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煤炭工业总的发展思路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推进科技进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淘汰落后产能,推行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山。为了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认清煤炭工业的发展思路,也为了《煤炭工程》杂志实现新的发展,2011年10月15日-16日《煤炭工程》杂志2011年年会、第三届理事会暨2011年矿山绿色开采及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圆满召开。国家能源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以及各理事、专家,长期关心杂志发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服务我国煤矿绿色矿山建设,亟需做好煤矿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即煤炭绿色矿山体系建设研究对践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分析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历程及相关政策与标准,论述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提出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建设思路。经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绿色矿山建设体系存在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现有标准落实不彻底及相关技术标准尚未制定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煤炭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思路,通过加快建设煤炭行业绿色矿山的勘查标准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及评估标准体系,有效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建议制定煤炭地质的绿色勘查修订规划,建立健全绿色勘查技术的标准体系,发展绿色勘查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装备,落实绿色勘查后的环境修复及治理工作。加强煤炭绿色矿山建设强制性标准建设,使绿色矿山建设有法可依,实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全覆盖。加快健全绿色开采技术标准、绿色数字化智能矿山技术标准、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及综合防治标准。建议建立及优化现有的煤炭绿色矿山评估标准体系,明确评估范围、评估方法、评价指标、计算公式等,加强第三方机构的评估能力判别及评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及监管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3.
《能源科技》2020,(3):96-96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基石。西部(晋陕蒙宁甘新)是我国煤炭的主产区,储量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地表生态脆弱,如何在西部大规模、高效率开采情况下实现水资源和地表生态的保护,是煤炭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国在煤炭绿色开发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示范应用,技术创新已成为助推煤炭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能源科技》2020,(4):96-96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基石。西部(晋陕蒙宁甘新)是我国煤炭的主产区,储量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地表生态脆弱,如何在西部大规模、高效率开采情况下实现水资源和地表生态的保护,是煤炭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国在煤炭绿色开发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示范应用,技术创新已成为助推煤炭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由国家能源局批准,冀中能源联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和中国矿业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家能源充填采煤技术重点实验室挂牌。冀中能源总经理张建公表示,冀中能源从1998年开始就在充填采煤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探索,以充填技术建设生态文明、从煤炭开采源头建设生态矿山,已成为冀中能源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的一大特色。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梁嘉琨表示,要加快煤炭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  相似文献   

6.
煤炭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煤炭工业一定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从煤炭开采对环境影响的不可避免性和严峻性以及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要求的紧迫性等方面阐述了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主动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全生命周期生态修复、开采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边采边复、差异化治理、清洁循环利用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煤炭工业绿色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认为主动履行生态修复义务是绿色矿山建设的前提,贯穿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矿山生产、闭矿4个阶段的煤炭资源开发全生命周期生态修复是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基础,采复一体化与差异化的治理战略是确保绿色矿山高效建设的保障,清洁利用与创新发展是绿色矿山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建议将企业主动履行生态修复和实施绿色开采作为衡量矿山是否是绿色矿山的2大核心指标;全生命周期生态修复、边采边复和差异化治理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战略;以协同发展、创新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在矿山设计与生产计划中增加生态修复与绿色开采内容作为当前绿色发展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评价煤炭企业生态文明建设,以国家绿色矿山建设为契机,利用层次分析法,以依法办矿、综合利用、环境治理等9个方面为准则层,结合煤炭企业发展实际,建立煤炭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绿色矿山试点单位4个煤炭企业为评价对象,展示煤炭企业各个层面的示范效应,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煤炭产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开发布局、多元产业发展格局、自主创新、建设能力、市场化改革、生态文明矿区建设、安全生产、国际化9个方面回顾了我国煤炭工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认为我国煤炭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整体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为煤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出努力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建设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创新发展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绿色发展体系,建立煤炭行业高素质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保障体系,建立煤炭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开放体系,健全和完善煤炭产业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矸换煤”煤炭绿色开发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威 《中国矿业》2012,21(5):59-62
