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剑  孙世新 《科技资讯》2007,(16):126-127
移动IPv6虽然解决了网络层的移动性问题,但是其切换性能并不乐观。为了适应实时应用的需求,IETF提出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以减少移动IPv6的切换时延。通过研究802.11的切换过程和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在802.11网络中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  相似文献   

2.
移动节点从一个接入路由器移到另一个接入路由器时会发生切换.由于链路交换延迟和IP层的相关操作使得移动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为减少移动IPv6切换延迟和满足时实需求,分析了快速移动IPv6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协议特点,采用预先注册的方法给出了一种快速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的融合方案,并详细的描述了该方案在宏观移动和微观移动情景下的原理架构结构和数据包的流程图.切换延迟分析结果,证明了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移动节点从一个接入路由器移到另一个接入路由器时会发生切换.由于链路交换延迟和IP层的相关操作使得移动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为减少移动IPv6切换延迟和满足时实需求,分析了快速移动IPv6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协议特点,采用预先注册的方法给出了一种快速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的融合方案,并详细的描述了该方案在宏观移动和微观移动情景下的原理架构结构和数据包的流程图.切换延迟分析结果,证明了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移动IPv6协议在切换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阶层式组播技术的方案,从而改善了移动IPv6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有移动IPv6中资源预留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上下文转移协议的特点,提出一种在快速分级移动IPv6网络中基于CT—RSVP资源预留的切换方案。该方案兼顾切换方式中的宏移动和微移动两方面,在无缝快速切换的同时进行资源预留。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是一种在切换过程中新型的资源预留方案,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了切换延迟及丢包率,保证用户定制服务的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6.
移动节点在两个不同子网之间移动时将产生切换,移动节点的切换技术是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IETF正在开发快速切换和层次型移动IPv6来为移动IPv6提供切换机制。在详细介绍了两种技术原理之后,提出了一些改进,并给出了一个在层次型移动IPv6模型下的快速切换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QoS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移动IPv6协议进行节点的移动性管理过程中,切换问题是影响管理性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在分析了切换问题产生的基础之上,给出了主要解决的思路,并提出了一种基于QoS的切换方案。该方案既降低了切换的时延和分组的丢失率,又较好地保证了业务在新路径上的QoS。  相似文献   

8.
基于QoS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移动IPv6协议进行节点的移动性管理过程中,切换问题是影响管理性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在分析了切换问题产生的基础之上,给出了主要解决的思,并提出了一种基于QoS的切换方案.该方案既降低了切换的时延和分组的丢失率,又较好地保证了业务在新路径上的QoS.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移动IPv6的一些概念和主要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IPv6的各种切换方案特别是平滑切换及其缓存管理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移动IPv6平滑切换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移动主机在外地网络中频繁的域内切换的性能问题,提出了移动IPv6的层次型管理的切换模型并给予实现.层次移动IPv6采用移动锚点,可以减少移动主机同本地域以外节点的信令交互,并对层次移动IPv6域内切换的原理进行了研究;组建了层次移动IPv6实验床和物理网络拓扑结构与之相似的移动IPv6实验床,对比移动IPv6的切换机制对层次移动IPv6的域内切换机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层次移动IPv6能够显著提高域内切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移动IPv6 协议(MIPv6)中的切换延迟一般为2~3 s,这对于实时性业务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快速移动IPv6协议(FMIPv6)通过获取链路层信息来预测切换事件从而大大减少了切换延迟.本文首先分析了MIPv6切换流程及延时,然后引入了快速切换中的二层事件抽象原语,并结合二层事件对切换延迟进行分析,接着给出了Linux平台下FMIPv6软件的设计模型及实现流程,最后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估.测试结果表明,FMIPv6的切换延迟可以降低一个数量级.文中论述的快速切换机制可应用于各种IP移动性解决方案中.  相似文献   

