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机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膜覆盖技术在水稻种植上的应用愈来愈受到关注。为了使水稻插秧覆膜机的性能得到提升,针对现有水稻纸膜插秧机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后的机具有效解决了原有机具在实际生产中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田块小、土壤湿软、秸秆含水率高导致秸秆收集困难问题,设计一种南方双季稻区秸秆集捆机,与半喂入式稻麦收割机配合使用,可一次性完成水稻收获与秸秆集捆。该机设计一种曲柄摇杆机构模仿手动耙草原理进行进料和压缩,正时机构调节周期准确进行水稻秸秆扎捆,偏心轮排料机构顺利将秸秆排出;作业采用扎垛式,有利于水稻秸秆通风干燥,便于长期储存。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业半径小,工作性能稳定,机具作业速度越快,草捆规范度程度越差;采用中速档作业,其生产率为0.21 hm~2/h,成捆率达到95.9%。  相似文献   

4.
四行乘座水稻插秧机是为解决小地块机插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机具,该机具的设计不仅完善了黑龙江省水稻插秧机的系列,而且填补了国内四行乘座水稻插秧机的空白.在对样机进行大量的生产试验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试验数据,对样机进行优化改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成批量生产机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早稻密植、晚稻稀植多元化种植特性,通过对南方双季稻区不同早稻品种(湘早籼4 5、嘉早3 1 2、两优9 1 6 8)进行窄行距(2 4 cm)和常规行距(3 0 cm)机插秧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品种宽窄行距机插秧对水稻的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早稻,窄行距(24cm)机插秧水稻具有生育期短的优点,且增产明显;而常规行距(30cm)机插秧水稻生育进程相对落后,产量较低。由此可见,利用窄行距插秧机合理密植,科学调整早稻亩穴数,保证稳产高产必须的基本苗数,可提高南方双季稻区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6.
南方双季稻区机插秧技术推广需做到“四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的水稻机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水稻插秧机得到快速发展。南方双季稻区怎样来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呢?笔者结合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经历,总结归纳为:育好秧,整好地,用好机,管好田。这四者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窄行距插秧机机插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余姚市水稻种植以早稻、晚稻套种为主,部分地区种植单季稻。经多年引进与推广,水稻插秧机深受农户拥护,机插面积不断扩大,到2012年底全市插秧机保留量达到471台,2012年全市机插水稻面积超1.53万hm2,涉及农户2.6万多户,水稻机插已深入人心。现广泛使用的高速插秧机机插秧苗行距为30cm,比较适应早稻、单季稻杂交品种的种植要求。而在晚稻机  相似文献   

8.
南方双季稻区机插秧技术推广需做到“四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的水稻机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水稻插秧机得到快速发展.南方双季稻区怎样来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呢?笔者结合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经历,总结归纳为:育好秧,整好地,用好机,管好田.这四者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自7月初以来,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南方双季稻产区相继进入早稻收获、晚稻栽插大忙季节。农机化主管部门发挥农机装备优势,共投入18.3万台联合收割机、3.2万台插秧机开展机收和机插作业,迅速掀起水稻"双抢"作业高潮。截至7月19日,全国早稻机收面积达到3435万亩,机收水平超过70%;已完成晚稻机械插秧面积246万亩。为抓好水稻"双抢"这场农机化生产的重头戏,南方水稻双季稻产区农机化管理部门提前部署安排,认真落实机械检修、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措施,及早发布水稻机收作业  相似文献   

10.
南方双季稻区收获机械选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而我国水稻主产区在南方。为此,对南方双季稻区收获机械选型的必要性和原则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国内外现有机型和南方双季稻区的有关特点及对水稻收获机械的特殊要求,指出了南方双季稻区的机型选择。此项研究对当前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可调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设计与校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一种新型高速可调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的设计与关键件强度校核工作。该机构的整体结构设计主要采用逆向工程的设计方法,参考现有成熟机型的外形构造和材料选择等,初步设计优化后,完成基本的设计任务。通过分析移箱机构中关键件滑块的运动过程,建立起等效的弹簧减冲击模型,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到滑块的最大载荷,再利用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静力学强度与疲劳强度分析,从而完成零件的强度校核工作。  相似文献   

