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赛尼哌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100例,分为赛尼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应用环孢素(CsA)和骁悉(MMF)、强的松(Pret)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赛尼哌组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增加1剂赛尼哌,观察肾移植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6个月内赛尼哌组和对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4例(8%)和10例(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副作用方面赛尼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剂赛尼哌联合应用环孢素、骁悉和强的松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2剂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赛尼哌在预防同种肾异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已随访 1年的 32例应用 2剂赛尼哌患者的临床效果 ,并以同期肾移植 9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赛尼哌组在 3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3.1% )显著低于对照组 (2 3.9% ) (P <0 .0 5 ) ,在感染及副作用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剂赛尼哌加上CsA ,MMP ,Pred联合应用的免疫抑制方案对预防同种尸体肾移植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赛尼哌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100例,分为赛尼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应用环孢素(CsA)和骁悉(MMF)、泼尼松(Pret)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赛尼哌组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增加1剂赛尼哌,观察肾移植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6个月内赛尼哌组和对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4例(8%)和10例(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赛尼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剂赛尼哌联合应用环孢素、骁悉和泼尼松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赛尼哌诱导治疗,预防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已随诊1年的46例应用赛尼哌的肾移植患者(赛尼哌组)临床效果,并以同期肾移植患者未用赛尼哌治疗的6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其它治疗.赛尼哌组(商品名:达利珠单抗;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血管开放前1 h使用,第2剂用法相同,在术后第14天给药.对2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术后感染、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赛尼哌组在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8.6%.显著低于对照组(2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感染及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剂赛尼哌加上CsA、Pred,联合应用的急性抑制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同种尸体肾移植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能明显降低而不增加肾移植术后急性感染、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单剂量赛尼哌联合环孢素(新赛斯平胶囊)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同期行肾移植的8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除了治疗组术前使用赛尼哌外,两组病人术后治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在感染及毒副作用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肾移植术前应用单剂量赛尼哌联合新赛斯平胶囊,能有效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且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联合使用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对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AR)发生率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2002年9月~2006年11月11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分为甲基强的松龙(MP)组(n=29)、MP+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LG)组(n=17)、MP+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n=8)、MP+赛尼哌组(n=12)、MP+ATG+赛尼哌组(n=30)、MP+ALG+赛尼哌组(n=17),各组免疫抑制诱导治疗后均联合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胶囊(MMF)+泼尼松(Pred)3联维持免疫抑制治疗.进行同期队列对照,只定期随访,观察各组急性排斥发生率.结果 各组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MP组34.5%、MP+ALG组17.6%(RR=2.456,P>0.05)、MP+ATG组2.5%( RR=3.684,P>0.05)、MP+赛尼哌组25.0%( RR=1.579,P >0.05)、MP+ATG+赛尼哌组3.3%(RR=10.526,P <0.05)、MP+ALG+赛尼哌组5.9%(RR=8.421,P <0.05).结论 联合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与单用MP组或单独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治疗组比较,肾移植术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较低.单独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治疗方案可减低急性排斥发生率,但与单用M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赛尼哌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同期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20例肾移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术前联合应用1剂赛尼哌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急性排斥反应、药物副作用及术后感染等发生情况,时间为6个月。结果:赛尼哌治疗组6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5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药物副作用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联合应用赛尼哌治疗的免疫抑制方案可以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改善移植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赛尼哌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应用赛尼哌(zenapax)作免疫抑制诱导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3月至2002年11月200例肾移植病人分为zenapax组(n=150)和对照组(n=50),前者采用zenapax作免疫抑制诱导治疗联合CsA/FK506 MMF Pred三联维持治疗,后者除不用zenapax外,余同前。观察两组术后过敏反应、急性排斥、感染及白细胞减低等并发症。【结果】Zenapax组和对照组均无过敏反应发生,各有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和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7%和10%(P>0.05);两组分别有7例和4例术后白细胞减低。【结论】Zenapax可明显降低肾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而不增加感染、白细胞减低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诱导药物;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单剂半量赛尼哌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剂半量赛尼哌对肾移植急性排斥(AR)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选择同期肾移植病人187例,根据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是否使用赛尼哌分为A/90例、B/73例、C/11例、D/13例4组,其中A、B组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即术后1周血肌酐<176.6μmol/L,C、D组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术后1周血血肌酐>353μmol/L。A、C两组术前2h静滴赛尼哌25mg(0.5mg/kg)和口服霉酚酸酯0.75g,B、D组仅口服霉酚酸酯0.75g;术后四组病人均予甲基强的松龙500mg×3d冲击,常规强的松、环孢霉素A和霉酚酸酯三联抗排斥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内AR发生率、发生时间、强度及排斥逆转率,同时观察胃肠道反应、感染及血液系统损害等副作用。结果A组13例(14.4%)发生AR,B组18例(24.6%),C组6例(54.5%),D组7例(53.8%),A组AR发生率明显低于B、C、D三组(P均<0.01);B组AR发生率显著低于C、D组(P<0.01),C、D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排斥开始时间3-9d(6.2±3.2d)较B组2-8d(4.5±3.1d)、C组2-7d(4.3±4.2d)、D组2-9d(3.9±3.5d)明显延迟(P均<0.05)。但B、C、D三组排斥开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AR经强化治疗均逆转,B组16例逆转,另2例失败,C组5例逆转,1例因移植肾排斥破裂出血切除,D组5例逆转,2例失败;C、D组各2例于术后13-32d再次排斥,经甲基强的松龙强化治疗逆转。