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与探讨经阴道和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对其实施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经腹部超声诊断患者子宫肌腺症阳性率为70.0%,经阴道超声诊断阳性率为90.0%,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具有较高符合率,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依旧需要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法对子宫腺肌症进行精确、全面地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评价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60例临床疗效,比较两种超声方法在诊断子宫腺肌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实施腹部超声以及阴道超声诊断,同时分析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均经过病理所证实,其中:28例合并子宫肌瘤,14例合并巧克力囊肿,18例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共有40例,符合率达66.66%,漏诊患者共计4例,被误诊为子宫肌瘤者16例。通过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腺肌症53例,符合率达88.33%,漏诊患者共计1例,被误诊为子宫肌瘤者6例。阴道超声在巧克力囊肿以及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方面的符合率高于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性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推荐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首选阴道超声。  相似文献   

3.
张祖涛  黄琴  沙玉成 《安徽医药》2013,34(4):481-483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TVCDS)在子宫腺肌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7例患者进行术前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7例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与术后比较符合率(89.55%)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超检查的符合率(50.7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较经腹部检查有明显优势。可以根据超声图像及血流分布、频谱等特点为临床及时提供较准确的依据,并提供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要点,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在子宫腺肌病中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子宫腺肌病63例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给予所有被选者阴道超声、腹部超声检查,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检查取得到的诊断效果情况。结果腹部超声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低于阴道超声组(P <0.05);阴道超声组的特异度、灵敏度情况均高于腹部超声组(P <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症患者行经阴道超声诊断,取得的诊断效果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效果,且其特异度及灵敏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42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记录腹部超声检查的疾病检出率;而后采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检查,记录患者疾病检出率,对两种方式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腹超声诊断明确的有3290例,占比例的77.41%;误诊、漏诊960例,占比例的22.59%。联合检查方式诊断明确的4163例,占比例的97.95%;误诊漏诊87例,占比例的2.05%,两种检测方式的疾病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腹超声检测出的子宫动脉指数、搏动指数、血流量情况与联合检查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在子宫腺肌中的检出率非常高,能够提升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03~2021-02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研究组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2.09%,误诊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漏诊率比较(16.28%vs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每分钟血流量(77.25±19.48)mL显著少于对照组(100.63±25.17)mL,血流阻力指数(1.13±0.32)及脉搏指数(2.71±0.94)均高于对照组(0.75±0.24,1.68±0.87)(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均是子宫腺肌病的有效诊断手段,相较于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误诊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8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检查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仅实施经腹部超声检查,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子宫病灶处血流显示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选择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其检测准确率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可为医者提供后续医疗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探讨阴道和腹部两种超声在子宫肌腺病中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妇科患者660例,其中患有子宫肌腺病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阴部超声的患者为156例,进行腹部超声患者为162例,共计318例,将进行两种诊断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经诊断,其中确诊为子宫肌腺病的共有318例,采用阴道超声治疗的患者为156例,采用腹部超声治疗的患者为162例。将患者的其他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临床治疗和观察,阴道超声出了特异性指标同腹部超声接近以外,其阳性、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等在子宫肌腺病的治疗中都明显优于腹部超声,对于诊断子宫肌腺病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李秦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968-969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阴道超声下51例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1例阴道超声提示中50例为子宫腺肌病,但其中1例合并子宫肌瘤误诊为合并子宫腺肌瘤,另1例子宫肌瘤误诊为腺肌瘤。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准确率为96.1%。结论: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率高,同时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经阴道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为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的诊断结果,术后取病变组织进行活检,以最终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与金标准进行对照。结果本研究共经病理诊断确诊子宫腺肌病9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7例,巧克力囊肿3例,正常2例。经阴道彩超组和经腹部彩超组其灵敏度分别为91.84%、73.47%;特异性分别为86.36%、68.1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77%、91.1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37%、36.5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83%、72.50%;经阴道彩超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灵敏度、特异性、超声诊断符合率等均显著优于经腹部彩超,两者结合更能提高子宫腺肌病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4例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以腹腔镜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超声检查方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效能及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检出情况。结果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51例,其余13例为阴性。经腹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度为90.20%、特异性为53.85%、准确率为82.81%、误诊率为46.15%、漏诊率为9.80%,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度为98.04%、特异性为92.31%、准确率为96.88%、误诊率为7.69%、漏诊率为1.96%。两种超声检查方式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度、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异性、准确率均显著高于经腹超声检查,误诊率低于经腹超声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51例患者中,32例为附件异位,9例为子宫直肠窝异位,10例为子宫腺肌症。