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靓  李进 《解剖科学进展》1995,1(2):162-167
单核/巨噬细胞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全过程,因此,近年来再一次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单核细胞的转变与泡沫细胞的形成、单核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及单核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增生性病变等问题及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ho/Rho激酶途径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20~25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组和法舒地尔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行假球囊损伤手术给予正常饮食,余两组每只大鼠给予30万U/kg维生素D3右下肢肌肉注射后用球囊行动脉拉伤,在基础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0.5%胆酸钠、0.2%丙基硫氧嘧啶、维生素D3粉剂(1.25×10^6U/kg饲料)、3%猪油等饲养。法舒地尔组同时给予法舒地尔5mg/kg体质量,每日2次腹腔注射。喂养9周后空腹24h抽血并处死,检测血脂水平,自主动脉弓下约1cm处留取动脉组织1cm用4%甲醛溶液固定,行HE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斑块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动脉硬化组均形成了典型的粥样斑块;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表明:动脉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和法舒地尔组比较,AT1R和MCP-1蛋白均明显升高(P〈0.001),法舒地尔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T1R和MCP-1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升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Rho/Rho激酶途径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参与了重要的作用,该途径的激活与RAS系统的激活有密切关系,Rho激酶抑制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了MCP-1的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5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并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一般生化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酶免疫法(EIA)测定患者血浆中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及表型,并与正常组55例体检者进行对照。采用ELISA法分析免疫复合物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后TNF-α和IL-6分泌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TNF-α和IL-6对人脑血管内皮细胞AT-Ⅲ表达的影响。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5),且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005);同时,患者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伴随免疫复合物含量增多(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患者外周血CD14+CD16+和CD14+CD32+单核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CD14+CD64+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经免疫复合物刺激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和IL-6分泌明显升高(P<001),而TNF-α或IL-6与人脑血管内皮细胞共孵育后,均可下调其AT-Ⅲ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AT-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明显降低,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其可能的机制是免疫复合物通过CD14+CD64+单核细胞介导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升高AT-Ⅲ活性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文娜  李曦明 《免疫学杂志》2004,20(Z1):109-111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中,有大量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参与并形成了一系列免疫反应机制,主要包括:免疫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它们在各种免疫分子的协调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能趋化单核细胞在内皮下间隙聚集,这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的病变之一,近年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能表达MCP-1。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的内皮细胞和内皮下巨噬细胞是MCP-1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T淋巴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化的T淋巴细胞通过干扰素 γ、肿瘤坏死因子 β ,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介素 2 ,白介素 4和白介素 6等细胞因子影响其周围细胞的功能活动 ;并通过激活CD15 4 CD4 0信号途径 ,导致趋化因子及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核因子κB(NF-κB)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S模型组,缬沙坦治疗组。喂养12周,进行血脂测定、主动脉内膜/中膜比值测定、主动脉NF-κB和MCP-1的表达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AS模型组NF-κB和MCP-1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缬沙坦治疗组显著减少(P<0.05),且NF-κB活化和MCP-1表达之间成正相关(r=0.728,P<0.01);缬沙坦治疗组及AS模型组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无差别(P均>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AS模型组比较,缬沙坦治疗组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明显减少(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干预AS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下调MC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单核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并迁移、分化、摄脂、转化为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关键事件,而整联蛋白αL亚基在单核细胞的以上生命过程中起重要的黏附作用。本实验对20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收集不同时期模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整联蛋白αL亚基mRNA表达水平,并结合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细胞术对其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整联蛋白αL从第4周到第12周平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7313,1.53450,1.93936,同时蛋白表达量也随之升高。结果表明随病理时期的延续,整联蛋白αL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增加,提示整联蛋白αL亚基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程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IL)1,6,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主要产生于单核/巨噬细胞的参与机体免疫的细胞因子。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并以特定的方式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成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凋亡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晚期动脉粥样硬化中,内质网应激与巨噬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目前已知的巨噬细胞凋亡途径包括外源性的死亡受体途径、内源性的线粒体途径及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其中内质网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hoA/ROK信号通路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IL-8等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Percoll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核细胞,并用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活化;Pull down方法检测用RhoA活性,ROK活性用其底物MBS的磷酸化来表示,总RhoA、ROK及磷酸化MBS蛋白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LPS可诱导单核细胞RhoA快速活化,并呈时间依赖性,Pho特异性抑制剂C3转化酶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IL-8等细胞因子;LPS亦可诱导单核细胞ROK活化,ROR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可显著降低LPS刺激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IL-8等细胞因子。结论 LPS可活化人外周单核细胞RhoA/ROK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RhoA和ROK活化能抑制单核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提示RhoA/ROK信号通路可能在调控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单核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及血栓形成关系密切。在生理性止血以及损伤性刺激引起的血栓形成中 ,组织因子 (TF)均是凝血的启动因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所含的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以及外周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对急性冠脉事件起重要作用。本文从单核细胞的基础表达 ,诱导表达 ,单核细胞与其它细胞的交互作用以及TF表达的抑制几个方面介绍单核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及其调控。  相似文献   

15.
基因治疗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是心血管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针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分子机制 ,血管内膜损伤修复、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阻滞、细胞周期的调控及细胞外基质的抑制等几个方面的治疗策略起重要作用。基因治疗抑制效应与增强效应并存 ,其不良影响还难以估计 ,联合治疗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天然低密度脂蛋白(nLDL) 为对照组, 探讨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s) 和人前单核白血病细胞株THP 1 粘附和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oxLDL可上调单核细胞粘附分子CD11b 表达, 促进其与内皮的粘附, 并进一步诱导TNF α、IL 8 的分泌; 而nLDL无此作用。说明oxLDL是单核细胞粘附和激活的诱导剂, 经oxLDL诱导的THP 1 表现出与成熟单核 巨噬细胞相似的特征, 可作为体外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分化激活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7.
IL—10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和PTCA再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 1 0 (IL 1 0 )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多功能细胞因子 ,能抑制T细胞、巨噬细胞激活 ,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的合成 ,并促进其他抗炎因子的分泌 ,是一种理想的抗炎物质。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性疾病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PTCA术后 3~ 6个月内有 3 0 %~ 50 %的病人发生再狭窄。研究表明AS及再狭窄的发生与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IL 1 0可能在AS和再狭窄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免疫机制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采用细胞ELISA法,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结果表明HCMV感染后1d,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增高(P<0.01),以后逐渐降低,d5降至对照水平;IFNγ(500U/ml).TNF(250U/ml)、IL-6(500/ml)、IL-1(500/ml)均能不同程度地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HCMV感染后,细胞因子刺激HLA-DR表达的水平在感染后d5,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IL-1+IFN-γ及TNF+IFN-γ在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时有协同作用;HCMV感染后,IFN-γ+IL-1及TNF+IFN协同刺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在HCM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过程中,其引起单核细胞HLA-DR表达降低是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