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国英  夏学红 《重庆医学》2013,42(9):1061-1062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确保标本送检质量的提高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该院门诊送检的痰液、中段尿、咽拭子、粪便、血液、分泌物、脓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4 605例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不合格标本数为232例(5.03%),其中,粪便标本的不合格率最高,占10.59%,其次是痰液标本,占7.45%。主要原因为标本采集不符合规范,占59.05%,运送不及时占17.24%,未使用无菌容器占3.45%。结论应加强医护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规范的培训,以提高标本的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生物送检标本常见不合理原因及其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进行微生物检查的2000份粪便、血液、分泌物、中段尿、痰液等资料,分析送检标准中不合格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2000例送检标本中226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1.3%。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最高为25.9%,其次为其他标本为18%,第三为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2.6%;226例不合格标本中其原因相对较多,排在前三位原因分别为:标本采集不规范,占32.7%;非标准痰占25.2%;分泌物采集污染,占11.9%。结论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相对较多,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室的沟通,加强检验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送检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3.
魏丹  郭晓艳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89-189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并给予相关解决对策。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送检的粪便、血液、分泌物、中段尿、痰液、脓液等微生物标本2000例,回顾性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224份,不合格率为8.29%。其中不合格率最高的标本为粪便,占12%,第二为痰液,占11.7%。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由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8.03%),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66.96%),未使用无菌容器(2.67%)。结论有效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的沟通和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要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培训和总结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以此来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116例检验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基于此对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制定。结果微生物标本包括无菌液体、血液、痰液、粪便、尿液、分泌物,不合格例数及不合格率分别为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4例,占比3.45%,血液标本不合格17例,占比14.66%,痰液标本不合格49例,占比42.24%,粪便标本不合格7例,占比6.03%,尿液标本不合格26例,占比22.41%,分泌物标本不合格13例,占比11.21%。由此得出,不合格率最高的标本为痰液标本。造成标本检验过程中出现不合格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未及时送检、采集时间错误、标本污染。结论为了对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提供保证,有必要增强各个科室的沟通,对检验各操作步骤进行规范,进而使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布特点以及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象山县中医医院微生物室2011-2013年不合格标本的分布、原因及不合格率.结果 2011-2013年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总数分别为63份、74份和97份,不合率分别为3.03%、2.85%、3.43%.其中主要类型是痰标本,占总不合格标本的61.54%,其中咳出痰液占不合格痰标本的91.67%.其次为尿液,占21.79%,中段尿标本又占不合格尿液标本的64.70%.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不规范、送检不及时、未使用无菌容器、条形码错误、空容器及重复送检等.结论 应重视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清丰县第二人民医院128例检验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微生物标本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以及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42.97%、21.09%、14.84%、10.94%、6.25%以及3.91%,其中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最高。导致标本检验出现不合格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以及送检不及时。结论不断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规范检验操作步骤,以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和住院患者送检的血、痰、尿、胸腔积液、腹水、粪便、各种分泌物等3 896份临床微生物标本,对其中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等进行统计,分析产生原因。结果:总计3 896份微生物标本,11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03%。内科系统送检例数最多,发生错误例次最多;标本采集不当、污染是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必须重视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注重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加强对检验、医护及运送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检验的1879份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79份送检标本中,痰液54例不合格(7.37%),尿液22例不合格(6.38%),血液12例不合格(5.56%),粪便5例不合格(9.26%),胸腹腔积液3例不合格(4.29%),分泌物7例不合格(1.62%),穿刺液1例不合格(3.33%)。共计104例标本不合格(5.53%)。在104例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采集不规范61例(58.65%),容器不合格4例(3.85%),标本运送超时18例(17.31%),采集时机错误11例(10.58%),条码错误10例(9.62%)。结论通过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归纳并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52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包括痰标本、血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无菌体液标本以及分泌物标本。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针对此结果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 2527份检验对象中,有48份标本检验不合格。检验不合格率为1.90%。其中痰标本20份,占41.67%;血标本11份,占22.92%;尿液标本6份,占12.50%;粪便标本4份,占8.33%;无菌体液标本3份,占6.25%;分泌物标本4份,占8.33%。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样本污染,占79.17%(38/48),送检不及时,占16.67%(8/48),以及检验错误,占4.17%(2/48)。结论在临床检验之中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加强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运输管理,确保标本在送检前的无菌和及时送检,对于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戴凤华 《求医问药》2014,(15):40-40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总结规范的标本采集方法。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临床检验的7621份体液标本的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其中送检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规范的标本采集方法。