12.
目前,移动IP/IPv6只适合于宏移动环境,其主要原因是切换时延过长,难以保证切换期间原有会话不中断和达到零分组丢失的目标。能否缩小切换时延决定了移动IP/IPv6是否适应微移动环境,而移动检测机制是移动IP/IPv6中影响切换时延的一个主要因素。本就移动IP/IPv6中的移动检测机制作研究,提出了数据链路层触发检测以及扩展IRDP和RA报的移动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13.
移动IPv6中,移动节点MN每次发生移动都要重新配置转交地址,同时还需要向其家乡代理以及所有的通信对端进行注册更新.这一系列操作导致了移动IPv6切换时延较大,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无法适用.针对这一问题,IETF提出了快速移动IPv6(FMIPv6)与层次移动IPv6(HMIPv6),分别从不同方面减少了切换时延.为了从整体上减少切换时延并实现分组路由优化,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移动IPv6切换时延优化方法,并经过数学理论推导分析,结果表明了这种自适应的切换方法比普通的快速、层次直接相结合的切换方法在切换时延方面存在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快速切换是移动IPv6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改善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性能,文中提出一个基于分层移动的快速切换方案HMFH.该方案基于微移动和链路层触发的思想,重点针对切换过程中的切换延迟、切换丢包、可扩展性以及路由影响等移动特性进行设计.仿真结果表明,HMFH具有切换延迟短、切换丢包少、可扩展性好、路由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一种移动IPv6中端到端的QoS上下文转移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协议的QoS上下文转移框架,弥补了上下文转移协议中上下文仅在移动节点切换前的接入路由器和切换后的接入路由器间转移不能满足端到端的QoS机制需求的不足.采用端到端的QoS上下文转移方法,减少了移动节点切换后重新发起信令建立QoS转发处理所带来的延时,使移动节点会话的QoS服务中断最小.采用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框架,能提供无缝的切换并能减少移动节点切换期间的信令开销和切换延时.通过在网络模拟器ns2中的仿真实验比较了本方法与重新发起RSVP信令建立QoS状态的方法的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具有更小的延时和更少的丢包.  相似文献   

16.
分层移动IPv6与快速切换结合具有较好的切换性能,但是链路层中断不可避免,因此有效的缓存管理机制在FHMIPv6中仍然十分重要.根据快速分层移动IPv6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缓存管理策略,对比快速切换协议的缓存管理机制,该策略将MAP引入到系统的缓存管理中,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缓存利用率.用NS-2模拟表明,该策略大大降低了切换过程中的丢包率,并减少了实时应用和高优先级包的切换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17.
移动IPv6原理和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是新一代的 IP协议 ,它对现有协议 IPv4进行改进 ,针对数据包的路由、安全性的改进提出一些新的方案 ,使得移动通信网络接入 ,数据包的路由实现起来更方便。文章介绍了移动 IPv6的协议原理 ,讨论了移动 IPv6的实现策略、机制及特点 ,对 IPv6安全做了分析 ,并对 IPsec安全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IETF在移动IPv6(MIPv6)基础上制定的网络移动性(NEMO)协议规范中,嵌套移动子网的数据传输存在次优路由和多层封装,影响数据包的传输效率.为此,该文在层次移动IPv6(HMIPv6)的基础上,提出了嵌套移动子网的优化方案HRO,引入MAP域优化节点的位置管理,建立优化路由传输数据包.提出路由评估机制,建立了传输开销和传输效率的解析模型.解析结果显示,与NEMO基本支持协议相比,优化后的方案提高了数据包传输效率,更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9.
移动IPv6协议允许主机在改变接入网络后,仍可以通过原有固定的IPv6地址被寻址到,而且能够继续保持已有的网络连接.访问控制机制只允许那些通过认证和授权的主机访问网络,是网络能安全运行的保证.但每次移动切换都需要手工认证以获得授权是非常烦琐耗时的,既延搁了切换过程,更降低了移动主机可获得的网络服务的整体质量.文章提出一种支持移动IPv6访问控制方法,并具有移动感知能力,能够视需要实现自动认证,从而避免了烦琐耗时的人工操作.  相似文献   

20.
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协议,文章结合互联网的发展,综述了IPv6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简单介绍了IPv6的基本技术原理、特点及应用,重点介绍了IPv6核心技术、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技术和移动IPv6技术等IPv6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