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样本进行相关微生物学检验,确定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的病原菌,根据GB 4789对采集的样品病原学分析及鉴定。结果从患者的2份肛拭子中均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该次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菌实验室检测,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对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6份(粪便4份,肛拭子2份),按GB/T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等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就餐者230人,有37人(16.1%)发生急性肠炎。患者有共同用餐史、临床症状相似、抗生素治疗有效、无传染性、未进食者不发病;6份标本中3份细菌分离、生化试验与血清学试验符合肠炎沙门氏菌标准。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结果,证实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南丹县2011年食物中毒致病菌、切断传播途径、制定食物中毒应对措施。方法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结果采样42份,13份检出肠炎沙门氏菌,阳性率为30.95%(13/42)。结论 2011年上报的3起食物中毒均来自同一饭店,致病菌均为肠炎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快速查找食物中毒原因,为食物中毒处理提供依据。方法依照GB4789.4-2010、GBfr4789.6-2008、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分别对14名患者的大便、肛拭,16份剩余食物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从1份食品标本中和2份粪便8份肛拭子中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本次食物中毒为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食物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一起游客食物中毒原因,为预防游客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总结处置经验。方法暴露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就餐地点卫生学调查;采集生物样本、就餐食品进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检验。结果 2份病人大便样本及菜板涂样标本均检出副溶血弧菌。结论经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分析,证实为一起因食用被副溶血弧菌污染鲅鱼所致的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6.
沙门氏菌属是一大群在形态、生化特性与抗原结构上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肠炎沙门氏菌是对人致病的沙门氏菌之一,它由胃肠道感染人体,可导致食物中毒和败血症等。2007年8月某海鲜酒楼发生一起42人食物中毒事件,后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和溯源,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此次事件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来源,确定事件的病原学病因。方法用此次事件的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离鉴定、PCR检测和PFGE同源性分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此次事件的患者、食品和食品厂从业人员均检出沙门菌,并具有同源性,条带图谱类似度为100%。结论分离到的肠炎沙门菌进行PFGE分型结果一致,确认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完整的食物中毒诊断证据链,为食物中毒溯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沙门氏菌所致食物中毒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是常见的。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多见。 2 0 0 1年 1月 14日和 1月 15日 ,我县土林镇两农户分别在自己家中办酒宴发生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结果 ,确认两起食物中毒是由污染肠炎沙门氏菌的同批食物裱花蛋糕所致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2 0 0 1年 1月 14日下午和 1月 15日中午 ,本县士林镇东村村姜××和士林村谢××分别在自己家中办酒宴 ,各有 12人和 14人聚餐。分别于次日上午出现首例病人 ,症状以恶心、呕吐、畏寒、腹泻 (3-10次数不等 )为主 ,共…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方法对某村民举办婚宴后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临床表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发热等)、潜伏期(5~31h)和共同进餐史,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建议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出台农村食品安全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加强农村食物中毒防治知识宣传,以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病原菌检验以确定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共同就餐者216人,发病者26人,发病率为9.96%,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潜伏期、现场卫生状况、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此次食物中毒病原体为沙门氏菌,中毒原因是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结论 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后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教育,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控能力,广泛宣传食物中毒的危害和预防知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分析。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GB4789.4-2010、GB4789.7-2013、GB4789.10-2010的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可疑样品进行目的菌的分离鉴定。依据GB14934-94对采集的餐具进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 2份患者粪便检出猪霍乱沙门氏菌;2份厨师手棉拭子涂抹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水产类食品及患者粪便均未检出副溶血弧菌;9份餐具检出大肠菌群。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证实这是一起由沙门氏菌污染,不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采集的肛拭子标本6份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测。结果在6份标本中确认3份检出肠炎沙门菌。根据病人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本起食物中毒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结论调查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原因时,快速识别事件的发生和标本的早期采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食物中毒暴发的原因,为治疗和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资料分析和实验室检测,对食物中毒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判断.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该次食物中毒与食用糕点制品有关,结合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本次事件是由肠炎沙门菌污染糕点所致.结论 为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需加强食品卫生...  相似文献   

14.
沙门氏菌所致食物中毒,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是常见的。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主。1996年6月6日我市某聋人学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检验结果,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氏菌所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1996年6月5日广州市某聋人学校食堂供应的午餐和晚餐食物为蒸排骨、煎鸡蛋、鸡翼尖、通心莱、生莱、米饭。当天全校388人进餐,189名学生和教职员工发生食物中毒。患病率为48.7%。6月5日未进餐者未发病。中毒原因是厨房卫生情况较差,熟食无冷藏保存,生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发生在自贡市某县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方法按照GB4789.4-2016和WS271-2007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分离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在1份粪便样本,1份患者肛拭子样本和6份食物样本中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到的8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得到同一种带型,图谱相似度为100%。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诊断,确认此次食物中毒由同一克隆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所致,PFGE能够在食物中毒事件的追踪溯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中毒原因、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数据资料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患者肛拭子、剩余食品、原材料等28份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用改良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从可疑食品蛋糕和6个患者中共分离到7株肠炎沙门菌,生物学性状、血清型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 PFGE条带聚类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属同一克隆株。结论 这是一起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网购食品卫生管理,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程文娟  薛琳  周坤  吴景文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1):1379-1380
目的 分析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 结果 本次事件共报告病例596例,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98.32%)、发热(87.75%)、腹痛(74.16%)为主,发病潜伏期中位数为13 h( 1~53 h)。所有病例均表示发病前食用过某食品公司制售的糕点“爆浆松松”和/或“流心泡芙”。43份病例标本及7份剩余食品标本中均检出肠炎沙门氏菌,抽取11株不同来源标本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检测具有完全相同的PFGE图谱。 结论 该起事件是一起因食用被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糕点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8.
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引起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按照GB/T4789-2003,开展实验室细菌分离和病原学鉴定。结果:对10份来源于酒店的样品,17份病人大便,2份呕吐物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与血清学诊断;对24名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肥达氏反应。结果检出21株肠炎沙门菌,双份血清滴度均有4倍以上升高。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致病菌分离结果,证实这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19.
1981年7月20日,我部某团招待所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验,证实为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8年3月29日,赤峰市松山区某村发生1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验,认定是1起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