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垂直传播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7例肝病孕产妇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对HCV感染产妇血清进行HCV分型及半定量分析.再对HCV感染产妇的丈夫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出生后24小时内、1、6、12个月股静脉血进行抗-HCV、HCV-RNA和HCV分型的检测.结果1047例肝病孕产妇中有12例(1.15%)HCV感染,其丈夫血清抗-HCV、HCVRNA均为阴性,而12名新生儿中有3例脐血及出生后24小时内外周血均抗-HCV阳性,其中2例HCV-RNA同时阳性,仅1例婴儿在出生后1、6、12个月时检测抗-HCV与HCV-RNA均阳性,且与其母所感染的HCV基因型相同,其余2例婴儿出生后1个月均阴转.本组HCV母婴传播率为8.3%.结论支持我国存在HC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
以台湾株丙型肝炎病毒的非结构区基因序列(HCV-T_3)设计内外五条呈巢式排列的引物,结合AGPC核酸一步抽提法,寡聚核苷酸探针5′末端标记法和Southern电泳转移杂交法,建立简捷特异检测HCV-RNA的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应用这一技术对121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和45例抗HCV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浆HCV-RNA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66.1%(80/121)和66.7%(30/45)。本文对这一技术的方法学、HCV-RNA与抗HCV的关系、血液暴露史对HCV感染的意义以及HBV与HCV的重叠感染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CR与ELISA 2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无偿献血者标本300份,分为ALT升高组和ALT正常组,用ELISA法检测抗-HCV和HbsAg,用RT-PCR检测HCV-RNA和HBV-DNA.结果:抗-HCV阳性标本26例阳性率为8.7%,经RT-PCR检测,HCV-RNA均为阳性,抗-HCV阴性的标本中有2例HCV-RNA为阳性.HCV-RNA的阳性率为16%,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份标本中HBsAg阳性和HBV-DNA阳性比率分别为11.3%和12.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应用RT-PCR检测HCV-DNA利于早期诊断,也是筛选献血员是否携带丙型肝炎病毒的较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1989年Choo等首先成功地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标本中克隆了丙型肝炎病毒(HCV)cDNA,尔后相继建立的血清HCV异性抗体(抗-HCV)试剂盒和检测HCV核酸(HCVRNA)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使对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国内外已广泛采用检测血清中抗-HCV来确定输血后这一病毒的染感,但由于抗-HCV在血清中出现较晚,难以早期发现病人,所以输血后肝炎中丙型肝炎病毒的确切感染率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检测了35例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抗-HCV和HCV-RNA,了解在确诊HCV感染方面检测  相似文献   

5.
检测HCA-RNA的RT-PCR技术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台湾株丙型肝炎病毒的非结构区基因序列(HCV-T3)设计内外五条呈巢式排列的引物,结合AGPC核酸一步抽提法,寡聚接苷酸撩针5’末端标记法和Southern电泳转移杂交法,建立简捷特异检测HCV-RNA的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应用这一技术对121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和45例抗HCV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进行了血浆HCV-RNA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66.1%(80/121)和66.7%(30/45)。本对这一技术的方法学、HCV-RNA与抗HCV的关系、血液暴露史对HCV感染的意义以及HBV与HCV的重叠感染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李侃  丁建中  张道明  李彬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362-336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咐实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455例同时做抗-HCV和HCV-RNA的丙型肝炎患者检测。结果455份标本中有85份HCV-RNA含量高于1000拷贝/ml,91份抗-HCV阳性。经统计分析,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血清抗-HCV与血清HCV-RNA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抗-HCV检测和HCV-RNA检测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检测抗-HCV和HCV-RNA可提高丙型肝炎患者的检出率,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定量PCR与EIA法检测血液透析患者HCV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79例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患,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HCV-RNA水平,及第二代酶免疫试验(EI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 血液透析患抗-HCV阳性率22.8%(18/79),荧光定量PCR法HCV-RNA检出率39.2%(31/79)。在抗HCV阴性的患中,HCV-RNA的检出率为42.6%(26/61)。