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江苏电机工程》2010,(2):63-63
目前我国已形成华中-华北-东北、西北、南方等4个跨省同步电网。其中,华中-华北-东北同步电网南到四川的二滩电站,北到内蒙古的伊敏电厂,为长达4 600 km的"长链式"结构,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电网是伴随着电力工业的赶展而不断扩展的。截至2002年底,全国装机总容量556亿kW年发电量1.65万亿kwh,,全国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188万km,变电容量5.2亿kVA。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及南方电网均已形成500kV(330kV)主干网架,最小的电网装机容量超过2700万kW,华东电网的装机容量达到7600万kw。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网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全国互联。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决定了未来中国的电网将在现有同步电网格局的基础上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同步电网。特高压同步电网为实现长距离、大容量输电, 促进跨大区、跨流域水火互济和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网架支持。特高压输电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采取综合应对措施, 可以提高特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西北电力技术》2011,(3):68-68
国家电网发展策划部及国网能源研究院有关专家近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成"三华"(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和南方四大区域电网;在四大区域电网之间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而在"三华"区域电网内部建设"三纵三横"的特高压交流网架。  相似文献   

5.
《华中电力》2005,18(1):45-45
我国目前已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共六个跨省区电网以及海南、新疆、西藏三个独立省网、500千伏线路已成为各大电力系统的骨架和跨省、跨地区的联络线,电网发展滞后的矛盾基本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6.
我国未来同步电网构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6  
郭强  张运洲  吕健 《电网技术》2005,29(22):14-18
在对我国同步电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特高压电网发展规划情况,提出了“十二五”初期和2020年前后我国同步电网构建方案。对华北一华中一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的合理性、技术可行性以及电网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构建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总结了国内外电网的发展趋势和经验。结合中国电源和负荷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中国同步电网受端规模、电压等级、输电方式和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同步电网的安全构建原则。分析了大规模同步电网的安全稳定特性和大电网停电机制,论证了规划中的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来同步电网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网作为电力市场的载体和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承担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方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分析我国同步电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未来电网发展趋势,提出以特高压交流联接形成华北-华中-华东同步电网的战略构想,对其科学合理性及技术可行性进行论述,并指出,抓紧实施试验示范工程是验证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电器工业》2001,(2):45-45
中国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高严近日表示,国家电力公司今后一个时期将通过加强电网建设,在未来五年形成大区电网互联基本格局,并在这个基础上到2015年左右建成全国统一的联合电网。 据《经济日报》今天报道,经过五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已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南方四省、川渝七个跨省电网和山东、福建、海南、新疆和西藏五个独立的省(自治区)电网。  相似文献   

10.
2001年5月13日,华北电网、东北电网联网启动调试工作顺利完成。这是我国首次以交流方式实现跨大区电网互联,也是我国迄今为止难度最大的一项跨大区电网互联工程,采用了TBC联络线控制方式和机组快速解列装置,首次同时配置了30多套安全控制装置。华北、东北电网通过500 kV姜绥线联网运行,姜绥线自河北唐山姜家营至辽宁绥中,全长167 km。作为我国第1条跨大区电网交流联络线,姜绥线的启动调试成功将有力地推进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和电力南北互供。华东电网、华中电网已于1989年通过直流联络线实现互联。此次华北电网、东北电网以交流方式联网成功,充分表明我国已能够运用交流、直流2种方式实现跨大区电网互联。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特高压交直流工程跃进式发展、东中部地区仍是电力负荷中心、大型能源基地进一步西移和北移,这些典型特征使得电网构建过程中的系统安全稳定问题面临新的挑战。针对中国现状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吸取现状电网安全稳定经验教训,剖析电网发展可能带来的安全稳定问题,统筹考虑送端电源基地与受端负荷中心、特高压与500 kV、交流与直流的协调关系,兼顾过渡期,提出电网构建应对策略,保障系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的无功功率调节能力,国网公司近年来在送、受端加装了很多了大型调相机。目前,大型调相机的暂态及动态特性复杂,主要受电机本体及励磁系统的影响,也与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结构及故障等因素有关。为充分发挥和提升大型调相机对特高压电网电压的支撑作用,满足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对大型调相机无功快速出力的需求,根据特高压直流的云-广±800kV电网结构搭建PSCAD/EMTDC仿真模型。结合目前实际的湖北电网运行特点,研究大型调相机对受端电网交、直流侧电网电压的影响。分析大型调相机对系统电压的无功支撑作用以及快速响应机制,为今后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直流电网中安装大容量的调相机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广东负荷水平增长和西南水电的进一步开发,远景广东电网将面临珠江三角洲地区负荷密度增大,输变电规模进一步扩大,输电走廊资源紧张,粤东、粤西两翼大规模电源送出等问题,根据远景广东电网的发展,对广东电网采用l000kV特高压交流送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远景广东特高压交流电网提出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14.
大型受端电网动态无功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电网的建设,对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固定式补偿设备逐步难以适应电网发展.为此,以河南实际电网为例,重点针对交流特高压及其近区500 kV电网,将时域仿真法、V-Q曲线法及灵敏度分析法相结合,综合分析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型受端电网的动态无功配置方案,为大型受端电网动态无功配置研究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广东负荷水平增长和西南水电的进一步开发,远景广东电网将面临珠江三角洲地区负荷密度增大,输变电规模进一步扩大,输电走廊资源紧张,粤东、粤西两翼大规模电源送出等问题,根据远景广东电网的发展,对广东电网采用1000kV特高压交流送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远景广东特高压交流电网提出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智能输电系统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英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智能电网高度兼容的电力接入能力、安全可靠性、灵活可控性将极大提高我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根据我国未来形成的"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大型互联电力系统发展智能电网的必要性,对我国输电系统智能电网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我国输电系统智能电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网“十三五”规划电网面临的安全稳定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逆向分布,能源基地距离负荷中心1 000~4 000 km,必须实施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才能保障能源供应。“十三五”期间,特高压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国家电网(不含南网)将形成“三送端(西北、东北、西南)、一受端(华北—华中—华东)”的规划电网格局,将出现交直流并列运行、多直流集中馈入受端等特征。直流输送容量的提升和大容量特高压变压器的应用使电网安全稳定性面临新的挑战,多回直流集中送电“三华”负荷中心也对送端电网的频率稳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托国家电网仿真中心,从短路电流、静态安全性、暂态稳定性、动态稳定性、电压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安全校核,结果表明,通过构建“强交强直”电网格局、采用交直流协调控制策略、适时解开1 000/500 kV电磁环网等对策,可有效解决国网“十三五”规划电网面临的主要安全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贵州500kV电网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扩展,以黔中、黔北、黔东、黔西四个功能特征各异的区域电网形成“三横两中心”的网格型电网。对贵州电网的特点、“十二五”电网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贵州电网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特高压对提高华东电网输送能力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虞瑄  周晓  郑建华 《华东电力》2006,34(8):22-26
随着华东电网负荷水平、装机容量和输变电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电源送出和500kV电网短路电流控制成为电网规划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根据华东电网发展规划,在国家电网公司总体规划指导下,"十一五"期间将开始建设特高压电网.结合华东电网皖电东送淮南-上海输变电工程,通过对不同方案比较计算,就特高压全压、降压和500kV方案的输电能力进行了分析,就特高压线路对华东电网提高输送能力的作用提出了建议,对特高压线路导线截面选择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