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的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内标法,选取芦丁为内标,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67 cm×75μm,有效长度60 cm)为分离通道,以12 mmol·L-1硼砂-乙醇(90:10)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25 kV,检测波长215 nm。结果:在上述条件下,苦杏仁苷在20 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在0.31~6.21 m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麻杏石甘汤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武孔云  梁光义  贺祝英  靳凤云  李星  冯华 《中药材》2007,30(9):1128-1130
目的:测定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液中苦杏仁苷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水-甲醇(23∶77),检测波长为215 nm。结果: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17.74 mg/g,颗粒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24.80 mg/g。结论:颗粒汤剂的苦杏仁苷含量极显著地高于传统汤剂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配伍对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结果:麻黄、甘草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苡薏仁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麻黄可增加苦杏仁苷含量,甘草能够降低苦杏仁苷含量,符合中医君臣佐使组方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造成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方法制得的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液中苦杏仁苷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为水-甲醇(23:77),检测波长为215nm进行测定。结果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16.5183mg/g,延长煎煮时间制得的传统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22.0639mg/g,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22.2150mg/g。结论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差异是由于煎煮时间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石膏溶出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配伍对石膏溶出量的影响,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用EDTA络合测定法测定硫酸钙的含量。结果麻黄、杏仁和甘草对方中石膏溶出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杏仁与甘草、杏仁与麻黄、甘草与麻黄对石膏溶出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杏仁、麻黄增加了石膏的溶出量,甘草降低石膏的溶出量。  相似文献   

6.
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中甘草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石膏对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汤剂和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两种汤剂中甘草酸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甲醇-0.2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10.3530mg/g,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9.6322mg/g.结论: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中甘草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石膏对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汤剂和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两种汤剂中甘草酸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甲醇-0.2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10.3530mg/g,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9.6322mg/g.结论: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8.
麻杏石甘汤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文颖  于海兰  杨澍平  薛昕 《中草药》1999,30(10):750-751
麻杏石甘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生石膏和炙甘草组成。有辛淳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热炽盛的肺炎和热邪犯肺的哮喘,疗效甚佳。我们依照“生、赭石在复方汤剂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1]的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制测定了其中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加以分析比较和探讨。1仪器及材料日立180-8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硝酸(优级纯),高氯酸(分析纯),二次蒸馏水;麻杏石甘汤组方[2]:麻黄6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24g 。在方剂学中,根据症状的不同,石膏用量可5倍于麻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5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麻杏石甘汤整方及缺石膏麻杏石甘汤两种汤剂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选用Agilent ZORBAX SB-Aq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睛-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于207 nm波长处测定麻黄碱、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237 nm处测定甘草苷和甘草酸,流速1 mL·min-1。结果:麻杏石甘汤整方/缺石膏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分别为197.80/183.08,64.32/54.57,448.05/368.79,56.81/50.34,119.76/143.92 mg·L-1,两组中各成分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石膏可影响麻杏石甘汤中其他药味成分含量,增加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含量,降低甘草酸含量。  相似文献   

10.
HPLC测定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云生  潘函清  赵普军  胡冠时 《中成药》2004,26(9):i007-i008
麻杏石甘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4味药组成,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镇咳,祛痰等药理效应,临床应用广泛.该方麻黄为君药,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的临床疗效,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测定麻黄碱的含量.方中的麻黄碱含量文献报道中多用薄层扫描法测定[1,2],尚未见用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含量的报道.因麻黄碱为碱性药物,处方其它药味又有干扰,HPLC测定法较困难.本文研究建立用HPLC法测定半仿生提取法制备[2]的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含量方法,为控制麻杏石甘汤质量,特别是为HPLC法测定其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提供了操作简便、精密度好、准确可靠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论麻杏石甘汤证无表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仲景麻黄与石膏同用,若要保留方中解表功能,一是麻黄用量大于石膏用量(可因表证轻重配伍辛温解表之品);二是在麻黄用量小于(或等于)石膏用量时,必定配伍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如桂枝汤等)。麻杏石甘汤中麻黄虽用4两,生石膏则用至半斤,麻黄与石膏之比是1∶2。此时,由于方中石膏用量大于麻黄用量一倍,也无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则本方实无表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症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中1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40只复制放射性肺炎模型,依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将40只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连续给药8周。分别于第2周、第4周、第8周随机各处死3、3、4只大鼠,取标本备用。观察大鼠的整体状况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将50只SD大鼠中1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40只复制放射性肺炎模型,依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将40只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连续给药8周。分别于第2周、第4周、第8周随机各处死3、3、4只大鼠,取标本备用。观察大鼠的整体状况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论: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急性期有干预作用,可改善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灌肠治疗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62例婴幼儿肺炎患儿,中医辨证属风热或痰热闭肺范畴,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麻杏石甘汤加减内服;B组常规+麻杏石甘汤加减灌肠。结果:治疗组A和治疗组B对治疗肺炎的总有效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B在体温下降时间、依从性方面与治疗组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肺炎安全有效,且优于口服。  相似文献   

