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六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六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集茵法、离心集茵培养基稀释法对六种中药进行方法验证。结果:复方川见精片用常规法,复方丹参片用培养基稀释法,复方黄连素片和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用离心集茵法,复方鱼腥草片和维C银翘片用离心集菌加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的细菌检查。结论:确立了六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王建东  柴军 《中国药师》2011,14(8):1229-1231
目的:建立活血膏(渗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通过验证确认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细菌计数采用高稀释级的常规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控制菌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阳性对照菌检出,阴性对照菌未检出。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活血膏(渗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3.
孟庆龙  ;潘景芝 《中国药房》2014,(35):3330-3332
目的建立清热泻火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分别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对清热泻火胶囊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并根据对5种供试菌株的回收率结果进行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常规法试验对大肠埃希菌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高于70%,白色念珠菌需通过培养基稀释法去除抑菌作用,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则需通过薄膜过滤法试验进一步去除抑菌作用,从而使其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控制菌可按常规法进行检查。结论:清热泻火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时采用常规法进行霉菌和控制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酵母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计数,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十九味赤芍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广求 《医药导报》2009,28(8):1075-1076
目的 建立十九味赤芍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5种阳性对照菌进行回收率实验和验证。结果 十九味赤芍胶囊有一定抑菌作用,细菌计数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真菌及酵母菌计数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大肠埃希菌检查采用常规法。结论 经方法学验证实验得出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六味地黄胶囊与杞菊地黄胶囊微生物限度与控制菌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与培养基稀释法对2种中药制剂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控制菌方法验证。结果建立了2种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与控制菌检查方法。结论六味地黄胶囊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5mL/皿)测定细菌数,常规法测定霉菌及酵母菌数;杞菊地黄胶囊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2mL/皿)测定细菌数,培养基稀释法(0.5mL/皿)测定霉菌及酵母菌数。采用直接接种法对2种中药制剂进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与大肠菌群)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骨友灵巴布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平皿法,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与培养基稀释法。结果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中,各阳性试验菌均检出,阴性对照无菌生长。结论本法可消除骨友灵巴布膏的抑菌作用,适用于该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止痒灵洗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采用平皿法及培养基稀释法进行验证。结果该制剂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常规法回收率<70%,培养基稀释法回收率>80%,控制菌采用常规法即可检出。结论该制剂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为培养基稀释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可采用常规法检验。  相似文献   

8.
彭贤东  龙凤  唐志立  刘峥 《中国药业》2012,21(24):54-55
目的建立地米樟酚乳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使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对地米樟酚乳膏进行验证,通过比较回收率来确定适宜的检验方法。结果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2 mL/皿)进行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1 mL/皿)进行霉菌、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进行控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检查。结论所建立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用于地米樟酚乳膏微生物限度检查,可消除本品抑菌活性对试验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合适的夜宁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的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菌回收率比较试验。结果夜宁胶囊在常规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回收率均低于7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回收率均>70%;符合验证要求。结论夜宁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应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测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五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潘强  易大为  孙永超 《中国药事》2008,22(5):424-426
建立五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集菌法、离心集菌培养基稀释法对五种中药进行方法验证.确立了五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表明,羚羊感冒片用常规法,牛黄解毒片用培养基稀释法,三黄片和双黄连片用离心集菌法,银翘解毒片用离心集菌加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的细菌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硝矾洗剂的薄层色谱鉴别(TLC)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大黄、黄柏和冰片3味药材;采用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 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硝矾洗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采用常规法测定霉菌及酵母菌数,用培养基稀释法测定细菌数;采用常规法检查控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硝矾洗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水合氯醛合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分别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水合氯醛合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试验。结果:供试品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人工染菌回收率均高于70%,可用常规法进行细菌计数。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人工染菌回收率高于70%,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均可用培养基稀释法。控制菌采用常规法验证检出阳性菌,阴性菌未检出。结论:本品可采用常规法与培养基稀释法结合进行水合氯醛合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复方白及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进行研究,建立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分别采用培养基倾注法、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采用常规法、薄膜过滤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微生物计数方面,培养基倾注法不能满足要求,采用薄膜过滤法,需...  相似文献   

14.
林小毅 《海峡药学》2012,24(8):76-78
目的建立丹七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方法进行方法验证。结果确认了丹七片的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结论丹七片的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测定;霉菌、酵母菌计数、控制菌检查均采用常规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复方地蒽酚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复方地蒽酚软膏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对本软膏的细菌、霉菌、酵母菌及控制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进行验证,验证试验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验证试验,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结果 平皿菌落计数法(常规法),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培养基稀释法,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达到70%以上。结论细菌数测定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及酵母菌数测定采用常规法;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  相似文献   

16.
卫延明  闵朕  陈子龙  杜思迪  秦亚红 《安徽医药》2018,22(10):1877-1879
目的 建立倍芪腹泻贴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和通则1106﹞的具体规定,采用平皿法、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及方法联用对倍芪腹泻贴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适用性试验。 结果 需氧菌总数、真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中各试验菌回收比值均不小于0.9,控制菌方法适用性试验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结论 该试验方法可用于倍芪腹泻贴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金匮肾气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和试验,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酵母菌计数及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检查采用常规法检查。结果方法学验证中各菌的回收率均〉70%,该方法可行。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试验得出的检查方法可用于金匮肾气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复方羊角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进行试验。结果与结论:复方羊角颗粒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方法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检验,结果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地拉罗司分散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控制菌检查法和通则1107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适用性试验采用常规法筛查了抑菌性,然后利用稀释和中和原理改进供试液的制备,即将中和剂3%聚山梨酯-80、0.3%卵磷脂添加至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为稀释液,需氧菌总数计数(稀释成1:500)及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稀释成1:50)均采用平皿法,控制菌检查法采用培养基稀释法(500 mLTSB)。结果 5种试验菌的回收试验结果均在0.5~2.0之间。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地拉罗司分散片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