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血液系统损害四组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病人,术前25mg赛尼哌可显著降低AR发生率,且安全性好。但对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病人,术前25mg赛尼哌并不能有效预防排斥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率、原因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182例肾移植受者及其供者术前血清抗CMV抗体,受者术后定期PCR法检测体内CMV DNA,对CMV DNA阳性的部分患者给予抗CMV治疗,并比较各组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无论是供者还是受者,术前如血清抗CMV抗体阳性,受者术后发生活动CMV感染者明显增多,且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接受抗病毒治疗急性排斥反应明显减少。结论:CMV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原因之一,预防和治疗CM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2剂Simulect和5剂Zenapax在肾移植中诱导治疗预防急性排斥反应(AR)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近、远期人/肾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4月~2001年4月首次肾移植患者102例,分成Simulect组(54例)和Zenapax组(48例),在三联免疫抑制剂基础上(环孢素A/FK506、骁悉、皮质激素)加用Simulect(术前2h和术后第4天分别予20mg静滴)或Zenapax(1mg.kg-1.d-1,最大剂量100mg,首剂术前2h,此后每2周1剂,共5剂)。观察术后3个月内肾功、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肾小管坏死情况;术后5年内肾功、排斥反应、并发症及人/肾存活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内AR发生率明显降低(Simulect组:14.8%;Zenapax组:14.6%);首次AR发生时间延迟;激素治疗对大部分AR有效;5年内再次排斥反应发生率为9.3%(Simulect组)和6.3%(Zenapax组)。术后肾功能恢复明显加快,早期及远期肾功能良好。未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仅2例DGF。5年内,感染、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等未见增加。5年人/肾存活良好,均达95%以上。结论2剂Simulect和5剂Zenapax预防肾移植术后AR的效果好、安全性高,有利于早期肾功能恢复和远期人/肾存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透型中药外敷与活血化瘀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单纯活血化瘀中药(主要由丹参、莪术、血竭、赤芍、桃仁、虎杖等中药组成)灌肠滗疗,治疗组(63例)采用促透型紫草纱外敷加活血化瘀中药灌肠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30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5%;治疗组痊愈43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8%。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t=3.08,P<0.05)。[结论]促透型中药外敷与活血化瘀中药灌肠在滗疗慢性盆腔炎中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该法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并能坚持治疗,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肝功能患者行肝移植术中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终末期肝病拟行肝移植患者30例,按Child分级分为A、B、C组、每组10例,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25 min,下腔静脉开放后5、30、60 min、手术结束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糖(BG)、血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结果 肝移植术中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变化显著,患者术中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在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随着Child分级增加可见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增高.但只有胰高血糖素变化在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及无肝前期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542 P<0.01;新肝期(新肝5、30、60及术毕)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无相关,r=0.171 P=0.06.结论 肝移植围术期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变化显著,肝功能ChildB级以上患者术前常伴有胰岛素血症及胰高血糖素血症,高胰高血糖素血症在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术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伤科祛瘀片(由桃红四物汤加味而成)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所致肿痛的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属于气滞血瘀型的246例四肢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用本院制剂伤科祛瘀片治疗,对照组用痛血康胶囊治疗,10d为1疗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116例,良30例,可14例,差4例;对照组优44例,良18例,可16例,差4例。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伤科祛瘀片治疗四肢急性软组织损伤所致肿痛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药内外合治法对尖锐湿疣激光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内外合治法对尖锐湿疣激光术后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24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中药内服外洗组(42例)、西药内服外洗组(42例)和西药外洗组(40例)3组,在行CO_2激光手术清除疣体的基础上,中药内服外洗组采用清热除湿、化瘀祛疣中药内服外洗;西药内服外洗组用1g/L高锰酸钾溶液外洗,并口服万乃洛韦;西药外洗组只用1g/L高锰酸钾溶液外洗。疗程均为2周。随访半年,观察各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中药内服外洗组的复发率为14.3%,西药内服外洗组为19.0%,两组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的复发率均比西药外洗组低(P<0.05)。【结论】清热除湿、化瘀祛疣中药内服外洗能有效降低激光术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疗效与西药万乃洛韦内服和高锰酸钾溶液外洗相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针剂香丹注射液对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影响.[方法]将肾移植术后发生ATN的2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均使用环孢素A、泼尼松、霉酚酸酯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和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需要采用护肝、保护胃粘膜及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不加用香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在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后的透析治疗时间、肾功能恢复情况、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RI)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透析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移植肾的血清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血流阻力指数较低(P<0.05).治疗组在3个月内发生2例次急性排斥反应(AR),对照组发生1例次AR,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针剂香丹注射液能促进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使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和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两种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7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A组39例和治疗B组39例,其中A组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方法治疗,B组采用髌腱移植重建方法治疗。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稳定性评分情况,术后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对全部患者随访1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稳定性评分情况均优于手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在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A组未发生并发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选用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与髌腱移植重建方法疗效相当,但前者的术后并发症少,平均手术时间短,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温针疗法与电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肩周炎惠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疗法,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治疗。10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5.2%,优于对照组的42.8%和78.6%(x2=7.0,P<0.01;x2=5.2,P<0.05)。[结论]对于肩周炎患青的治疗,温针疗法的疗效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