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王承峰 《当代医学》2014,(27):58-59
目的:在腹腔镜的辅助下予以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入山东省梁山县友谊医院手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36),对照组予以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6.00±13.42)mL较对照组(51.00±14.72)mL少,且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出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组患者术后的肠粘连、出血、胆道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率8.33%低于对照组2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中,手术时间短且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发生少,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6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中,慢性胆囊炎35例,急性单纯性胆囊炎34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例,胆囊坏疽13例,胆囊癌1例。其中传统开腹单纯胆囊切除术4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瘘口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肝左外叶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十二指肠瘘修补术1例,腔镜下胆囊切除术8例,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例。本组患者中痊愈84例,1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心肌梗死,1例患者胆囊癌放弃再手术出院。结论老年结石性胆囊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有手术条件及指针者宜尽早手术治疗,手术风险可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治疗老年肥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肥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和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就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是就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来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数据对比(8.0%vs24%),其中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肥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0.
常安民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881-3883
目的探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邓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58例)和常规组(45例),常规组接受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及康复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体温、腹腔引流量)、术前和术后6 h应激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术后6 h研究组血清CRP、皮质醇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常规组(17.78%)(P<0.05)。结论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