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浓度医用臭氧腰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21G乙醇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病变腰椎间盘。Ⅰ组:盘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臭氧5~10 ml;Ⅱ组:盘内注射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5~10 ml。结果:随访12个月,Ⅱ组总有效率优于Ⅰ组。结论:盘内注入60μg/ml臭氧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用经皮激光气化减压术联合臭氧盘外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采用激光气化联合臭氧盘外靶点注射治疗病人233例,椎间盘内应用激光气化减压,设定激光总能量为1500J,椎间盘外应用靶点突出物臭氧注射,注入40μg/ml臭氧10 ml.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18月,平均11.62±2.67月,手术临床效果经自身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t=-19.28,P<0.05),手术临床效果优良率是93.56%.结论:激光气化联合臭氧盘外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扩大手术适应症、提高手术疗效的优势,是值得推广利用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椎问盘内及椎间孔内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和远期疗效.[方法]7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用21G酒精针穿刺至病变椎间盘内,并注射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气体10~20 mL;然后退针至椎间孔时,向椎间孔、硬膜外腔内注入浓度为30~40μg/mL的臭氧5~10mL,以及得宝松(7 mg)、VitB12(0.5 mg)和2%利多卡因(2 mL)的混合液5 mL.通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s评价以及3个月后CT或MRI复查结果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1、6,12个月的显效率分别为19.41%、66.71%、53.37%,有效率分别为52.70%、15.23%、22.10%,无效率分别为27.90%、18.06%、24.53%,总有效率分别为72.10%、81.94%、75.47%.38.73%的患者CT检查显示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的回缩.大多数患者在术后3~6个月左右时取得较好的疗效,6个月以后有6.47%的患者再次出现腰腿疼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椎间盘内、外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远期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内注射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经CT和/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用9G加长腰穿针穿刺病变椎间盘,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臭氧气体15mL,退针至椎间孔附近时,向椎旁组织内注入臭氧10mL。结果:68例患者随访1~36个月,优35例,良27例,差6例,优良率91.2%。大多数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时取得较好的疗效。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内注射医用臭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
CT导向下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CT导向下臭氧注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01/2006-10在平顶山煤业集团一矿医院外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术前均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而同意接受臭氧注射治疗。在CT引导下向突出椎间盘内注入臭氧,突出物为旁中央型者,经神经根与硬脊膜囊之间穿刺进入椎间盘内;突出物为外侧型者,经神经根外侧,小关节突内缘穿刺进入椎间盘内。分别于盘内及实物中央注射,剂量为60mg/L,臭氧5~15mL,总量小于30mL。臭氧注射治疗后3个月通过随访及复查CT判定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②有效:偶有疼痛不适,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结果:3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注射臭氧后CT监视可见臭氧在盘内分布呈裂隙状、树枝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及大部分溢出盘外状。②32例患者均随访3个月,无失访病例,显效率为81.2%(26/32),有效率为12.5%(4/32)。结论:CT导向下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经皮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56例患者共62个椎间盘经MRI或CT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症,表现为上肢麻木疼痛、颈肩痛及头晕等.在CT引导下,经3个途径穿刺至椎间盘内:经颈总动脉鞘与气管之间的间隙,或经颈总动脉鞘与椎动脉之间的间隙,或经椎动脉后方.每个盘内注射臭氧2~8 mL,平均3.8 mL,臭氧气体中O3浓度为50 μg/mL.结果:56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总有效率为73.2%,其中显效22例(39.3%),有效19例(33.9%),无效15例(26.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皮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3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2月~2007年9月经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符合臭氧治疗适应证的患者183例,在CT定位及引导下采用18号针经皮穿刺至椎间盘内,盘内注射臭氧-氧气(O3-O2)混合气体8 mL,臭氧浓度为30~45 μg/mL.结果:全组均获随访2~12个月,治疗前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60.56±15.19),治疗后2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为(28.69±14.61)和(27.76±16.1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 个月效果评价,尤以年龄小于50岁者更优.全组均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经皮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在较少费用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改良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5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观察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5月采用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5例共310个椎间盘,其中膨出型71例(95个椎间盘),突出型151例(182个椎间盘),脱出型29例(29个椎间盘),钙化型4例(4个椎间盘).均采用外侧入路穿刺,分别在髓核中心、突出侧髓核边缘、椎间孔前外侧注射20~50 μg/mL臭氧-氧气(O3-O2)混合气体12~25 mL.结果:术后随访3~17个月,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膨出型优良率94.5%,突出型优良率91.7%,脱出型优良率69.7%,钙化型无效.结论: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选择适应病例,通过改进注射方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吴健 《临床医学》2010,30(2):67-6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注射臭氧(O3)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下定位引导下,穿刺病变椎间盘注射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5~30ml,在椎旁间隙神经根周围注射含曲安奈德40mg、甲钴胺0.1mg、1%利多卡因注射液3ml的混合药液。