14.
介绍运用麻杏石甘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湿疹的临床体会。认为湿疹基本病机为脾虚肺热、湿热内蕴,治宜健脾清肺。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5.
麻杏石甘汤多波长切换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麻杏石甘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采用多波长切换检测技术全面分析该复方指纹图谱,提高其质量控制。方法运用RP-HPLC多波长切换技术,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0~34 min:215nm;34~40 min:350 nm;40~50 min:254 nm;柱温:25℃,流速:1 ml/min。结果运用多波长切换技术所得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采用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麻杏石甘汤多波长切换波长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其10批样品相似度在0.74~0.92之间,说明多批次样品具有代表性。结论多波长切换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指纹图谱的全面和整体评价,能全面体现特征吸收波长相差较大的多个成分的指纹信息,为有效提高麻杏石甘汤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配伍条件下麻杏石甘汤中钙离子溶出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Ca2+)溶出量变化,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各单味药物、不同配伍条件下和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药液中Ca2+溶出量。结果:除杏仁外各单味药水煎药液中均含钙,其中石膏Ca2+溶出量最高,其次为麻黄,甘草Ca2+溶出量最低。石膏与其他药物配伍合煎,使药液中Ca2+溶出量降低。石膏单煎药液中Ca2+溶出量最高,其次为石膏、甘草配伍组,石膏、麻黄配伍组和石膏、杏仁配伍组,石膏、麻黄、甘草配伍组最低,复方配伍组药液中Ca2+溶出量仅高于石膏、麻黄、甘草配伍组。石膏和复方药液中Ca2+溶出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煎煮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但复方实测药组液中Ca2+溶出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较为缓慢,石膏组和复方理论组药液中Ca2+溶出量下降迅速。结论: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2味药、3味药和复方配伍均可降低药液中Ca2+溶出量。增加浸泡时间可使药液中Ca2+溶出量增高,增加煎煮时间并不能使药液中Ca2+溶出量持续升高,反而在达到峰值后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复方配伍意义在于使药液中Ca2+溶出量保持在一个较高且稳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辨治小儿支原体肺炎较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优势,探讨其治疗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儿均按照常规治疗方案,包括一般治疗、对症处理、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2组均以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指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期间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X线阴影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结束治疗后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1) 2组患儿治疗前WBC、CRP、ESR、IL-10、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2) 2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CD3+、CD4+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儿高于对照组(P 0. 05),而CD8+值显著下降,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P 0. 05)。3)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X线阴影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5) 2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麻杏石甘汤能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抑制炎性反应,缩短病程,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肺炎模型小鼠的疗效,同时探讨其对共刺激分子CD13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幼龄小鼠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中药组,每组20只。其中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接受肺炎克雷伯菌混悬液滴入鼻腔,空白组小鼠接受等剂量生理盐水滴鼻,24 h中药组小鼠接受麻杏石甘汤灌胃,1剂/d,共干预7 d。比较3组小鼠一般活动情况、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多核粒细胞激素(PMN)、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肺组织病理改变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共刺激分子CD137水平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小鼠未出现任何阳性体征,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体质量下降、活动减少等相关阳性症状,其中中药组较模型组改善;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MN、IL-6及IL-8均较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肺组织细胞结构错乱、肺泡大小不一,各级支气管周围、小叶间及肺泡间隔等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有纤维增生。其中中药组较模型组病理明显改善。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137表达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中药组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对肺炎有明显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共刺激分子CD137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9.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观察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哆音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哆音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分别是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常规治疗对小儿肺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