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发展饱受争议和挫折,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是大势所趋、历史所向。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果卓著,俨然成为中国特色,也是中西医结合成为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有利论证。中西医结合前提是界限分明,中医要在结合中坚定自信,保持鲜明特色,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与西医相互依存,需通过优势互补完成中西医的结合,实现理想的"1+1=11"的巨大效应,最终推广贡献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目前在中国通过各级医疗单位逐步推广,现已成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临床及科研等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何清湖教授以多年医疗经验为出发点,分享对于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现状的看法,对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前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是老一辈革命家根据我国既有传统医药学,又有现代医药学的现实国情提出来的,是“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医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005年温家宝总理题词“实行中西医结合,发展传统医药学“。但毕竟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年轻的事业,还需要不断地建设发展成长壮大。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建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首先,健康中国计划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发展新平台;其次,《中医药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再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技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当为中医药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根本遵循。基于中医药的本质特征,论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是中国贡献给全世界的伟大医疗体系,几千年来的实践证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在国家政策引导及医学各界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郝希山院士表示,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应现代疾病复杂多样、难以治愈的背景潮流而生,是大势所趋。但是,中西医结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6.
贾英杰教授认为,在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必须坚守中医思维,要从病证结合的角度来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目前,虽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现存的问题,贾英杰教授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中医的历史积淀奠定了中医肿瘤学科的根基、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现...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顺应时势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振兴发展时机,中医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尊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实现传承与创新并重,准确研判中医药发展新形势,理解把握新理念,聚焦时代新需求,深刻领会新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9.
10.
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并行的时代,中医终于找到了科学化、现代化的方法与实践,即中西医结合。本文从科学人文主义的角度,论证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指出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刘昌孝院士认为中药研究不仅带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更使得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生机盎然.但在中药发展中也存在质量标准亟待确立、资源匮乏、人才紧缺、需建立有效平台等诸多问题.刘院士认为,可以药为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努力解决上述问题,提出质量标志物的新概念,规范中药质量和发展,推动中医走向世界,进而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符合实践需要,得益于其良好的临床疗效、独特的理念以及国家的重视,中西医结合事业始终在稳步前进,并得到了大众认可。其中中药复方与单味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应用逐步发展完善。但是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仍存在着学科概念不清、定位不明确、与现代科技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由此引发了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只有加强理论和方法创新,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才能使中医焕发新的活力。坚持守正创新,中西医并重发展、优势互补,使中西医结合学科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1 "打草惊蛇"--佳话一段引出来 我在<中西医结合学报>发表了<从"中医"名称的英语翻译谈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后[1],引起了一些故旧的关注.老友焦村先生寄来书信一封,戏称此文"打草惊蛇",把他这个蛰伏了多年的"老蛇"引出了洞.  相似文献   

14.
一部好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的制定,应由多学科专家,包括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中医临床专家、西医临床专家、不同层次医疗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有关临床科研人员、基础医学研究者、统计学家、临床流行病学家、临床经济学家和医学决策与管理专家共同参与;遵循以下程序:中西医结合学会和(或)各专科分会确定指南题目,组成专题指南制定小组(或以研究项目的形式确定),系统文献评价,草拟初稿,同行咨询及评议,向学术界公开内容,收集反馈意见与建议并进行分析,对指南进行修改,发表与发行,各地应用,反馈审计与评价.再修订完善;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强调科学证据与证据更新,不断补充和完善原定的指南版本;坚持病证结合,以病统证,规范证型标准,合理设置证型数量,在典型证型基础上,设置加减治疗的标准与方法;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强调指南只能作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参考,实际应用应灵活处理,不能机械照搬;注重指南的实用性,使使用者看后很容易使用与操作,同时指南制定组织有义务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推进临床指南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制定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与适用性,达到制定指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概况,指出了《中图法》第5版中关于中医类、西医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类文献归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文献的分类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生物系统的组学方法。它是英国Nicholson教授及其同事于1999年正式提出的。代谢组指的是“一个细胞、组织或器官中,所有代谢组分的集合,尤其指小分子物质”,而代谢组学则是一门“在新陈代谢的动态过程中,系统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汁淤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内胆汁淤积是肝细胞内胆汁分泌器结构与功能严重障碍的结果,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西药治疗主要包括保肝利胆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及对症治疗等,但缺乏满意的疗效.中医认为,肝内胆汁淤积属于"黄疸"的范畴,湿、热、瘀、毒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疏肝健脾为主.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药物合理使用,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中西医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传统医药学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基于科学体系自身的发展规律还是医疗领域寻求最优效益的需求,都决定了在我国实行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加强国际合作研究,重视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助现代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提倡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以及鼓励西医工作者学习中医等都是发展中西医结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抓住机遇,谋求发展,使中西医结合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医学。在完成中国工程院两个咨询项目过程中,课题组对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院士进行了访谈。访谈中汤院士不仅谈及了自己对中西医结合的感悟,还论述了新时代下中医药面临的巨大需求和发展机遇。汤院士指出: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匮乏、中医发展滞后及民众相关医学科普教育缺位等是限制中西医结合发展的瓶颈。汤院士还指出,应积极推进和实施“西学中”,创“符合国情、中国思维”的中西医结合新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