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在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4例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皮损和12例正常人皮肤组织Ang-1和Tie-2蛋白的表达.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Ang-1主要表达于银屑病受累皮肤真皮乳头层的基质细胞,Tie-2主要表达于受累皮肤表皮和高度血管化的真皮乳头层的内皮细胞及真皮深层其它区域的内皮细胞;在正常皮肤组织中,Ang-1表达极弱或呈阴性表达,Tie-2仅在真皮深层内皮细胞表达.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皮损处的Ang-1和Tie-2受体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ng-1和Tie-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Ang-1通过作用于Tie-2受体,参与促进银屑病皮损处的血管生成,与银屑病血管新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VEGFmRNA和其蛋白、VEGF受体2(KDR蛋白)、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表达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 ①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的VEGFmRNA及其蛋白、KDR和MVD表达明显强于正常人对照组(P<0.001);皮损处与非皮损组相比,VEGF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DR、MVD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期与静止期比较四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高密度组(MVD≥17.88)与低密度组(MVD<17.88)的VEGFmRNA及其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D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ASI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结论 ①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②MVD值可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检测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在尖锐湿疣(CA)皮损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CA患者的皮损组织及30例正常对照者组织中的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进行检测.与正常组织相比,Ang-1在CA组织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Ang-2和Tie-2在CA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Ang-1和Ang-2呈负相关(P<0.05),Ang-2和Tie-2呈正相关(P<0.05).Ang-2及其受体Tie-2,可能与CA组织中血管的新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Tie-2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及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的Ang-1、Ang-2、Tie-2受体及VEGF进行检测。结果:Ang-2、Tie-2受体及VEGF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3.33%和10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5.00%、40.00%和45.00%(x2值分别为32.14、16.93、18.07,P值均<0.01);Ang-1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3%,与正常组织的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结论: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和VEGF在尖锐湿疣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VEGF受体FLT-1与KDR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37例正常人皮肤组织FLT-1蛋白、KDR蛋白的表达。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的FLT-1蛋白和KDR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01);KDR的表达强度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有显著正相关(r=0.93,P<0.001),且KDR的表达强度高于FLT-1的表达强度(P<0.05)。结论:VEGF的两种受体FLT-1与KDR在银屑病新生血管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KDR起主要作用。通过阻断VEGF受体KDR以抗血管生成,可望为治疗银屑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研究二者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的Ang-2及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中Ang-2及VEGF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的Ang-2和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2值分别为9.64、20.12,P值均<0.01),血清中Ang-2及VEGF水平亦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3.49、4.76,P值均<0.05)。二者血清浓度变化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0.77,P值均<0.01)。结论:Ang-2和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血管形成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二者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发挥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27kip1和ki-67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27kip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慢性斑块状与滴状皮损中p27kip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和0.001),而慢性斑块状与滴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斑块状与滴状皮损中ki-6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均<0.01);慢性斑块状皮损中ki-67表达水平低于滴状(P<0.01)。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p27kip1表达和ki-67表达未发现相关性(r=0.08,P>0.05)。结论银屑病的发生可能与p27kip1下调有关;而ki-67的表达水平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12例非皮损和12例正常人皮肤中VEGF、MMP-2的表达水平与分布特征。结果①VEGF在银屑病皮损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P<0.05)。②MMP-2在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P<0.05)。③VEGF、MMP-2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MMP-2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的血管生成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患者皮损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银屑痛患者皮损、非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VEGF的表达情况;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的表达.结果 ①VEGF主要表达于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乳头血管内皮及真皮上层部分浸润的炎症细胞内.非皮损部位少量表达,而在正常人表皮中几乎不表达;皮损组有20人以上的患者染色级别在++以上,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皮肤,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皮损组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表达比正常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可能与银屑病病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Tie-2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及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的Ang-1、Ang-2、Tie-2受体及VEGF进行检测。结果:Ang-2、Tie-2受体及VEGF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3.33%和10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5.00%、40.00%和45.00%(礸2值分别为32.14、16.93、18.07,P值均<0.01);Ang-1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3%,与正常组织的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礸2=0.06,P>0.05)。结论: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和VEGF在尖锐湿疣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失衡及意义。方法 收集4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同时以PASI评分评价银屑病的严重程度,流式细胞仪检测4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32例正常人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 ELISA方法检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IL-17、IL-10表达水平。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2.70 ± 1.43)%和(90.65 ± 29.61) ng/L,较正常人组(0.86 ± 0.25)%和(48.82 ± 5.49) ng/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Treg细胞比例和血清IL-10水平分别为(3.63 ± 1.14)%和(17.78 ± 4.09) ng/L,较正常人组(7.87 ± 1.26)%和(23.76 ± 3.82) ng/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Th17/Treg和IL-17/IL-10比值分别为0.95 ± 0.76和5.78 ± 3.19,较正常人组(0.12 ± 0.06)和(2.16 ± 0.68)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与Th17细胞比例、血清IL-17水平、Th17/Treg细胞和IL-17/IL-10比值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97、0.93、0.99、0.97,P值均 < 0.01),而与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和血清IL-10水平均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87、-0.90,P值均 < 0.01)。