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经左胸食管癌切除食管床胃食管三层吻合术王强庆,张天贞,傅春海(山东铝业公司医院,255069)关键词肿瘤,食管肿瘤,食管,食管吻合术我院自1989年3月采用经左胸食管癌切除、食管床胃食管三层吻合术治疗食管癌45例,取得了根治肿瘤、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  相似文献   

2.
食管—胃/空肠单层吻合术743例分析宋先忠陈景禹安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455000)近年来,关于食管、贲门癌切除术,食管—胃/空肠单层吻合术的报道较多,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术式的结果。本文回顾分析了近5年来我们采用该术式施行的743例手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食管癌切除颈部单层吻合术与传统吻合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差别。方法总结1996年6月-2005年6月间,本院对食管癌行食管部分切除患者,其中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术801例,传统吻合术360例。经左胸入路颈部吻合手术1138例,经右胸入路颈部吻合手术23例。结果两组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单层吻合组均较低(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尚满意,胃食管反流比较,单层吻合组比传统吻合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胃经食管床颈部单层吻合术基本可避免吻合口狭窄,并且可明显提高吻合口的通畅度,从而改善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润智  王瑞来 《铁道医学》2000,28(6):396-397
目的 探求实用、安全的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方法。方法 对385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采用单纯食管-胃吻合术和食管粘膜延长、胃-食管单层宽边吻合术,并进行两种吻合方法的比较。结果 251例采用单纯食管-胃吻合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4.8%,吻合口狭窄1.6%,死亡2例;134例采用食管粘膜延长、罗-食管单层宽边吻合术者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结论 延长食管粘膜的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的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5.
蒋琰华 《河北医学》2002,8(8):705-707
目的:了为降低食管胃吻合术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采用了食管胃单层吻合加周围胃壁悬吊技术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并发症。方法:作者回顾分析近6年来312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我们采用食管胃单层缝合加吻合口周围胃壁悬吊技术来预防食道贲门癌手术病发症。结果:本组治愈311例,其中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5例,占1.6%(5/311)。经扩张治疗后痊愈。术后死亡1例,占0.3%(1/311),术后11d死于肺部并发症。结论:食管胃单层吻合加周围胃壁悬吊技术操作简单,能有效防止食管胃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左胸后外侧切口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术206例分析(324100)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洪晓明泮金木1989年1月~1997年1月我们共完成206例左胸后外侧切口切除胸内段食管,胃经原食管床左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  相似文献   

7.
颈部食管胃单层吻合颈切口无放置引流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玉  张杰  韩培立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0):1346-1347
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我院在158例食管疾病,胃代食管颈部单层吻合术及术后颈部切口无引流放置,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代食管弓后颈部一层吻合术15例报告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范位沛,董家云关键词食管癌;外科手术中图号R655.4我们自1986年1月至1992年10月,对上中段食管癌及中下段食管癌长约10cm以上者,均经左侧开胸,作食管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术,胃成管状经食管...  相似文献   

9.
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325例低位食管癌陈登仁陈桂明(涟水县人民医院胸外科223400)关键词食管肿瘤,癌颈部食管胃吻合术中图分类号R735.1R655.4我们从1992年2月~1995年12月为325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其手术方法作了...  相似文献   

10.
食管肿瘤切除后习惯采用双层吻合术,以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我们于1993年5月至12月对食管癌、贲门癌及食管狭窄共20例行食管胃单层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回顾分析 96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资料 ,重建消化道采用食管、胃全层单层吻合术 ,未发现吻合口瘘 ,吻合口狭窄 ,出血等并发症 ,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求实用、安全的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方法。方法 对 385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 ,采用单纯食管—胃吻合术和食管粘膜延长、胃—食管单层宽边吻合术 ,并进行两种吻合方法的比较。结果  2 5 1例采用单纯食管—胃吻合术患者 ,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 4.8% ,吻合口狭窄 1.6 % ,死亡 2例 ;134例采用食管粘膜延长、胃—食管单层宽边吻合术者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结论 延长食管粘膜的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的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求实用、安全的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一胃吻合方法。方法对385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采用单纯食管一胃吻合术和食管粘膜延长、胃一食管单层宽边吻合术,并进行两种吻合方法的比较。结果251例采用单纯食管一胃吻合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4.8%,吻合口狭窄1.6%,死亡2例;134例采用食管粘膜延长、胃一食管单层宽边吻合术者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结论延长食管粘膜的食管一胃单层宽边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的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胸骨后全胃代食管治疗上中段食管癌48例总结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李百明杨冷(高唐252800)我院胸外科从1985年2月~1996年5月应用开胸游离食管,开腹游离胃,在颈部切口做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治疗上中段食管癌48例,取得了彻底根治肿瘤,减少近期死亡...  相似文献   

15.
食管胃(肠)层—层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6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过程中应用食管胃(肠)层-层吻合方法进行食管胃(肠)吻合的经验,食管胃(肠)层-层吻合术具有减少吻合瘘和预防吻合口狭窄的优点,并且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吻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自2007年8月至 2008年4月期间,随机选择104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 54例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全胃组50例采用传统全胃食管吻合术.分别于术后第3、6、12个月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 104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管状胃组生活质量指标改善比全胃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患者较全胃食管吻合术组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117例食管癌,责门癌等患者食管部分切除术后采用不同的吻合术式(单层吻合,套式吻合),不同的吻合部位(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和不同的吻合高度(颈部、胸顶、主动脉弓下)进行食管胃(或肠)吻合术。对吻合口方面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吻合口瘘和狭窄),单层吻合与套式吻合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外翻缝合与内翻缝合都可达到良好的愈合;颈部吻合的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但处理简便,预后良好,建议,凡不能作主动脉弓下吻合的病例,宜首选食管胃颈部吻合。  相似文献   

18.
食管、贲门癌14例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探讨廖德富1吴进21临床资料我院自1978年1月~1990年12月共收治食管、贲门癌242例(男179例,女63例),均在全麻下行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4例(35岁以下1例,35~59岁...  相似文献   

19.
唐胜军  张俭荣  唐烽  谭益 《重庆医学》2011,40(12):1181-1182,1184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管状胃与全胃食管吻合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31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155例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全胃组155例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3个月、术后第6个月检查肺功能及心功能。用改良EORTC QLQ C-30法行食管术后6个月的生命质量测评。结果 310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1周肺功能及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管状胃组肺功能及心功能改善比全胃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管状胃组在身体功能和情感功能好于全胃组,反流症状低于全胃组。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相比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心功能影响较小,且生命质量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20.
报告1994年6月至1996年2月间对45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左前外侧开胸上的胸段食管内翻拨脱,食管床全胃移植颈部吻合术,手术切除率100%,手术吻合口瘘发生率6.6%。喉返神经损伤2例,左下肺感染2例,无手术死亡。同其它手术方法比较具有相对简单,对心肺功能影响小,严重并发症少,而且能达到全食管切除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