经腹超声检查对附件异位、子宫直肠窝异位、子宫腺肌症的检出率分别为93.75%、77.78%、90.00%,经阴道超声检查对附件异位、子宫直肠窝异位、子宫腺肌症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88.89%、100.00%;两种超声检查方式对附件异位、子宫直肠窝异位、子宫腺肌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超声检查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更高,故对于无阴道超声检查禁忌证的患者,建议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价值,为疾病的无创诊断方式提供新思路。方法117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腹部超声诊断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并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超声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经阴道超声难以确诊率为5.13%,低于腹部超声的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阳性109例,阴性8例。两种超声诊断均有8例误诊,包括3例黏膜下肌瘤,2例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其他病变3例。经阴道超声检查阴性预测值83.33%、敏感度99.08%、诊断符合率96.58%,均高于腹部超声检查的21.05%、86.24%、8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特异度62.50%,略高于腹部超声检查的5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Youden指数61.58%高于腹部超声检查的36.24%。结论经阴道、腹部超声均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对照术后病理结果发现经阴道超声诊断检出率、准确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均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评价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单纯腹部超声准确诊断率为71.67%,漏诊率为28.33%,对于筛查子宫腺肌病患者具有一定价值;单纯腹部超声检测平均子宫动脉搏动指数为0.74±0.13,单纯腹部超声检测平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为1.31±0.35。结论:子宫腺肌病诊断中单纯应用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筛查疑似子宫腺肌病的患者,为接下来进一步检查提供了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做比较分析。方法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32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后,以诊刮病理和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两种诊断方法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准确率。结果 32例患者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为87.6%,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为97.3%。结论与腹部超声相比,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 ,可为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UM)与子宫腺肌病(AMS)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经病理确诊为UM和AMS且病例资料完整的女性患者各52例作为分析对象。比较经阴道超声(TVS)和经腹部超声(TAS)检测UM和AMS的诊断准确率;记录彩超检测UM和AMS时子宫动脉阻力、血流量、搏动指数等参数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各组患者的TVS 诊断准确率高于TAS 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瘤组超声检测发现,以环状增强型为主,而腺肌病组则以同步增强型为主,兼有向心填充型,两组表现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瘤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搏动指数显著低于腺肌病组患者,血流量则显著高于腺肌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VS 诊断UM 和AMS 准确率较高,适用于UM 和AMS 的诊断,同时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等参数可用于UM 和AMS 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60例,对比分析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诊断符合率及不同超声声像图的阳性率。结果 60例异位妊娠患者经腹部超声检查确诊36例,诊断符合率为60.0%;经阴道超声检出58例,诊断符合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确诊的异位妊娠的超声声像图显示的附件包块、胚芽形成、原始血管搏动、盆腔积液及子宫内假孕囊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阳性率高,操作简单,推荐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腹式超声和阴式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患者治疗前,对照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并将两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判断两种超声检查模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符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9.52%)显著低于对照组(23.81%),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漏诊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4.76%),组间差异P<0.05。结论阴式B超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漏诊率相对较低,可联合腹式B超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联用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7例)与B组(48例)。A组经腹部超声诊断,B组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联用诊断。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B组患者诊断准确率93.75%高于A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动脉阻力指数为(1.11±0.82),动脉搏动指数为(0.71±0.15),血流量为(104.81±10.72)ml/min;B组患者动脉阻力指数为(2.89±0.76),动脉搏动指数为(1.13±0.11),血流量为(72.12±9.65)ml/min。B组患者动脉阻力指数、动脉搏动指数均高于A组,血流量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同时应用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不仅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超声检查的100例临床疑为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所有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经腹超声检查,研究组的患者进行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过彩色超声分析,研究组的动脉搏动指数(1.17±0.28)、阻力指数(0.71±0.11),血流量(106.73±17.21)m L/min,对照组的动脉搏动指数(1.21±0.33)、阻力指数(0.72±0.23),血流量(97.57±15.83)m L/min,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病理检查在50例患者中,其中子宫腺肌病为47例,子宫肌瘤为2例,附件囊肿1例,研究组检查阳性为43例,阴性为4例,诊断准确率为93.62%,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1.49%(43/50)、66.67%(2/3),对照组检查阳性的32例,阴性15例,诊断准确率为72.34%,检查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8.09%(32/50)、33.33%(1/3),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5.637,P<0.05)。结论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能有效提高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上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有腹痛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患者,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10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对声像图特征及血流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肌瘤144例,子宫腺肌病41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25例。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亦各具特征,子宫腺肌病者子宫增大,无形态改变,病灶多位于后壁,无包膜,内部回声多呈粗颗粒状稍强回声间以大小不等低回声,其内多见星点状闪烁样彩色血流信号,频谱显示阻力指数较高,RI≥0.70。子宫肌瘤可发生在子宫任何部位,边界清楚,内部出现特有的旋涡样回声,周边有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频谱显示阻力指数偏低,RI≥0.50。结论经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图像质量更佳,检出率高,可作为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手段,可提高两者非手术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