结论Th17/Treg失衡可能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 ,ET)表达与银屑病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 2 8例银屑病患者的血浆ET含量 ,对照组为 15例健康体检者。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及非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寻常性与非寻常性银屑病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经直线相关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浆ET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内皮素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血浆内皮素水平不能作为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疾病活动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简称Treg细胞)与Th17细胞在寻常型银屑病(PV)中的表达。方法:3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FOXP3~+Treg细胞及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PV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和FOXP3~+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3.68±1.22)%和(0.53±0.19)%,低于正常对照组的(6.63±1.00)%和(0.76±0.14)%(P0.05)。Th17细胞比例为(2.20±0.78)%,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65±0.22)%(P0.05)。PV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与FOXP3~+Treg细胞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3,P0.05),而Treg细胞的表达与Th17细胞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2,P0.05);Treg细胞和Th17细胞二者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与病程亦无相关性。结论:Treg细胞表达的减少及Th17细胞应答的增强,可能是导致PV免疫失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7(IL-27)、白介素35(IL-35)及其共同亚基EBI3 mRNA的表达。方法 分别采集寻常性银屑病进展期(22例)、静止期(20例)、消退期(20例)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采用竞争性免疫抑制ELISA法检测血清IL-27、IL-35表达水平,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EBI3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内IL-27和IL-35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进展期、静止期、消退期IL-27(226.72 ± 71.32 ng/L,160.80 ± 20.02 ng/L,181.93 ± 27.36 ng/L)表达与健康对照组(138.66 ± 33.93 n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1,< 0.05,< 0.01);进展期、消退期血清IL-27表达显著高于静止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1,< 0.05)。消退期血清IL-35(355.78 ± 49.82 ng/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进展期(309.36 ± 36.10 ng/L)、静止期(299.14 ± 31.98 ng/L)、健康对照组(292.43 ± 36.2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1,< 0.01,< 0.01),进展期、静止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单一核细胞EBI3 mRNA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展期、静止期、消退期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分别高20.15、16.17、19.74倍。 结论 IL-27、IL-35、EBI3作为抗炎因子可能参与寻常性银屑病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和45例健康人血清CCL27水平。结果 6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水平为(670.02 ± 262.15) ng/L,健康人对照组为(373.10 ± 92.84) 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18,P < 0.01)。进行期患者血清CCL27水平为(799.94 ± 214.54) ng/L,静止期为(422.57 ± 135.53) 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39,P < 0.01)。经药物治疗8周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下降70%以上者36例,其CCL27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95,P < 0.01);PASI评分下降不足70%者25例,CCL27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84,P > 0.05)。61例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 = 0.58,P < 0.01)。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7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c-FLIP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和B细胞内c-FLIP蛋白表达阳性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FLIP蛋白在其皮损中的表达。结果 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内c-FLIP表达(6.32% ± 1.17%)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2.64% ± 0.74%,P < 0.01)和正常人对照组(2.28% ± 0.54%,P < 0.05)。而其在外周血B细胞内的表达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分别为0.78% ± 0.16%,0.71% ± 0.32%,0.69% ± 0.18%,P值均 > 0.05。c-FLIP蛋白在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89.73 ± 5.24)明显高于恢复期(117.40 ± 7.50,P < 0.05)和正常人对照组(121.58 ± 7.93,P < 0.01),恢复期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c-FLIP在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和皮损内明显高表达,可能参与银屑病患者T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 方法 抽取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2的表达。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0.65% ± 0.48%)高于健康对照组(0.33% ± 0.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89,P < 0.01);银屑病患者Th22细胞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评分(PASI)呈正相关(r = 0.38,P < 0.05),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 = 0.20,P > 0.05)。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22表达水平[(67.96 ± 14.32) ng/L]高于健康对照组[(40.59 ± 9.91) 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45,P < 0.01);银屑病患者血清IL-22表达水平与PASI呈正相关(r = 0.94,P < 0.01),与病程无相关性(r = 0.10,P > 0.05)。 结论 Th22细胞及IL-22在寻常性银屑病外周血中有高表达,且Th22细胞及IL-22水平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及其受体DcR3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 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TL1A及其受体DcR3的水平。结果:银屑病组外周血TL1A和DcR3水平分别为(478.21±231.18)pg/mL和(638.31±310.7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67±82.85)pg/mL和(245.16±111.52)pg/mL (P<0.05)。进行期患者TL1A和DcR3水平分别为(584.91±298.52)pg/mL和(860.41±402.78)pg/mL,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的(261.73±120.84)pg/mL和(467.34±225.16)pg/mL(P<0.05);银屑病患者组外周血TL1A与DcR3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TL1A及其受体DcR3水平显著升高,TL1A可能通过与其受体DcR3结合参与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端粒酶RNA(hTR)和反转录酶(hTERT)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银屑病皮损hTR、hTERT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抗原表达,并对hTR、hTERTmRNA的表达与Ki-67抗原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TR表达在基底细胞、棘细胞、颗粒层细胞和所有有核细胞的胞浆,与细胞的增殖情况无关;其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hTERT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状态有关,主要表达在基底细胞层和棘细胞层下方,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要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Ki-67抗原主要表达在细胞生发层和分裂旺盛的组织;它的表达与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4,P<0.01);而与hTR(r=-0.295,P>0.05)无关。结论hTERTmRNA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与细胞增殖活性有关。hTR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