结果51例患者随访1个月,疗效很好15例,占29%,好28例,占54%,轻度好转6例,占11.7%,差2例占3.9%,均无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同时在未明确椎间盘是否破裂时应慎用对神经有刺激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型臂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介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VAS评分4~6分9例,7~10分23例,均在C型臂引导下于病变椎间隙健侧穿刺进针,依次60℃,70℃,80℃,90℃各进行1次射频热凝治疗,30 s/次,患者无异常反应时再90℃射频热凝治疗3次,60 s/次,拔出电极,注射质量分数为50μg/mL的臭氧3~5 mL.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治疗后VAS评分<3分者24例,4~6分者2例,7~10分者6例.结论:C型臂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探作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突出物靶点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盘内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CT或MRI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28例,根据入院先后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椎间盘内、椎间孔注射臭氧组;试验组64例突出物靶点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椎间孔注射臭氧组.临床疗效采用MacNab评分及VA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1天、5天,电话随访6个月疗效.结果:术后1天、5天的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92.19%,90.63%;试验组:93.75%,90.6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的有效率为对照组:70.31%,试验组:92.19%,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突出物靶点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盘内外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6个月疗效高于单纯臭氧盘内外注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椎间盘内、外分别注射50μg.mg-1和25μg.mg-1医用臭氧5~10mL。结果 46例患者共53个椎间盘在CT引导下均穿刺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优19例,良16例,一般8例,无效3例,优良率达76.1%;术后6个月随访,优21例,良18例,一般5例,无效2例,优良率达84.8%。结论 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02-2010-05在CT引导下对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盘内、突出物及神经根旁,用不同浓度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112例患者随访3~12个月,显效69例(61.6%),有效28例(25%),无效15例(13.4%),总有效率为86.6%,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型臂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介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VAS评分4~6分9例,7~10分23例,均在C型臂引导下于病变椎间隙健侧穿刺进针,依次60℃,70℃,80℃,90℃各进行1次射频热凝治疗,30 s/次,患者无异常反应时再90℃射频热凝治疗3次,60 s/次,拔出电极,注射质量分数为50μg/mL的臭氧3~5 mL。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治疗后VAS评分<3分者24例,4~6分者2例,7~10分者6例。结论:C型臂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内注射臭氧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经CT、MRI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19~68岁,在CT引导下穿刺突出椎间盘并注射20ml的医用臭氧,随后即行CT扫描,观察髓核气化消融的程度、疗效及副作用,随访观察3~12个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在髓核气化消融的程度、疗效方面效果明显。结论:CT引导下穿刺20ml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医用臭氧(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DSA引导下对1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21G乙醇针向盘内注射及神经根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3个月,显效72例,有效8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达90.3%。结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6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在CT引导下,采用射频控温热凝仪按操作常规行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继之注射医用臭氧5~10 ml,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本组经2周~1个月短期随访,显效45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无脊髓、神经、大血管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术(PLDD)加臭氧(O3)髓核氧化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在CT引导下采用18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髓核区,由穿刺针插入600 μm光导纤维,用自动脉冲式激光切割、汽化髓核,以每个椎间盘600~800 J切割、汽化,再向椎间盘内注入浓度为60 μg/ml O3约8~12 ml,共治疗216例319节椎间盘.结果 本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30个月后.216例中,147例疗效为优,59例为良(95.4%),6例为有效(2.8%),4例为差(1.8%).结论 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术加臭氧髓核氧化术组合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佳,创伤、痛苦少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盘内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8例,分为臭氧组264例,臭氧+射频组264例。均在CT引导下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刺入椎间盘髓核或突出物靶点。臭氧组每个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4 ml。臭氧+射频组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后再行髓核或/和突出物射频热凝,设定最高温度为90℃,时间为4个周期。观察治疗后各个时期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以及临床效果。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24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且臭氧+射频组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较臭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6个月,臭氧组优良率为80.3%,臭氧+射频组优良率为86.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T引导下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微创技术。应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报道甚少。我院从2005年6月始,在CT和C臂机联合监测引导下臭氧髓核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