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4)
随着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关注,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如何培养符合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需要的人才、建立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学校办学成功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基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9)
酒店管理专业是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高职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变化,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面临机遇与挑战。关注行业特点和要求,以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由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针对酒店的需求来设置,而不是脱离实际的需求仅仅按照按原有的培养模式来培养专业人才,从而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这对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和高职教育工作者而言,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在中国酒店业迅速发展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紧缺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教学资源,突出技能培养;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应变能力;关注需求变化,合理安排周末;开展创新课程,迎合时代要求等,来进一步优化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高素质的服务从业人员成为当前高等院校教学最重要的关注点,尤其是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酒店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使酒店管理的教学专业化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专业教学方式、师资力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不够完善,作为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典范,"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我国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应借鉴"洛桑模式"的学以致用和产教结合,关注到行业与学生的需求,打破酒店教育传统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同时,关注好学生的实践应用,避免学生在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后的实际操作技能生疏,使酒店管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涉及土建类学科、信息类学科、电气类学科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阻碍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培育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模糊、培养特色不明、培养环节脱节等4个重点问题,安徽建筑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根据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提出集成学科优势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法,构建基于"新工科"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1535"人才培养体系。该人才培养体系汇集了方法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等多种创新,展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应用成果,为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Z1)
"内外交替、全岗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最新理念,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现实意义。积极探索"内外交替、全岗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双培养,增强学生的双证率、就业对口率、以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巩固学校所在区域旅游人才培养基地的行业地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3)
近年来国内相关行业用人需求急剧紧缩的严峻就业形势下,酒店服务业仍是独树一帜,用人不减,需求旺盛。面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高职学校应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宾馆酒店业用人需求的职业岗位特点,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修订教学计划入手,在保证理论课教学必需、够用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突出酒店各个岗位的针对性、技能性和实践性,构建全方位的理论课程、酒店实训、毕业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走出一条工学交替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
较高的专业和职业认同感有利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基于目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输出率较低的问题,阐释专业和职业认同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关键性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结合教育部对地方本科向应用型转型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构建"一体两翼三转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增强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向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转型,能够较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工程造价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应掌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掌握造价行业的发展趋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创新课程体系和培养途径,建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并通过终结性考核为主要考核手段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