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纳米递送系统是当前解决抗肿瘤药物靶向性差、毒副作用大及生物利用度低等关键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微环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血管异常、缺氧和酸性pH等,这些复杂的性质极大的影响药物在肿瘤部位的递送。基于肿瘤微环境来设计纳米递药系统可以改善递送效率以增强抗肿瘤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肿瘤微环境的组成、特征及基于肿瘤微环境所设计的纳米递药系统的应用研究,并讨论了其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旨在为促进纳米递送系统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铭莹  林霖  王岩  时军  吴传斌  朱春娥 《中草药》2024,55(2):688-696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挑战之一,开发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是医药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人参皂苷是从人参属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体内外实验证明人参皂苷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由于人参皂苷的组成成分复杂,大部分单体为难溶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抗肿瘤研究中呈现多方面优势,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增加敏感药物的稳定性、改善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率、实现缓控释及靶向给药等。为了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通过制剂学完成人参皂苷纳米递送系统(如聚合物胶束、纳米粒、脂质体等)在抗肿瘤应用中的研究与日俱增。通过对人参皂苷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应用、纳米递送系统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人参皂苷的剂型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若宁  张迎洁  王笑红  朱安然  狄留庆 《中草药》2023,54(14):4672-4681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内源性脂质双分子层纳米囊泡,由内溶酶体途径主动合成并分泌到细胞间隙或系统循环中,具有高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及靶向性等特点。EVs不仅在细胞间通讯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复杂的组成及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其作为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药活性成分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然而其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存在不良反应等缺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利用EVs作为载体递送中药组分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等。通过对不同来源EVs的分泌、生物学功能、载药方式及其在多种疾病的药物递送及治疗中的重要应用进行综述,为EVs递送中药组分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纳米给药系统是靶向递送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它可以极大地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减轻系统毒性,在替代传统化疗方面极具应用前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抗肿瘤中药有着许多化疗药物难以比拟的多组分协同优势。但是,受制于难溶性成分的吸收障碍以及体内的无选择性分布,抗肿瘤中药的治疗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通过对纳米给药系统和中药多组分在抗肿瘤领域优势的有机整合,多种中药纳米给药系统见于报道:在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靶向能力,增加药物体内外稳定性,智能调节组分释放以及增效减毒方面优势显著,大量的研究实例丰富了中药制剂现代化的研究策略,也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数据,本文以靶向策略方式为切入点,综述了近年来中药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白藜芦醇是虎杖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菌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然而白藜芦醇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体内代谢迅速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基于白藜芦醇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探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改善白藜芦醇靶向递送的现代药剂学应用,为研究开发白藜芦醇新型给药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龙苗苗  程贤  赵振东  陈玉湘  毕良武 《中草药》2023,54(11):3715-3724
迷迭香酸是从迷迭香等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及神经保护等作用。然而,由于溶解度差、渗透性低、光不稳定性、体内靶向性差、代谢速率快等缺点,限制了其药理活性及临床产品开发。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在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保护药物稳定性、发挥更佳给药途径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点。通过对迷迭香酸的药理作用及新型药物载体用于迷迭香酸递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迷迭香酸的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荜茇酰胺是一种来源于中药荜茇的天然生物碱成分,其抗肿瘤活性强且对正常细胞毒性小,与化疗、放疗联合具备优异的增敏作用,因此近些年来备受关注。但是荜茇酰胺水溶性低、生物利用度差等问题也严重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构建荜茇酰胺纳米给药系统可以很好地改善上述问题。将荜茇酰胺及其纳米给药系统广泛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荜茇酰胺的理化性质、抗肿瘤作用机制、相关的联合治疗应用及其纳米给药系统的抗肿瘤研究进行整理,为荜茇酰胺及其纳米给药系统在抗肿瘤作用中的进一步研究及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剑宇  梁启凡  李俊松  王若宁  狄留庆 《中草药》2020,51(23):6102-6111
传统中药矿物药三氧化二砷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近年来还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治疗实体瘤的效果。其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促进细胞凋亡、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逆转耐药性以及抑制血管生成等。然而三氧化二砷的体内靶向性较差、肾脏清除速率快、以及高剂量对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对实体瘤的治疗应用与临床转化。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在传统纳米制剂的基础上,提高了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聚集、控制释放以及诊断等能力,在精准治疗、提高生物利用度和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三氧化二砷的抗肿瘤机制及抗肿瘤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三氧化二砷抗肿瘤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甲素抗肿瘤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甲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但其具有水溶性差、体内消除快和毒副作用强等缺点,限制了雷公藤甲素的临床应用。新型给药系统是靶向递送雷公藤甲素的理想载体,能够将其有效运送至肿瘤组织,提高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新型给药系统在改善雷公藤甲素溶解度、降低其毒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近10年来基于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纳米粒的雷公藤甲素抗肿瘤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雷公藤甲素新型给药系统在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多烯紫杉醇是天然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衍生物,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但其溶解性低、组织分布广,限制了临床应用。