结果:在这7621份体液标本中,有148份标本送检不合格,占标本总数的1.94%,其不合格的原因包括标本被污染(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30.4%)、送检时间不及时(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27.7%)、标本已发生凝固(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12.8%)、盛放标本的容器错误(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10.8%)、其他药物影响了检验的结果(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7.4%)、标本中体液的量少(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10.9%)。结论:认真核对送检的标本对于提高标本的质量,进而提高临床检验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医院要加大对检验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上诊断及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标本不合格原因和正确的采集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2008年1~7月所收到我院住院病人的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标本39657份,不合格标本496份,占1.25%;尿液标本3570份,不合格标本36份,占1.00%;粪便标本357份,不合格标本11份,占3.08%;胸腹水、脑脊液标本279份,不合格标本7份,占2.51%,痰标本205份,不合格标本10份,占4.87%。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标本的采集至关重要。标本采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就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保证采集标本的正确,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原因,以及标本在送检过程中提高质量的方式和检验准确结果的方式。方法:将本院于2009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开展的诸多份多种类型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中,出现的400例不合格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00例不合格的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率最高的为大小便标本,其次为痰液标本,而出现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由于采集过程中不符合采集规范,其次下来是由于运输不及时造成标本的不合格,最后则是由于没有使用无菌的容器。结论:需要将医护工作人员在进行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进行规范化培训,除此之外,还需加强送检过程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的出现原因以及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将我院检验科从2016年1月-2017年4月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00例标本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标本不合格的比例,以及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经过检验后,有21例标本不合格,占总标本数的10.5%,不合格标本中痰液标本有13例,尿液标本不合格5例,分泌物标本不合格3例。出现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送检时间、采集的标本受到污染以及采集的时间不正确。结论影响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因素多种多样,检验人员应当对标本的采集时间正确把握,确保标本不被污染以免影响标本的正常使用,标本采集之后应当及时送检,保证标本的可用性。总之,检验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静 《当代医学》2016,(30):62-63
目的:探讨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原因分布特点,并且总结相应的改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检验科收集的50例不合格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且分析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布情况。结果本次选取的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中,最多的是痰标本20例(40%),其次是尿标本12例(24%)、血标本8例(16%)、分泌物5例(10%)、粪便3例(6%)、无菌体液2例(4%)。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以及标本污染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不合格标本原因。结论检验科应该加强和临床科室的交流、沟通,加强标本采集以及送检过程的规范性,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及作用,尽可能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微生物室与临床的沟通中从规范送检开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6152例住院患者的送检微生物培养标本,对于送检不合格标本的数量以及不合格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规范送检在微生物室与医院临床沟通的价值。结果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临床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数量达到677例,所占比率为11.00%,送检不合格微生物培养标本主要以尿液、粪便、痰液等为主,导致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送检申请信息不全或者是出现错误、标本容器使用错误等。结论规范送检标本不仅有利于避免临床标本留取不合格情况的发生,同时有利于提升临床医护人员对于送检标本合格性重要程度的认识,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相关原因进行分析,提高检验质量。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1186份尿液标本与876份粪便标本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尿液标本96份,占8.09%;不合格粪便标本92份,占10.5%;不合格原因分别标本量少128份,占68.09%,污染34份,占18.09%;容器错误12,占6.38%;标识错误8份,占4.26%;超时送检6份,占3.19%。结论标本采集前护理人员应进行指导,并严格查对,以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标本不合格原因和正确采集方法,对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方法:对2010年7~11月所收到我院住院病人的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标本31557份,不合格标本886份,占2.81%;尿液标本770份,不合格标本36份,占4.68%;粪便标本755份,不合格标本41份,占5.43%;胸腹水、脑脊液标本279份,不合格标本7份,占2.51%。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标本的采集至关重要。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就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将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临床检验的2600例体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标本中送检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在2600例标本中存在135例送检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为5.19%,其中存在采集量不合格、容器不合格、标本被污染、标本凝固、受药物影响和送检不及时等原因。结论针对临床检验体液标本应在规范的采集方式下按时、按量的采取,专业性保存并及时送检才能保障检验结果的合格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90例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不合格标本的构成及不合格原因。结果:在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90例不合格标本中,不合格的痰液标本有38例,占标本总数的42.22%,明显高于其他微生物标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及送检不及时。结论:了解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可有效地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验收确定为不合格的444例临床血液标本的信息,对其分类记录整理,分析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收集的444例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中,不合格主要原因有血凝、标本量少、标本容器选择错误,分别占不合格标本数的41.22%、30.86%、19.14%,其次为病人信息不符、超过规定时间送检、溶血、标本采集不规范、疑似标本污染、脂血等共占8.78%。结论医务人员在血液标本采集、送检工作中的操作规范性还需增强,以保证标本合格性,使检验结果能更好的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