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50.6%(40/79)。结论 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弥补EIA检测的不足,在抗-HCV阴性的血液透析患中检测HCVRNA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HCV-Ag)ELISA法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81份怀疑为HC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CV核心抗原,并将HCV核心抗原检测与HCV-RNA PCR法和抗-HCV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HCV-RNA PCR、HCV-Ag、抗-HCV阳性率分别为45.68%、42.00%、37 03%;测结果比较HCV-Ag 检测符合率92.59%(75/81),假阳性率3.70%(3/81),假阴性率3.70%(3/81);抗-HCV检测符合率82.71%(67/81),假阳性率4.94%(4/81),假阴性率9.87%(8/81).结论 HCV-Ag与HCV-RNA PCR检测符合性较高,可作为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标志,早期检测可明显缩短窗口期,ELISA法检测HCV-Ag方法简便、快捷、价廉,所需设备简单,适合大规模筛查和多数基层医院,比HCV-RNA PCR检测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黎嘉敏  何永成  曾劲锋  卢亮  李彤 《海南医学》2013,24(13):1941-1945
目的比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探索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可靠方法。方法分别使用国产和进口HCV抗体试剂盒检测抗-HCV,使用TMA法定性检测HCV-RNA,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HCV-RNA,比较各种诊断方法对HCV的检出率,评价ALT变化与HCV-RNA载量的关系,评价抗-HCVS/CO值与HCV-RNA载量的关系。结果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抗-HCV的检出率均为7.3%(P=1.000);TMA法检测HCV-RNA的检出率为9.5%,免疫荧光定量PCR法的检出率为5.6%,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0);单独检测HCV-RNA比单独检测抗-HCV的检出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联合检测抗-HCV和HCV-RNA的检出率为10.6%,与单独检测抗-HCV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CV-RNA的载量和ALT的变化无相关性(r=0.189,P=0.536);抗-HCV初筛的S/CO值与HCV-RNA载量无相关性(r=0.174,P=0.569)。结论检测HCV-RNA能缩短HCV感染后检出的窗口期,以便更早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联合检测抗-HCV和HCV-RNA能避免漏诊处于血清转换期或慢性病毒携带的患者。ALT的变化和HCV载量无明显相关性,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辅助早期诊断HCV感染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临床检测抗-HCV诊断丙型肝炎的不确定性,提高临床诊断丙型肝炎的正确率.方法 对125例观察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抗-HCV水平、采用PCR荧光法检测血清HCV-RNA水平;运用加法运算法则并结合抗-HCV和HCV-RNA检测结果对HCV感染进行概率判定.结果 125份标本中,抗-HCV检测值(S/CO)范围为1.05~34.65、平均水平为26.70;检测出HCV-RNA阳性74例(占59.2%)、HCV-RNA阴性51例(占40.8%),抗-HCV检测值(S/CO)在1.05~16.74范围内时,HCV-R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血清抗-HCV检测值(S/CO)在1.05~16.74范围内而HCV-RNA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发生HCV感染的概率为0.408;血清抗-HCV检测值(S/CO)在17.85~34.65范围而HCV-RNA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发生HCV感染的概率为1.临床上依据抗-HCV检测结果诊断HCV感染时,应采取慎重和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简便快速检测血清及肝脏中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单浆献血员61例,其中抗-HCV阳性30例,检出血清HCV RNA阳性者17例;抗-HCV阴性31例,检出血清HCV RNA阳性者9例。检测6例血清HCV RNA阴性、抗-HCV阳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穿标本,发现4例HCV RNA阳性。说明本文所建立的PCR方法是诊断HCV感染的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一种新方法。检测肝组织内的HCV RNA可提高HCV RNA的检出率。本文还对标本的处理及如何避免假阳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传播机率及感染方式.方法:用ELISA和RT-PCR法检测母婴血清及母亲乳汁、羊水、唾液的抗-HCV IgG及HCV-RNA,循环测序法测定母婴HCV-cDNA序列.结果:对1 521例孕妇筛查,其中15例抗-HCV IgG阳性(12例HCV-RNA阳性).所生15例婴儿,随访结果仅1例抗-HCV IgG持续阳性,出生时2例血清HCV-RNA阳性者中的1例抗-HCV IgG及HCV-RNA持续阳性.HCV母婴传播率为16.7%(2/12).其中一对母婴间HCV-cDNA序列同源性为100%.羊水、乳汁、唾液抗-HCV及HCV-RNA检出率分别为100%和25.0%,53.5%和16.7%,100%和0.0%.结论:HCV母婴传播可能发生于宫内或分娩时,羊水可能是引起HCV母婴传播的重要因素,乳汁、唾液引起传播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在丙肝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份HCV感染患者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经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检测均为阳性,给予HCV、HCV-cAg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符合率。