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已经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证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围绕绿色矿山建设的重点和方向,结合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中的煤炭矿山企业,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总结提出了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的经验与模式,为更多的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8年国家颁布了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因不同地区绿色矿山建设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本文以《忻州市绿色矿山创建标准(试行)》为依据,从资源开发、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企业管理和企业形象等6个方面,选取了20个指标,运用DPSIR模型和模糊数学分析创建忻州市煤炭行业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以忻州王家岭煤矿为例,运用评价体系对其绿色矿山创建达标进行了评价,得出与矿山实际相符的结论,证明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忻州市创建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矿业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基础产业,矿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系统分析总结了绿色矿山建设成效与问题,认为矿产资源安全依然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并提出让绿色成为矿业发展基本思维,让绿色真正成为矿业发展的底色等观点,以期为矿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叶珊珊  张进德  潘莉  杨雪  余洋 《金属矿山》2019,48(4):168-174
随着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以营建“绿色矿山”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日趋成为业内发展共识,特别是涉及矿区生态环境成本的相关领域业已成为行业研究前沿。通过系统梳理矿区生态环境成本相关理论,逐步完成矿区生态环境成本构成、账户设计与成本归集,合理界定矿区生态环境成本的确认原则、计量方法;以华北平原某矿区为例,综合借助资源损耗成本计量模型、生态服务价值方法、工程量法分别对“矿区自然(煤炭)资源损耗成本”、“生态环境破坏成本”、“绿色矿山建设成本”以及“矿山环境管护成本”进行核算,计算结果能够基本反映出所选矿区生态环境成本的现实情况。因此,建议设置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会计科目,从成本管控的角度提高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进而为有效落实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绿色矿山”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在拉动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破了矿区生态环境的原始平衡。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追求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并行。本文在系统分析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双重影响的基础上,研究煤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因子及驱动机理,构建了煤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煤矿区特色生态文明测度方法体系,以期为煤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绿色矿山内涵扩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色矿山是我国矿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依托,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深化,其内涵在扩展,体现出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在此背景下绿色矿山其建设模式内涵将有大的扩展与提升。绿色矿山概念内涵经历了两个发展,早期受主管行业推动,处于行业覆盖下,行业封闭式的矿山范围内的生态修复、绿化复垦等;后是由行业倡议、矿业响应,带有浓重行政色彩的治理行为。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党执政的纲领性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在此背景下绿色矿山的建设模式及内涵将有极大的扩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我国煤炭资源长期大规模的开采与利用,使得煤炭资源型城市形成了经济增长粗放式、环境污染严重、治理成本高、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经济增长缓慢等特点。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自主勘探设计和自主开发的大型煤炭基地平顶山市为例,充分挖掘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地热资源和地质文化资源,通过规划平顶山市绿色矿业城市生态涵养带、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地质文化产业园、绿色矿业发展国际交流中心和清洁能源试验区(4+1模式)。通过绿色发展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困局,将城市打造成集能源、绿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和国际一流绿色矿业城市。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区,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矿山建设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特点,指出,煤炭企业建设绿色矿山是践行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与关键。综合评价了“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的发展前景:煤炭生产基地将逐渐北移和西移,将发生跨省区之间的企业重组与融合,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开采是未来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立足“双碳”目标、推动清洁生产工艺升级,推进煤矿区生态治理,强化矿井水、烟气、粉尘、噪声处理,加强矿区复垦,推进生态光伏产业建设,提高煤层气综合利用效率,建设零碳矿区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7.
矿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行业对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器也是导火索。为探索矿业生态文明建设各利益协调机制,文章构建地方政府、矿山企业及矿区公众三方博弈模型,并用仿真工具对三方行为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奖励、地方政府监管成本、矿山企业绿色开发、破坏开发收益与成本差额、开发保证金、矿区公众参与收益、成本等显著影响三方主体演化理想状态,并就政府、矿山企业及公众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康世勇 《能源科技》2020,18(1):18-24
地处我国西北半干旱严重风水复合侵蚀恶劣生态环境的神东2亿t煤炭矿区,井田范围内的风水侵蚀荒漠化危害,对矿区能源现代化亿吨规模开发生产和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制约和威胁。神东公司遵循“治理保开发、开发促治理”的生态修复建设理念,采取适地适技、零缺陷建设生态型绿色煤都的技术与管理模式,历时32年开展了风蚀沙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井采地质沉陷与露采土地复垦、供水泉域防护、河道整治、庭院园林景观营造等生态环境修复建设技术,使矿区植被覆盖度由开发前3%~11%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在年产2亿t清洁煤炭的同时,零缺陷地将矿区荒漠化生态环境建设成为绿洲。  相似文献   

19.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矿产资源开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矿产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体现,矿产资源绿色开发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本文通过介绍江西下垄钨业樟斗矿区建设绿色矿山所取得的综合效益,充分体现了绿色矿山建设是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必要措施,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矿业开发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保水采煤面临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立民 《煤炭学报》2019,44(3):667-674
保水采煤理念是基于榆神府矿区开发初期采煤引起的潜水位下降、植被退化而提出的。经过多年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已初步建立了保水采煤技术体系,有效指导了生态脆弱矿区煤炭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日益提高的格局下,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煤水资源共生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历史考验。首先综述了保水采煤技术取得的成果,认为地质条件探查、岩层移动、保水采煤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基本解决了单煤层开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生态脆弱矿区水与生态约束和生态修复与重构方面的研究滞后。其次探讨了保水采煤领域中5个紧密相关的科学问题,包括矿区依赖地下水的植被对煤层开采的约束程度的识别、量化及监测,大采高和重复采动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与预测方法,有效隔水层厚度的量化与评价,大采高和重复采动条件下采动岩层(覆岩)控制及矿山生态环境影响机制、矿山生态损害监测与评价、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生态修复策略及效果评价等。在新形势下,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任务重大,有待于投入更多研究来支撑我国西部矿山保水采煤理论与技术的突破,促进绿色矿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