12.
原有插秧机的插秧株距调节为挡位调节式,田间作业过程中操作不便且为有级调节。为此,设计了一种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插秧机行进速度和插植传动轴转速无级调节插秧株距。采用液压系统取代原有插秧机株距调节的挡位调节方式,单片机作为CPU,结合接近开关、编码器以及直流电机,设计了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且性能稳定,可用于后续的插秧机全自动控制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速水稻插秧机在取秧工作时容易造成伤秧的现象,提出了采用新型双偏心卵形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的设计方案;建立了该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设计方案相比,新的设计方案秧针运动轨迹与秧门的位置关系得到优化;取秧时,秧针运动轨迹与秧盘几乎垂直,保证了秧苗的质量;当秧箱导轨夹角变为80°、推秧角为78°、推秧角与秧苗和秧针夹角的和接近90°时,优化了插植后秧苗直立性,满足了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水稻钵苗移栽机移栽行距固定、不能适应南方双季稻区不同行距移栽农艺要求的问题,在歩距式水稻插秧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取苗轨迹简单、实用及性能可靠的变行距钵苗移栽装置。根据钵苗最佳拔取角度与取、投苗位置要求,确定取苗运动轨迹,设计取苗连杆机构,建立运动学模型,并应用Matlab对机构模型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取苗连杆机构运动参数与钵苗下落姿态的要求,设计苗夹开合与旋转运动控制凸轮,并进行取苗连杆机构与苗夹机构之间运动同步性的运动仿真分析;为满足钵苗经过输苗筒后下落至水田时刻的一致,以保证移栽时钵苗株距均匀性,对输苗筒的关键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设计;进行不同取苗速度、不同行距的移栽试验,平均取苗成功率达到89.96%,平均倒苗率3.45%,表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移栽效果,可应用于水稻钵苗变行距移栽作业。  相似文献   

15.
亟待破解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迟缓的难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双季稻地区的水稻种植将近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但种植机械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该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文章通过分析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缓慢的因素,提出要加快发展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水平,需要确定以机械化育插秧为主流技术、有针对性地攻克双季稻育插秧技术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加强育插秧技术农机与农艺进一步融合;加速研发推出双季稻区适用的插秧机机型。  相似文献   

16.
高速插秧机自动转向系统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速插秧机的液压助力转向装置为整体式安装,不能通过并联油路的方式实现其自动转向。为此,研制了以无刷电机作为动力源的电动自动转向系统,主要包括转角传感器、转向控制器、无刷电机及其驱动器和辅助传动机构。转角传感器用以测量高速插秧机的前轮转向角,转向控制器读取前轮的转向角度,基于数字PID控制方法计算无刷电机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并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电机驱动器。田间测试结果表明:自动转向系统在[-10°,10°]范围内的转向控制误差小于1°、均方根误差小于1°,具备良好的控制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高速插秧机田间自动导航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水稻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现代农机自动作业发展需求,实现插植作业和速度的自动控制,设计了水稻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以井关PZ-60型水稻插秧机为试验平台,研究了具有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通信接口和手动优先的手自一体插秧机速度与插植机构控制方案,设计了插秧机专家PID速度控制算法和PID插值机构控制算法以及插秧机自动作业联合控制策略。联合导航控制系统分别在水泥路面、泥底层平坦和不平坦的水田进行了速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速度平均误差分别为3. 25%、5. 40%和8. 01%,速度平均误差不超过10%的概率分别为98. 6%、90. 1%和68. 0%;泥底层平坦水田联合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插秧机联合控制与人工操作相当,效果良好。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满足插秧机在无人驾驶时自动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水稻插秧机植物纤维地膜敷设装置开口机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制的水稻插秧机植物纤维地膜敷设装置由秧爪直接进行开口插秧、而导致开口质量较差的问题,利用ADAMS建立了偏心齿轮式分插机构的运动仿真模型,通过轨迹跟踪及逐次逼近的方法确定了开口刀尖点的最优坐标为(-159.8,54.9)。依此建立双臂同步开口机构仿真模型并对开口插秧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机构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对同步开口机构开口刀的装配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作业机选型具有很强的地区性,与作物种类及生产农艺的关系很密切。在选型时,必须结合动力机与地区条件特点,主要应从配套性能、作业质量、通用性、可靠性以及价格等各方面来考虑。为此,运用模糊评判方法,对三江平原地区水稻插秧环节机械化作业的插秧机进行了选型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田间实验,得出了三江地区水稻插秧的适合机型。这些结果为水稻全程机械化实施的插秧机配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对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