结果 HCV核心抗原测定符合率为93.0%,抗-HCV抗体检测符合率为81.0%,HCV核心抗原测定法符合率明显高于抗-HCV抗体检测法,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HCV核心抗原检测丙肝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应用价值较高,且操作便捷、成本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180例可疑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血清行HCV-RNA定量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CV含量,酶法检测ALT水平,分析HCV-RNA定量与后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80例患者中HCV-RNA阳性率为46.7%,抗-HCV阳性率为49.4%,ALT异常率为46.7%;HCV-RNA阳性患者中抗-HCV阳性率及ALT异常率与HCV-RNA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CV-RNA含量与抗.HCV滴度、ALT异常率及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CV-RNA的临床价值较大,结合抗.HCV及ALT柃测有利于提高丙型肝炎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6例抗-HCV抗体检测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吸光度值/临界值(S/CO)与HCVR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及ELISA法检测抗-HCV。结果206份抗-HCV阳性样本中,HCV-RNA阴性33例,将HCV-PCR阳性173例按S/CO值分组。1.0≤S/CO<2.0者22例,占12.8%;2.0≤S/CO<3.8者35例,占20.2%;S/CO≥3.8者116例,占67%。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ELISA法检测抗-HCV在S/CO≥3.8时,才高度预示抗-HCV呈阳性状态。本文作者建议对S/CO≥3.8的标本做确认实验。  相似文献   

16.
刘楚华  陈小苹  郭良业 《广东医学》2004,25(10):1211-1212
目的 了解离退休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感染现状 ,以利于做好离退休人员传染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方法 对 5 95 0例离退休人员血清进行检测 ,分老年组和中年组。采用ELISA法检测HBV和HCV标志物。HBsAg和抗HCV阳性者再进一步用PCR法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果 5 95 0例离退休人员中 ,检出HBsAg HBeAg 抗 -HBc阳性 2 13例 ,占 3 5 8% ,HBsAg 抗HBe 抗HBc阳性 6 35例 ,占 10 6 7%。在抗 -HCV检测中 34例阳性 ,占 0 5 7% ,其中有 1例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中年组与老年组HB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离退休人员中乙型肝炎携带率为 14 2 5 % ,中年组高于老年组 ,提示中老年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检测抗-HCV和HCV-RNA对诊断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 通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逆转录PCR法,对198例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抗-HCV和HCV-RNA。结果 抗-HCV总阳性率为84%,抗-HCV、HCV-RNA同时阳性为58%,抗-HCV单项阳性为26%,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为16%。结论 HCV-RNA对早期HCV感染的诊断以及抗-HCV阴性的慢性丙肝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对怀疑HCV感染者应同时检测抗-HCV和HCV-RNA,才能对不同时期的HCV感婆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自1989年建立了抗-HCV检测技术,为临床诊断丙型肝炎提供了证据。我们在临床中注意到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存在的。由于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时病毒间有无相互干扰、以及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毒症(CRF)患者血液透析、输血后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IA和PCR法检测CRF血液透析337例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结果CRF患者血透、输血次数和输血量与血清抗-HCV、HCV-RNA检出阳性率呈正比升高,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更高于健康者。结论血液透析容易感染丙肝病毒;输血则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接受异体输血的次数和量越多,感染的机率则越大,阳性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作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丙型肝炎抗体诊断(EIA)技术对30例单采浆献血员进行血清 HCV RNA、抗-HCV 同步检测,结果显示:①献血员抗-HCV 阳性率(50%)较 HCVRNA 阳性率(33%)高;②在抗-HCV 阳性标本中,OD 值在1.0以止者,HCV RNA 阳性率为86%,OD 值在0.99以下者 HCV RNA 阳性率为25%;③抗-HCV 阴性标本中 PCR 阳性率为22%;该研究表明在 EIA 检测基础上进行 PCR 测定,即节约 PCR 试剂,又可最大限度地阻断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