刺激响应型纳米递送系统凭借其载体材料结构的多元性、环境敏感释药性,有效改善了多烯紫杉醇这些缺陷,在此基础上,修饰靶向因子可使药物靶向递送,改变药物的组织分布,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效果。综述近年多烯紫杉醇刺激响应型及靶向因子修饰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提出其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趋势等关键问题,以期为多烯紫杉醇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黄芪破壁饮片与传统饮片5 种有效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进而探讨两者生物利用度的差异。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灌胃给药:黄芪传统水煎液组和黄芪破壁饮片混悬液组(0.35 g? 100 g);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浆经蛋白质沉淀法处理后进行UPLC-MS/MS分析,测定血浆中5 种成分浓度,DAS 3.2.6 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5 种有效成分的UPLC-MS/MS分析方法,其线性方程、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及回收率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要求。5 种有效物质药时曲线均出现双峰现象,黄芪破壁饮片较黄芪传统饮片5种有效成分生物利用度提高1.4-2.5 倍。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黄芪破壁饮片混悬液与黄芪传统饮片在大鼠血浆中有相似的代谢行为,黄芪破壁饮片混悬液较黄芪传统饮片生物利用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acid,PLGA)是由乳酸和羟基乙酸单体按所需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材料,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构可修饰性、释药速度可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药物递送领域。随着对活性物质研究的深入,中药抗肿瘤成分被证实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复乳法、沉淀法、透析法成功将中药抗肿瘤成分负载在PLGA纳米粒中,应用于改善药物的性质、靶向递药系统、免疫佐剂等领域。综述PLGA纳米粒载中药抗肿瘤成分的制备和应用进展,以期为中药抗肿瘤成分的新型递药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物质基础组分的中药多元释药 系统研究思路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孙娥  贾晓斌  黄洋  陈斌  胡琴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181-2185
该文针对中药制剂的研究现状,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依据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多效应的特点,提出"基于物质基础组分的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研究思路,建立"以物质基础组分为前提,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目的,构建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的中药制剂研究新模式,并以通脉微丸多元释药系统为例进行阐述,为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许敏  姜壮壮  陶丽  刘延庆 《中草药》2019,50(14):3477-3483
中药血清药理学通过从正常与疾病模型动物血清中分离、鉴定血清移行成分从而寻找药效物质基础,此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大部分中药药效成分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属于低溶解-低渗透性药物,生物利用度低但生物效应高,血清药理学不能评价非血清移行成分的功效关联规律。基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药成分的渗透性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各自的渗透性行为,形成不同的口服吸收处方。因此中药成分的渗透性尤其是多组分共存条件下的中药渗透性规律研究是解决中药功效物质基础问题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首先概述了中药肠渗透与跨生物屏障渗透性评价的体内外实验模型及其各自的应用价值;然后探讨了常见中药活性成分的结构与渗透动力学的关系,特别是中药渗透性研究的定量构动关系研究;最后基于渗透性实验模型与构动关系研究,评述近年来关于中药多组分渗透动力学规律及其渗透机制研究进展,发现中药化学成分之间可以通过促进药物转运或者形成离子配伍而影响成分间的渗透吸收,以期为寻找和预测复杂化学成分的中药渗透性规律研究及成分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由金属离子中心与有机配体连接而成的杂化多孔晶体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活性位点丰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优点,被广泛用于气体储存、吸附、提取、催化及药物递送等领域。近年来,MOFs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缓控释放、靶向递送、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增加药物的稳定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此外,MOFs在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检测方面也有诸多应用。综述近年来MOFs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MOFs在中药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为中药成分的新型递药系统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如莪术、姜黄和延胡索等通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恶性肿瘤的内环境,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尤其在抗肿瘤转移方面具有优势,但其有效成分(挥发油等)多存在稳定性差、吸收困难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该类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已使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拓展了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临床使用.本文针对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以及对常用的莪术、姜黄、虎杖等3种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制剂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抗肿瘤中药新剂型的研发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原位凝胶是一类以溶液状态给药后,能在用药部位立即发生相转变,由液态转化形成非化学交联半固体凝胶的制剂。其具有溶液和凝胶的双重优势,已成为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阴道给药剂型存在滞留时间短、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近年来已有较多研究将新型原位凝胶应用于阴道给药,通过延长阴道内滞留时间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中药原位凝胶有利于其药效的提升,通过参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从阴道用中药原位凝胶剂的特点、分类、制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阴道用中药原位凝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向燕  杨启悦  龙宇  张羽璐  万金艳  刘松雨  李楠 《中草药》2020,51(18):4771-4779
纳米制剂虽可改善药物理化性质,但其易被单核吞噬细胞识别和清除,不仅会降低药物体内半衰期,也易引起免疫原反应,影响药物安全有效使用。而将细胞膜与新型纳米技术结合后,在增加细胞相容性的同时,又可保留纳米制剂的优点,进一步增强靶器官或组织的靶向性,提高疗效。目前,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所有大分子物质和98%小分子药物进入脑部,成为脑病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巨噬细胞是常见的免疫细胞,在脑部疾病的发展与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将巨噬细胞膜与纳米制剂结合,使其成为免疫系统自身物质后避免被识别和清除,增加药物体内循环量;再利用巨噬细胞的血脑屏障透过性,增加药物脑部含量,提高药物临床疗效。中药成分复杂,疗效显著,但大部分存在溶解性差、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给药后体内生物利用度低,影响应用。基于国内外文献,整合巨噬细胞膜仿生纳米制剂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及其对中药活性成分成药性的作用,以期促进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